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天下》第476章
第四百八十四章 真兇是誰

 李硯的府門前只經搭起了靈棚,慈雲寺的百餘名僧人在靈棚中晝夜不停地誦經,他們將做七七四十九天法事,為李硯超度亡魂。一連三天,前來弔孝的大臣絡繹不絕,李硯的老妻和兒子強忍悲痛答謝前來弔孝的官員。

 黃昏時分,李硯的府門前,數名官員臨時在腰間係了一條白帶,走進了靈棚。為首官員是門下侍郎張鎬,另外還有尚書左丞盧奐和右丞王維。李硯的長子李簫連忙迎了上來,深深施禮道:“感謝各位世叔來弔唁家父,若有招待不周,請各位世叔見諒!”

 張鎬嘆了口氣道:“現在還有什麼招待不周,家有不幸,賢侄請節哀順變吧!”

 “多謝世叔,可是兇手一日不抓住,我父親泉下之靈就一日不安,懇請幾位世叔為我孤兒寡母做主!”

 說完,李簫淚如泉湧,給他們三人跪了下來,張鎬等人嚇得連忙扶起他,“賢侄快快請起!快快請起!”

 他們三人對望一眼,張鎬搖搖頭道:“我下午還特地去了金吾衛,陳大將軍說,他已經在盡力而為。現在還沒有消息,賢侄請再耐心等幾天。”

 “張世叔,難道連你也是視而不見嗎?”

 李簫滿臉淚水池悲憤道:“我父親帶了近四十名家丁,個個帶刀在身,可是連他們也全部被殺死。這會是一般人所為嗎?有能力做這種事,世叔說會是誰所為?”

 “沒錯!除了關中軍,還會是誰?”

 身後忽然傳來一個清朗的聲音,眾人一起回頭,竟然是少年皇帝李適來了,嚇得眾人一起施禮,“臣等參見陛下!”

 李適渾身坡麻帶孝他慢慢走上前,對李簫道:“朕知道李尚書為什麼會遇刺身亡,就是為了皇莊。因為有人想謀取皇莊的萬頃良田,遭到了李尚書的堅決反對,而且此人不僅是想謀取皇莊,而且還想全面廢止先帝的土地改制。然而李尚書便是最大的阻礙,所以刺殺了李尚書,便沒有人再敢過問土地分配,這就達成了他的目的,這個人是誰,你們都應該很清楚。”

 說完,李適回頭看了一眼,只見數百侍衛護衛著一輛馬車疾駛而來,是監國李亨到了。李適重重哼了一聲,徑直走進了靈棚。

 這時,李亨從馬車上下來,老遠便悲聲喊道:“啟明兄,我來晚了一步啊!”

 李簫大怒,他隨手抄過一根哭喪棒,滿眼仇恨地向李亨迎上去。旁邊的張鎬一把抓住他的胳膊,將他拖了回來,“賢侄,不要亂來。你沒有證據,觸犯了監國殿下,你可是要吃罪的,會讓你父親在九泉下不安。 ”

 說著,他從李簫手中奪過了哭喪棒,在他耳邊低聲道:“要忍住,聖上在靈棚裡,你不可驚了聖駕。”

 或許是張鎬的最後一句話提醒了他,李簫收斂了眼中的仇恨,慢慢走上前,對李亨勉強行了一禮,冷冷淡淡道:“不敢勞監國殿下大駕,心意我們領了,殿下請回吧!”

 “賢侄這是說什麼話,我和啟明不僅是同宗,更是多年的摯交。他遭遇不幸,我怎能不在他靈前上支香,以表弔唁之心。”

 李亨已經看到了皇帝李適的輕便馬車,他估計李適就在靈棚內,自己得要警告他一下,不准他胡亂猜疑。

 他也不理會李簫,直接大步向靈棚內走去,張鎬三人旁施禮道:“參見監國殿下。”

 李亨點點頭,他此時已經看到了他的孫子李適,正在李硯的靈前上香。他慢慢地走上前,也點了一支香,插在靈牌前的香爐中,自言自語道:“啟明兄,你我雖政見不同,但我們從小便是摯交。你在天之靈當明白,你不幸遇難,其實與我並無關係。

 “哼!天日昭昭,世人皆知,豈是一句並無關係便可撇清?”李適在一旁冷冷道。

 李亨的眼睛瞇了起來,射出一道狠毒的目光,他也不回頭看李適,只咬牙低聲道:“逆孫!你又在說胡話了嗎?”

