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天下》第438章
卷三 雲譎波詭 第四百四十五章 漢中驚變

 鳳州位於梁州的西北方向,夾在京畿道和隴右道之間,它的北面便走進入關中最著名的四大關隘之一,大散關,戰略位置極為重要。

 同時,鳳州也是終南山的起點,境內山巒疊嶂、峻嶺峭壁,行路格外艱難。

 這天下午,一支四萬餘人的軍隊在崇山峻嶺之中快速行軍,高仙芝走在隊伍中間,他一路沉默,顯得心事重重。他剛剛接到蜀王李璬親筆信,願意立女兒霧娘為正妃。現在霧娘就在南鄭縣,據說已經答應了,現在請他責商量具體成婚納妃事宜。

 這封信,高仙芝看了不下十遍,憑他對女兒的了解,他知道女兒根本不在意什麼正妃側妃。女兒心中只有一個人,絕對不會答應蜀王的婚事,很可能是女兒被逼的違心之言。

 這裡面就有問題,女兒怎麼會在南鄭?自己根本就沒有叫她過來,高仙芝懷疑霧娘是被騙到南鄭,只是他沒有確切證據。

 高仙芝憂心仲仲並不是為了女兒,而是最近發生的形勢變化。長安李豫駕崩,李隆基逃到了漢中,這樣一來,他就面臨兩個主公。到底是效忠李隆基,還是效忠蜀王。

 按理,他們是父子,應該是父子一心,無論效忠誰都一樣。可高仙芝卻知道,這對父子徒有父子之名,而無父子之情。一山不容二虎,兩人遲早要發生火併。這就是蜀王李璬急於想娶自己女兒的原因,不惜廢了王妃,而立自己的女兒為正妃。

 如果是幾個月前,高仙芝很可能會動心,做蜀王妃,也算是女兒的一個很好歸宿。但現在他不這樣想了,做蜀王妃很可能會惹禍上身,反而會害了女兒。從他手下大將都願意效忠李隆基來看,高仙芝並不看好蜀王的前景。

 這時,高仙芝的戰馬打了兩個響鼻,顯得有些累了。高仙芝看了看天色,已經是黃昏時分,烏雲很厚,天氣陰沉沉的,似乎要下雨了。前面沒有什麼城鎮,這裡正好是一條寬闊的峽谷,他便下令道:“大軍就地宿營,明天天亮再走。”

 大軍皆已走得疲憊不堪,便紛紛在山谷間紮起營帳,打水飲馬、埋鍋造飯。

 …………………………………

 夜幕降臨,山谷里格外安靜,不時有樹技上傳來夜梟的咕咕鳴叫聲。三千人的軍隊紮下了近百頂大帳,沒有豎立營柵,只是在四周布下探哨。高仙芝夜難入眠,他踱步出大帳,天空的烏雲已經變薄了,一輪皎潔的月色在烏雲時明時暗,他沒有方向的漫步,心中思緒萬千。他為朝廷的局勢憂慮,為自己的命運而擔心,眼看帝位的爭奪已經演化成諸侯混戰,在這場混戰中,每個人都需有自己的位子,而他高仙芝將何去何從?

 最初他認定蜀王是可以倚靠的明主,蜀王英明賢達、胸怀大志,他們相談默契,堅定了他向蜀王效忠的決心。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蜀王的一些本性開始暴露,他的生活開始變得窮奢極欲,完全迷失在享樂和淫糜之中,完全沒有了剛開始時的銳意進取之心。

 當然,作為一個皇室親王,蜀王稍微奢侈一點的生活無可厚非,但高仙芝卻非常看不慣。蜀王不是把有限的軍費給士兵們共享,不是用來激勵士兵,而是用來修建宮殿,收羅美女。僅成都的宮殿便有宮女和宦官上千人,不僅如此,蜀王還把他的奢靡之風帶進了軍營。他的嬪妃可以肆無忌在軍營中穿行,她們佔據了士兵們的跑馬訓練場,僅僅是為了滿足她們偶然的騎馬興致,激起了官兵們的極大憤慨。

 這些都令高仙芝極為不滿,這絕對不是一個有作為的君主。將來他若為帝,將會是大唐的災難。高仙芝開始反省,從這次他脅迫霧娘要和他成親來看,他應該是採用了一種最卑鄙的手段。高仙芝心悶難耐,他忍不住仰天長嘆,此去南鄭,他該怎麼面對女兒。

 這時,黑暗中他聽到了一陣馬蹄聲,隨即有巡邏的士兵低喊,“是誰……”

 “請轉告你們高大帥,就說他的舊主來了。”

 高仙芝吃了一驚,誰是他的舊主?難道是……

 高仙芝心中驚疑不定,快步向來人處走去。夜色中,只有幾十個人影,都騎著馬,最前面似乎是一個身體佝僂的老人,高仙芝再無懷疑了,立刻上前問道:“我是高仙芝,來人可是上皇。”

 黑暗中傳來了李隆基的笑聲,“不錯,高愛卿,正是朕!”

