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天下》第445章
卷三 雲譎波詭 第四百五十二章 重組千牛

 長安,李隆基的北犯並沒有引起長安的騷亂,除了他公《告天下書》曾引發大量宗室權貴南逃,長安一度混亂。但隨著兩軍進入對峙狀態,南逃之路被堵死,長安的局勢也漸漸恢復了平靜。

 這天上午,紫宸殿監國李亨的會議室內,正舉行一次小型的秘密會議。參加者都是李亨派系的骨干大臣,包括政事堂的三名大員王珙、房琯和崔渙,以及他的軍師,現任太子賓客的令狐飛以及太常寺少卿李俅、金吾衛大將軍陳玄禮,加上李亨,一共是七個人。

 房琯和崔渙原本就是李亨原來的東宮黨人,一直便信奉李亨為正統。這次李亨做了監國攝政王,他們二人的地位也水漲船高,最終取代楊國忠和陳希烈,進入了政事堂。

 “這次招募軍隊,我們共招募到七萬五千人,低於安西軍的十一萬人,但又高於關內朔方軍的四萬人。”

 說話說是陳玄禮,他也是一名六十餘歲的老將,長期擔任羽林軍大將軍,現任關中軍副帥兼金吾衛大將軍。這次關中軍招募新軍便是由他全權負責。

 陳玄禮和李亨的關係極好,早在李亨為太子時間,他便不止一次暗示李亨,他將會堅決支持他登基。這次出任金吾衛大將軍,李亨也是希望他能替自己控制長安城。

 陳玄禮在這次會議上按照李亨的安排,先向幾位重臣匯報各派的軍力情況,陳玄禮見眾人十分關注,便又繼續道:“這樣一來,加上原有的關中軍、金吾衛和潼關守軍,我們的軍隊將達到二十六萬之多。但據我得到的情報,李慶安又調了六七萬安西軍趕赴中原,再加上他招募的新軍和現有的安西軍,以及河西的軍隊。那他在中原的軍隊已經近三十萬,無論戰鬥力還是裝備,我們都遠遠不如安西軍。”

 “那郭子儀的軍隊戰鬥力如何?”王珙問道。

 陳玄禮笑了笑,又道:“別看李慶安被尊為尚父,可真正支持聖上的軍隊卻是郭子儀。這次他招募了四萬軍,加上他現有的軍隊和羽林軍,他們這一派也有十一萬人。至於戰鬥力,主要還是以郭子儀手中的五萬軍為主力,新兵訓練尚需時日。”

 陳玄禮說完便坐下了,這時李亨徐徐道:“我之所以先讓陳將軍給大家分析一下各方的軍隊對比,就是因為軍隊實力會是將來我們利益分配的關鍵。毫無疑問,李慶安在將來的利益分配上會佔優,這一點我不否認,也不想迴避。”

 昨天晚上李亨接到消息,他的父皇已經撤兵南下了,這就意味著關中局勢會逐漸穩定下來,一場新一輪的權力鬥爭和權力分配即將開始。李亨便緊急召開了這次會議,商量他們以後的對策。

 李亨從桌上拿起一封信,對眾人道:“這是李慶安去郿縣之前寫給我的信,在信中他提了幾個要求。有些要求我必須答應,可有些要求我不想答應,所以今天和大家商量一下。”

 李亨取出信,先遞給了王珙對眾人道:“他在信中提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將來兩軍在關中的控制範圍,我也認為這是必須要面對的大事。郭子儀的軍隊已經明確不在關中駐軍,這是李慶安把關內道和朔方還給他時的條件,這樣一來關中就只有我們兩支軍隊。那該怎麼駐紮才不會生出矛盾,李慶安提出的建議是,以長安朱雀大街為界,關中以東由我們的軍隊控制關中以西由他的軍隊控制。也就是說長安萬年縣以東是我們的地盤,長安縣以西是他的地盤。”

 “殿下臣有一個疑問?”房琯眉頭一皺問道:“長安城從來都是由十二衛負責安全,我們有金吾衛可以名正言順地管理長安城。可長安城如果一分為二,總不能是安西騎兵在長安縣街頭上巡邏吧!”

