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鐵軍戰士》第0章
《鐵軍戰士》劇情簡介

1922年3月底,粵軍第一師師長鄧鏗遇刺,不幸身亡。這讓許多人都十分的傷心,鄧偉中時任桂林的大本營警衛團第三營第九連連長,他十分的傷心,但他化悲痛為力量,同時教導部隊官兵也要化悲痛為力量。從此事中,鄧偉中看出了陳炯明很有可能在以後叛變。果然,不久後的6月16日,陳炯明的部下葉舉率領所部圍攻孫中山的大總統府。孫中山在大本營警衛團第一營、第二營的掩護下,在永豐艦上避難。孫中山緊急命令北伐軍回師廣東平叛,打倒陳炯明的叛軍。但是由於北伐軍心不齊以及陳炯明的勢力較為強大的緣故,南下平叛沒有實現。孫中山也離開了廣東。

鄧偉中所在的張發奎的大本營警衛團第三營被改編為粵軍第一師輜重營,後又改編為粵軍第一師第二團第三營,鄧偉中先後任三連連長、九連連長。1923年初,跟隨張發奎一起和鄧演達等人發動起義,打退了陳炯明軍,重新佔領廣東,並且邀請孫中山回到廣州。1923年,張發奎升任粵軍第一師獨立團團長的同時,鄧偉中升任粵軍第一師獨立團第三營營長。這一年,有隨部參加了鎮壓桂軍沈鴻英部叛軍的戰鬥,取得大捷。

  1924年,黃埔第一期開辦了,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正式開學,鄧偉中本想報考黃埔一期,卻沒有考上。在張發奎的支持下,鄧偉中終於考上了黃埔二期,進入了黃埔學校學習。在軍校中,他歷經「青年軍人聯合會」、「孫文主義學會」的成立等事件。在這段時間裡,他認識了楊炳輝、秦國輝等青年軍人。在校期間,他還參加了第一次東征和在廣州平叛,任軍官教導團排長、連長。

  1925年7月1日,廣州國民政府成立,決定成立國民革命軍,各地擁護革命的部隊全部改名為國民革命軍。粵軍第一師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

  鄧偉中在黃埔二期畢業後,被張發奎要到第四軍獨立旅任警衛營長。

  不久,鄧偉中率部參加第二次東征,後在東征中被子彈射中,經搶救病癒,沒有參加南征。張發奎本想留他在廣州,和許志銳一起重新組建第三十四團。他不同意,執意參加北伐,於是,張發奎只得讓他參加了北伐。改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十二師三十六團一營三連連長。

  在北伐中,他率部英勇作戰,配闔第四軍獨立團打下兩橋。打倒武昌城下的時候,已經升任第三十六團參謀長。在武昌城下,看到了自己昔日的同學楊炳輝—他在獨立團營長。10月10日,守敵投降,大開武昌城門,他率部衝進了武昌城。

  第四軍得到擴編之後,鄧偉中擔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十二師團長,而楊炳輝則擔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二十五師第七十三團營長。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後,鄧偉中堅決擁護革命,站在了武漢國民政府這一邊。在二次北伐中,鄧偉中因功升任第十二師副師長。二次北伐後,以第四軍為主體,成立了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鄧偉中越級升任第四軍副軍長。

  1927年7月15日,汪精衛發動了「七‧一五」事變,開始「清黨」,殺害了眾多共產黨員和工人農民。於是,8月1日,共產黨發動南昌暴動。鄧偉中隨部追擊起義軍至廣東地區,並與張發奎一起,發動「廣州事變」,趕走了李濟深。12月11日,共產黨廣州暴動,鄧偉中部未及時趕到,收到張發奎責罰,從副軍長降為師長。

  1928年初,李濟深聯合桂系黃紹紘奪回廣東,第四軍北入江西,被縮編為第四師,鄧偉中任第四師參謀長。後來,第四師參加對奉系的二次北伐,北伐後,第四師又擴編第四軍,但隨後第四軍又縮編第四師,最後,張發奎無心再戰,離開了第四師,鄧偉中也無心留在第四師,便回到了故鄉上海。

  1931年9月18日,日軍駐中國東北的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很快便佔領了東北全境。鄧偉中加入到了宣傳抗日的人群中來。1932年1月28日「一‧二八」事變前夕,鄧偉中感到形勢微妙,便加入了上海守軍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第十九路軍是由原第十一軍第十師的基礎上擴編的,第十九路軍的長官跟鄧偉中也是老熟人了,便讓他當了個第十九路軍副總參謀長。

  初來乍到的鄧偉中因為粵軍第一師和第四軍時期的名氣,令士兵們十分佩服,再後來,士兵們更是無比敬佩這位副參謀長。

  1932年1月28日,日軍發動「一.二八」事變,企圖攻佔上海,鄧偉中奉命任前沿陣地總指揮,下轄一個師又一個旅的兵力。2月13日,在圍殲日軍一精銳旅團後,在打掃戰場的時候,被一個奄奄一息的日本兵射中。事後及時送往醫院治療得以治好。

  不久,第十九路軍調防福建,鄧偉中因病未隨。1933年底,福建事變爆發,中華共和國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委員會向鄧偉中發邀請函,鄧偉中未去,仍然留在上海養病。1934年初,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委員會在蔣介石的大軍壓境停止辦公,首要人物逃往香港。

  鐵軍的種子在南昌暴動時期保存了下來,在朱德率領下與*的秋收起義軍回師合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後改稱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後與其他部隊合編紅一軍團,後又與紅三軍團合編為紅一方面軍。後經歷長征,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第一一五師。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鄧偉中成為政協代表之一,後在「*」中含冤死去。1977年恢復榮譽。

鐵軍傳-真實的第四軍

鐵軍是指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參加北伐的部隊。過去有一種說法,認為鐵軍就是指共產黨領導的四軍獨立團,或者說是獨立團為四軍博得了鐵軍的稱號,這是錯誤的。第四軍組成於1925年秋,其前身是粵軍第一師。這個師是1920年11月,孫中山到廣州再次組織護法軍政府後組建的。當時,以陳炯明為總司令的粵軍已擴充到四五萬人,但成份複雜,內部不穩,孫中山派粵軍參謀長鄧鏗,選素質較優者組建第一師,並兼任師長。

鄧鏗是孫中山的堅定擁護者,他勵精圖治,用進步的軍事技術、政治常識,教育和訓練土兵,使第一師成為一支政治覺悟高且訓練有素的部隊。一批由鄧鏗選配的各級軍官,如李濟深、陳可鈺、鄧演達、張發奎、陳銘樞、葉挺、蔡廷鍇、蔣光鼐、陳濟棠等,大都是有文化、有軍事知識和指揮才能的人物。粵軍第一師成為支持孫中山的重要武裝之一。這一時期,孫中山主張北伐,鄧鏗擁護.但陳炯明主張聯省自治,反對北伐。1922年3月暗殺鄧鏗後,於同年6月16日發動武裝叛亂,炮擊觀音山總統府。孫中山登上永豐艦(後改稱中山艦),指揮部令海軍在珠江戡亂,並令北伐軍回師討賊。繼於1923年1月,策動滇軍楊希閔、桂軍劉震寰部討陳,第-師起義響應,參加討伐陳炯明與沈鴻英。1924年1月,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改組國民黨,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隨後,又在蘇聯的支持和幫助下,建立黃埔軍官學校,為組建新軍及整編國民革命軍奠定了基礎。

  經過兩次東征及南征之戰,消滅陳炯明林虎及鄧本殷部,統一了廣東革命根據地。1925年7月,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9月,將所統轄的部隊整編為三三制的6個軍(第一至第六軍)。這次整編的特點是學習蘇聯紅軍的政治工作經驗,規定軍隊不拉伕,不擾民,不籌款,軍人不准嫖賭抽大煙,進行三民主義和反帝、反封建的教育。軍師兩級設黨代表和政治部,各團、連設政治指導員。

  各部政治工作人員多由共產黨員及左派擔任。如第一軍之周恩來(周在此之前就是黃埔軍校及東征軍總指揮部總政治部主任),第二軍之李富春,第三軍之朱克靖,第四軍羅漢、張善銘(後),第六軍之林伯渠等。1926年夏北伐出師前,又建立總政治部,以家鄧演達為主任,領導全軍政治工作。

  國民革命軍經過一系列的整頓,政治、軍事素質大大加強。由粵軍第一師擴編而成的第四軍,李濟深任軍長,陳可鈺任副軍長,羅漢(共產黨員)、張善銘(共產黨員)、麥朝樞(國民黨左派)、廖乾五(共產黨員)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十、十一、十二、十三等4個師。這支部隊不僅保留了粵軍的精銳,又從黃埔軍校補充了一批基層官佐,全軍上下土氣奮發,鬥志昂揚。北伐時,第四軍作為前驅,首先出師。當時以軍長李濟深率第十一師和十三師留守廣東:副軍長陳可鈺、政治部主任廖乾五率領第十師和十二師及葉挺獨立團參加北伐。因此,所謂鐵軍,是指參加北伐的第十師、第十二師及獨立團。這兩個師共有5個團。第十師,師長陳銘樞,副師長蔣光鼐,政治部主任徐名鴻(共產黨員)。轄第二十八團(團長蔡廷鍇)、第二十九團(團長范漢傑)、第三十團(團長戴戟)。第十二師,師長張發奎,副師長朱暉日,政治部主任廖乾五。轄第三十五團(團長繆培南)、第三十六團(團長黃琪翔)。葉挺獨立團歸第十二團指揮。還有一個第三十四團,團長許志銳,當時留守瓊州,北伐軍攻下武昌後,該團歸還第十二師建制。獨立團是共產黨直接領導的一支武裝,其前身是陸軍大元帥府大本營鐵甲車隊。它是由

  蘇聯顧問向孫中山建議成立的。在籌建中,由中共兩廣區委軍事部選派徐成章,周士第、廖乾五、趙自選、曹汝謙等五位共產黨員負責。1925年11月,以鐵甲車隊全部和從黃埔軍校抽調的部分入員為骨幹,組成第三十四團,以後改稱獨立團。該團連以上下部大部分是共產黨員班排長也有一部分是共產黨員,團成立了1個共產黨支部,支部成員為團的主要指揮官或其他負責軍官,共產黨的政策和指導方針可以直接貫徹。

