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天下》第540章
第五百四十八章 老將出馬

 天己經黑了,石會關的關隘上點亮了火把,數千支火把將石會關​​照如白晝一般。在關隘下狹窄的山道前,郭子儀只帶了兩名手下,正靜候董秦的出現。

 這時,關隘上的火把突然增多,只見一群人出現在關樓之上,“下面可是郭老將軍?”

 “正是老夫,來將可是董將軍?”

 “我便是董秦,郭老將軍有什麼事嗎?”

 “來和董將軍聊一聊,可否放我進關?”

 “老將軍有什麼事就在這裡說吧!”

 郭子儀哈哈大笑起來,“我一共只來了三個人,難道董將軍還怕我賺你的關嗎?”

 董秦滿臉羞慚,他一揮手道:“開關!”

 巨大的鐵門轟隆隆地上升了,從裡面沖出數百名士兵,手執長刀和弓弩,將郭子儀和他的兩名隨從團團圍住。

 這時,董秦騎馬出來了,他在馬上拱手道:“郭老將軍,九原一別已有十年,今天我遇大難,你還能來看我,著實令人無限唏噓。”

 郭子儀微微一笑道:“一切都在你自己的掌握之中,你何難之有?”

 董秦臉色一變,他忽然仰頭一笑道:“看來是我眼睛被遮蔽了,來!郭老將軍請關中一敘,我置水酒給老將軍壓驚。”

 董秦命士兵閃開,郭子儀一催馬,駛進了關內,兩人走進關內的參政樓,在客堂內坐了下來,幾名親兵手腳麻利端上來十幾盤菜,又熱了兩壺酒。

 董秦拎起酒壺給郭子儀滿上,歎道:“郭老將軍可是來說服我投降嗎?”

 “郭子儀端起酒杯笑道:“我不是說服你投降,我是來幫你,給你指一條明路。 ”

 “明路?”

 董秦冷笑一聲,將杯中酒一飲而盡,悶聲道:“我還真看不出來,我的明路在哪裡?”

 “那董將軍想去哪裡?想去成都嗎?”

 “郭老將軍別開玩笑了,怎麼可能!”

 “我沒有開玩笑。”

 郭子儀凝視著董秦的眼睛,誠懇地道:“我說的是真的,如果你想去,我可以做主放你走,李慶安那邊我來擔責任!”

 “你、你當真?”

 “是!我郭子儀從軍四十餘年,從無虛言。”

 董秦站起身,慢慢走到大門前,凝視著黑沉沉的夜空,山勢雄奇連綿,阻斷了他南下的夢想,這時他的眼中流露出了迷惘而惆悵之色。

 他一直覺得去成都是一個遙遠而不可及的夢,可當郭子儀很認真地告訴他,他可以去南唐效忠時,他又覺得一切都不真實起來。

 遙遠的南方,那裡可能是他的歸宿嗎?他的心亂作一團,他為什麼要急著去效忠李亨,李亨真是他可以效忠的主公嗎?

 董秦長長地歎了一口氣,事實上他和李亨並沒有什麼舊情,這麼千里迢迢去找他,自己所冒的風險是不是太大了。

 “如果我走,我的軍隊呢?”董秦回頭低聲問道。

 “你可以帶五百人走,最多只有五百,因為你要進關中才能入漢中,你帶的軍隊太多,王思禮不會准你進潼關,我也無能為力。”

 董秦苦笑了一聲,他還以為郭子儀會把他的兩萬軍也放走,原來他只是指自己,兩萬軍是他唯一的資本,如果沒有了這個資本,李亨可能理睬他嗎?不可能,連董秦自己都知道,李亨天性涼薄。

 他又慢慢走回來坐下,一口氣喝三杯酒,他將酒杯往桌上重重一頓,恨道:“事實上安祿山才是最想殺我之人,如果我的軍隊退到河北去,安祿山立刻會派大軍來殲滅我,他恨我入骨。”

 “那將軍就聽我一言,或者投靠李慶安,或者像我一樣向朝廷政事堂效忠,不要再猶豫徬徨,你去成都並不現實,董將軍,你要做決斷啊!”

 董秦搖了搖頭,道:“可是我不想效忠李慶安,當年長安的馬球大賽我也參加了,當時我就發過誓言,我絕不加入安西軍,寧死也不降他們。”

 “那像我一樣效忠政事堂,保持自己的獨立。”

 董秦還是搖了搖頭,“我沒有郭老將軍那樣的資歷,他可以容忍郭老將軍存在,但他絕不會容忍我存在。”

 說得這,董秦起身向郭子儀單膝跪下:“如果老將軍不嫌棄,我願加入朔方軍,成為老將軍的部屬。”

 這就是郭子儀的自信,他知道董秦其實已經無路可走,他不願投降李慶安,安祿山不會饒他,去成都不現實,那最後他要麼和自己一決死戰,要麼就是投降自己,他沒有第三條路可走。

 別看石會關雄峻難攻,可一旦自己繞到他的後方,前後圍堵,把他糧食和飲水斷絕,他可能連十天也撐不住。郭子儀相信董秦也明白這一點,所以他才會單槍匹馬來和董秦談判,以誠意來換取他的投​​降。