 “這就是李慶安向我提出的第二個要求,他要重建千牛衛,將來就是由千牛衛負責長安縣的治安巡防。說實話,他這兩個要求我都已經答應了,以朱雀大街為界將整個關中一分為二,他在西面我在東面,那就意味著防御劍南軍將來都是他的事情,其實我並不吃虧。但我想和大家商量的是他的第三要求。”

 李亨走到地圖旁,他拾起木棍指著河東地圖道:“安祿山在關內道慘敗後,他已經上書朝廷,要求辭去河東節度使一職。也就是說安祿山將放棄河東駐軍。河東便空了出來。李慶安提出的第三個條件就是以太原為界,同樣將河東的駐軍權一分為二,太原以南十一州由我來駐軍,包括太原在內的北河七州一府由他來駐軍。他的這個要求我沒有答應,因為他這個要求已經突破了他不過黃河的承諾,我想和各位商量一下。”

 會議室內一片安靜,李慶安要求平分關中這倒沒有問題,眾人都能接受。畢竟李慶安大軍已經進駐關中,而且他又是天下兵馬大元帥,可李慶安卻提出平分河東,眾人都覺得有些過分了。

 儘管是安西軍擊敗了安祿山,但他們得到了隴右作為補償。他們已經佔據了黃河以西遼闊土地,竟然還不滿足,手又伸進了腹地,打上了河東的主意。這就給人一種得隴望蜀之意思,李慶安也未免也太貪心了一點。

 更讓人擔心的是李慶安的身份,他是建成太子之後,他得到太原這座龍興之城,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眾人心中都充滿擔憂。

 這時,令狐飛道:“殿下能不能說明確一點,是哪七州一府?”

 “可以。

 李亨指著地圖一一介紹道:“石、嵐、忻、代、朔、雲、蔚七州,再加上太原府。而且我還有一個消息要告訴大家,實際上雲州已經在李慶安的手中了。他已任命安西大將雷萬春為雲州都督、振武軍節度。我也不知道他是什麼時候派手下去佔領了雲州,我估計是他和安祿山作戰之時發生的事情。”

 令狐飛沉吟了片刻道:“殿下,臣建議答應李慶安的要求。”

 令狐飛的這個建議引起一片嘩然,幾名文官還沉得住氣,陳玄禮站起身怒道:“令狐使君為何要答應?若讓他伸手進了河東,那他就從四面將關內道包圍。他下一步必然會吃掉關內道,使他的控制地連為一片,如他再吃掉關內道,那麼長安還保得住嗎?令狐使君難道連這一點都看不出來嗎?”

 儘管李亨也為令狐飛的建議感到一絲不滿和驚訝,但他知道令狐飛不是妄言之人,便擺擺手道:“大家先安靜一下,請令狐使君把話說完。”

 會議室又一次安靜下來,令狐飛看了眾人一眼,淡淡一笑道:“我並非是想把河東膏腴之地給李慶安,其實我和殿下讓出朱雀大街以西一樣,也是迫於形勢。大家不妨把我當做李慶安,我現在提出要河東七州一府,大家都反對,那好,我可以放棄河東,我改要河南道,你們給不給?”

 令狐飛的最後一句話問得所有人張口結舌。是啊!如果李慶安不要河東,改要河南道,他們給還是不給?名義上河東河南都屬於朝廷,但朝廷又屬於誰,還不就是他們這兩大勢力嗎?李亨又要河東,又要河南,李慶安會答應嗎?按照利益對等原則,河東河南應該是他們各自佔領一塊。

 半晌,崔渙對李亨道:“殿下,臣支持令狐使君的建議,李慶安既然已經佔領雲州,那麼他對河東北部就勢在必得,總不能因為我們的反對,他就撤軍離開雲州吧!我們考慮問題應該實際一點,索性就答應李慶安控制河東北部。然後我們控制河東南部以及河​​南道,這樣我才有實力和劍南、荊州、揚州等軍隊抗衡。也正好把對付安祿山之事就交給李慶安去,我們全力對付荊州和揚州之軍。”

