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重生之原配嬌妻》第97章
  ☆、第97章 097 暗流湧動

 水至清則無魚,刑部和大理寺再三商量後決定如實稟告,近日朝堂風向轉得快,所有人憂心忡忡,生怕犯了皇上逆鱗,齊家的事情沒有落下帷幕,人人忙著自保。

 狀告齊老太爺的禦史來京城任職不到一年,因為這事他也被彈劾了,漸漸,禦史台分成兩撥人,有反過來彈劾禦史的,朝堂因著齊家一事亂了套,皇上照樣存著嚴查齊家之事,可看到大理寺和刑部的奏摺後,緊蹙的眉頭愈發深邃了,齊家在京城清清白白,這點就是皇上自己都不相信的,府裡多少會有些骯髒,大理寺和刑部沒有查到,只能說明有人動了手腳,皇上臉上不好看,朝堂上卻還在為齊老太爺的事爭執不休,皇上被鬧得頭暈眼花,讓太子全權負責這件事,散朝的時候,皇上想起在軍營核對帳冊的文博武來,提點旁邊的太子道,「博武性子不怕事,你要是擔憂中間遇著阻擾,可以讓他幫你促成這件事。」

 之前皇上對齊老太爺還有點情感,最近被朝堂的事鬧得沒了耐性,齊家在京城的田產鋪子都沒有問題,越是沒有問題,其中存在的問題越大,皇上是容不下齊家了,卻也沒要齊老太爺命的意思,「他做事周全,韓家在前,朝堂人心惶惶,朕要的是齊老太爺主動辭官隱退,至於其他,之後再說。」

 齊家要是出了事,加上韓家,對朝局影響甚重,好在,齊家只有位老太爺是個厲害人物,他辭了官,再尋著其他由頭降了齊家族人的官職就算太平了。

 太子心思通透,領會了皇上的意思,然則軍營事務多,文博武不屬於六部,貿然管這種事情,只怕會遭來彈劾,「父皇,博武將軍做事兒臣心裡放心,可,眼下時機還不成熟,不如先將博武將軍調回六部,如此一來,也算有光明正大插手這件事的理由了。」六部中有太子的人,文家一直屬於誰都不幫的中立派,可之前發生的兩件事讓太子重新審視了遍文家,文戰嵩不喜歡朝堂爭鬥,上朝時也不愛說話,太子對文戰嵩的印象只是花少木訥嚴苛,不會生出其他的心思,和文博武打過交道後,太子改了看法,文家的人比表面看上去聰明多了,所以才有了將文博武送去兵部的心思。

 皇上半眯著眼,望向一池湖水,水波蕩漾,映射著太陽的光,瀲灩生姿,神色不明道,「有的道理你還需要像文博武學學,他年紀與你相當,見識卻在你之上,六部的事情我和他說過了,還不是時候,遇著事情你找他,其他的就算了。」

 文博武胸中有溝壑甘願藏拙不過是想安安靜靜地過日子,文家已經有了至高無上的身份地位,文博武聰明,知道怎麼做對文家才是最好的,走了兩步,想起一件事,和太子商量道,「文博武之後要搬出府,朕的意思讓文博武繼承大將軍的五萬將士,太子以為如何?」文博文在翰林院,公務上沒有紕漏,而且,文博文對領兵打仗真的不喜歡,好弓配好箭,五萬士兵教到文博文手裡,他不懷疑文家的忠心,而擔心跟著文博文無辜喪了命。

 太子低頭沉思,面上不敢表現得太過急切,猶豫片刻,才緩緩道,「文博文對領兵打仗一塊確實不熟,太平盛世還好,真遇著事情了,五萬將士沒有個主心骨乃一盤散沙,文博武小小年紀就上過戰場,在軍營這方面肯定比文博文更讓人信服,兒臣擔心的是大將軍,大將軍年紀不算高,要是人到了文博武手裡,無異于現在的將軍府成了偏房,文博武才是正房一塊,大將軍心裡會不會不樂意?」京城想在軍營分一杯羹的大有人在,之前武定將軍府不止一次上書文家權勢過大功高蓋主,隱隱提醒皇上收回兵權,文家不是好惹的,而武定將軍府的水更深,身為天子,對京城發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多少都會有所耳聞,武定將軍府不如表面平靜是太子也能感受到的。