 “你心腸歹毒,先是我父皇,現在又殺相國,如此殺人成性,你就不怕列祖列宗震怒嗎?”

 李亨仰頭微微冷笑道:“一個無知愚昧的小兒,也配做大唐皇帝嗎?若你登基掌權,那將是我大唐的不幸,也罷!從今天開始,我們再無任何關係,你不再是我孫子。”

 不等李亨說完,李適一把便將腰間的佩玉扯下,這是他周歲時李亨送給他的抓周禮物,十年來一直佩戴在腰間。他幾次想摘下,都被他母親勸住了,畢竟這也是父皇的意思,此時,李適的血湧上了頭頂,他不顧一切地將玉佩狠狠往地上一摔。 ‘啪! '的一聲,玉佩被摔得粉碎,這就意味著他們祖孫之情就和這玉佩一樣,從此化為粉塵。

 李適轉身便怒氣沖沖向靈棚外走去,“擺駕!回宮。”

 李亨鐵青著臉,望著地上被摔得粉碎的玉佩,半晌,他自言自語道:“他現在還只是摔玉佩,明天就要拔刀砍我的頭了,好!很好!”

 ……………………………………………

 馬車裡,李亨一直在沉思不語,他目光陰鶩,面沉似水,連騎馬跟車旁,一路侍候他的宦官李輔國也不敢多嘴。他知道李亨此時心情惡劣,若招惹了他,必將大禍臨頭。

 李亨此時在思考李硯之死給他帶來的影響,雖然很多人都懷疑是他所為,但李硯之死帶來的好處卻遠遠大於這個影響。首先就是政事堂空出了一個相位,這可以使他擺脫政事堂的不利局面。其次便是土地改制帶來了轉機,李硯這一死,他便可趁機解散土地田畝司這個臨時機構,把那幾萬頃土地捏在自己手中。這就成了他的籌碼,不怕那些宗室不來求他。

 這個李硯死得太巧了,他這一死,死出了多少機會來。

 馬車在朱雀大街上緩緩行走,這時,忽然從路邊傳來了一陣童謠聲,是一群孩童在唱歌。

 '親父子,亂君臣,父殺子,君殺臣。死了皇帝死了相,笑問兇手是何人……'

 聽見了這支童謠,李亨大怒,他拉開車窗,指著幾個孩童罵道:“去把他們抓來!”

 侍衛們如狼似虎,催馬衝上去,片刻便將幾個孩童像拎小雞一樣抓來,扔在馬車前。幾個孩童嚇得哇哇大哭,李亨心中煩亂,便給李輔國使了個眼色,李輔國會意,立刻將幾個孩童帶到一旁去了。

 他很快便回來道:“殿下,老奴已經問清楚了。”

 “講!”

 “幾個孩童說,這是一個中年文士教他們唱的,給了他們每人十文錢,命他們到處傳唱……”

 李亨見李輔國欲言又止,便喝道:“繼續往下說,還有什麼?”

 李輔國無奈,只得繼續道:“這首歌他們從昨天就開始唱了,不光是他們,許多乞丐和賣藝的也在唱,有人給好處!”

 “這幫該死的東西!”

 李亨低聲罵了一句,立刻道:“有兩件事情,你立刻去辦!第一,著令陳玄禮立刻給我嚴懲唱此歌的人。孩童唱,父母杖一百,其他人敢唱,先杖一百,再入大獄一個月;第二,去派人把安祿山給我找來!”

 吩咐完,李亨便怒氣沖沖地一擺手令道:“回紫宸殿!”

 他本來是想回府歇息,現在他已無心休息了。他隱隱猜到刺殺李硯之人極可能就是安祿山,他在東城外駐紮有七百名軍士,只有他才有這個條件一下子殺死李硯和他的四十名家丁。

 ………………………………………

 一個時辰後,萬年縣內的金吾衛忽然出動了,一隊隊士兵在街坊內奔跑,四處搜查唱隱晦之歌的兒童和浪人。不斷有唱童謠的孩童被抓住,帶他們回家,將他們的父母打得哭喊連天。

 十幾名在城徨廟中唱父子相殘要飯歌的乞丐也被發現,金吾衛的士兵們一陣狠打,當場便打死了八名乞丐,其餘則被重打後投進了金吾衛的黑獄,整個萬年縣被鬧得雞飛狗跳。

 和萬年縣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長安縣,長安縣的千牛衛卻鴉雀無聲,一群群孩童在長安縣各坊傳唱著最新的童謠:'親父子,亂君臣,父殺子,君殺臣。死了皇帝死了相,笑問兇手是何人……'

