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天下》第472章
第四百八十章 九曲之戰

 這時,院子里傳來了李光弼的聲音:“大將軍在裡面嗎。”

 “在裡面,大將軍在參詳軍務。”

 一名親兵禀報導:“大將軍,李都督求見!”

 “請他進來。”

 門開了,李光弼​​從外面快步走進,他正好屈膝跪下,李慶安卻扶住了他,笑道: “不用這麼多禮了,都是自己人,來!坐下說話。”

 李慶安請他坐下,又命親兵上了一杯茶,李光弼是從大非川趕來,在路上馬不停蹄地奔了三天,也著實有些疲憊了。他端起茶杯,將涼茶一飲而盡,這才道:“這次吐蕃來者不善啊!”

 “先不談吐蕃,說說吐火羅的情況。”

 李慶安笑道:“大食人有沒有趁我不在,進軍吐火羅來挑釁?”

 李光弼搖了搖頭道:“還好,聽說大食人在遙遠的利比亞和前朝軍隊激戰,暫時還顧不上東方。今年吐火羅一直很平靜,倒是信德那邊,聽說封將軍兩次鎮壓了旁遮普的起義。”

 旁遮普的起義李慶安是知道一點,起因是唐軍強徵當地人修建港口,再加上稅賦較重,阿點婆翅羅城爆發了要求獨立的起義。他相信封常清能處理好此事,李慶安不願和李光弼多談信德之事,便話題一轉,回到了隴右。

 “李將軍,說說你在隴右的布兵情況。”

 說到隴右,李光弼精神一振,笑道:“雖然能戰勝吐火羅軍,但吐火羅軍畢竟是弱旅,總覺勝之不武。而吐蕃軍卻是貨真價實的勁旅,能和吐蕃軍好好較量一番,這也是我多年的心願。”

 這時,李光弼忽然看見了那副巨大地圖,他一怔,隨即眼中流露出驚喜之色,快步走到地圖旁,仔細看了看,對李慶安欣喜道:​​“大將軍,你是哪裡弄到的這寶貝,我現在最缺的就是高原地圖,大將軍的這幅地圖簡直就是及時雨啊!”

 雖然李光弼的言外之意沒說,但李慶安卻知道他的意思,便笑道:“這幅地圖是吐蕃使者帶進京,我覺得挺好,便把它弄來了,如果你需要,就送給你了。”

 李光弼大喜,連忙躬身施一禮,“多謝大將軍!”

 他便拾起木棍,指著李慶安畫的四個圈笑道:“看來大將軍對隴右很了解,所畫之地正是隴右的關鍵之地。我接到的最新情報,吐蕃人的五萬大軍已並分兩路,一路北上大非川,大約有兩萬人,另一路三萬人已經佔領烏海,正向黃河九曲進軍。但根據我推斷,這是吐蕃主帥的一個失誤,他或許是軍情不暢,還不知道六萬安西軍已經抵達了隴右。他還以為哥舒翰走後,隴右處於空虛狀態,所以才會分兵兩路,企圖盡快搶占戰略要地。但他應該很快就會改變策略,因為他馬上就會在黃河九曲遭遇到兩萬唐軍和一萬五千吐谷渾軍的阻截。”

 “等一等!”李慶安似乎反應了過來,他急問道:“你是說吐蕃軍只有五萬人,情報可準確?”

 “應該沒有錯,我從三支斥候隊那邊都得到了同樣的結論。吐蕃軍或許是分段進兵,這五萬人可能只他們的前軍。”

 “確實有這種可能,但還有另一種可能。”

 李慶安也走到地圖前,接過木桿一指安西道:“我懷疑吐蕃進攻隴右只是佯攻,他們的真正目標是安西。吐蕃從前衰弱時還有十幾萬軍隊,經過這幾年的休整,他們手中之軍至少有二十幾萬近三十萬了,怎麼可能只派五萬人進攻隴右。如果他們真的只有五萬軍攻打隴右,那麼這一定是佯攻,他們的主力去攻打安西了。”

 李光弼大驚,他連忙道:“如果真是那樣,吐火羅就危險了。現在吐火羅只有銀礦駐紮了八千漢軍,加上當地的土軍,也只有四萬餘人。如果吐蕃人強攻吐火羅,我們的銀礦會受到嚴重影響。”

 “不僅吐火羅的形勢不妙,安西四鎮的形勢也一樣不妙。當初我帶了七萬軍東去關中,幾乎將安西四鎮的軍隊都抽光了,我們安西軍三十萬大軍,你我就帶走近一半。河西居延海有五萬胡兵,河中和石國的六萬駐軍又不能動,還有信德的一萬五十軍隊,實際上我們能調動的軍隊,也就是三四萬人。可我又不敢讓碎葉太過於空虛, 最多只能調兩萬人去防禦安西,加上我現在率領的兩萬騎兵,那也只有四萬。如果吐蕃是出十萬大軍進攻安西,說實話,我勝算不高。”