  獨立團是鐵軍戰鬥力最強的部隊之一,可以說是鐵軍的鐵拳頭。

  鐵軍,意謂有戰鬥力的軍隊,它冠之於第四軍,是因該軍在北伐戰爾中有輝煌戰績。北伐戰爭初期,以蔣介石為總司令的國民革命軍分三路向兩湖、江西、福建進軍。第四軍在兩湖戰場作戰,這是當時北伐的主攻方向和主要戰場。這裡有第四、第六、第七、第

  八軍以及第一軍一部,而以第四軍打得最好。

  1926午5月,第四軍獨立團首先進入湖南,途中接唐生智告急電。葉挺未待後續部隊到來,即於6月2日進到湘南安仁縣城。應援在敵重兵攻擊下開始潰退的第八軍第二十九團,經兩三天苦戰,打垮謝文炳獨立旅4個團和贛軍兩個團,解安仁方面唐軍之危,並粉碎了敵人佔領湘南的企圖。初戰告捷,實為北伐勝利的先聲,使四軍主力及其他部隊進入湘南後迅速展開,一舉突破淥水防線,打敗數倍反撲之改,攻佔醴陵。北伐軍其他各部,齊頭並進,使敵人全線敗退;北伐軍攻佔長沙。8月,第四軍又攻打平江,突破敵人,汨羅江防線。在湖北境內,第四軍攻破號稱武漢天險門戶的汀泗橋、賀勝橋,打敗了吳佩孚親自指揮的敵軍主力,奠定了北伐戰爭勝利的基礎。8月31日至10月10日,第四軍各部隊又參加圍攻武昌的戰鬥,此役共俘獲守敵湖北督軍陳嘉漠、守城總司令劉玉春以下萬餘人,完全打敗了最大的北洋軍閥吳佩孚。

  克復武昌後,第四軍又以主力進至江西,擊敗軍閥孫傳芳主力一部於贛北之馬回嶺,截斷南昌至九江敵主要後方聯絡線,為右翼軍攻下南昌創造了條件。四軍在半年時間裡,奔馳數千里,轉戰於湘鄂贛三省,經歷了7個重要戰役,其戰績之輝煌,為諸軍之首。1926年11月下旬,第四軍從贛凱旋武漢,各界聯電致賀。1927年1月15日,武漢粵僑聯歡社把在漢陽兵工廠特製的一面鐵盾贈送給第四軍。

  這面鐵盾正面鑄有"鐵軍"二字,上款寫著"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全體同志偉鑑"。背面有一首四言題詞,全文是:"烈士之血,主義之花,四軍偉績,威振邇遐。能守紀律,能毋怠誇,能愛百姓,能救國家,摧峰陷陣,如鐵之堅,革命擔負,如鐵之肩。功用若鐵,人民倚焉,願壽如鐵,垂億萬年。"題辭概括了鐵軍之名的來歷和含義。鐵軍之名興起的時間大約在1926年9、10月間。1926年9月30日《廣州民國日報》發表的

  《第四軍前方破敵志要》一文中提到,第四軍"自克平江之後,即兼程迫敵,奮不顧身,故汀泗橋與賀勝橋,獨奏奇功,將吳賊精銳,全數掃滅,鐵軍之號,遂揚溢於湘鄂間"。從這則報導可以看出,武昌城未攻克前,第四軍就已被湘鄂民間稱為鐵軍了。

  鐵軍自北伐以來,有過兩次較大的整編和一次高、上級軍官的調整。第一次是1927年1月。北伐軍攻克武漢後,武漢政府決定將鐵軍的兩個師,擴編成兩個軍。第四軍名義保留,仍以李濟深為軍長,留守廣州。副軍長陳可鈺因病離職赴上海就醫,張發奎升為副軍長,廖乾五為政治部主任。指揮前方的第十二、二十五兩個師。第十二師師長黃琪翔,副師長繆培南,下贛第三十四日,團長許志銳,第三十五團,團長馬少屏;第三十六團,團長,李漢魂。第二十五師師長朱暉日,副師長葉挺,下轄第七十三團(獨立團改編),團長周士第;第七十四團;團長張馳;第七十五團,團長開始由葉挺兼,後為李江。另由第四軍分出一部擴編為第十一軍,由陳銘摳任軍長兼武漢衛戍司令,徐名鴻任政治

  部主任,轄第十、二十四師。由歸順國民革命軍的黔軍楊其昌部改編之第二十六師,亦屬第十一軍建制。第十師師長蔣光鼐,副師長范漢傑,轄第二十八團,團長黃質勝;第二十九團,團長張世德;第三十團,團長范孟聲。第二十四師師長戴戟,副師長蔡廷鍇,政治部主任陳興霖,轄第七十團;七十一團,團長毛維壽;七十二團,團長許繼慎。第二十六師師長楊其昌,副師長吳仲禧,轄第七十六團,團長沈久成;七十七團;七十

  八團。在整編後兩個多月,鐵軍高級軍官發生分化,隨之進行組織上的調整。這次調整有鮮明的政治背景。北伐軍攻下南昌後,蔣介石開始了走向軍事獨裁,企圖將由廣州赴武漢的部分國民政府委員和國民黨中央委員抑留南昌,以軍隊控制黨和政府。3月底,北伐軍佔領南京、上海,武漢革命政府在國民黨左派與共產黨合作下,發起了"黨權運動",反對蔣介石獨裁。

  在寧漢對立的情況下,鐵軍中大部分軍官服從武漢政府,也有一些高級軍官離開武漢,投靠了蔣介石。第十一軍軍長陳銘樞、第十師師長蔣光鼐、第二十四師師長戴戟,還有一些團長都離隊而去。在這種情況下,武漢政府對鐵軍的高、上級軍官,進行了一次調整:張發奎為第四軍軍

  長,黃琪翔任副軍長,廖乾五仍為政治部主任。第十一軍軍長由張發奎兼。第十師師長以蔡廷鍇升任,下轄第二十八、二十九、三十團。第二十四師師長以葉挺升任。下轄第七十團,以左派古勳銘為團長;七十一團,以劉明夏(黨員)為團長;七十二團仍以許繼慎(黨員)為團長。第二十六師,編制未變。新編第七十七團以蔣先雲(黨員)為團長。這次高、上級軍官的調整,左派掌握了指揮權,保障了鐵軍的團結統一。由於陳、蔣、

  戴政治上孤立,擅自離職,所以調整很順利。1927年4月,張學良率領奉軍進至河南,沿京漢鐵路南下,威脅武漢政府。武漢政府舉行

  討奉戰爭,進軍河南。第四軍和第十一軍為第一縱隊(賀龍率領之獨立第十五師亦列入第一縱隊序列),在張發奎統一指揮下,協同其他部隊,北進討奉。葉挺留在武漢擔任衛戊司令,第七十、七十一團隨軍北伐。

  在河南戰場上,除第四、第十一軍外,還有唐生智的第八、第三十五、第三十六軍等,打得最好的還是第四軍和第十一軍。當時,這兩個軍都叫鐵軍。5月中旬,在上蔡之東、西洪橋與奉軍前鋒趙恩臻之第十一軍苦戰3天,將其全部擊潰。追至逍遙鎮,又擊敗其反擊的掩護部隊。張學良率主力增援,進到臨穎,構築工事並收容潰兵再戰。第一縱隊乘勝於28日攻打臨穎,從東、南兩面進攻,前仆後繼,奮勇衝殺

  ,將奉軍擊敗,克復臨穎城。但鐵軍此戰傷亡很大,特別是新編第二十六師1個團損失一半,1個團損失4/5,第七十七團團長蔣先雲犧牲,七十六團團長沈久成負傷。此役擊潰了奉軍主力,鐵軍又立下輝煌戰功。第二天,張發奎、徐名鴻、吳仲禧集闔第二十六師(含第七十一團)部隊講話,張對所部在上蔡、臨穎打得英勇,表示敬佩,還特別指出:"這一仗證明第二十六師也是鐵軍!"同時對蔣先方犧牲表痛惜之意。6月,第四

  軍、十一軍凱旋回武漢,市民熱烈歡迎,有"鐵軍鋼矣"的讚美標語。第二次整編是1927年六七月份。北伐軍於6月初打下開封,張發奎部奉命回師武漢。不久,成立第二方面軍,由張發奎任總指揮,郭沫若任副黨代表,謝膺白任參謀長,吳仲禧為副官長,轄第四、第十一、第二十軍(由賀龍獨立第十五師擴編而成)。第四軍軍長黃琪翔,參謀長葉劍英,政治部主任廖乾五。轄第十二師,師長繆培南;第二十一師,師長富雙英(這個師原為奉軍的一個旅,河南大戰時奉軍主力潰退,該旅困守上蔡,被第二十五師包圍,後歸順國民革命軍,武漢整編時,編為第二十一師,歸四軍建制);第二十五師,師長李漢魂,第七十三團團長周士第,第七十四團團長黃世途,七十五團團長李江。第十一軍軍長朱暉日,政治部主任徐名鴻,轄第十師,師長蔡廷鍇;第二十四師,師長葉挺,參謀長徐光英,政治部主任陳興霖,第七十團團長古勳銘,七十一團團長歐震,七十二團團長史書元(許繼慎打夏斗寅時負傷,由史代團長);第二十六師師長許志銳,第七十六團團長沈久成,七十七團團長胡公冕(共產黨員)。第二十軍軍長賀龍,政治部主任周逸群。轄第一師,師長賀錦齋,黨代表方維夏;第二師,師長秦光遠;第三師,師長周逸群(這個師剛組建,僅一個團,團長為黨員傅維鈺)。另有一教導團,團長為候鏡如(共產黨員)。

  正當北伐戰爭達到高潮的時候,國民革命軍內部發生了一系列變化。蔣介石於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發動了政變;4月15日,李濟深在廣東清共;5月中旬,夏斗寅獨立第十四師叛變,勾結四川軍閥楊森進攻武漢政府;5月21日,許克祥在長沙發動事變(史稱馬日事變);6月,汪精衛、馮玉祥、唐生智等在鄭州召開會議,反對工農運動;7月15日,汪精衛等在武漢決定*。一連串的事變,使中國上空陰霾四布,大批共產