 ‘朕! ’

 高仙芝有些懵了,上皇不是已經退位了嗎?怎麼又自稱朕了?他不及細想,連忙上前單膝跪下施禮道:“末將高仙芝,參見上皇陛下!”

 來人正是李隆基,他是從褒谷道過來,原本是去南鄭,卻聽說高仙芝在鳳州,便又調頭向鳳州而來,正好在半路上遇到了高仙芝,李隆基微微笑道:“高愛卿,朕有些口渴了,先問你討杯水喝。”

 “遵命!請上皇到臣大帳去。”

 …………………………………………

 李隆基來找高仙芝並不是臨時起意,早在他的身體漸漸恢復後,他便開始考慮收攏天下軍權之事。首先是他的三個兒子,蜀、荊、吳三王,其次便是隴右、朔方和劍南三支勁旅。李隆基比誰都清楚,要想重掌天下,手握軍權是第一重要,只有手握軍權,他才能和李豫、李慶安一較高下。

 '咔'一聲輕響,一團火苗在高仙芝手中亮起,他點燃了一盞油燈,一團光暈擴散照亮了整座大帳。高仙芝又在座位上加了一張羔羊皮,笑道:“這裡是臣的寢帳,略有點簡陋,上皇請坐。”

 李隆基打量了一下寢帳,只見帳中只有一床軍毯,一隻放文書的箱子和一張處理公文的小桌,除此之外便一無所有。李隆基暗暗點頭,聽說高仙芝能與士兵同甘共苦,今日一見,果然如此。李隆基也不多言,便在小桌前坐了下來,這時高仙芝的一名親兵端來一杯茶,旁邊的侍衛檢驗一下,便放在小桌上。

 李隆基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這才緩緩道:“高愛卿,朕可是來救稱的命。”

 高仙芝不知李隆基說的是什麼意思,站在一旁不敢吭聲,李隆基瞥了他一眼,又冷笑一聲,“你是準備去南鄭吧!”

 “是!臣接到蜀王的信,正是要去南鄭。”

 “那就對了,所以說,你最後去不了南鄭。”

 停一下,李隆基又問道:“你帶了多少軍隊?”

 高仙芝聽李隆基說得很破碎,東一句西一句,讓人不明所以,他連忙應道:“回禀上皇,臣帶了三千軍隊。”

 “三千軍隊?還可以,或許你能拼死逃出包圍。”

 高仙芝這下有點聽明白了,他吃驚道:“上皇的意思是說,前方有……”

 李隆基緩緩點頭,“正如你的猜測,蜀王在前方一百五十里外的天琴峽谷部署了兩萬大軍,就等你前去,你以為他真是讓你去南鄭縣嗎?”

 高仙芝怔住了,天琴峽谷他是知道的,位於去南鄭的必經之道上,離南鄭縣城約五十里,那是一座極利於半路伏擊的峽谷。按照他的行軍計劃,他明天中牟將抵達天琴峽,按照李隆基的意思,蜀王將在天琴峽伏擊他。高仙芝有點不敢相信,蜀王會伏擊他嗎?

 李隆基看出高仙芝眼中的疑惑,便又徐徐道:“十三郎是朕的兒子,他是什麼人朕很清楚。表面一套,背後一套,我想你應該也領教到了。或許他在寫信讓你去南鄭時,並沒有殺你之心,但現在不一樣了。因為就在前天發生了一件大事,足以讓他對你動殺機。高愛卿,你可知道是什麼事?”

 “臣的消息閉塞,不知道發生了何事?”

 李隆基笑了笑道:“因為哥舒翰大軍已經投靠了朕。”

 “啊!”高仙芝一聲低呼,哥舒翰竟投靠了李隆基,如此說來,蜀王也一定知道了。

 他現在他有點相信李隆基所說的話了,如果哥舒翰真的投靠了李隆基,那麼蜀王要殺自己,也就不足為奇了。一時間,高仙芝心亂如麻,他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才好了。

 這時,李隆基注視著他道:“高愛卿,你願意投靠朕嗎?”

