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天下》第529章
第五百三十七章 裴旻辭職

 偏殿內十分安靜,所有人直到這一刻才明白這次臨時會議的關鍵之處,出兵。

 出兵才是會議的重點,剛才所有的表決都不過是鋪墊,李慶安的真正目的是要郭子儀出兵長駐河東。那樣一來,郭子儀在關內道的勢力就將被連根拔起,而整個黃河以西都將成為李慶安的勢力範圍。

 儘管所有人都明白李慶安調兵的真實原因,但誰都無話可說,李慶安的調兵完全合情合理。對付安祿山不僅是安西軍的事,朔方軍也責無旁貸,這時,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郭子儀,他能頂住李慶安的壓力嗎?

 郭子儀沒有立即回答,他彷彿在思索著什麼,低頭不語,郭子儀確實沒有想到李慶安會用此事發難,偏偏他又無法拒絕,連防禦回紇也不是他拒絕的理由。

 回紇已經遠遷漠北,沒有唐王朝的支持,回紇很難再恢復當年的盛勇,再沒有退路,郭子儀最後只得緩緩道:“朔方軍是唐軍,願聽從朝廷的調度。”

 他暗暗歎息一聲,在最後一刻,他還是敗在李慶安手中了。這時,偏殿內群臣鼓起掌來,他們是為安西軍和朔方軍聯合而鼓掌,這樣,就算安祿山真有五十萬大軍,他們也有軍隊進行抵禦了。

 右相裴旻心中卻是無限沮喪,他也知道這是李慶安的還擊,他自己也親口說過,政事堂只管政務,”不管軍務,那麼調兵遣將就是軍務,不是政務了”,政事堂無法插手。

 裴旻心中歎息,卻又無可奈何,只得站起身道:“既然趙王殿下有出兵河東的計劃,那作為政事堂,我們應儘快做出出兵的後勤準備。這件事等一會兒政事堂再召開會議具體商討一下,那今天的會議就到此結束。”

 “等一下!”李慶安卻又站了起來,對眾人道:“我還有一件事和大家商議,請大家稍安勿躁!”

 大殿裡的百官頓時一片竊竊私語,除了出兵,李慶安還有什麼事?

 李慶安慢慢走到偏殿中間,對眾人笑道:“各位,今天把五品目上官員請來,還有一件事情要和大家商議,是關於政事堂的權限。”

 偏殿裡安靜得連一根針落地都聽得見,“政事堂的權限”,這是何等敏感的字眼,李慶安居然在這個時刻提出來了。幾名政事堂相國都面面相覷,誰也不知道李慶安要限制什麼權限,只有裴旻臉色發黑,他心裡有數,這一定是李慶安要對他下手了。

 李慶安見眾人皆一臉驚疑”便又笑道:“各位也不用擔心,我並非是要限制政事堂的權力,而是要將政事堂的權力合理化。眾所周知,最早政事堂的執政事筆並非是掌握在一相手中,而是以右相為主,眾相輪流掌握。但自從李林甫出任右相後,便長期獨佔了執政事筆,楊國忠繼任後,也同樣和李林甫一樣獨佔執政事筆。我個人以為這容易造成一人獨權,不利於眾相的集體決策,今天把大家召集起來,我就希望大家能共同決定一下此事,執政事筆恢復舊制,由眾相輪流執掌。 ”

 一般而言,執政事筆的規則一般由皇帝來制訂,但由於大唐皇帝年幼,李慶安便和李亨定下規則,政事堂的由五品以上大臣來推選,政事堂內部權力架構的改變,也由五品以上官員共同決定。

 今天這百餘名官員共聚一殿,正是李慶安要求他們改變政事堂的權力規則。

 李慶安這個提議對政事堂的衝擊,遠遠超過了命郭子儀出兵,這個提議讓政事堂的七名成員都震驚異常。執政事筆代表著相權,這就意味著每一個相國都有機會擁有一般朝務的最後批決權,每一個人都有成為右相的機會。

 甚至包括張筠的眼睛也亮了起來,儘管他希望能取代裴旻成為右相,但他當他冷靜下來,他也知道這個願望很難實現。他的兄弟張垖跟隨李亨南下,李慶安不可能任命他為右相。

 如果右相當不了,那就像李慶安此時的提議,眾相國輪流掌執政事筆,那麼他也有機會執掌相權。

 張筠按耐不住內心的激動,起身道:“昔日太宗皇帝也曾言:順一人之顏情,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國之政也!開元盛世由盛轉衰,民怨沸騰,積弊深刻,這也是因一人獨裁所致。大將軍提議輪流執政事筆,乃恢復舊制,有利公平”眾望所歸,我等將全力擁戴。 ”

 張筠的表態贏來了大殿內的一片掌聲,李慶安點點頭,又道:“左相之言,可謂代表大多數朝臣的心聲,如果決議通過。我再提議,以一旬為限,每相輪流執掌十日“執政事筆”,不知諸君以為如何?”