  黨員被殺,大革命失敗了。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爆發。參加起義的主要是第二方面軍中共產黨所掌握和影響的部隊,以及朱德領導的第三軍軍官教育團一部五六百人。南昌起義後,第二方面軍中的各派勢力分道揚鑣,鐵軍出現"三家分晉"的局面。一支是共產黨掌握和影響的部隊,主要有第四軍二十五師兩個團(第七十三、第七十四團),第十一軍二十四師3個團以及賀龍的第二十軍8個團。南昌起義後,這支部隊南卞廣東,於贛南擊潰蔣介石北路軍錢大鈞部及由廣西前來堵截的黃紹竑部,順利到達東江之潮州汕頭一帶。但主力第二十四師於湯坑戰鬥失利,損失很大,僅剩千餘人槍,由董朗、顏昌頤率領,進入海陸豐地區打游擊。第二十五師留守三河壩,10月3日也遭強敵攻擊,血戰兩晝夜,傷亡過半,餘部由朱德率領,轉戰粵贛湘邊。二十軍則潰散。另一支是蔡廷鍇的部隊,有第十師的3個團。本來在這支部隊中,共產黨力量也不小,其中第三十團團長以下軍官多是共產黨員,也參加了南昌起義,但8月5日起義軍離開南昌返粵時,該師行至進賢李家渡,師長蔡廷鍇解除了中共黨員在部隊的職務,率部脫離起義軍,轉向贛東入閩,倒向南京政府。說到蔡廷鍇,不能不聯繫到陳銘樞和蔣光鼐。陳銘樞是北伐出征時第十師師長,蔣光鼐為副師長,蔡廷鍇為第二十八團團長,以後,第十師擴編為第十一軍,陳為軍長,蔣、蔡分任下屬之第十、二十四師的師長和副師長。他們之間是上下級和袍澤關係。"黨權運動"中,陳銘摳、蔣光鼐離開鐵軍,到南京去了。蔡廷鍇雖未出走,但與陳、蔣在思想感情上是一脈相承的。這支部隊在參與軍閥角逐中始終保持了獨立的地位。

  第三支是張發奎的部隊,當時還保持第四軍的番號。自從寧漢分裂後,以汪精衛為首的武漢政府同蔣介石的南京政府為爭奪正統而展開了激烈鬥爭。"七一五"以後,汪精衛不僅*,而且繼續反蔣。張發奎則在汪、蔣、共三者之間猶豫觀望,他傾向於汪精衛方面,但也表示反對壓迫工農革命的唐生智。南昌起義前,張發奎借東征討蔣之機,移兵九江、南昌,窺測政治、軍事氣候,並暗圖南下廣東,割據一隅。1979年葉劍英曾說到

  ,南昌起義後,張發奎召集二方面軍的高級軍官開會研究對策,有人主張要追趕葉、賀軍。這時,葉劍英向張發奎建議:放葉賀到東江,我們則以"援師"為名,趁機返粵。此話正中張發奎下懷,他採納了葉的意見,放棄追趕葉賀軍,率部南下廣州。1932年張雲逸也說過,張發奎到廣州後,還派人到潮汕同南昌起義軍聯繫,走到惠州,得悉起義軍已失敗,便作罷了。如果共產黨打勝了,他還有可能與之聯合打李濟深,至少分化要遲

  一個時期。南昌起義時,共產黨還想爭取張發奎,繼續承認他為第二方面軍總指揮,並任命黃琪翔為前敵總指揮,他們到到職前,分別由賀龍和葉挺代理。暴動第二天,賀龍、葉挺曾分別電告張發奎,並歡迎他到南昌,暴動後成立的革命委員會,張發奎是七個主席團成員之一。但張發奎的部隊被共產黨不打招呼的拉走了一大批使得他極為不滿,但攝於起義軍的實力也不敢翻臉,只是等待觀望,為擁兵自重尋找機會。因此,當政治形勢明朗化後,他即*,加入汪精衛"護黨救國"的反蔣鬥爭中去了。

  鐵軍三分後,各自走上不同的道路,最後的結局也迥然不同。先說張發奎的部隊。張部回粵,是要把廣東作為重新起家的根據地。但廣東這時為李濟深、黃紹竑所控制,張與李、黃為爭奪廣東展開了明爭暗鬥。1927年11月17日,張發奎、黃琪翔在汪精衛的支持下,趁李濟深赴滬出席國民黨四中全會預備會之機,發動廣州事變。12月1日,共產黨在廣州舉行暴動,第四軍軍官教導團和警衛團大部參加了起義。這不僅削弱了張發奎的軍事實力,而且使他在蔣、汪、李的鬥爭中處於不利地位。儘管張發奎率部鎮壓了廣州起義,但南京政府還是下令解除了張發奎、黃琪翔、朱暉日的職務,並委繆培南為第四軍軍長。李濟深返粵後,在蔣介石的支持下,聯合新來粵之陳銘樞部,討伐張、黃。不久,張、黃失敗,被迫下野,所部第四軍被蔣介石收編為第四師,繆培南任師長,調往徐州參加新軍閥反對老軍聞的所謂第二次北伐。

  1929年3月,蔣、桂戰爭爆發,蔣介石利用張發奎討桂,委任張為第一路追擊軍司令官兼第四師師長。他借此擴充軍隊,使第四師名為師的編制,卻保持軍的規模和實力,這使蔣介石十分忌恨。這時期南方又醞釀新的軍閥混戰,汪、桂兩系勾結反蔣,使蔣更急於解決張發奎部.9月初,蔣令張師移防隴海路沿線,企圖將該師在途中繳械。張發奎窺破蔣的意圖,於9月17日通電反蔣,將由武漢船運至宜昌之蔣軍夏斗寅3個團繳械,並與桂軍棄前嫌合作,第四師復稱第四軍,南下到桂林,桂系共同反蔣。由沙市、宜昌經湘西南下廣西。這是一次地形、給養都不利的長途急行軍,張軍克服困難,多次挫敗何鍵的堵截部隊。僅1個月便到達桂林,張發奎就任護黨救國軍第三路總司令,與桂系聯合反蔣。這年12月,張、桂軍聯合進攻廣州,桂軍沿西江東進,張軍由桂林由到北江下游。張為表示自己的決心,不理髮:不剃鬍鬚,說要打到廣州才理髮,氣勢可謂盛矣。張發奎軍與粵軍在花縣混戰,張軍大敗,損失慘重,餘部向廣西退卻,退到北流,與追擊軍再戰,遭到更大損失,不得不將其3個師合併為2個師,仍稱第四師。

  1930年3月中原大戰爆發,張、桂舉兵策應馮玉祥、閻錫山討蔣,張發奎又以前敵總指揮身份率軍入湘佔領衡陽;6月初佔領長沙、岳陽。蔣介石調十九路軍蔣光鼐、蔡廷鍇、李楊敬3個師乘虛奪取衡陽。張、桂軍回師攻衡,又敗,於7月底退回廣西。第四師僅剩兩團,張發奎意志消沉,於年底去香港,改由吳奇偉任師長。後吳奇偉投靠蔣介石,雖然恢復了第四軍番號,但這支部隊在軍事、政治上卻失去獨立性,影響不大了。1932年夏,第四軍調江西參加"圍剿"紅軍。1935年3月在追擊紅軍長征時,烏江一仗,大敗於紅軍之手,以後再也沒有什麼作為。再說蔡廷鍇的部隊。蔡部脫離南昌起義軍後走到贛西、福建,很快得到陳銘樞、蔣光鼐的歡迎與按濟,部隊擴編為兩個師,仍屬陳銘樞之第十一軍。陳銘樞與廣東李濟深關係甚密,此時,李正與汪精衛、張發奎進行爭奪廣東的混戰,李電請第十一軍團粵,同張發奎的第四軍作戰。十一軍回粵後不久,在潮梅一帶與第四軍打了一場惡仗。這兩支部隊北伐時為同壕戰友,同稱為鐵軍,此時竟成為沙場上生死對頭。

  蔡廷鍇後來曾回憶說:戰鬥中所擄獲及陣亡官長多為本軍之舊部,當時見之無不痛心流淚。十一軍戰勝四軍後,即駐守廣東南區(高雷、欽廉、瓊崖)。1929年後調東江。同年夏,蔣介石組織閩粵贛三省軍隊圍攻閩西蘇區,蔣光鼐派陳維遠率兩旅參加,佔領蘇區南石永定、湖雷、坎市地區。八九月間,"會剿"軍的東面被紅軍打破,陳維遠部退回廣東。10月,紅四軍去東江,在松源擊潰蔣光鼐部1個營。不久,紅軍進攻梅縣不利,退回閩西蘇區,十九路軍繼續控制東江。1929年底,按全國編遣會議要求,十一軍縮編為粵軍第三師。適值兩廣軍閥發生戰爭,第三師參加倒桂混戰.戰後不久;粵軍改為國民黨中央軍序列番號,原十-軍改為第六十師和六十一師,由蔡廷鍇和蔣光鼐分任師長。以後該部奉蔣介石調遣,在湖南衡陽一帶大敗張發奎部,隨即北進,直趨中原,參加蔣、馮、閻大戰。1930年底北調往江西圍剿紅軍,加名為19路軍,蔣光鼐兼任總指揮,蔡廷鍇後為19軍軍長。