 皇上認真思索了會,步伐慢了下來,抬眸,不知何時,天空暗了下來,山雨欲來的黑暗,皇上沉聲道,「不會,文戰嵩的性子朕知曉,不愛斤斤計較,在軍營和那些將士同生共死多年,手心手背都是肉,怎會眼睜睜看著那些將士尋不到伯樂?」

 黑壓壓的天,連遠處的景色都開始變得黑了,太子扶著皇上,抬眸望向頭頂的烏雲,「父皇,怕是要下雨了,夏日的雨說來就來,需不需要兒臣叫步攆來送您回宮?」皇上身子骨反反復複不見好,太醫也說只能養著了,具體的情形,太子不肯多說,他的一群皇兄皇弟派人偷偷詢問,太醫得了皇上叮囑,不可能多說一句,就是他,也不知皇上具體病情如何了。

 朝堂上看似平靜無瀾,實則熊濤洶湧,皇上在,一群老臣尚且都有說不完的話,皇上如果去了,憑藉著他現在的能力,很難鎮壓,所以他希望皇上平平安安的,再給他些時間,等他掌控住朝局了,皇上交到他手裡的江山才不會出現變故。

 「不礙事,這天看著黑,下雨還要些時辰,說說話,很快就到了。對了,太子妃病情怎麼樣了,洪家那個丫頭你要是喜歡,到時候抬一抬便是。」皇上看重這個兒子不僅僅因為他是幾個皇子中沒有野心的,還因為他是皇后生的孩子,皇上和皇后少年夫妻,情分自然比和旁人的要多,繼位後,皇后操持六宮,從未對下邊的嬪妃心生嫉妒,哪怕她遲遲沒有懷孕,都不曾用下三濫的手段對付那些有孕的妃嬪,一日夫妻百日恩,皇后性子幾十年如一日,早些年宮裡每年都會有新人進宮,看過的人多了,皇后不爭不搶的性子愈發彌足珍貴,太子隨了皇后,他心裡自然是滿意的,封太子哪怕遇見諸多困難他也選擇了他,無非是記著當初和皇后成親時的點點滴滴。

 太子妃娘家顯赫,兩人成親是他的意思,幾位皇子岳家都身份高,沒得太子低人一等,誰知,太子妃的性子……皇上忍不住歎了口氣,「太子妃的事情你不好出面告訴你母后,讓你母后直接發落,這些朕瞧著洪家的丫頭性子是個好的。」年紀大了就愈發渴望心情,皇上對太子也是如此,「文博武你比晚幾年成親,如今它都快成三個孩子的父親了,你什麼時候也讓朕聽著好消息?」

 太子態度誠實,「只怕還要等些時候了,朝堂事情多,忙過這一陣兒臣努力,二皇兄五皇弟府裡也沒有消息嗎?」五皇子出了名的喜歡美人,第一次見著沈月淺就對她念念不忘,過去這麼久了心裡都還記掛著,照理說,五皇子府裡是最應該有喜訊傳出來的才是。

 「他們朕也派人盯著了,之前不覺得多著急,文戰嵩年紀比朕小,文博武一直拖著不肯成親朕還笑話他,不想他卻比朕先當祖父,你也多努力,將手裡的事情分下去,開枝散葉也是正經。」兩人許久沒像這般說過話了,說著說著,皇上的話不由得多了起來,回到宮殿了才驚覺和太子聊的都是家世,情不自禁向旁邊宮人感慨,「看來朕確實老了,和太子一起都不像平日談公務了。」

 「皇上說的哪兒的話,太子平時公務忙,太子妃身子骨又不好,皇后寢宮更是很少去,和您說說話,您去了皇后寢宮將太子的事和皇后娘娘說,皇后娘娘心裡也是歡喜的。」宮人伺候皇上一輩子了,怎會不明白說哪些話會讓皇上開心?旁人只以為皇上不好相處,幾十年過來了,皇上真正在意的還是皇后娘娘一個人罷了,皇上早兩年提起來的妃嬪性子皆和皇后娘娘差不多,剛開始去的勤,漸漸次數就少了,幾十年過去,還是皇后寢宮是皇上去的次數最多的。