 李慶安心中很是焦急,他的戰線拉得太長,以至於出現了今天無兵可用的局面,這時,李光弼建議道:“大將軍,不如將居延海的胡兵先調回北庭,然後卑職這裡再分兵一萬,河西也分兵一萬,這樣安西便可湊集七萬軍隊。再加上安西諸國的後勤支援,卑職認為,勉強可以和吐蕃軍一戰。”

 李慶安沉思了片刻,便點點頭道:“你的方案很好,我採用了。”

 ……………………………………………………

 黃河九曲地區是指黃河上游的第一個大拐彎弧度內一片土地,也就是今天青海省的同德縣和貴德縣一帶。這里地勢南北高,中間低,形成了四面環抱的河谷盆地,氣候溫暖​​,土地極其肥沃,加上水源灌溉充足,因此這一帶走高原地區最重要的糧食產區。唐軍也在這裡建立了獨山軍和九曲軍,在九曲地區北面更是有武寧軍、威勝軍、金天軍等重兵駐紮。

 自開元二十九年吐蕃軍佔據了九曲地區後,這片盛產糧食的土地便成為了吐蕃進攻隴右的後勤基地,直到天寶十一年夏天,哥舒翰大軍才重新奪回了這片戰略重地。

 目前,駐防九曲地區的唐軍有一萬五千名吐谷渾軍隊,還有剛剛趕來的兩萬唐軍,唐軍主將李光弼命大將李晟來負責鎮守這處戰略要地。

 李晟自從在關中郿縣投靠了李慶安後,便重新返回隴右。他命手下部將岳寧率一千軍隊鎮守石堡城,他本人則率領五千漢胡聯軍在大非川一帶巡邏。李晟武藝高強,尤其箭法出眾,他在漢胡軍中的威望都很高,正是在他的安撫下,因哥舒翰率軍離去而一度引發的胡兵騷動迅速平息了,可以說李晟在穩定隴右局勢上功勞極大。

 這次李光弼率軍東來,領隴右節度副使、鄭州都督,他便任命李晟為九曲五軍都兵與便,統帥胡漢兵三萬五千人。

 憑著多年和吐蕃人打交道的經驗,李晟發現吐蕃的探子七月以來便開始不斷增加巡查次數,他便意識到,吐蕃人很可能在秋天將發動攻唐。正是有這個意識,他便在一個月前便開始加強九曲地區的防禦,沿內黃河修築烽火台,互相呼應。

 為了集中兵力,他又撤回了駐紮烏海的三千唐胡聯軍以及四萬餘牧民,依托黃河天險來防禦吐蕃軍的進攻。事實證明,他撤回烏海軍民的決策非常正確,達扎路恭雖然佔領了烏海,卻沒有像柏海那樣得以大肆屠殺,連牲畜也沒有能得到一頭。

 李晟已經得到了情報,三萬吐蕃軍在佔領烏海後,又繼續向東挺進,對方的戰術意圖已經很明顯了,就是要盡快拿下黃河九曲地區。小麥已經轉黃,再過幾天,九曲地區的小麥就要成熟了,屆時吐蕃軍拿下黃河九曲,便正好得到補給。

 一般而言,小麥在八月初就可以收割了,但這幾年氣候偏冷,導緻小麥成熟期延長,要過了中秋後才能收割。但幾個河谷地區氣溫稍高,成熟得比別的地方都稍微早幾天。

 這天上午,李晟和他的副將楊景雲在米柵城一帶視察糧食的收割情況。米柵城是中唐名將王孝節在九曲地區築成的大糧倉,一共有三座,九曲地區的北部、中部和南部各有一座,李晟視察的是南部的獨山米柵城。

 米柵城外的巨大廣場上,金黃色的麥子堆積如山,數千名軍士和民夫正忙碌地將麥子翻灑,使它們能盡快曬乾,裝包入庫。

 李晟見糧食沒有十天的翻曬是難以入庫,他有些憂心忡忡,如果吐蕃軍來襲,必然會影響收麥很多麥子就將會爛在地裡。他便問道:“楊將軍,你認為吐蕃人得知九曲駐有唐軍重兵後,是繼續渡河東進,還是停駐黃河西岸,等召回另外兩萬軍後再一起進攻?”