 如果說令狐飛的地位稍低,話語權還比較弱的話。那麼崔渙的表態便份量重了很多,隨後房琯和王珙也先後表示了同意。

 李亨本來是處於猶豫之間,才想和大家商量。既然大部分人都讚同把河東北部劃給李慶安,李亨也就順從了眾人的意見,他隨即對李俅道:“那李少卿就辛苦一趟,替我去找李慶安,就說我同意他的三個方案。”

 ……………………………………

 隨著李隆基南撤回蜀中,一場危機化解,關中的局勢漸漸恢復成子正常秩序。郭子儀的軍隊返回了關內道,李慶安大軍則向長安進發。

 這天晚上,大軍行至咸陽境內,天色已晚,李慶安便下令就地駐紮休息。行軍了一天,眾人又飢又累,便立刻埋鍋造飯,安營扎家,大營內忙碌吵嚷,格外熱鬧。

 中軍大帳已經安好了,李慶安正和新幕僚韋青平談論著哥舒翰之事。韋青平的底細李慶安已經摸清楚了,他其實是關隴名門韋氏家族的成員,是禮部侍郎韋見素的侄子,從小在家族中長大。

 因為出身庶子而被家族所欺,十八歲那年便帶母親去了同州,那裡有他父親留下的幾畝薄田。從此他躬身苦讀,頗有詩名,與李白杜甫舉岑參等人為友。雖然平時放蕩不羈,但他卻心怀大志,一心想做一番大事,可惜找不到投奔明主的機會。

 這次李慶安回京,他便斗膽在街頭放歌,終得李慶安的重視,聘他為幕僚,連連給李慶安出了幾條大計。包括這次離間哥舒翰和李隆基,也是他的計策。但韋青平卻沒有想到李慶安竟會利用楊暄來做信使,這不僅離間了哥舒翰和李隆基,還把楊國忠也收買。可謂一箭雙雕,這個結果讓韋青平讚歎不已。

 “大將果然目光長遠,懂得放長線釣大魚。我看不出兩年,哥舒翰必死在李隆基的刀下。”

 李慶安微微嘆息一聲道:“其實哥舒翰死不死我並不在意,我在意的是他手下的五萬隴右軍。這支軍隊很多人都有高原作戰的經驗,讓他們去兩湖魚米之鄉,未免可惜了。他們應該回隴右對付吐蕃才對,好在大部分士兵的家人都在隴右,我們倒要想想辦法,讓這些士兵都回來。就煩勞先生替我謀劃一下此事。”

 “大將軍有令,屬下自當遵從,不過請給我幾天時間,讓我好好想一想。”

 “不妨!不妨!此事​​不急,可慢慢來。”

 兩人正在說話,帳外忽然傳來了親兵的禀報:“禀報大將軍,南將軍來了。”

 “讓他進來!”

 李慶安笑了笑,對韋青平道:“我這員大將臉皮比較薄,我等會兒要刮他,先生先迴避一下吧!”

 “好!我這就離去。”

 韋青平連忙起身走了,片刻,南霽雲匆匆走了大帳,單膝跪下施禮道:“卑職參見大將軍。”

 這次南霽雲沒有參加郿縣的防禦,他和嚴莊去奉天縣編理新兵去了,得到了李慶安的命令,急急趕了回來。

 李慶安瞥了他一眼道:“新兵情況怎麼樣?”

 南霽雲現在的軍職只是中郎將,而比他還晚的崔乾佑已經是大將軍了,雷萬春也成了雲州都督,從三品雲麾將軍,甚至一些他從前的手下都當了將軍。這倒並不是南霽雲能力不行,相反,他箭法高絕,屢立戰功,對李慶安忠心耿耿。在但怛羅斯戰役後,他便被封為千牛衛將軍,只是因為幾年前的一次重大失誤,使他被李慶安貶為郎將,連降三級。

 大約在兩年前,李慶安奇襲關中,支持李豫登基,當時在長安的流民中招募了兩萬軍隊,為安西軍駐長安之軍。當時李慶安離開長安時,將這支軍隊交給了南霽雲,反復交代他要握緊這支軍隊。