 不過,有的人看不明白罷了,二皇子跟著皇后娘娘沾了光,心裡多皇后娘娘怕是沒有多少感激的,不過,這些涉及到後宮中陰私,知道得越多死得越快,他只想安安穩穩服侍皇上一輩子就好。

 宮中不缺傳遞消息的,太子送皇上回宮,路上聊了大半個時辰一事很快就傳到了二皇子府,二皇子臉色發青,傳話的宮人噤若寒蟬,還是二皇子的貼身宮人朝他揮手他才退出去了,皇上器重太子不是一日兩日的事情了,每回二皇子臉色都不太好,慕容自小服侍二皇子,理解二皇子心情,名義上他也是皇后的孩子,五根手指雖然有長短,一直以來皇上的心思都偏幫太子,最近,有愈發明顯了,摒退了宮人,慕容走到二皇子身側,躬身道,「殿下,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皇上終究會看到殿下的好的。」

 二皇子臉上已恢復的平靜,目光陰沉得滲人,黑沉沉的天空瞬間一陣轟隆,響雷滾滾而過,「本王明白,他對太子寄于厚望,從不肯正視看其他人,這些年都過來了,本王心裡明白。」喃喃地重複了一句,抬眸,眸光在突然驚現的閃電中流光溢彩,說話的話讓慕容身子一顫,「他有多喜歡太子,將來,本王就會讓太子多生不如死,要他為當日做的決定後悔。」

 慕容欲言又止不知道如何接話,還好,二皇子自己問起了外邊的事情,「齊家那邊怎麼樣了?沒有證據父皇不會亂來,他是想讓齊家收斂鋒芒,你找個時機去趟刑部,小不忍則亂大謀,齊家,年紀大了就先退下來吧。」

 齊家暗地一直為他賣命,現在不是白白犧牲的時候,齊老太爺主動提出辭官,皇上看在他冤枉的份上,應該會提拔齊家其他人,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齊老太爺不會不明白這件事。

 慕容垂著頭,心底松了口氣,大皇子從小就沒有繼承皇位的資格,本以為那個位子是二皇子的,人算不如天算,皇上偏偏挑中了四皇子,朝堂反對聲多皇上堅持己見,慕容自己都不明白為何皇上選了二皇子,要說是因為皇后,這點不太可能,二皇子母妃年輕時因著被抱走了孩子心郁成疾,誰知,在皇后懷了四皇子的時候有人暗中害皇后被她無意發現喪了命,卻因此讓皇后警醒,也算是暗中救了皇后一命,生下四皇子後,皇上有意將二皇子送回去,皇后念著二皇子母妃喪了命,堅持留二皇子在宮裡,待二皇子視如己出,哪怕小時候二皇子偷偷欺負四皇子,皇后娘娘責罰的也是四皇子,甚少對二皇子發脾氣,勸二皇子兄弟友恭,就是皇后心裡都將二皇子當做儲君培養的,對二皇子要求甚高,喜怒不形於色是最基本的要求,誰知,竟是四皇子得了那個位子。

 慕容心中也為二皇子不平,偏生皇上的話大家都不敢反駁,眼睜睜看著四皇子成了太子,和皇上相處的時間也越來越多,而二皇子三皇子一行人則漸漸被冷落。

 「老奴待會就去。」慕容態度恭順,瞅了眼窗外,豆大的雨傾盆而下,院子裡的植株被雨沖洗得抬不起頭,大風呼嘯,空氣還帶著盛夏的燥熱,「殿下,您說七皇子是不是也垂涎著,故而久久不肯成親?」

 七皇子是年紀最小的皇子,和太子關係十分好,七皇子早早就該說親了,拖著不娶,是不是在審查京中局勢,眼下勢力如日中天的當然是大將軍府,可是文戰嵩沒有女兒,二房三房皆是庶子,二房之前還有齊家,齊家投靠了二皇子,對七皇子助益不大,而江家也是上乘人選,可惜公主下嫁,斷了七皇子和江家聯姻的心思,內閣大臣倒是不錯的選擇,早年選秀沒有適齡的女子,等到今年的話,估計就有了,七皇子要是和內閣大臣成了親家,就是二皇子將來最大的威脅了。