 郭子儀的這步棋走對了。

 次日天剛亮,董秦率兩萬軍走下石會關,放下武器,正式向郭子儀投降。郭子儀立刻寫信向政事堂報喜,並請求政事堂繼續維持董秦官職不變,仍為蒲絳節度使。

 與此同時,雷萬春也發鴿信向李慶安彙報情況,董秦已經向郭子儀投降,信鴿飛越太行山,飛過黃河,向河陰縣飛去,那裡是李慶安大軍的駐紮之地。

 董秦歸降郭子儀,郭子儀十萬大軍隨即駐兵上黨,兵壓河北,而李慶安也同樣率十萬大軍駐兵鄭州,引兵不發。範陽軍大將蔡希德統軍八萬駐兵衛州,與安西軍隔河相望,而李光弼則率軍兩萬進駐汴州,彷彿一把鋒利的匕首,頂在許叔翼軍隊的下腹,使他不敢輕舉妄動。

 就這樣,四方軍隊處於一種對峙狀態,誰也不敢輕易打破這種對峙平衡。

 ………………………………………………

 成都南明宮。

 李亨在幾名宦官的陪同下查看這座宮殿,這已經是他第三次來仔細考察這座宮殿了。這座宮殿的狹小和陰暗令他十分不滿,他總覺得這座宮殿內充滿了他父皇的氣味,幾乎每一個角落都有,壓抑得他喘不過氣來。

 陪同他參觀宮殿的是大宦官魚朝恩,魚朝恩在最後關頭從李隆基寢房的密道逃脫,大難不死。李亨登基後,隨即加封他為雍丘縣公,但把他的內侍監令卻轉給了李輔國,這令魚朝恩心中十分鬱悶。雍丘縣公是爵位不錯,但內侍監令卻更有實權,有名無實令他十分沮喪。

 魚朝恩跟在李亨的身後,小心翼翼揣摩他的心思,他已經漸漸明白了李亨的煩惱,李亨不願意再住南明宮了,這裡到處都是李隆基的影子,或者說,他不願呆在成都了。

 “陛下,南明宮原本只是一個王府,氣度是小了點,不能和長安相比,如果陛下實在不喜歡這裡,可以考慮遷都。”

 李亨回頭看了他一眼,其實這是他一直在考慮的問題,他的兄弟李璘也勸他遷都襄陽,成都偏居一隅,路途不便,不能掌握大局。

 可遷都襄陽雖好,但李瑁呢!還沒有解決他,如何能遷都?想到李瑁,李亨又不由想起了李璘西征的失敗。

 李璘十萬大軍從水路進攻襄陽,但哥舒翰卻派五千騎兵直插浙西,一路攻州奪縣,一直打到了杭州。

 若不是浙西觀察使韓混組織民團拼死抵抗,哥舒翰的五千騎兵很可能會一直打到揚州去,端了李璘的老巢。

 就是這樣,卻將李璘嚇得不敢再前進一步,調頭返回揚州。這次失敗令李亨異常失望,同時也讓他發現了真正的敵人,真正的敵人不是李瑁,而是躲在李瑁背後的哥舒翰。

 原本李隆基把哥舒翰安插在兩湖,是想讓他看住李瑁,卻沒有想到最後哥舒翰卻投靠了李瑁。

 儘管李亨知道,只要他登基,哥舒翰肯定會背叛自己,當初已經背叛過他一次了,但李亨心中還是極度不舒服。

 哥舒翰手中有八萬軍,還有數萬隴右軍的精銳,這下子李瑁手中就有二十萬大軍了,他就像長江的一塊礁石,使他和李璘難以聯為一氣。

 李亨悶悶哼了一聲道:“我何嘗不想遷都,但手下軍隊不爭氣,令我無可奈何啊!”

 “陛下為何不用高仙芝?”

 魚朝恩趁機向李亨舉薦高仙芝,道:“吳王殿下畢竟是王爺,沒有什麼打仗經驗,他哪裡是身經百戰的哥舒翰的對手。我替陛下考慮過,恐怕除了高仙芝,我們這裡沒有人再能和哥舒翰抗衡。”

 “他?”

 李亨搖了搖頭道:“我不是很相信此人,連季廣琛都投降了李慶安,更不用說別人了,我想讓系兒帶兵東徵。”

 季廣琛投降李慶安之事對李亨的打擊很大,在中原的諸將中,他最信任的就是季廣琛了。此人一直跟隨著他,對他忠心耿耿,可是連他也投降了李慶安,那他李亨還有什麼人可以相信?

 除了自己的兒子李系,俗話說上陣還靠父子兵,他只相信自己的兒子,更何況派兒子領兵出征,還可以順便奪高仙芝的軍權。

 魚朝恩舉薦高仙芝卻是有私心,他知道李亨不會相信高仙芝,那麼李亨就一定會派人監視他,而這個人最適合的就是自己。

 他魚朝恩既然失去了內侍監的權力,那麼軍權呢?他有沒有可能拿到手。

 魚朝恩正要再開口,就在這時,一名侍衛飛奔跑來稟報:“陛下,高仙芝在宮外求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