 高仙芝低下了頭,他額頭上已經浸出了汗,他也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他從來沒有想過要投靠李隆基,他從來就沒有把李隆基父子分開過。在他心中,支持蜀王就是支持李隆基,可現在,他們父子已經同室操劃,而他卻沒想好自己的站隊。

 李隆基目光看人透徹,彷彿看透了高仙芝的內心,四十餘年的帝王生涯,使他精通馭人之術。一看二探三下手,這是他的慣用招數,他已經觀察了高仙芝很久,他看出了高仙芝對蜀王的不滿。高仙芝治兵嚴厲,與士兵同甘共苦,而蜀王在他軍營中驕奢淫靡,為所欲為。他們不是一路人,從高仙芝不願把女兒嫁給蜀王便可知道,他對蜀王不滿。

 看透了高仙芝心志不堅,今天李隆基便對高仙芝採用第二步手段,也就是試探。他曉之以理,道之以情,使高仙芝陷入了兩難之中,他便達到了目的。至少他已經使高仙芝對他有五成的投靠之意。

 下一步,便是他的下手招攬,不過不是現在,李隆基知道,現在渠還沒有修好,水自然就不會來,他便又給高仙芝下了一注籌碼。

 “高愛卿,朕再給你說幾句話,皇帝李豫是朕的長孫,雖然朕對他深為不滿。但朕還是承認他的帝位,畢竟他是朕指定的繼承者。他不幸早夭,現在是他的兒子繼位,可朕不承認,沒有朕的承認​​,誰也休想稱帝。所以現在的大唐天子不是李適,而是朕。現在朕依然是大唐帝國的皇帝,只是朕現在很弱,沒有人支持,也不到對天下人宣布的時刻。如果高愛卿支持聯,那朕就給你擁立之功,將來隴右、劍南、安西三地隨你挑選,朕會實封你萬戶,讓你成為真正的異姓王,這是朕給你的承諾。”

 高仙芝默默點了點頭,“請陛下讓臣考慮一下。”

 “好!”

 李隆基緩緩站了起來道:​​“朕給你時間考慮,但朕要再一次提醒你,天琴峽有兩萬伏兵,你好自為之了。”

 說完,李隆基步履蹣跚地向外走去,他的侍衛想扶他,卻被他一下甩開了,“朕自己能走!”

 高仙芝沒有去送李隆基,他依然坐在大帳裡一動不動,儼如一座沉思者的雕像。不知過了多久,一陣淅淅瀝瀝的聲音把他從沉思中驚醒,外面似乎下雨了。

 高仙芝感覺到一陣寒意,他披了一件衣服走出大帳,外面果然下起了小雨,一片雨霧濛濛。

 這種深谷夜雨格外使人想緒滿懷,高仙芝不由想起了往事。那年他十八歲,意氣風發,飛馬張弓,在安西大漠縱橫奔馳,遠山白雪皚皚,草原白雲朵朵。這一晃就過了去三十年,如今他已近五十,烈士暮年還能有壯心否?

 他又想起了李隆基給他的諾言,'公若助我,當立擁立之功,賜萬戶王爵。 ',高仙芝心中熱血澎湃,他寧可不要萬戶,他只想重返安西將他所失去的歲月彌補回來。就在高仙芝心緒難寧之時,忽然,大營前方和後方幾乎同時傳來了急促的號角聲。

 ‘嗚……’

 號角聲中在雨中迴盪,這是有敵情的警報,高仙芝大吃一驚,這裡是峽谷,前後都有號角聲,那就意味著他們被包圍了。

 他大喊聲:“命令士兵全部上馬,輜重丟棄!”

 營帳裡亂成一團,士兵顧不得收拾行裝,匆匆披掛了盔甲便翻身上馬,高仙芝也上了馬,手提長槊,緊張地註視著大營外的情形。雨霧中,他感受到了大量的軍隊向他包圍而來,但是並沒有向他們發起進攻,這會是誰?