 至於太子妃和太子,太子妃性子本來就是個善妒的,因著洪素雅和太子生了嫌隙,只怕對太子的助益不大,算來算去,七皇子能選的人家也不多了。

 二皇子森森然挑了挑眉,「如此的話才好,整日和四皇弟,五皇弟打成一片,兄弟情都是假裝出來的才好,我們到時坐山觀虎鬥坐收漁翁之利豈不更好?你差人打聽太子懷疑七皇弟了沒,要是沒有的話暫時瞞著,等合適的時機再透露出去。」七皇子表面上和誰都交好,背地存的什麼心思誰又說得准?想到那時候朝堂亂糟糟的局面,二皇子不由得開始期待了,當然,五皇子也要攪進來才好,「聽說文家大少夫人懷了三個孩子,你差人等五皇弟醉酒的時候告訴他點事情。」

 五皇子喜歡美人,對江山沒多少喜歡,事情的起端要是因為五皇子和文家兒媳引發出來的,誰都懷疑不到他頭上,五皇子和七皇子關係好,七皇子和太子走得近,聽說沈月淺甚得文博武喜歡,文博武得罪了五皇子自然要投靠一方,憑著七皇子,文博武也不會投靠太子,他趁機招攬,不怕文博武不幫他,有了文博武,那個位子就更近了。

 想明白了,關於皇上和太子的事他也惱怒了,贏到最後的人才是真正的贏家,太子如果知曉文博武投靠他是因為七皇子,兩人定不會如從前,那時候散播關於七皇子有心爭奪皇位的傳言,不相信兩人還能像之前那樣稱兄道弟。

 慕容不明白二皇子胸有成竹,撐著傘,匆匆去了刑部,齊老太爺哪怕在牢房,氣勢不減半分,慕容說了二皇子的意思,齊老太爺做得再滴水不漏也架不住皇上有了讓他辭官的心思,轉達完出來,雨勢愈發密集,慕容餘光瞥見走廊一處的小廝,心有疑惑,沒有多想,戴上蓑笠,撐著傘,身影在黑沉沉的景色中漸漸轉為一個黑點。

 文貴不想來刑部遇著這麼大的收穫,剛開始他還以為看錯了,沒想著齊家背後是二皇子府,慕容是二皇子身邊的宮人,也是二皇子母妃娘家的人,當年豔妃死後,慕容自己斷了根去宮裡伺候二皇子,皇上心中厭惡也沒攔著,因著這件事,慕容丟了豔家的臉面,豔家將他從族譜除去,即便這樣,慕容在二皇子身邊照樣活得有聲有色。

 可惜慕容和齊老太爺說話摒退了牢房裡的獄卒,說了什麼他也探聽不到,慕容生性多疑,文貴不敢貿然離去,等到牢房獄卒換值出衙門時混在人群中走了。

 文博武之前在府裡陪了沈月淺一天,之後,隔兩日就會在府裡陪她,齊氏在文太夫人院子一直沒被放出來,文博武不會傻到幫齊氏說好話,不過依如今的境況看,不等沈月淺生完孩子,齊氏是別想出來了,文博武樂得耳朵清淨,在文太夫人跟前賣好,祖孫兩絕口不提之前的事,關係還和往常一般,偶爾,文博武還會動點東西來,譚嬤嬤都幫文太夫人收著,文太夫人心知孫子是感謝她護著沈月淺,和譚嬤嬤調侃道,「平時逢年過節能收到份禮物還是莊子管事送來的,這個月,都是第三次了吧?」

 文博武送的是一把雙面刺繡的摺扇,繡的金魚栩栩如生,而且正面反面好似一模一樣似的,譚嬤嬤在文太夫人身邊見過不好好東西也不得不佩服文博武的眼光,將摺扇疊好,拿巾子蓋著放進盒子裡,回話道,「大少爺一直是個孝順的,之前事情多也沒忘記,可每次送的禮精緻,好比這把摺扇,您捨不得用,擱在那還不如擺設呢。」

 前兩日大少爺送的是水晶花瓶,裡邊養著一小片荷花,擱在窗臺上十分好看,太夫人卻擔心丫鬟沒眼力將花瓶摔碎了,硬要洗乾淨了收起來擱著,譚嬤嬤在旁邊也哭笑不得,還是大少爺勸了兩句才讓太夫人歇了心思。