 不料半年後,李豫提升南霽雲為左武衛大將軍,南霽雲一時糊塗,便接受了任命,最後導致他權力被架空,軍隊被李豫奪走。事後南霽雲追悔莫及,回安西向李慶安請罪,李慶安雖然饒恕了南霽雲,但連降他三級,貶為郎將。

 這件事給了南霽雲難以磨滅的恥辱,他從此沉默寡言,跟隨李慶安南征北戰,再次立下了累累戰功。這次回長安,南霽雲舊地重遊,百感交集。

 南霽雲沉聲道:“回禀大將軍,十一萬新兵已在奉先縣集結完畢,三天后將回涼州訓練。”

 “你感覺這批招募的新兵和前年那兩萬軍相比,是不是要更強一點?”李慶安似笑非笑地望著他問道。

 南霽雲的臉驀地脹得通紅,舊事重提,他的心又一次被刺痛了,他低低嘆息一聲,道:“上次兩萬軍雖是流民,但大多數都是府兵,稍加訓練便可作戰。而這批新兵雖然也有不少府兵,但至少一半都還是普通農民,比不上那兩萬軍。”

 “你臉紅什麼,是不是當年的事情,我把你處罰錯了?”

 南霽雲頭深深垂下,痛苦道:“當年我一時貪圖名爵,鑄下大錯,大將軍處罰得沒錯,我只恨大將軍處罰得太輕了。若大將軍將我處斬,我也毫無怨言。”

 李慶安注視著他道:“真的嗎?我殺了你,你真的沒有怨言?”

 “卑職絕無怨言!”

 “那好,我就再給你一個機會。這次對安祿山作戰,你立下了大功,我論功行賞,提升你為千牛衛將軍,替我在長安縣組建兩萬軍隊的新千牛衛。你從那裡跌倒,我就給你機會從那裡爬起,若你這次還做不好,那你就自己了斷吧!”

 南霽雲心中激動萬分,他鼻子一酸,忍不住眼含熱淚道:“卑職就是肝腦塗地,也難報大將軍的知遇之恩。”

 ………………………………

 南霽雲走了,李慶安望著他遠去的背影,不由笑著搖了搖頭,他相信這一次南霽雲能做好。一個人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犯錯不知道錯,不肯改,如果是那樣,他李慶安就看錯人了。這兩年來,他知道南霽雲一直生活在痛苦和自責之中,從沒有因為被貶為郎將就耿耿於懷。從這一點來說,南霽雲真的知錯了,此人依然可以大用。

 李慶安也知道,就算他饒恕了南霽雲,南霽雲也不會饒恕自己。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再重走一遍當年的路,只要他能走過這一關,他的心結也就解了。

 李慶安轉身正要回大帳,一名執勤軍官跑來禀報導:“大將軍,大營外有人求見。”

 “是什麼人?”

 “就是上次被我們趕走之人,他又來了。”

 “李俅!”

 李慶安一下子反應過來,便微微笑道:“這次讓他進來。”

 李俅的到來自然是李亨所派,不用說,一定是為了那三個條件之事,李亨要給自己答復了。

 李慶安也心知肚明,第一和第二個各件沒有問題,李亨必然會答應。關鍵是第三個條件,他要河東北部的七州一府,尤其太原府極為重要,關係到他的身份正宗問題。太原是大唐龍興之地,有很多文章可以做。李慶安已經下定了決心,就算李亨不答應,他也會強行佔領。

 片刻,李俅在幾名親兵的帶領下,忐忑不安地走進了李慶安的大帳,他急忙躬身施禮道:“太常少卿李俅參見大將軍趙王殿下!”

 有了上一次的教訓,他不敢再和李慶安套近乎了,態度變得畢恭畢敬,李慶安點點頭笑道:“李少卿請坐!”

 “多謝殿下,卑職奉監國攝政王之命,給大將軍送一封信,不敢久呆。”

 “信在哪裡?”

 李俅取出信,雙手恭敬地遞給李慶安,道:“上次大將軍趙王殿下提出的三個條件,監國全部答應。”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