  在對中央蘇區第一、二次圍剿中,19路軍駐興國,工事築得好,兵力又集中,紅軍不好打也沒有機會打它。第三次圍剿,19路軍在蔣介石長驅直入的戰略方針下,尋找決戰。紅軍避其鋒芒,直至反圍剿後期敵軍退卻時,紅軍乘機出擊,雙方在高興圩大戰。19路軍在戰鬥作風上還保持著鐵軍風格,能打硬仗,它打仗有一個特點,他左翼防禦,右翼進攻。雙方惡戰1日,打成平局,可以說是兩敗俱傷。19路軍固然損失很大,從戰略上說則對紅軍更為不利,紅軍不應在兵力分散情況下碰這個硬釘子。日後,*曾把這一仗作為自己一生中敗仗之一,多次提及。1931年11月左右,陳銘樞任京滬衛戍總司令,十九路軍調往上海一帶駐防。不久,日本發動了一二八事變,蔣光鼐、蔡廷鍇率領第十九路軍毅然抗擊日軍進攻,打響了震驚中外的淞滬抗戰。這支北伐名師重振雄威,在第五軍的配合和人民群眾的支援下,狠狠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鼓舞了中華民族抗日禦侮的信心,可惜國民黨政府對外軟弱無力,扼殺了這次抗戰運動,第十九路軍也因此遭到蔣介石的忌恨,被調到福建去打紅軍。陳明樞極力推薦蔣光鼐為福建省長,而蔣介石卻任蔡廷鍇為福州綏靖主任。綏靖主任可以指揮省長,而蔣光鼐一直是蔡廷鍇的上司,蔣介石企圖用這個辦法造成蔣、蔡矛盾,分化十九路軍將領。蔡廷鍇按到命令後,遲遲不肯就職。蔣光鼐就勸他趕快就職,意即你有軍校,我有政權財權,有利於十九路軍。蔣光鼐識大體,維護了十九路軍將領的團結,也使蔣介石購陰謀不逞。

  十九路軍的高級領導人(主要是陳銘樞與蔣、蔡)在"九一八"、"一二八"事變後,由擁蔣逐漸轉交為反蔣,1933年11月,十九路軍領導人發動了"福建事變"。公開宣佈抗日反蔣,組織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但由於沒有群眾基礎,軍隊不穩定,以及共產黨沒有積極援助,"福建事變"很快失敗了,戰鬥力很強的第十九路軍,沒有經過重大戰鬥就被蔣介石分化瓦解了。共產黨領導的鐵軍,雖然南昌起義後南下廣東遭到失敗,但卻保留了很多干部和一部分部隊,其中第二十五師保留得更多一些。1927年10月16日,從潮汕方面撤退下來的第二十四師零散部隊,與第二十五師余在廣東饒平會合,加上第九軍的部隊,尚有2500餘人,在第九軍副軍長朱德率領下,於10月下旬到達贛南安遠縣天心圩,在這裡整頓了部隊,初步克服了普遍存在的失敗情緒和混亂狀態。部隊繼續向西轉移,進至贛南大余和崇義縣的上堡、文英、古亭一帶山區,朱德在七十三團政治指導員陳毅的協助下,又進行了兩次整訓,加強了黨的領導和組織紀律性,並開始從正規戰向游擊戰轉變。1928年1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餘部1200餘人到達湘南,在湘南特委及各縣委配合下發動了湘南起義,部隊改稱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實際兵力1個團)。1月下旬,起義軍在當地農軍配合下,於粵北樂昌砰石及其西南山區,打垮了國民黨軍許克祥部6個團,繳獲了許多槍炮子彈。這一仗,再顯了共產黨領導的鐵軍的威風。1928年4月,這支部隊和湘南農軍向湘贛邊界井岡山轉移,與*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師,組成了紅軍的第四軍,其中第二十八團是由鐵軍部隊整編的,成為紅四軍的頭等主力團。5月6日在遂川五斗江打垮國民黨揚如軒部第八十一團。不久,又協同秋收起義部隊1個營在永新城西北的草市壩消滅了楊部第七十九團,並在永新城打掉了贛敵1個師部。6月下旬,又以1個團打敗朱培德部楊池生兩個團等等。1929年1月,紅四軍下井岡山,轉戰贛南閩西。1930年8月擴編為紅一軍團,8月,成立紅一方面軍。

  這支由鐵軍基礎發展起來的紅軍,繼承了鐵軍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陳毅曾賦詩讚道:"鐵軍真是鐵"。1931年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授予紅四軍以"英勇衝鋒"的錦旗。抗日戰爭時期,這支部隊改編為八路軍第一一五師,開闢了晉察冀和山東兩大塊抗日民主根據地,解放戰爭時期大部編為第四野戰軍。現在解放軍中還有兩集團軍保留著井岡山時期第二十八團各1個營.

  第四軍博得"鐵軍"之名,是同他們的領導人陳可鈺、陳銘樞、張發奎、廖乾五、蔣光鼐、葉挺、黃琪翔、蔡鍇鋁等有直接關係。這些人多數出身貧寒,受過較完備的軍事教育和革命思想熏陶,久隨孫中山,忠於民主革命,追求光明、進步,作為軍人,他們的素養、氣質都較優良。張向華之蹈厲無前,陳真如之指揮若定,蔣憬然之謀定而戰,葉希夷之勇冠三軍,黃琪翔、蔡賢初之立馬疆場,等等,歷史傳為美談。鐵軍之名是在他們指揮之下打出來的,加上廣大官兵的奮勇犧牲,使他們的才能得以施展。北伐戰爭的勝利也是他們指揮藝術的體現。"鐵軍"之名博得當時社會各界和歷史的承認。英雄造時勢,正是如此。

正文

引子

1931年9月18日,駐紮於中國東北的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很快便佔領了東北全境。接下來的1932年1月28日,又發動了「一‧二八事變」,意圖佔領上海,上海守軍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奮起反擊。

  在第十九路軍的前沿陣地指揮部裡,指揮官們個個愁眉苦臉,都在想著如何用不到三萬的第十九路軍消滅日軍八萬之眾。爆炸的聲音已經不能引起他們的關注,這對於他們來說太平常了,在他們的耳朵裡,爆炸的聲音已經是在平常不過了,爆炸聲只不過相當於再吹喇叭一樣。自從1月28日開始,他們已經堅守上海半個多月了,可是還是沒有援兵,只有他們十九路軍兵力甚是單薄,真不知道能撐再撐多久。

  「鈴—」的一聲,電話響了起來,第十九路軍副參謀長鄧偉中從座位上佔了起來,緩緩地走到電話面前。

  「喂?這裡是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前沿指揮部。」

  「我這裡是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總指揮部,我是蔣光鼐。」

  「蔣總指揮好!」一聽到「蔣光鼐」這三個字,鄧偉中馬上立正,邊打電話邊敬了一個軍禮。

  「以中央軍第八十七、八十八師及稅警團、教導團組成的第五軍,由張治中指揮,不日便可開赴淞滬戰場,望偉中你們好好堅守,一定能夠奪取勝利!」

  「是!誓死保衛上海!與陣地共存亡!」

  鄧偉中掛掉電話後,第十九路軍某師副師長兼旅長趙博林便說:「中央軍也要開赴戰場?」

  「是的,由文白先生率領的第五軍,不日便可到達淞滬戰場。」

  「可算盼到頭了,咱們十九路軍守上海守了快一個月了,再不來點兒人,恐怕上海真的守不住了。」

  「我在黃埔軍校的時候,軍校裡的教官對我說過一句話,絕對不要把自己的命運系在別人的褲腰帶上,即使有援軍,還不是要靠我們自己?」

  「我只知道,光拼咱十九路軍的老本兒,拼不了幾天了。」

  正當他們兩個說話的時候,一個人跑進了指揮部,他沒有喊報告,可以看出他很急。從他的著裝可以看出他是從前線剛剛撤下來的人。還有,他是一個上尉。

  「怎麼了,趙虎,這麼慌慌張張的?天又塌不下來,有什麼緊急的事兒,說吧。」多年的作戰史已經讓鄧偉中不管面對任何的困難都處事不驚,穩如泰山。

  「是!日軍勁旅久留米混成旅團千餘人,在蘊藻濱曹家橋偷渡成功,在永安紗廠門前受到阻擊,但是守軍僅有一個營,堅持不了多久了,我從前方撤下來,就是來搬救兵了!」趙虎打個立正,說道。

  「什麼!?偉中,得趕緊從別的陣地上抽出一個旅調過去!這個旅團我聽說過,能頂一個師。日軍一旦消滅紗廠門的守軍一個營,就會引來大部部隊來攻佔上海的!總之,後果不堪設想!」趙博林趕緊建議道。

  「別慌!」鄧偉中仍然保持著他那面對困難處事不驚、穩如泰山的風格,然後把傳令兵叫來道:「命令警衛連、特務連、機槍連、偵察連共600人先調往紗廠門阻擊日軍。」然後他又拿起電話,命令道:「一團、三團、五團共7000餘人調往紗廠門。」

  「博林,我要親自率領直屬部隊前往紗廠門!」鄧偉中說。

  「不行!你是前沿總指揮!你不能去,我去!」趙博林說。

  「我是總指揮,我更應該去,不要說了,你留在這兒坐鎮!」說著,鄧偉中拿起一支槍邊走了。

  鄧偉中趕到了紗廠門的前沿陣地,原來駐守這裡的第三營僅有500餘人的兵力,在援軍600餘人來到這裡時,僅剩下300餘人,加起來約有1000餘人。

  鄧偉中率領著600餘人來支援三營,三營長周勇十分高興,但是僅有600餘人,仍然不夠,畢竟對方,是日軍的一個強大的旅團,無論是裝備還是軍隊都甚是精良,就這麼1000多人就可以對付一個師。不過,多來些人總比多死些人好,周勇也管不了這麼多了,守住陣地要緊。

  周勇看到鄧偉中,就立刻敬了一個禮。

  沒有多少時間可以浪費了,所有的支援部隊迅速進入了作戰陣地,準備和日軍展開殊死的搏鬥。

  日軍發起了猛攻,他們受了這麼多年的軍國主義教育,在今天得以體現了出來—是那麼的難打。

  「他媽的,這小日本兒還是不是人啦,根本沒有退卻之意,一點兒都不怕死!」偵察連連長宋三虎罵道。

  「日本軍隊受了長時間的軍國主義教育,隨時準備為天皇盡忠!」周勇邊拿著步槍射擊日軍邊說道。

  「他媽的,天皇是個什麼狗娘養的,信他幹嘛?要我說,這群人就是神經病!」宋三虎用牙咬下了手榴彈的導火線,扔了出去說道。

  經過一陣激烈的廝殺,雙方各有損失。最後,一團、三團和五團終於趕到了。這樣,在人數上,守軍就佔了絕對的優勢。在決定性的壓倒下,日均停止了進攻,他們開始策劃下一次進攻了。

  戰場沉寂了稍許時刻,異常的寂靜反讓人覺得可怕,特別是在戰場上的軍人,因為這代表著敵人將會發起更猛烈的攻擊!