 「扇子好看,屋子裡有灰塵,被弄髒了,太后最喜歡小玩意下次進宮的時候給她送去,她看了定然十分高興的。」太后年事已高,好在皇上皇后孝順,身邊宮人伺候得好,看上去氣色比皇上還要好,算起來,她也有些時日沒進宮了,想了想,立即吩咐譚嬤嬤,「你讓管家往宮裡遞牌子,明日我進宮給太后請安,順便將最近搜羅的小玩意給她送去。」

 「是,老奴這就去吩咐。」走到門口想起還在旁邊屋裡忙碌的齊氏,譚嬤嬤面露猶豫,太夫人進宮,二夫人那邊什麼辦,平時太夫人進宮偶爾也會帶二夫人三夫人去太后跟前露個臉,今時齊家正在風口浪尖,宮裡多少雙眼睛盯著,太夫人要是帶二夫人進宮,旁人怕是會以為她們是去求情的,文家自來不參與朝堂爭鬥,即便和甯國侯府在朝堂也沒多大的牽扯,更別說齊家了。

 文太夫人好似也反應過來還有齊氏,「明日你在府裡盯著她,讓平嬤嬤跟我去就是了。」文太夫人不喜歡齊氏,哪還願意帶著她,遺憾的是沈月淺肚子不舒服,否則,帶沈月淺去宮裡,太后見著肯定會歡喜,想了想,又朝走出門的譚嬤嬤道,「給二少爺院子去信,讓二少夫人隨我一道入宮給太后請安。」

 周淳玉肚子遲遲沒有動靜是回事,可她畢竟是文博文媳婦,是她嫡親的孫媳婦,進府一年多了,入宮給太后請安露個臉沒什麼不好。

 沈月淺是傍晚聽說了文太夫人帶周淳玉進宮的事,心裡為周淳玉高興,文太夫人喜歡她就是她的依仗,仔細問了周淳玉身邊的丫鬟兩句,得到恢回復後,讓玲瓏將宏夫人送她的金簪拿出來,「你將東西給你家主子,她明白我的意思。」

 周淳玉和她之前名聲都不好,有文太夫人一起固然是好,沈月淺想讓太后看著金簪和周淳玉有更多的話說,能讓太后和她多說兩句話就是給自己長臉,她懷孕後,外邊多多少少會有關於周淳玉的傳言出來,有了太后在背後當靠山,外人不敢碎嘴,丫鬟不明所以,規矩地拿著盒子走了。

 和周淳玉悔回話的時候一字不漏轉達了沈月淺的意思,忍不住好奇,「主子,大少夫人什麼意思,金簪有什麼來歷不成?」

 周淳玉一怔,隨即,眼眶微微濕潤,沈月淺為她做的她明白了,將東西交給她,「先放在梳粧檯上,明早的時候用。」她以為沈月淺整日在雅築院不知道外邊的事情,原來她都知道,忍不住給餘氏去了信,餘氏看後紅了眼眶,和旁邊的高氏道,「淺姐兒對玉姐兒真是有心了,玉姐兒在太后跟前得了賞賜,以後出門我們腰杆也直了。」

 從沈月淺懷孕後,關於周淳玉的流言就沒有斷過,弄得高氏都不喜歡參加宴會了,最讓她生氣的尤氏,長公主在承恩侯府失了勢,尤氏索性破罐子破摔和她們徹底鬧翻了,在外邊有意無意的說周府的壞話,尤氏心思重當然不會直說,揣測了大家喜歡往不尋常的地方想事,常常說些模棱兩可的話誤導大家,餘氏就是聽著了也不敢和尤氏較真,否則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嗎?