 親兵校尉上前禀報導:“大帥,前後都有大軍包圍,足有五六萬人之多。”

 這時大營外傳來了一陣高喊:“高大帥,上皇陛下請你一見。”

 高仙芝這才恍然大悟,這是哥舒翰的大軍,看來剛才李隆基的到來,哥舒翰大軍就已經在附近了。

 高仙芝嘆息了一聲,李隆基咄咄逼人的攻勢讓他無可選擇了,他便催馬向營外走去。只見大營外密密麻麻站滿了軍隊,手執松脂火把,在細細密密的雨霧中燃燒,將黑夜照如白晝。

 在一隊騎兵中間,簇擁著一名佝僂​​後背的老者,正是剛剛離開了高仙芝大營的李隆基。他披了一身蓑衣,頭戴斗笠,臉上在火光的映照下,充滿了得意的笑容,他看過了,也試探過了,現在便是他下手的時刻。

 他見高仙芝走來,便一聲長笑道:“高愛卿,你可考慮好沒有。”

 高仙芝翻身下馬,快步走到李隆基面前跪下,他終於下定了決心,朗賣道:“臣高仙芝,願為陛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李隆基連忙命人將高仙芝扶起,他高興得呵呵大笑,幾年來,他從來沒有像此刻這樣舒心。現在哥舒翰和高仙芝都投靠了他,上蒼終於再一次給他機會了。

 “高愛卿,你速回去點兵,我們在南鄭匯合。”

 ………………………………

 南鄭,蜀王李璬有些感恙了,他在天琴峽伏擊高仙芝未能成功,卻被一場夜雨淋成落湯雞,又氣又恨,竟一病不起。

 一連幾天,李璬都昏昏沉沉,他已經意識到事情不妙,想返回成都,卻病體難支,不能成行。

 這天上午,李璬身體稍微好轉一點,在馬場中騎了一圈馬,感覺到自己可以啟程了,​​便下令道:“傳我的命令,三軍立刻收拾行裝,準備返回成都。”

 他手下有三萬人,這是他向高仙芝強索得來,他親自出任主帥。但這些軍中的大將,大部分都是高仙芝一手提拔,其中趙崇玭等八人還是他從安西帶來。

 李璬下令回歸成都的消息在軍中引發了不滿,李璬曾答應過諸軍,在回成都前,將每人賞賜三十貫,以作為他們此次出兵漢中的血氣方犒賞。現在李璬沒有兌現他的承諾,便在軍隊中引發了抗議。

 “回禀王爺,軍中鬧得厲害軍官和士兵們皆抗命不遵,誰也不肯起兵南歸。”

 “渾蛋!我現在哪有錢給他們。”

 李璬怒不可遏,又對侍衛官道:“你再傳我的命令,只要回成都,我一定會兌現承諾。”

 停了一下,李璬又叫住了侍衛官,“算了,還是我親自去和他們談,給我備馬。”

 他的話音剛落,只見外面慌慌張張跑來一名侍衛,顫聲禀報導:“王爺,大事不好了!”

 “什麼事情這麼慌張?”李璬不高興道。

 “王爺,城外傳來消息,哥舒翰率五萬大軍出現成南,而高仙芝則率七萬大軍出現在城西,截斷了我們南歸之路。”

 “啊!”

 這個突來的消息將李璬驚得目瞪口呆,他一屁股坐倒在地上,高仙芝真的背叛自己了,這一刻,李璬忽然意識到,或許是自己的末日來臨了。

 ………………………………………………

 貞治元年六月下旬,高仙芝和哥舒翰兵分兩路,包圍了南鄭縣城。在高仙芝的命令下,他的舊部,南鄭守將趙崇玭率軍起義。並派人將高霧護衛出城,其餘軍隊皆是高仙芝舊部,跟著紛紛投降。蜀王李璬見大勢已去,只得負荊請罪,自縛出城,向父皇請罪。

 李隆基並沒有饒過他,三天后,一杯毒酒將李璬鳩殺於南鄭城內。自此,李隆基徹底掌握了包括哥舒翰、高仙芝,以及劍南五萬後備民團軍一共二十萬大軍。如果加上八萬南詔軍在內,那麼李隆基便擁有了近三十萬軍。

 六月二十五日,李隆基在漢中發布了告天下書,不承認新帝李適的皇位。他再一次自稱為開元天寶聖文神武皇帝,恢復天寶十三年的年號,號召長安群臣南下,重新建立新的大唐帝國。

 一時間,大唐帝國風雲激盪,在擁有十五萬軍隊後,李隆基並沒有返回成都。分兵兩路,哥舒翰走陳倉道,他和高仙芝走褒谷道,十五萬大軍向關中進發。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