  就在這個時候,鄧偉中他們也在策劃著如何消滅敵人。

  「一團長和三營就直屬部隊你們留在正面,阻擊敵人,作為總預備隊;三團悄悄繞到敵人後方,切斷敵人的後路,任包抄;五團作為突擊部隊組織敢死隊消滅日軍,是先鋒;現在日軍僅剩600餘人,相信只要我們同心協力,一定能將他們打退的!」鄧偉中說道。

  於是,三個團和兩個營的部隊便開始行動了。

  「誰願意當敢死隊員!」三團團長劉望海大喊道。

  「我!」一下子,全團的人都站了起來。

  「你們都想當敢死隊員嗎?」

  「誰不敢當誰他媽是娘兒們!」一個士兵叫嚷道。

  「好,全團一同發起衝鋒!但是,仍然要有60人衝鋒在前,我命令!國民革命軍第六十一師第一二一旅三團團級軍官、營級軍官、連級軍官組成軍官敢死隊,衝在最前!」劉望海大聲說道。

  「這支軍官敢死隊由我任隊長!」鄧偉中說道。

  「副參謀長,不行啊!」劉望海說。

  「有什麼不行,將有必死之心,並無貪生之願!衝鋒槍!」

  劉望海沒有辦法,只得給了鄧偉中一把衝鋒槍。

  此時,日軍開始按耐不住了,上邊給他們的命令是今晚必須突破紗廠門,為大部隊鋪平道路,不成功則成仁,為他們的天皇陛下效忠。

  「衝啊!」一個日軍將軍一下子拔出了他的將官刀指向了前方,大喊日語道。

  見到日軍衝了上來,三團的戰士們也佔了起來,鄧偉中大喊一聲:「衝啊!」便率先帶領敢死隊衝了上去,三團的戰士也跟了上來。

  兩軍碰到了一起,展開了激烈的廝殺。日軍瘋狂的射擊三團的戰士,試圖衝過這條防線。三團武器裝備較差,經過剛開始的一段廝殺,子彈將要用盡,無數的戰士倒在了地上。沒有子彈只能拼刺刀,當人們用完最後一顆子彈的時候,他們便將刺刀插在了槍上,激烈的肉搏戰開始了。肉搏戰戰到一半,從日軍的後面二團衝了上來,兩團將日軍包了圓。總預備隊也不甘落後,衝了上來。看來勝利在握了。

  經過激戰,日軍勁旅久留米混成旅團千餘人被全部殲滅,日軍遭受重創,一舉佔領吳淞的企圖遂破產。

  在清掃戰場的時候,鄧偉中也一起清掃戰場,這是他的慣例,如果沒什麼大事兒,他一定會和士兵一起打掃戰場的。

  鄧偉中正在將日軍屍首上的槍支撿起來,沒想到他的時候還有一個奄奄一息的日本兵,日本兵用盡他最後的力氣,拿起手槍,扣動扳機,打進了鄧偉中的胸膛,射中後他便死去了。

  鄧偉中手上的三把步槍落在了地上,口中吐出了鮮血,隨後倒在了地上,被射中的地方的衣服被鮮血染成了紅色。

  不僅是士兵還是軍官,都十分敬愛這位鄧副參謀長,因為他平日裡愛兵如兄弟,於是,所有人都大喊道:「鄧副參謀長!」

  劉望海當時距離鄧偉中僅有幾米,他馬上跑了過去,抱住鄧偉中,叫道:「鄧副參謀長,你不能死啊!」

  「擔架!」宋偉明趕緊叫來了擔架,並和劉望海一起把鄧偉中抬到了擔架上。

  由於沒有車,宋偉明和劉望海只得抬著鄧偉中到醫院去了,他們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太快也許會加快鄧偉中的傷勢和死亡時間,太慢可能會沒有到醫院鄧偉中就會死去。但是他們不願意這麼想,他們只有不想,向著醫院跑去。他們心中只有一個想法:「必須救活鄧副參謀長!」

  在他們的後邊,有一個連的士兵跟著趕路,要不是要留守陣地,所有士兵都會跟著來的。

  他們以最快的速度,終於來到了最近的一家醫院......

第一章

1922年3月21日,粵軍第一師師長鄧鏗遭暴徒狙擊,3月22日早晨4點,鄧鏗去世。

  桂林的大本營警衛團三營營部中,哭聲已顯得十分平常,大本營警衛團是由粵軍第一師中的部分部隊抽調出來的,他們也思唸著鄧鏗鄧師長。

  「是陳炯明派人殺的鄧師長,老子不信!鄧師長給陳炯明當了這麼久的參謀長,粵軍的事兒都是他打點,陳炯明不可能殺他,肯定另有其人!」三營七連連長陳克樹叫嚷道。

  「可是,除了陳炯明還能有誰呢!?」三營八連連長魏華與陳克樹爭吵道。

  「你們要鬧翻天啊!張營長不在,沒人管你們了,是吧?」三營就連連長鄧偉中說道。

  「小鄧啊,我們還不是為了鄧師長遇刺那件事兒啊!」魏華說道。

  魏華稱之為小鄧,是因為鄧偉中是三個人中最小的,年僅21歲。

  「人死不能復生,你們這樣能叫活鄧師長嗎!?死就是死了,死不能復生!」鄧偉中說道。

  「我說鄧偉中,你算老幾啊!當兵才一年,就當上連長了,我還沒向張營長說呢!現在,敢跟老子吵架啦!」陳克樹越看鄧偉中越不爽,便說道。

  這個時候,從屋外走進了一個軍裝整齊的人,他便是張發奎的副官李廣廷。

  「李副官好!」三個人立即打了個立正,敬了個軍禮。

  「張營長不在,你們想鬧翻天,是吧!瞧瞧,瞧瞧,你們這個倒霉樣子,怎麼能負得起保衛孫大總統的重任呢?」

  眾人沉默不語。

  大本營警衛團三營九連駐地,人們心情都十分的低落,低落的原因有二:一是鄧鏗師長被刺殺;而是今後北伐該何去何從。

  「據說陳炯明現在更牛了,沒咱鄧師長擋著他,他更不可一世啦!」

  「是啊!據說他要把咱北伐軍的槍彈糧食全停止運輸!真他媽操蛋!」

  「是啊是啊,我也聽說啦,真不知道北伐該怎麼繼續下去!」

  「我從內部獲得的消息,咱們要去韶關,之後入江西,再圖北伐。」

  「他媽的,路換了多少回了!全都陳炯明那混蛋搞的!讓老子白走了這麼多路!」

  一群士兵在討論著。

  果然,謠言是正確的,北伐軍前往了韶關,繼續準備北伐。但是後方卻出了大問題:為了爭取陳炯明支持北伐,孫中山任命陳炯明的部下葉舉為粵桂邊防督辦,並要求陳炯明積極在後方支持北伐。陳炯明表面上表示服從孫中山的處置,暗中卻在積極準備武裝叛變。5月18日,葉舉率部然回到廣州,要求恢復陳炯明的職務,免除廖仲愷的職務。廖仲愷感到局勢危急,電請孫中山速回廣州。

  於是,孫中山帶領警衛團一營一連、二連、三連以及二營去了廣州,四連留下和三營一起鎮守韶關大本營。

  孫中山走的當日,三營營長張發奎率領三營全體官兵來送行。

  人們望著孫中山的列車越走越遠,直至駛出人們的視角,鄧偉中的副連長對他說:「大總統此去將會十分危險吶!聽說,昨天還查出了陳炯明和吳佩孚的來往信件呢!」

  「上邊有說什麼嗎?」

  「說了,說是如何夾擊北伐軍,之後陳炯明佔兩廣為王。」

  「看來,陳炯明真的要反了!」

  6月16日,陳炯明之部下葉舉圍攻總統府,孫中山在警衛團的掩護下撤到了永豐艦中,陳炯明叛變了孫中山。

  這個時候,大本營裡人們都在吵鬧究竟該怎麼辦,陳炯明叛變了,這給北伐軍帶來了重大的損失,其後果很可能使北伐停止。雖然大家早就知道陳炯明一定會叛變,但是,真到了這個節骨眼兒上,誰也承受不了這個現實。

  「我早就知道陳炯明靠不住!可是大總統還不信!看看,陳炯明叛變了吧!」

  「現在不是怨天尤人的時候!」

  「不怨天尤人能怎麼樣呢!?我們能幹些什麼呢?」

  「陳炯明叛變,我們還能繼續北伐嗎?沒了後方支援,我們就只能死在這兒啦!」

  「我們要回師廣東,消滅陳炯明!」

  「哼,你說的容易,陳炯明在廣東的勢力算是根深蒂固了,想打倒他有這麼容易嗎?」

  幾個北伐軍的高級軍官在爭吵著北伐軍應該何去何從。

  正在一邊抽菸的一個高級軍官一下子將煙斗摔碎了,眾人便不再爭吵了。他說:「你們吵吧,吵啊!」

  沉默了一會兒,他又說:「只要孫先生還沒有死,我們就可以打倒陳炯明,北伐就一定能勝利!」說完了,他便打開屋門,走了出去。

  6月22日北伐軍遵從孫中山的緊急命令,立刻回師廣東平叛,但由於北伐軍心不齊以及陳炯明的勢力較大,南下平叛失敗,孫中山亦離開廣東。張發奎的大本營警衛團第三營被改編為粵軍第一師輜重營,後又改編為粵軍第一師第二團第三營。

  粵軍第一師本是由鄧鏗率領的模範師,是孫中山寄予厚望的一支部隊,他希望這支部隊可以為粵軍全體做榜樣,為北伐做出貢獻。誰知這支部隊中的大部分人不是陳炯明的親信就是不堅定分子,真正擁護孫中山的只有鄧演達的工兵營。談起原因,還應該是因為粵軍第一師是拼湊起來的部隊,來源地不同,信仰也不同。鄧鏗被刺後,由梁鴻楷升任師長,軍紀開始鬆懈起來。在這段時間裡,鄧偉中的九連是越來越不好管了,軍紀是越來越差了。