 楊景雲也是一名年輕的將領,不到三十歲,家中是湟水縣大族。他十七歲從軍,累功至郎將,哥舒翰任命他為獨山軍兵馬使,他和李晟關係極好,聽李晟問他,他便微微一笑道:“將軍以為吐蕃主將會是誰?”

 李晟想了想便道:“以對隴右的熟悉程度,吐蕃大將中首推馬重英,從吐蕃軍對柏海牧民的殺戮來看,這很像馬重英的風格,我想這次吐蕃主帥非他莫屬。”

 楊景雲又笑道:“如果是馬重英,他會直接進攻九曲嗎?”

 李晟也笑了,“馬重英喜歡搶占先機,又善於聲東擊西,如果他來進攻九曲,我估計他不會等軍隊匯集後再進攻,他一定會立刻進攻。”

 話音剛落,一名士兵便疾奔而來禀報導:“禀報李將軍,亂石坎的烽火台點燃了,是三柱黑煙。”

 三柱黑煙便意味著有大軍來襲,李晟沉思了片刻,儘管這很有可能是吐蕃軍的聲東擊西之策,但他還是不敢大意,便立刻對楊景雲道:“楊將軍,你可率五千獨山軍趕赴亂石坎防禦,多用弓箭,將吐蕃軍射殺於河中。”

 楊景雲抱拳答應,便轉身而去,李晟也沒有心思再視察米柵城了,他立刻下令道: “命令各軍立刻進入緊急戰備,命九曲軍和吐谷渾明察部立刻隨我前往飛雲渡。”

 上游的黃河不像中下游那樣水面寬闊、波濤洶湧,上游的黃河水勢平緩,河面也不寬,河中央還往往有植被茂密的小島,河兩岸有懸崖峭壁,但也有緩坡平道, 蕃軍很容易便能利用羊皮筏子渡過黃河。最容易渡黃河有兩處,一處是南面亂石坎,那里河面狹窄,水勢也不快,另一處便是正西方的飛雲渡了。

 飛雲渡並不是一個渡口,而是一段長約二十里的緩坡平道,黃河兩岸是茂密的森林。其中一段還有一座狹長的河心島,叫仙客島,長約三里,寬二十丈,島上林木茂盛,是仙鶴的棲息地,仙鶴高飛,彷彿有仙人駕臨,故名仙客島。

 如果吐蕃軍是聲東擊西,那麼他們從仙客島渡河的可能性最大。李晟的軍隊都離黃河邊都不太遠,三萬五千人分成了三座大營,他率領的是一萬九曲軍和五千吐谷渾軍。所為九曲軍其實就是剛剛抵達的安西軍,李光弼將兩萬安西的指揮權交給了李晟,他便將這兩萬安西軍一分為二,一支叫獨山軍,一支則叫九曲軍。

 夜色中,一萬五千軍隊在山谷中急速行軍,從大營到黃河岸邊約八十里的路程,他們需要行軍一夜,次日天明時便可達到黃河​​邊。

 此時已是五更時分,夜色依然深沉,夜空繁星點點,一輪明亮的彎月孤零零地掛在東方天際,但天邊已經隱隱有了一絲青色,天快亮了。

 唐軍此時所在河谷距離黃河岸邊還有十里,在河谷中,一片長約三里的空地上,黑壓壓地躺滿了一萬五千名唐軍將士。他們已經休息了一個時辰,安西軍的士兵每人都有羊毛睡袋,儘管夜風寒意十足,但他們依然熟睡正酣。吐谷渾士兵也自有他們的取暖之法,他們用厚厚的羊皮將身子一裹,也能香甜入睡。

 李晟卻難以入睡,這是他第一次獨立掌軍,面對的很可能就是吐蕃名將馬重英,第一次當主將便麵臨一次惡戰,他心中著實沒有一點把握。

 他也知道,這並不是李光弼重視他,他和李光弼並不是很熟,李光弼對他也不了解,他絕不會這樣重用自己。李晟知道,這一定是李慶安的命令,否則,李光弼絕不會把兩萬安西軍交給一今年輕的隴右將領來指揮。

 李慶安的信任讓李晟心中充滿了感激,更讓擔上了一份沉重的責任。這一次,他能不能擊敗馬重英,保住九曲地區,這將是他軍旅生涯、甚至是他命運的轉折點。三萬五千唐軍對五萬吐蕃軍,他的實力並不弱,就看他的判斷是否正確了。他在賭,賭馬重英用的是聲東擊西之計,名為進攻亂石坎,實際走的是飛雲渡。

 天快亮時,李晟站起身,長長地伸了一個懶腰,大軍該出發了,他正要下令軍隊起拔,就在這時,他忽然看見了三柱濃濃的黑煙在西方不遠處騰空而起。

 是烽火,飛雲渡的烽火點燃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