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醫生》第7章
王竹語作品《醫生》(轉貼來源:作者部落格)

本書是2010年10月德國法蘭克福國際書展【臺灣館】展出作品

第 7 章.回家

這是最困難的決定,對即將死去的人很難,但繼續留下來的人也不容易。死去與活著,容易與不容易,生命中最大的差異竟然可以差這麼小,小到令人難以抉擇。

「你得了癌症。」

六十三歲馬克教授出了小車禍,以為到醫院敷個藥,包紮一下,頂多打一針,就可以回家。但一檢查,右大腦中間的顳皮層發現一個異常訊息。再經核磁共振造影,結果相同。於是臨床診斷,推測最大的可能是癌症。

緊急送到神經外科開刀,拿掉部分腫瘤。很不幸癌細胞是長在運動中樞,難以動刀,如果硬拿乾淨,會半身癱瘓。所以神經外科醫師只拿了部分的組織,接下來就靠化學治療跟放射治療控制。

當溫醫師接到馬克教授時,仔細看了他的病歷。看了幾頁心裡就有個底:「這個病人狀況很不樂觀。」

馬克夫人很痛苦,她的痛苦不難理解。老教授得的是一種非常惡性的腫瘤:多形神經元母細胞癌,一年存活率只有百分之五十,五年存活率只有百分之一。多形神經元母細胞癌是星狀細胞瘤(astrocytoma)的第四級。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分類,腦部腫瘤可分為十類,星狀細胞瘤只是其中一類。這種瘤的分類跟一般身體癌症不同。不像肺癌、膀胱癌、胰臟癌、攝護腺癌依癌細胞轉移程度分第幾期(stage),多形神經元母細胞癌大多不轉移。所以星狀細胞瘤又依細胞的惡性度分四個等級。第一級(pilocytic astrocytoma)細胞分裂得慢,良性,多好發於年輕人,預後相當不錯,有百分之九十的病人可活超過十年以上。第二級(well-differentiated astrocytoma)也很常見,也較良性,活個五年、十年不成問題。第三級(anaplastic astrocytomas)就比較惡性,三到五年,第四級(glioblastoma multiforme)最惡性,一年。所以是以惡性程度來分,而不是以癌細胞轉移狀況而區別。

「我跟先生認識後相戀五年,然後結婚,到今年四十五年,從我跟他在一起算起,總共五十年了。」

雖然痛苦,馬克夫人很平靜,但溫醫師很清楚,這種身遭巨變展現出來的寧靜,有時比哭喊式的歇斯底里更震懾人心。

住院期間,不止是馬克教授現在的學生,以前的學生也來看他,一批一批,沒有間斷,他們都來看教授,一個即便是躺在病床但仍威嚴十足的教授。

溫醫師為馬克教授設定八週療程,前四週都很順利,但治療到一半,出現嚴重問題:病情惡化。

療程設定正確,治療方式正確,用藥正確,但結果卻與預期相反。細查原因:馬克教授不想活了。

一百一十公斤的馬克教授,每一次治療對他而言都是一次折磨:由於他左半身已不聽使喚,每天治療時間一到,五名彪形大漢,四人分站兩側,抓其四肢,一人扶頭,把他從病床扛到轉運床,推到放射腫瘤科,再從轉運床扛到治療檯。治療完畢,再從治療檯扛到轉運床,推回病房。一天一次,一週五次,折騰下來,疲憊不堪。

除了行動不便,更大的問題是排泄。雖然他沒有大小便失禁,可是每次要上廁所,非常痛苦,又是另一番折騰。後來護士教他用尿布,馬克教授穿上之後,連下床都不願。沒有人知道他包尿布,可是他覺得大家都用異樣的眼光在看他,他覺得自己很陌生,不再是自己認識的那個自己,只是一個「包尿布的教授」。

失去自我,懷疑自我,否定自我,接連的心理狀態,更會表現於外在行為。雖然病魔纏身,行動不便,但意識清楚,脾氣仍在。馬克教授知道預後不好,開始反抗,拒絕治療。每每到了治療檯,把固定器拉掉,亂扯管線,大發脾氣。用僅可使喚的右手,猛力揮舞,狂劈手刀。