 一條朱雀大街,將長安割裂成了兩個世界。

 紫宸殿,安祿山在兩個宦官的引領下,走進了李亨的朝房。殺死李硯確實是安祿山所為,由他的手下大將史思明率五百親衛在新豐縣伏擊李硯得手,這是他送給李亨的厚禮。

 安祿山倒沒有意識到李硯之死會給土地改革帶來什麼樣的影響,他只考慮到了政事堂的變化。

 安祿山這次進京是有兩個目的,第一便是監國黨結盟,使他能在監國黨的掩護下加快擴兵步伐,而不會被懷疑成為謀反,同時也可以藉口防禦契丹得到朝廷錢糧支持。

 第二個目的就是要重建他的情報機構,自從劉駱谷失踪後,他在長安的情報機構便無聲無息地消失了。這就相當於瞎了一隻眼睛,對他了解長安和其他勢力的動向極為不利,所以重建情報機構,便是他的當務之急。

 他這次來長安還有一個不可告人的目的,那就是要找到楊玉環。那可是他夢寐以求的女人,以前他從沒有機會,現在她和李隆基分開了,那就是老天把這個美人賜給他了。

 可恨劉駱谷沒有能達成他的心願,長安官方的說法是楊玉環已經死在華清宮的大火中。但他安祿山知道,楊玉環並沒有死,她一定躲了起來,而且極可能就在長安。

 只可惜他找了整整兩天,楊美人還是沒有半點消息,但他並不氣餒,加大了對長安各地的搜尋,並許下了萬貫懸賞。

 安祿山一邊胡思亂想,很快便來到了李亨的朝房門前。

 “安大帥請吧!殿下在朝房等你。”

 這時安祿山見左右無人,便迅速從腰間摳出一顆上好的祖母綠,塞給宦官道:“公公,拿去喝杯酒。”

 “這……這怎麼好意思!”宦官笑得嘴都合不攏,他是個識貨之人,這顆祖母綠至少值千貫以上。

 安祿山笑咪咪道:“請問公公​​貴姓?”

 “多謝安帥,老奴叫程元振,跟隨監國殿下多年了。”

 “原來是程公牟,以後還請多多關照。”

 “一定!一定!安帥請吧!別讓監國殿下等急了。”

 安祿山點點頭,便走進了李亨的朝房外門,一名侍衛立刻禀報導:“殿下,安大帥到了。

 “請他進來!”

 安祿山走進了朝房,只見李亨正伏案寫著什麼,他立刻躬身施禮道:“安祿山參見監國殿下!”

 這是安祿山第二次見李亨,他來長安的第二天上午便先拜會了李亨,不過那是一種禮節性的拜見,而今天便是實質性的會晤了。

 “安帥請坐!”

 李亨放下筆,滿臉笑容道:“這幾天安帥做了一件大事吧!”

 安祿山也不否認,便點點頭道:“我確實做了一件小事,是獻給監國殿下的禮物。”

 李亨瞥了他一眼,便嘆了口氣道:“安帥心意雖好,可惜那個人不是我最期盼的禮物。安帥明白我的意思嗎?”

 “我明白!”

 安祿山連忙湊身上前,諂笑道:“監國殿下最想殺的人應該是李慶安。殿下放心,假以時日,我一定割下此賊的人頭,獻給監國殿下。”

 兩人目光一觸,皆心照不宣地笑了起來。

 …………………………………………

 夜幕漸漸降臨了,曲江池外的黃渠內搖來了一艘裝滿了柴草的小漁船。小漁船上有兩個人,一人頭髮已花白的老漁翁,他搖著櫓,表情淡然,船頭則坐著另外一個男子,頭戴斗笠。斗笠壓得很低,昏暗的夜幕下,看不清楚容顏,但他低著頭,顯得憂心忡忡。

 小漁船劃進了曲江池,這裡是水路進入長安城的一條渠道,如果是節日或者皇帝遊園之日,曲江池是不准外面的漁船進入。而平時則沒有什麼限制,夜幕降臨後,便不斷有小船從黃渠駛入曲江池,大多滿載貨物,向東市而去。