 掌聲更加激烈了,張鎬也笑道:“趙王殿下的建議乃人心所向”我等堅決支持。 ”

 這時,李慶安又對裴旻微微笑道:“不知右相國以為如何?”

 此時裴旻心如死灰,他萬萬沒有想到李慶安的回擊手段是如此強硬,是如此狠辣,令他痛徹由心。他臉色慘白,嘴唇微微顫抖,他剛要說話,忽然眼前一黑,竟一頭栽倒在地上。

 “不好!裴相國暈倒了。”

 ……………………………………………

 下午的政事堂會議雖然時間不長,只有半個時辰,卻一連做出了兩個重大的決策,出兵河東道和河南道,修改政事堂權力架構。這兩件事頓時轟動了朝野,尤其右相國裴旻在政事堂上當場昏倒,這個消息更是傳遍長安全城,長安城的大街小巷充斥著各種小道消息。

 裴旻府內,一名宮中來的御醫從病室裡走出來,對守候在門口的裴旻家人道:“問題不是很大,主要是長期辛勞積累,又一時怒極攻心所致,好好休息幾天便可以恢復。但要注意了,不可再過於勞累。”

 禦醫開了一個方子便告辭而去了,房間裡裴旻靜靜地躺在床榻上,他的妻子坐在一旁,小心用熱毛巾給他擦拭額頭。這時,裴旻的眼睛慢慢睜開了,其實他早就醒來了,心中巨大的傷痛依然使他難以面對現實。

 他直到今天才真正體會到了李慶安毒辣的一面,雖然李慶安從頭到尾都沒有提他裴旻的名字,也沒有對他進行攻擊,但是李慶安卻將他和李林甫、楊國忠之流歸於一類了。

 李慶安給所有人都灌輸了一個偏見,執政事筆的輪流制,是因為他裴旻的阻礙才沒有實現,他裴旻也是一個獨裁者,這讓裴旻不由感到深深的悲哀。

 他此次主張政事堂接納朔方軍,是為了限制李慶安的權力,就是不想讓李慶安獨裁,可最後的結局是李慶安主張相權分享,而他裴旻卻是獨裁者。

 直到此時,裴旻才慢慢感受到了政治鬥爭的殘酷,才發現自己是多麼幼稚,是書生的理想化,他竟然想用軍權來對抗李慶安,愚蠢啊!

 裴顯暗暗歎了一口氣,就在這時,門外傳來了家人驚惶的稟報聲,“老爺夫人,趙王殿下來了,來探望老爺!”

 “不見!”裴旻夫人立刻怒道:“告訴他,老爺到現在還沒有醒來,我們家不歡迎他。”

 “夫人!”裴旻低聲制止住了妻子的無禮,對家人道:“去請他進來吧!就說我病臥在床,無法親自出迎他。”

 “老爺,你……​​”裴旻夫人驚愕道。

 裴旻輕輕擺擺手”道:“夫人,你先退下吧!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樣。 ”

 裴旻夫人無奈,只得退下去了,片刻,裴旻的兒子裴知禮領著李慶安走進了病房。

 李慶安一進病房便關切道:“裴相國,現在病情好一點了嗎?”

 裴旻苦笑一聲道:“多謝大將軍關心”我好一點了。 ”

 李慶安走到他床榻前坐下,也歎了口氣道:“這次執政事筆由眾相輪流掌握一事,其實是我很久以來的想法,我事先沒有和政事堂協商便推出來了,這件事我要向裴相國道歉。”

 儘管裴旻也知道這是李慶安先打後拉的手段,但畢竟從李慶安口中說出了'道歉'兩個字,這讓他心中也好受了一點。

 他便笑道:“只是我沒想到大將軍這麼快就要發動對河東道和河南道的戰爭了,我還以為大將軍還要進行一些內政變革,恍如效仿安西廢奴,廢除土地兼併等等,難道大將軍沒有這種打算嗎?”