  在九連的宿營地中,一群士兵正圍起來打麻將、打撲克,有的邊喝著酒,有的還邊抽著煙。

  「哈哈,老李,今天你終於輸啦!」一個士兵正在為贏了一個總是贏自己錢的人的錢而慶幸。

  「他奶奶的,今天你小子怎麼手氣這麼好,都沒輸過!」輸錢的這個人很不情願的把錢給了贏錢的人。

  「好手氣也不能讓你一個人獨佔啊!連贏這麼多天,你夠本兒啦!」贏錢的人說道。

  這個時候,鄧偉中走了過來,看他們已經不成樣子了,便再也忍不住胸中的怒火,一下子把桌上的麻將牌、撲克牌、酒、煙全都一下子弄在了地上,還把桌子也給弄倒了。

  士兵們看到平日總是不發脾氣的鄧偉中發了脾氣,很是奇怪,便問:「連長,你咋了,生這麼大的氣?」

  「我生我自己的氣,怎麼把你們這一群士兵帶成了這樣的人!」鄧偉中十分氣憤的說。

  「我們怎麼了,我們不就是喝點兒酒,抽顆煙,賭點兒錢嗎。」一個士兵說道。

  「是啊,是啊!」其他的士兵也隨聲附和。

  「怎麼了?怎麼大了!我們九連一向是軍紀嚴明,你們現在怎麼啦,一個個兒的都是什麼樣子!以前那個軍紀嚴明的九連哪兒去啦!賭博是吧,喝酒是吧,抽菸是吧,還想幹的我給你們錢,你們給我滾!」說著,鄧偉中生氣的走了。

  士兵們臉上都顯出了十分詫異的表情。

  第二天,鄧偉中把士兵們叫到了操場上,他在操場的大台訓話。

  「最近,我們九連很差勁哪,抽菸喝酒賭博,哪裡還有一點兒粵軍第一師的樣子!別的部隊我不管,我就管你們九連!你們還想繼續下去的話,全部給我脫軍裝走人,我會給你們一定的路錢,讓你們繼續去吃喝嫖賭。好吧,想走的佔到右邊,想留下的佔到左邊!起步走!」

  鄧偉中說完話,台下的150餘名戰士全都站到了左邊。

  「喲,全都想留下!我可沒錢給你們吃喝嫖賭去!」鄧偉中譏諷道。

  「連長,我們不敢再那樣了,讓我們留下吧!我們一定會改正的!」一個士兵帶頭說道,隨後,所有士兵都跟著喊:「是啊,連長,留下我們吧!」

  「好!都想留下,那我們就約法三章。第一章,不吃喝嫖賭;第二章;不怕吃苦;第三章;不擾民!做不到的現在還可以走,我還可以給你們發路費!」鄧偉中說道。

  仍然沒有人動。

  「好!這樣就對了!」鄧偉中高興的說道。

  從此以後,九連訓練有素,軍紀嚴明,再也沒有了吃喝嫖賭的現象,被張發奎稱作「模範連」。

  孫中山離開廣東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張發奎時刻都在尋找著他的蹤跡。於是,鄧偉中派了一個手下的排長秘密的去了香港,打探孫中山的消息。

  不久,那個排長回來了,還帶回了幾張報紙。上面有孫中山自陳炯明叛變後來到上海的消息。原來,孫中山從一個老華僑那裡獲悉北伐南下討陳受挫後,不得不離開廣東,取道香港來到上海,堅持進行革命活動。他在上海寓所不斷接見國民黨的高級軍政要人,部署繼續討伐陳炯明的戰鬥計劃。1922年9月18日,他發表了《就陳炯明叛變事件致海外同志書》,對這次因陳炯明的叛變而導致革命的失敗深表痛心,再次揭露陳炯明叛亂經過。

  鄧偉中一下子從連長手中拿來了報紙,看著那段話,這讓他更加認識到了陳炯明的為人以及增強了反陳的決心。鄧偉中看完後,馬上去了營部,把這張報紙給了張發奎看,張發奎大喜,說道:「我馬上去找梁師長!」。在張發奎、梁鴻楷、鄧演達、李濟深等人的商量下,鄧演達秘密前往上海找到了孫中山,回來後,向大家傳達了指示。

  1月3日,鄧演達率部起義,緊接著,鄧偉中也跟隨張發奎起義。陳炯明於1月15日宣佈下野。1月16日,鄧偉中隨討賊聯軍順利佔領廣州。2月21日,孫中山回到廣州,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組織革命政府。

第二章

1924年1月,在廣州召開的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宣言重新闡釋了三民主義,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標誌著國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隨之,國共兩黨合作建成的黃埔軍校第一期即將開學。這個消息讓鄧偉中十分的興奮,作為一個進步青年,他也很想進入黃埔軍校學習,於是在他得知消息的當天,給張發奎寫了辭職信。這個時候,張發奎是獨立團團長,他是三營營長。

  第二天,鄧偉中老早就起了床,穿好衣服後便馬上去了團部。來到團部後,張發奎還沒有起床,鄧偉中愣是等了他一個小時,值班人員說可以幫他通報一下,但是鄧偉中怕吵醒這位老長官,所以沒讓通報。

  一會兒,張發奎醒來了,值班人員便來通報,張發奎趕緊讓鄧偉中進來了,鄧偉中便進了他的辦公室,遞上了他的辭職書。張發奎看過後,同意說道:「年輕人是應該去軍校深造啊,去吧!不過,等你畢業後,我也會從軍校那兒把你要回來的,還給我當部下。」

  「是!謝謝團長!」說著,鄧偉中馬上走出了辦公室,去準備黃埔的考試了。

  誰成想,鄧偉中竟然落選了,他又回到了獨立團,繼續去當他的營長。6月16日,黃埔一期開學典禮開始了。鄧偉中就站在典禮儀式舉行地點幾十米外的地方,望著一期生宣誓。

  「盡忠革命職務。服從本黨命令。實行三民主義。無間始終死生。遵守五權憲法。只知奮鬥犧牲。努力人類平等。不計成敗利鈍。」

  但是一次的失敗並沒有讓鄧偉中灰心,他在張發奎的支持下,繼續努力,準備考黃埔二期。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考上了黃埔二期。臨走前,張發奎對他還是那句話:「畢業了,我還要你當我的部下!」

  半年的等待,終於鑄就了誓詞。這一次,終於輪到鄧偉中宣誓了,他心情激動,大喊:「謹遵校訓,親愛精誠。服從黨綱,五權三民。履行遺囑,國民革命。繼承先烈,奮鬥犧牲。發揚光大,赴義蹈仁。言出身隨,誓底功成。」

  開學典禮結束後,鄧偉中被分到了步兵科第二大隊,在經過把半年的學習之後,還經歷了第一次的東征的洗禮,更有職業軍人的風範了。

  1925年9月6日,黃埔軍校第二期畢業,鄧偉中果真被要到了張發奎的獨立旅,張發奎實現了鄧偉中臨走時候的諾言—鄧偉中畢業後還要拉回他的部隊當他的部下。這回,鄧偉中回來了張發奎的部隊獨立旅,還是當他的營長,不過這不是一般的營長,而是張發奎的警衛營長。

  在接到了任命狀的當天晚上,請了幾個黃埔二期的同學一起喝酒吃飯敘敘舊。他這幾個老同學有楊炳輝、秦國輝,這些都是他平日中最要好的同學了。楊炳輝是個青年軍人聯合會的,已經加入了共產黨,平日裡幽默風趣,但是在第一次東征中,救過鄧偉中的命,是個熱血的革命青年;秦國輝是眾人中最大的一個,以老大哥著稱,學習成績最好,十分穩重。

  在飯桌上,眾人都說出來了自己要去哪個部隊當什麼職務:楊炳輝去了第四軍三十四團當連長;秦國輝去黨軍第一師當副營長,最後就是鄧偉中,他去獨立旅當警衛營長。他們在座的幾個人都知道,這之後他們可能再想見一面就難了。幾個人都不說話,鬧得鄧偉中十分尷尬。沒辦法,誰讓他請大家來的呢,他得先講句話,不能讓這僵下去,於是他便先乾為敬了。秦國鋒問了問鄧偉中:「張發奎為什麼要把你要去?」鄧偉中便回答說:「是因為我當過張發奎的營長。」一直沉默的楊炳輝說:「對,革命成功之日我們再聚!於是,大家都說革命成功之日我們再聚!」之後便將各自的酒杯一碰,之後將酒杯中的酒全部喝完了。

  第二天,鄧偉中便來到了獨立旅旅部,看到了他的老上司張發奎。張發奎十分高興,當晚便請了鄧偉中一頓。

  第一次東征結束後,陳炯明死而不僵,其殘部在得到段祺瑞30萬元的軍餉、香港殖民地政府大批現款和300萬發子彈後,趁廖仲愷被殺之際,再度發動叛亂,重新佔領潮州、汕頭,氣勢洶洶地向廣州進攻。於是第二次東征開始了。

  第二縱隊的張發奎率獨立旅一路前行,進至湯坑。突然,前方炒豆般槍聲大作。偵察參謀騎馬前來報告說:「我軍與陳炯明部黎生股人馬遭遇,敵方約有6000餘人,正在阻擊我們。」張發奎跳下馬:「命令,佔領制高點,消滅這群『攔路狗』!」

  尖刀營向敵人的陣地展開了強攻,但是遭到猛烈炮火的打擊,傷亡很大,張發奎便命令要減少傷亡,組織更強進攻。鄧偉中主動請纓,要去當尖刀營的營長。張發奎一想,也好,讓鄧偉中磨礪一下。便讓他去了,鄧偉中一下子從腰帶中拿出了那把駁殼槍,跟張發奎說了聲,便一轉身跑向前方陣地。

  雙方苦戰了好幾個小時,敵人還是沒有退卻。太陽就要下山了,張發奎趕緊命令三十四團速來支援。過了一會兒,張發奎又命令預備隊趕緊換下前方部隊,於是前方部隊撤了下來,鄧偉中也回來了。但是,鄧偉中負了重傷,身中數彈,是被士兵用擔架抬回來的,張發奎立刻命令將奄奄一息的鄧偉中送往野戰醫院。接著,張發奎發怒了,他在夜裡猛攻陳軍,取得了大捷。

  在鄧偉中住院以及在廣州擔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十二師秘書處處長」的這一段時間裡,張發奎的獨立旅經過南征,擴編為了第12師,不久前,又從海南島調來廣州準備參加北伐。這一天,張發奎前來看望他這個老部下了,這一次不僅僅是要來是看,更重要的一點是他是否要參加北伐。