想到太太,他想活下去,四十五年的婚姻不會也不可能說走就走;想到太太,他不想活下去,以免拖累太太。

「你如何救一個連自己都不想救的人?」溫醫師開始打算著下一步。

馬克夫人自與丈夫認識以來,一直都聽他的意見。從花園該種什麼花,超市買哪一種牛奶,到小孩出生時取名字,不管大大小小事,她就是完全聽丈夫的。馬克教授的責任就是想好答案,然後告訴太太。但是今天,他卻告訴太太一個她難以執行的指令:「我不要接受治療了,希望妳能了解,我想回家。我現在也許不是妳認識的那個丈夫,但我還是有我的決定。」

留不住的人,流如注的淚;在馬克夫人心底深處,時間靜止。

隨著死亡而來的東西,比死亡更可怕。

「我生病以後,一個晚上會醒七、八次,我醒了,也不敢叫別人。每天晚上都這樣,我覺得心好痛,我的人生,怎麼會變成這樣?我卡住了。我壓力很大,因為身邊每一個人都在關心我,我當然也願意做任何讓他們心裡好受一點的事,我也很努力,但我真的沒辦法;我做不到,因為我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做;我不知道怎麼當我自己,因為我都不認識現在的自己了。」

本來是主宰時間的主體,生病之後,主客瞬間異位,時間凌遲生命。看著老教授,溫醫師真覺得:他是強者,他是弱者;他在訴說,他在聆聽。

「我住院以後,常常回憶從前的事,那時,我覺得時間過得很慢;我的動作也跟著變慢了。可是我心裡很清楚,我的人生並沒有因此而變長。這是全世界最悲慘的錯覺。」

溫醫師想:在這些日子,馬克教授彷彿看到生命的終點,終點又把他拉回起點。在兩點之間,在生死之外,他漸漸成了他自己最熟悉的陌生人。時間帶走了回憶,回憶也帶走了時間。

夜就這樣深了。

「如果你要死,你會想死在這嗎?」馬克教授依然不合作:拒絕化療、拒絕放療、拒絕吃藥。他的不合作立刻反應在病情上:腦瘤變大,水腫更厲害,壓迫神經,使他行動更遲緩。

病情惡化之後,外科醫師建議做第二次手術。

手術?還是回家?

「我用盡所有方法,只想死得有尊嚴一點。直到現在我才知道,一個人只有接受死亡,才能擁有生命最後的尊嚴。」

馬克教授的兒子及時趕到,他是一家大銀行的經理,堅持爸爸一定要接受手術。他的信念很簡單也很堅定:「就算生命要放棄我,我可還沒打算要放棄生命。」他的生命哲學可說是簡短卻超強有力:「就算是一只壞掉的手錶,一天也準過兩次。」

始終沒有表達出很明確、強勢意見的是馬克教授的女兒,她是一所大學的副教授。她深愛爸爸,想順從爸爸;但放棄治療,就此回家,又不甘心,萬一有奇蹟出現呢?

馬克夫人不忍心丈夫再挨一刀,繼續折騰。雖然她不知道這樣認為是對是錯,但她就是不捨。在不忍與不捨之間,天人交戰,飽受煎熬,身心俱疲。溫醫師對她說:「身為一個醫師,我必須告訴妳,他不是在昏迷的狀態下做的決定。身為妳的朋友,我相信妳知道怎樣做才是對他最好。」

「堅持一件事不等於那件事就是值得堅持的,結局或許不會像你所想的那麼好。」馬克教授聲音微弱卻堅定。

這是最困難的決定,對即將死去的人很難,但繼續留下來的人也不容易。死去與活著,容易與不容易,生命中最大的差異竟然可以差這麼小,小到令人難以抉擇。備受尊敬的教授,不是不能接受癌症,而是無法承受失去尊嚴;他年輕時受過的傷,造成的痛,折騰的心,說實在不下於病魔的打擊。只是以前的戰鬥,他都可以靠自己的毅力、智慧、努力,贏得勝利,獲得他人尊敬。但這一次,他遇到一場已知勝負的戰鬥,他正在向結局屈服,他累了,無力改變,也不想改變了。