 而這艘小船卻不去東市,一拐彎進了曲池坊,又走了一段路,戴斗笠的人指了指前方一個碼頭,低聲道:“魯老伯,就在那裡停。”

 老漁翁呵呵一笑,將船櫓放下,取過長篙一撐,小船便穩穩地停在碼頭邊上。

 “田公子,你可以去了。”

 年輕男子突然跪下,給老漁翁磕了兩個頭,聲音哽咽道:“多謝老人家救命之恩!田雲卿必將湧泉相報。”

 這個年輕男子就是和李硯一起去視察的田畝司官員田雲卿了,當時他肩頭中了一箭,又被追殺,慌不擇路連人帶馬墜入了河中,被沖出去十里遠。眼看要被淹死,幸得這個正在河邊佈網的老漁翁相救,又給他治了傷。

 田雲卿在老漁翁家裡躲了兩天,見局勢稍稍平息,便偷偷地乘船進城了。

 老漁翁連忙扶起他,笑道:“公子不必客氣了,咱們也是有緣分,以後記得常來家裡坐坐!”

 “我一定來!”

 田雲卿施了一禮,便上岸了,藉著夜色的掩護,他步履匆匆,快步穿過一條小巷,來到了另一條大街上。不遠處便是一座巨大的府宅,府宅門上掛著兩個大紅燈籠,透過燈光,燈籠上各有一個黑字:韋府。

 這裡就是韋滔的府邸了,田雲卿從前是韋滔的門生,這次他逃得大難,第一個來找的便是韋滔。

 從前韋府是門前冷落之地,可至從韋滔進了政事堂,升為工部尚書後,韋府的門前便開始熱鬧起來。親朋好友、門生故吏紛紛登門,許多想進趙王黨的官員,也會走韋滔這條路子,因此韋家在朝中的聲勢又漸漸漲了起來。

 此時,韋府門前熱鬧了一天,終於安靜下來了,最後一個來拜訪的官員也正在告辭而去。

 “打擾韋尚書休息,實在抱歉,那下官就告辭了。”

 “楊少卿一路走好,我就不遠送了。”

 拜訪的官員登上馬車,馬車駛離了韋府,韋滔一直目送馬車走遠,這才笑著搖搖頭,準備進府。

 就在這時,夜色中忽然傳來了低呼聲:“師尊!”

 聲音有點耳熟,韋滔一愣,回頭找了一圈,只見從一棵大樹後閃出一個戴斗笠的人,夜色中看不清他的面容。

 “你是誰?”韋滔眉頭一皺問道。

 “師尊,是我呀!”

 田雲卿將斗笠一掀,快步奔上道:“師尊,你不認識我了嗎?”

 “你是雲卿?”

 田雲卿是天寶九年的進士探花郎,是韋滔的得意門生,他一眼認出了田雲卿,不由大吃一驚,指著他問道:“雲卿,你沒死嗎?”

 “師尊,我僥倖逃得一命,這裡不是談話之地,被人看見,我恐有性命之憂。”

 “快!快進府去。”

 韋滔把田雲卿帶進了自己的書房,並對下人吩咐道:“誰也不准來打擾!”

 他把門關上,讓田雲卿坐下,又親自給他倒了一杯茶,道:“我們都以為你死了,你娘子還來我這裡哭過,哎!我也很悲傷,卻沒想到你居然沒死你是怎麼逃生的?”

 田雲卿的妻子是韋滔的遠房侄女,也算是韋家人,田雲卿牽掛妻子,便道:“等會兒師尊能不能先把我娘子接來,我怕她也有危險。

 韋滔見他表情嚴肅,心中也隱隱感到了什麼,便道:“這個你放心,我馬上就派人去接,你先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田雲卿雙手握著茶杯,喝了一口茶嘆道:“李尚書被刺殺,我恐怕是唯一逃生之人。”

 他便將當時發生之事,詳詳細細說了一遍,最後將肩頭衣服解開,露出了包紮的箭傷道:“要不是魯老伯救我,我真的被淹死了。”

 韋滔眉頭皺成一團,問道:“你說那個射你的軍官有些眼熟,你見過他嗎?你想想看,他究竟是誰?”

 田雲卿冷笑了一聲道:“我早已經想起了他,當年他和李慶安擲壺大戰時,我也在場。”

 “史思明!”韋滔驚訝萬分道。

 田雲卿重重地點了點頭,“沒錯,就是他!”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