  「師長好!」看到張發奎一來,鄧偉中馬上從辦公桌前的椅子上佔了起來,敬禮道。

  「偉中,你也辛苦了!」

  「報告師長,不辛苦,只是些抄抄寫寫的活兒。」

  「當這個秘書處長你是不是覺得委屈了你這個黃埔高材生啊?」

  「不!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上峰讓幹什麼就干什麼!」

  「那好,我任命你為第三十四團副團長,協助許志銳團長重建三十四團,留守海南!」

  「什...什麼?留守海南?」

  「怎麼,你不是說『上峰讓幹什麼就干什麼』嗎?」

  「報告師長,我想參加北伐,只要讓我參加北伐,讓我當一個士兵都行!」

  「你真有這個決心?」

  「是的!」

  「那好,你就回原來的警衛營當營長吧!」

  「師長,我想去實戰部隊!」

  「喲呵,我的警衛營難道就不是實戰部隊啦!」

  「這...這個...」

  「現在全師上下除了警衛營長之外就只有一個連長的空缺,其他的全是副職。」

  「我願意去當連長!」

  「你真的願意?」

  「我願意!」

  「不後悔?」

  「不後悔!」

  「好,明天你就拿著我的委任狀去三十六團找黃琪翔團長,讓他派你去一營三連當連長!」

  「謝謝師長!」

  「你小子啊!哎。」

  第二天,鄧偉中便拿著張發奎的委任狀去了三十六團團部,當了三連連長。雖然從營長降為連長,但是,能夠參加北伐,能夠參加實戰部隊,也比不參加北伐、留守後方強。

第三章

1926年7月9日,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共8個軍,約10餘萬人。

  「嗟我將士!爾肅爾聽,國民痛苦,火熱水深。土匪軍閥,為虎作倀,帝國主義,以梟以張。本軍興師,救國救民,總理遺命,炳若日星。弔民閥罪,殘厥凶酋,復我平等,還我自由。嗟我將士!為民前鋒,有進無退:為國效忠。實行主義,犧牲個人,丹心碧血,革命精神。嗟我將士,一德一心,毋忘恥辱,毋憚艱辛,毋惜爾死,毋偷爾生。壯烈之死,榮於偷生。嗟我將士!保此國家。嗟我將士!保此人民。遵守紀律,服從命令,惟紀與律,可以致勝。生命為私,紀律為公,生命為輕,命令為重,嗟我將士!團結徹終,相愛相親。毋懼強敵,毋輕小丑,萬眾一心,風雨同舟。我不殺賊,賊豈肯休,勢不兩立,義無夷猶。我不犧牲,國將沉淪,我不流血,民無安寧,國既沉淪,家孰與存?民不安寧,我孰與生?嗟我將士!矢爾忠誠,三民主義,革命之魂。嗟我將士!偕作同仇,革命不成,將士之羞。嗟我將士!如兄如弟,生則俱生,死則俱死。存亡絕續,決於今茲,不率從者,軍法無私。」

  北伐軍誓師詞。

  在北伐誓師後,鄧偉中隨部參加了北伐戰爭。1926年9月,北伐戰爭已經打了將近半年的時間,在這半年裡,鄧偉中隨部來到了兩湖戰場,作戰勇敢,升任營長,並隨部隊打過了兩橋,直撲武昌城。武昌城是對於國民黨來說十分重要的一個城市,這主要源於1911年10月10日的辛亥革命導火索的武昌起義。於是,蔣介石派了重兵攻打武昌城。參戰的部隊有第一軍第二師、第四軍、第七軍、第八軍等部隊。

  9月1日,北伐軍主力並肩作戰,攻至武昌城下。戰鬥打響後,官兵們抬著木梯,高舉軍旗,吶喊著衝向城牆。誰想到武昌城垣甚高,堅固無比,城牆外有護城壕溝,水深沒頸,官兵們冒死攻到城下架雲梯時,由於梯子太短,距城牆上端還有2米多,無法登城,攻城部隊停在城池邊上。城牆上,敵人滾木礌石一滾而下,機槍、手榴彈一齊掃射,北伐軍攻城部隊傷亡極大,死傷達百餘人。攻城司令李宗仁見強攻不下,只得下令停止攻城。第一次攻城歸於失敗。經過討論,決定由各個師中選拔300-400名敢死隊(奮勇隊)攻城。

  張發奎回到師部,笑逐顏開地對部屬道:「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我師由總後備隊改為第一陣線,負責進攻由通湘門到賓陽門之處。現在,要迅速選出300名敢死隊員,組成奮勇隊,準備攻城。」

  一聽到這個消息,團長、營長們都摩拳擦掌,紛紛踴躍參加,張發奎便命令由三十六團和獨立團中各自選人,組成奮勇隊。在鄧偉中的強烈要求下,三十六團團長黃琪翔讓他參加了奮勇隊。

  第二天凌晨,奮勇隊開始登城,敵人也有所準備,集中火力向城牆下猛掃,並向奮勇隊員扔擲炸彈、火,剛爬了一半梯子的隊員們紛紛中彈倒下。在嘹喨的衝鋒號聲中,奮勇隊員們不斷高喊著「革命萬歲!」一個跟一個冒死往上爬,從未停卻,景象非常慘烈。由於雲梯太短不能到牆頭,奮勇隊員們強攻了一個小時,死傷過半,卻沒有結果。鄧偉中差點兒也丟了性命。

  「革命萬歲!」一個青年軍官用盡他的最後的力氣大喊道,隨後便在掃射聲中倒在了地上。

  「營長!」

  「曹營長!」

  「曹淵!」

  那名青年軍官原來是獨立團一營營長曹淵。

  攻城司令李宗仁見此,第二次停止攻城。

  攻城結束後,鄧偉中看到了他的黃埔二期的老同學楊炳輝,他已經是獨立團二營營長了,從他那裡他得知了獨立團上網的十分慘重,另外還從他那裡知道了這次又這麼大的失敗很大原因上是第一軍第二師師長劉峙謊報軍情,說第二師已經攻入武昌城,才使得獨立團迅速趕到城前攻城,以致如此多的傷亡。

  「劉峙那王八蛋的二師從廣東出發到現在,有沒有看見過敵人,敵人有沒有看見過他們都不知道。」楊炳輝罵道。

  接著,蔣介石親臨武昌戰場前線,指揮第三次攻城,也失敗了,從此,北伐軍對武昌城轉攻為圍。

  10月1日,被圍困在武昌城中的直軍劉玉春部試圖突圍,被第八軍攔截。8日,唐生智等人和劉玉春等人擬訂七條協定,9日,立定開城條約。10月10日拂曉,敵師長吳俊卿率所部起義,打開保安門、中和門,迎北伐軍進城。北伐軍迅速推進至城下,第十師、第十二師分別從保安門、通湘門入城,沿途發動進攻,劉玉春、陳嘉謨部略有抵抗,旋即被完全繳械。城裡市民見北伐軍進城,紛紛湧上街頭,夾道歡呼。鄧偉中終於按耐不住了,帶著三十六團一營衝進了武昌城,楊炳輝也帶著獨立團二營衝了進來。他們把滿腔的仇恨化作的子彈射進了敵人的胸膛,消滅了略有抵抗的敵人。

  武昌城圍攻了40餘日,北伐軍終於在武昌起義勝利15週年的1926年10月10日佔領了武昌。

第四章

攻佔了武昌城之後,吳佩孚的精銳部隊都被消滅了,北伐軍的總指揮部已經把軍事重心放在消滅盤踞浙贛方面的孫傳芳主力。孫傳芳雖也是從奉系分出,但已虎踞長江下游有年,餉裕甚豐,兵強馬壯,其實力較之吳佩孚有過之而無不及。

  一股寒流從北伐襲來,讓人頓時產生了寒意。在港口,全副武裝的第四軍的戰士們正準備登上船,向著下游的江西方向前進。剛剛得到的命令,命令第四軍前往江西支援。

  「快,迅速一些登船!」

  鄧偉中正在指揮他的一營登船。

  不一會兒,一營700餘人都登上了船,船開始在海面上行動了。

  鄧偉中站立在船頭,沉默著,似乎心中在想著些什麼事情。

  在攻克江西后,第四軍奉命搬師回武漢,此時張發奎升任第四軍軍長,第四軍亦擴編第四軍和第十一軍以及第八路軍,鄧偉中也升為團長。

  1927年1月25日,在武漢粵僑聯歡社的倡議下,武漢社會各界為第四軍從江西凱旋召開慶功會。由於第四軍出師北伐以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創吳佩孚於鄂南,敗孫傳芳於贛北,加以軍紀嚴明,所到之處,秋毫無犯,深得人民群眾擁護。武漢人民為表彰第四軍的功績,特鑄一鐵盾,正面鐫有紅色「鐵軍」二字,鐵盾背面題詞云:烈士之血,主義之花,四軍偉績,威震邇遐。能守紀律,能毋怠誇,能愛百姓,能救國家。摧鋒陷陣,如鐵之堅,革命擔負,如鐵之肩。功用若鐵,人民倚焉。願壽如鐵,垂億萬年。

  然而,就在北伐順利進行的時候,蔣介石突然在上海「*」,發動了「4.12」事變,大肆屠殺共產黨員和工農群眾,隨著,4月15日,廣州的李濟深也發動了「4.15」事變。

  武漢,第四軍軍部。張發奎正在大發脾氣,說:「老蔣這麼做也太不厚道了,共產黨給了他多少,這個天下得有一半是共產黨給他打的,到頭來,他竟然過河拆橋!」

  升任第四軍參謀處參謀的鄧偉中說:「真如先生他們這些擁蔣的人也都去了南京了。」

  「汪主席已經任命我為第十一軍軍長了,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盡快把十一軍的高級幹部弄出來,十一軍的高級幹部差不多都去了南京。」張發奎說。