 最高興的就要屬小高氏了,周淳玉身份高了,她們三房的姐兒以後說親門檻就更高,坐在餘氏身邊,恨不得親眼看看信上的內容,高氏恨鐵不成鋼,「坐就好好坐著,動來動去像什麼樣子?玉姐兒知恩圖報,不會忘記周家的,明日從宮裡出來,才周家提親的人家就多了,你可別聽風就是雨,萬事好好琢磨,家世重要,品行更甚。」

 小高氏忙不迭點著頭,人已起身往外走去,「娘說得對,明日客人就多了,這時候雨勢小了,我要回院子收拾收拾,可別讓看輕了我們周家。」她身邊的丫鬟忍不住捂著嘴偷笑,門口的丫鬟婆子肩膀微微顫抖,只怕也是憋著笑。

 高氏無奈,「你三弟妹什麼時候有你一半的穩重,府裡就太平了。」

 余氏覺得小高氏說得對,勸高氏道,「我覺得三弟妹的性子挺好的,為人直爽沒有壞心眼,有她在,府裡才熱鬧。」尤氏回來後,大房二房三房關係比從前更好了,最明顯的就是小高氏,估計有尤氏的例子在前,小高氏安分了許多,哪怕時不時的會想占小便宜,也不如之前了。

 高氏心裡想著尤氏,又歎了口氣,「也是,她的性子要她改估計也是不可能了。」

 周淳玉和文太夫人進宮果真讓太后稱讚了兩句,太后賞賜的人少,加上沈月淺也就才三個,洪太夫人,文太夫人和沈月淺,見著金簪也勾起了她不少的回憶,不由得和周淳玉多說了兩句話,周淳玉性子本就不差,雖不如沈月淺說得妙趣橫生,挑了幾件有趣的事說給太后聽也逗得太后哈哈大笑,離開的時候太后讓文太夫人下次進宮還帶周淳玉,「還是你的日子好,孫子成了親,又有了曾孫子,我呢,孫子倒是有不少,不知道曾孫子在誰肚子裡呢。」

 文太夫人好笑,「您啊,顧好自己的身子,曾孫子總會來的,前兩年我身子骨不好,一直擔心見不著曾孫子了,還是博武勸我別想太多,好好養著身子,會有曾孫子的,看我不是等到了嗎?你啊,估計也快了,晨曦和太子側妃關係好,等她有空了,我讓她去太子府給太子側妃請安如何?」洪家這幾年行事低調,甚得聖心,太后皇后一開始就不喜歡太子妃,太子妃去後,洪素雅是要往上升的,沈月淺進門就懷上了,讓她與洪素雅說說,說不準洪素雅就懷上了,也是沈月淺的功勞了。

 太后會意,臉上笑意更甚,「她年紀小懷孩子本就兇險,何況是三個,別讓她亂走,待會我就讓宮人去趟太子府,讓她去將軍府拜訪,你別以為她是太子側妃就弄得轟動,安安靜靜就好。」

 「我還會不知曉其中的道理?您安心養著身子,悶了就差人去將軍府送信,我們年紀大了與年輕人說不到一處,還是喜歡陪著您。」時間悠悠一晃,她和太后都老了,回想兩人年輕的時候,文太夫人面露動容。

 太后也多了幾分感慨,「好,可惜哀家的腿不好,否則,等孩子出生的時候也想去大將軍府看看了,多少年了,大將軍府變化怕是很大吧?」

 「不大,和之前沒什麼兩樣,不過新增了幾個院子罷了,我們先回去了。」文太夫人拉著太后的手,捨不得,兩人的夫君都已到了地下,她們卻還活著,年少時的夢或成了現實,或成了泡沫,都太久遠了。

 太后拍拍她的手,「回吧。」

 回去的路上文太夫人沒說話,周淳玉沒敢吭聲,老一輩的記憶不是她能插得進去的。

 翌日,周淳玉得了太后賞賜的事在京城傳開了,和周家走動的人家也多了起來,這可將小高氏樂壞了,不過高氏讓她再三斟酌,小高氏不敢!貿然應下,只說找個機會去將軍府問問涵姐兒表姐和堂姐的意思,她有意拿喬,旁人也不敢多說。

 玲瓏眉飛色舞說著,沈月淺聽得新奇,問旁邊的文博武,「你看看其中可有適合的人家?」親事雖說為後宅之事,可男子的品行如何,還要看平時的待人接物,文博武在朝堂認識的人多,他的看法肯定可取。