馬克教授緩緩看了身邊的人,輕輕的說:「我相信死後有一個世界,如果要我選擇,我選那個。我說不出來那是怎樣的世界,但我相信它比現在的這個更好。」

溫醫師不知該安慰教授還是真有些相信他的話了。

兒子心疼到極點,「爸爸,這些都可以用藥物控制的。」淚水在兒子眼裡轉來轉去,「爸爸,我知道你的想法,我只是,只是……」

「你只是希望我可以留在醫院,這樣可以死得有尊嚴一點,是不是?傻孩子,你不能死得有尊嚴,你只能活得有尊嚴,你懂嗎?我們身體跟機器一樣,無論多精密,一定會故障。也許是六十歲,也許是還沒出生,不管何時,一定會。而且,一定跟尊嚴無關。」馬克教授微微一笑,「我這一生很滿足了,你媽媽,還有你們兩姊弟,是其中最好的部分。」停了一會,又繼續說:「再說,我也不想讓你媽媽再這麼難受了,她為了照顧我,那麼辛苦,我不要讓她再受罪了。孩子,你愛我,希望我繼續留在醫院,那你就應該懂,我愛你媽媽,所以不想繼續留在醫院了。你懂嗎?你懂,對不對?」

女兒再也忍不住,「哇」的一聲,嚎啕大哭,「爸爸!媽媽!我們回家吧!我們立刻回家!」

不開刀不化療的馬克教授出院了,住在護理之家。二十四小時全天候照顧,也比較方便,太太也可以一起住。

三個月後,馬克教授安然離開了這個世界。

雖然馬克夫人早已有心理準備,但一時之間,還是無法承受痛苦與寂寞。

再度聽到馬克夫人的消息,是她主動打電話給溫醫師。電話裡她談到,當初擔心的問題,像是生活中誰來做決定、出門誰來陪等等,都一一浮現。很多事情做不了主,整天茫然,一直流淚。當她走在以前一起和丈夫走過的路上,想到兩人同樂的往事,在公園、超市、購物街,在每一處地方,她都比老教授生前更感覺到他曾經存在的身影,而如今,雁過長空,影沉秋水,只有憾恨與傷悲。東鶼西鰈,自此分離;單鵡孤鴛,不勝憂愁。

所幸經過心理醫師治療,馬克夫人終於慢慢走出傷痛。

溫醫師介紹簡單的靜坐方法,並問:「有做什麼運動嗎?運動能使人心情變好,是因為運動時,身體會產生一種物質,腦內啡,這種化學物質的功效有如天然的嗎啡,可以讓人變的很振奮,很愉快,就像談戀愛時那種美好的感覺一樣,但是卻沒有嗎啡的副作用。在美國已經有研究中心利用運動來治療憂鬱患者,效果非常顯著,很不錯的。」

「我有在散步。」

「這樣好嗎?以前跟先生,現在會不會……」

馬克夫人笑了,「以前我就是一個人散步啊!」

「嗯,那很好。回到舊習慣,一個人散步。邊走邊想事情,會把事情想得比較清楚,增強個人自主意識,如此一來,有助面對生活。散步是一個很好的心理治療方法,又可以達到運動的目的,我個人向來都是非常鼓勵。依照妳的說法,我倒是建議妳先不要參加那種要夫妻一起參加的活動,儘量和大家一起做的運動會比較好,像是瑜珈、舞蹈,打太極拳之類的。」

之後,溫醫師還收到馬克夫人寄的聖誕卡,她非常謝謝溫醫師對教授的照顧。

溫醫師想:馬克教授已經去了他認為更好的世界——而那或許是一個現實不太殘酷,夢境又不會太真實的世界。

王竹語作品《醫生》(轉貼來源:作者部落格)

本書是2010年10月德國法蘭克福國際書展【臺灣館】展出作品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