  「那麼,您心裡是不是應該早有打算了?」

  「還是你小子瞭解我啊!」說著,張發奎把一張名單給了鄧偉中。

  「二十四師師長葉挺?」

  「是啊。」

  「葉挺可是共產黨,一個二十五師已經被赤化了,難道您還想讓二十四師成為第二個二十五師?」

  「不會的,二十五師還沒有完全被赤化,趁早調離更好,二十四師不是他的老部隊,他不可能赤化掉的,再說,我相信希夷。」

  「那麼,就這樣做吧。」

  4月份,天上下著小雨,讓人有一種清新的感覺。在第四軍軍部裡,張發奎正在傳達第二次北伐的指示:「把持北京政府的奉系軍閥張作霖看到吳佩孚、孫傳芳迭遭失敗,兔死狐悲,大感不安。新敗的孫傳芳主動上天津,向張作霖求援,結成北方15省聯盟,組成所謂的『安國軍』,由張作霖就任『安國軍』總司令。張作霖決意南下,欲乘北伐軍久戰之餘,一舉而收漁人之利。他已令張宗昌之魯軍應接孫傳芳,又令其子張學良率奉軍沿京漢路進攻河南。目前,張學良部已進佔了鄭州。武漢政府決定繼續北伐,任命孟瀟先生為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總指揮,統率第四軍、第十一軍、第三十五軍、第三十六軍、獨立第十五師和第八軍之一部進軍河南,討伐張作霖;馮玉祥為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閻錫山為第三集團軍總司令。其軍事計劃為兩期,第一期佔領河南,與馮玉祥部在鄭州、開封會師;第二期與閻錫山在北京會師。我被任命為第一縱隊司令,下轄第四軍、第十一軍、獨立第十五師。」

  4月19日,第二次北伐誓師典禮在武漢南湖舉行,隨後,部隊便出徵了。

  在開往駐馬店的列車上,鄧偉中有些心事重重,他心想:這次北伐,是在寧漢分裂的狀況下進行的,已經沒有了第一次北伐那樣的齊心合力。特別是寧漢兩派軍隊正對峙於安慶、九江之間,奉張人馬在開封戰役打敗豫軍後,佔領了河南大部,據瞭解,推進至上蔡、西平一線的奉軍,為其三、四方面軍團,兵力約5萬人,總指揮分別為張學良和韓麟春,這些都是奉軍的精銳,擁有飛機、坦克和十幾個重兵團,霸氣十足,看來一場惡戰不可避免。

  果然,在奉軍中號稱「鐵軍」的第十一軍和國民革命軍中號稱「鐵軍」的第四軍開始交戰,鐵對鐵,但最後還是以第四軍的勝利而告終。

  蔣先雲也犧牲在了二次北伐中。

  第二次北伐,雙方損失都極大,但最後以北伐軍的勝利而告終。但是,北伐軍並沒有繼續向北打去,而是放棄北伐,搬師武漢,準備東征討蔣,其實,這只不過是新軍閥之間為爭奪地盤的戰爭而已了。

第五章

7月份,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北伐軍剛剛搬師回到武漢,但汪精衛和唐生智正策劃著下一步該怎麼走。

  7月15日,汪精衛發動「七‧一五」事變,開始分共。可是張發奎的部隊裡的共產黨員仍然有許多,張發奎對待共產黨員仍然像往常一般,因為他知道,他有今天,共產黨可是有許多功勞。他手下的二方面軍的共產黨員幾千名依然留了下來,第四軍軍長黃琪翔、十一軍軍長朱日暉都是他的親信,賀龍不是共產黨,葉挺是他的好友,所以他十分相信手下的這支部隊完完全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汪精衛帶著一批武漢國民政府的要人們也上了廬山,他不單單是為了避暑,而且還要考慮對付與之分庭抗禮的蔣介石。此時,他下的最大決心,就是「分共」,與中共分道揚鑣。他特別提醒唐生智、張發奎等將領要注意軍隊中的共產黨人的動向。

  沒辦法,張發奎只得下令分共,不過他採用禮送的方式給路費送共產黨走,仍然沒有屠殺共產黨。

  在分共的同時,東征討蔣也在進行著。武漢政府的內憂外患使得他們必須東征討蔣。

  在行軍的路上,一個連長對鄧偉中說:「鄧參謀,我們這打來打去是為了什麼呀?河南一戰,我們損兵八千,唐生智損兵八百,馮玉祥損兵八十。我們難道還要給唐某人去做傻仔?」

  鄧偉中沉默不語。

  8月1日,共產黨發動南昌暴動,拉走了張發奎的三分之二的部隊。8月3日,起義軍撤出南昌城,開始南下,鄧偉中隨部南下。

  張發奎正在召開軍事會議。

  「我十分認同葉參謀長的建議!我們就尾隨叛軍入粵,不浪費我們自己的實力,佔領廣東,作為我們自己的根據地!」

  「這一點我贊同!」

  於是,第二方面軍沒有和起義軍交戰,而是尾隨而入廣東,發動了「張黃事變」,趕走了老上司李濟深。在廣州,張發奎以左派面目出現,赤衛隊等也組建起來。誰知,中共黨員第四軍參謀長葉劍英的教導團發動了廣州起義,差點兒讓張發奎喪失性命。張發奎立即讓廣州城外的部隊增援,這個時候,鄧偉中正任第二十六師師長,他立刻命令部隊前往廣州。

  廣州城外。

  「偉中,你的救援很及時啊!要不是你,我早就死了!」

  「這是我的分內之事。」

  張發奎這一回再也忍不住了,他在廣州大開殺戒,大肆屠殺共產黨和工農群眾。

  這回,李濟深聯合了桂系黃紹紘,又殺回了廣州,第四軍不得不撤離廣州,長途跋涉來到了江西的境內。此時正值國民政府裁兵之際,第四軍被縮編第四師,鄧偉中任參謀長。後來第四師又恢復第四軍番號,後又取消......一來二去,好幾年就過去了,張發奎也離開了第四軍,鄧偉中呆著更沒有意思了,便和張發奎一起來到了上海。

  來到上海的時候大約是1931年12月初,上海一片大戰前的樣子。日軍似乎要有些什麼行動了。第十九路軍總指揮蔣光鼐聽說鄧偉中來了上海,便邀請他到第十九路軍中任職,當年東征的時候就聽說張發奎手下有一猛將叫鄧偉中。鄧偉中欣然從命,來到了第十九路軍當了一個副參謀長。

  果然,不出所料,第二年的1月28日,日軍發動「一‧二八」事變,第一次淞滬抗戰打響了。鄧偉中奉命率領一個旅的兵力駐守某陣地,並任前沿指揮部總指揮。

  2月13日,日軍勁旅久留米混成旅團千餘人,在蘊藻濱曹家橋偷渡成功,鄧偉中率部支援,終於將日軍打退,誰想在打掃戰場的時候,鄧偉中被一個奄奄一息的日本士兵打中了。

  士兵們以最快的速度,將鄧偉中送到了就近的一家醫院。

  醫生說:「幸好你們送的及時,再晚一些他可就活不了了!子彈離心臟僅僅只有3毫米的距離,真是險啊!」

  這可真是不幸中的萬幸,鄧偉中活了下來。

  不久,淞滬大戰結束了,中方簽署了喪權辱國的條約。第十九路軍也被調防到福建一帶,鄧偉中因為養病,沒有跟隨一起去福建。

尾聲

轉眼之間,一年多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一‧二八」抗戰之後已經有一年多了,鄧偉中一直賦閒於上海。

  這一年裡十九路軍從上海調防福建,與紅軍作戰,剛開始時倒是有些戰果,但是越到後來就越失敗。十九路軍代表陳公培和紅軍代表彭德懷在南平王台簽訂停戰協定,劃分「國界「,並於10月26日派代表至江西瑞金與中國工農紅軍簽訂《反日反蔣的初步協定》,為事變的發動創造了有利條件。11月20日,李濟深等在福州召開中國人民臨時代表大會,發表《人民權利宣言》。福建事變爆發。21日,李濟深等通電脫離國民黨,隨後聯闔第三黨和神州國光社成員發起成立生產人民黨,以陳銘樞為總書記。22日,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宣告成立,由李濟深、陳銘樞、陳友仁等十一人任委員,李濟深任主席,改民國二十二年為「中華共和國元年」,並宣佈革命政府的中心任務是外求民族解放,排除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內求打倒軍閥,推翻國民黨統治,實現人民民主自由,發展國民經濟,解放工農勞苦群眾。

  另外,第十九路軍還被擴編成了「人民革命軍第一方面軍」,蔡廷鍇任總指揮。

  還有,他們還給鄧偉中發來了邀請函,想邀請他一起共謀大事,但他遲遲沒有動身。

  這一下子,可震驚了老蔣,老蔣馬上調兵遣將準備平叛。

  12月下旬,蔣介石抽調進攻江西蘇區的嫡系部隊十餘萬人,以蔣鼎文為前敵總指揮,在海、空軍的配合下,由贛東和浙江分路進攻延平、古田等地。同時,蔣介石大撒金錢,收買十九路軍高級將領,使其內部自亂陣腳,軍長師長幾乎全部向中央軍投誠,范漢傑更是厲害,一下子把密碼本都給了出來。

  1934年1月21日,「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委員會」停止辦公。第十九路軍主力60、61、78師番號保留,師長改為黃埔生,第十九路軍被改編為了第七路軍。

  鄧偉中聞此,異常震驚。回想當年第四軍多麼之強大,如今卻四分五裂調了,哎!細細盤點一下:第十師擴編第十一軍,後又改編為第十九路軍,如今被老蔣分化了;第十一師陳濟棠部站著廣東當大王;第十二師成了中央軍旁系;第十三師被陳濟棠吞併;獨立團,對,獨立團,據說後來和*會師組成紅四軍之後擴編紅一軍團,又和三軍團合編為紅一方面軍,不過,他們現在也面臨著國民黨軍的大軍壓境啊!

  過了2年,長征結束了,獨立團的種子貌似還存在著。又過了一年,日軍開始全面侵華,鄧偉中找到了蔣介石,蔣介石給了他一個師,在他的指揮下,大敗日寇,最後陞官至集團軍司令員。抗戰結束後,看到兩黨和談破裂,內戰即將爆發,他又離開了軍界。

60年過去了,轉眼已經到了20世紀90年代,一個老爺爺總是會給一群小朋友講故事,什麼東征陳炯明,北伐戰爭,南昌起義啊,小朋友們都十分的喜歡他。據說他是第四軍出來的一個老兵,是張發奎的老部下......

(全書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