 文博武近日迷上作畫,在府裡的時候每天都要花上兩三個時辰,他不覺得有什麼,可愁壞了針線房,畫越來越複雜,繡花樣子也越來越難,可惜她們只敢各自交換眼神不敢說其他。

 收了筆,文博武雙手提起,湊上去吹了吹,喚玲瓏,「平時都是玲霜和玲芍打探消息?什麼時候你也開始攬下這個活計了?」

 玲瓏笑著抬眸,「主子不出院門,奴婢除了要伺候好主子日常起居還要保證主子身心舒暢,當然要多打聽點事供主子消遣了?」玲瓏接過畫,走到窗臺邊,小心地拿夾子夾住,之後退了出去。

 人走了,文博武才轉到沈月淺座位上,拉起她,小心翼翼地抱著她坐在腿上,「這幾戶人家沒有好的,要是三舅母真問你的意思你就讓她安安靜靜再等上些時日。」

 周淳玉入了太后的眼,立即去周府拜訪的多是見風使舵之人,真正的大家風範不是立即轉方向阿諛奉承,而是先觀看些時日,看周家如何應付,說親一事不只是女子挑選男子,娶妻當娶賢,男子更怕娶錯了人弄得後宅不甯,小高氏這時候沉住氣才是對下邊幾位姐兒最好的事,文博武細細說與沈月淺聽,沈月淺揚眉,「沒想著你這麼多,那我好奇,刑部和大理寺沒有尋到齊家的把柄,為何齊老太爺提出辭官了?」

 玲瓏打聽到的消息不多,外界有說齊家撐不下去了,還有說齊老太爺身子骨不行了,牢房陰暗潮濕,再不出來就死在裡邊了,還有說齊家是被冤枉的,齊老太爺是被逼著辭官的,沈月淺不記得上輩子發生過這種事。

 文博武不料她話題轉得如此快,好笑道,「齊老太爺年事已高,辭官沒有什麼不好,要知道細節也不是不行,你答應我一件事。」昨晚電閃雷鳴,沈月淺窩在他懷裡亂動,一不小心觸到了那片地,文博武想起畫冊上說過其他法子解決體內燥熱的事,奈何昨晚她百般不同意,最後還是他就著自己的手解決的,他的手粗糙,想像著她光滑柔嫩的小手握住自己時的嬌羞模樣,文博武身子又有了反應,眼看沈月淺要拒絕,文博武不惜湊到她耳邊說了兩句實話,看她一臉好奇的模樣,眼神裡滿是期待,文博武繼續誘惑,「你要是答應的話,我就從到到位說給你聽怎麼樣?其中彎彎繞繞多,要說上大半個時辰呢。」

 沈月淺不相信,可是,齊家和皇子有牽扯她還真的挺好奇,猶豫再三,視線落到他不驕不躁地臉上,遲疑地點了點頭,「那你快些,我怕累。」

 得了應承,文博武滿心歡喜,道,「文貴替我去刑部辦點事,遇著二皇子身邊的慕容去牢房找齊老天爺,隔天齊老太爺就向聖上提出辭官,誰的意思不言而喻,不過齊老太爺這次的算盤打錯了,他以為皇上會因為對他有所虧欠而提拔齊家的幾位少爺,實則不然,皇上將齊老太爺收押就存了收拾齊家的心思,齊老太爺辭官後,齊家下邊的人都要被降職了,原因絕對不會和齊老太爺牽扯上關係,畢竟,齊老太爺的事沒有證據,皇上不會讓風向朝著有利於齊家的方向發展……」

 文博武聲音不疾不徐,沈月淺卻聽得整顆心都提了起來,上輩子太子順利當上了皇上,幾位皇子都死了,只剩下恭親王,她也沒想過二皇子竟然暗中藏著奪嫡的心思,還牽涉甚廣,不由得,她想到了上輩子莫名其妙暴斃的謝長安,「夫君,你能否幫我打聽謝少卿的事,齊老太爺的事情,刑部和大理寺都有參與,謝少卿也是知道些事情的吧?」

 再次從沈月淺耳朵裡聽到這個名字,文博武暗暗多看了沈月淺兩眼,輕聲問道,「為什麼你對他的事兒如此好奇?」謝長安沒有多大的建樹,在京城,能到那個位子怕是極限了,除非,有貴人相助。

 回味著最後四個字,文博武眸色漸深,他想,他要和她好好聊聊了,他心裡疑惑太多……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