 李慶安搖了搖頭道:“廢除土地兼併倒是可以沿用敬宗皇帝的旨意,但廢奴還不是時候。安西的廢奴是因為漢人奇缺,我們急需要在蔥嶺以西增加漢人民戶,所以才用軍事手段強制廢奴。但在中原就不能太過於激進,那樣涉及到太多人的利益,最後的結果只能是把天下的大戶人家都逼向南唐,所以只能慢慢來。等到掃平南唐後,再逐步推出廢奴制度,同時大力鼓勵工商,讓更多的人都有一份能養家糊口的差事。只要大唐強盛到一定時刻,奴隸自然而然會在我們生活中消失。”

 裴旻笑了笑,感慨道:“大將軍能這樣說,我就放心了。我就害怕大將軍太激進,用軍事手段推行安西的做法,殊不知安西和中原的情況完全不同,那邊能行,而這邊可能就不行。”

 李慶安拍了拍裴旻的手背,示意他放心,兩人又坐了一會兒。這時,李慶安又笑道:“我今天前來,一是探望裴相國的病情,另外,我想和裴相國商量一件事。”

 “你說吧!什麼事?”

 李慶安猶豫了一下,才緩緩說出了令裴旻幾乎再次暈厥過去的話。

 “我希望你能主動辭去政事堂的相位。”裴旻的腦海裡一陣眩暈,半晌,他凝住心神,用憤怒的目光注視著李慶安那淡得像水一樣的眼神,“我要知道為什麼?我為什麼要辭職!”

 裴旻有些出離憤怒了,他知道李慶安這是在繼續報復他,就因為自己觸犯到了他的底線,他不把自己置於死地,他是絕不會善罷甘休,甚至不惜跑到自己家裡來逼迫,這太過份了!

 李慶安彷彿知道他的憤怒,卻微微一笑道:“裴相國請冷靜,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樣。”

 裴旻畢竟是堂堂的右相、儘管他也出離了憤怒,但他還是強迫自己冷靜下來,一字一句問道:“那你說吧!為什麼要我辭職?”

 “很簡單,因為我也支持你的君相制衡原則!”

 望著裴旻猛然瞪大的眼睛,李慶安又淡淡笑道:“你會成為一位流芳後世的大唐名相,但不是現在!”

 裴旻只覺鼻腔內一陣辛辣,淚水幾乎要湧出來,他完全明白了李慶安的意思,他輕輕點了點頭,“我明白了,明天一早我就上書辭去政事堂的相位。”

 “那你不想問一問,會由誰來接替你的相位嗎?”

 “大將軍請說!”

 李慶安沉吟一下,便笑道:“我不會損害裴家的利薹,所以繼任你相位者還是裴家之人。”

 “裴瑜?”

 “不!是裴遵慶……”

 ………………………………………………

 次日一早,裴旻以需靜修養病為由,正式向政事堂遞交了辭呈,政事堂很快便接受了他的辭呈,改任他為太子少師兼東宮詹事。

 政事堂同時通過了張筠提出的人選,任命門下侍郎裴遵慶接任中書令一職,同時政事堂通過正式決議,由河西司馬崔平則接任裴遵慶所空出的門下侍郎一職。

 而萬眾矚目的七相輪流執政事筆的權力變草,也從同一天開始正式施行,由張筠第一個接過了政事筆,為期十天。

 在裴旻辭職後,李慶安所提出的另一個重大事項,東徵河東道和河南道的戰爭準備,也同時拉開了序幕。戶部批准八十萬石糧食為東徵軍糧,同時撥款一百二十萬貫,盔甲十五萬套,同時各種兵器近二十萬件,帳篷等各種物資不計其數。另外李慶安又從河西調戰馬三十萬匹,為東徵所用。

 在軍隊方面,由天下兵馬大元帥李慶安出任東徵主帥,同時任命朔方節度使郭子儀為右副帥,任命剛剛率兩萬精銳之軍趕到長安的隴右節度副使李光弼為左副帥,共出大軍十六萬。其中朔方軍八萬,安西軍八萬,由朔方軍渡黃河出兵河東道,而安西軍走潼關出兵河南道。

 慶平元年七月初二,政事堂率百官在長安灞橋送別了東徵的軍隊,八萬安西軍浩浩蕩蕩向潼關駛去。而在七月初四,郭子儀命程千里為前鋒,他也親率八萬大軍向延州的黃河邊進發。

 兩支軍隊一南一北,正式拉開了北唐軍東徵的序幕。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