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區別對待
但是讓霍思寧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女生一開口,那小販就忙不迭地將一旁放著的那個小香爐遞了過來。
那小販將香爐遞到那個女生的手中,還一臉諂媚討好的模樣。
看到這個情況,霍思寧頓時就怒了。
你這小販什麼意思,憑什麼我看中這個東西你就說是非賣品,現在別人要看你就不說是非賣品?
那個玉香爐高比不過半尺,香爐周身雕琢有細小的魚紋。
這種香爐一般般是大戶人家放置在佛堂或者書齋中焚香用的。
香爐的雕工工藝很完整,從造型和紋飾來看,應該是清末到民國時期的東西。
霍思寧之所以注意到這個東西,是因為這個香爐的爐蓋看起來有些不對勁,從紋理李艾看和這個香爐好像不太協調,似乎不是一套,倒像是特意從哪個大物件上切下來雕琢成爐蓋的。
「老闆,你這個香爐是從哪裡收來的?」
那女生將香爐拿到手裡翻轉了一圈,看到那個爐蓋之後她的眼底閃過一絲喜色,偏偏臉上還要故作面無表情,以為其他人都沒有看明白一般。
「小姑娘,您可看好了,這東西可是我祖上傳下來的,正宗的岫玉香爐,戰亂的時候從皇宮裡偷出來的御用貢品!」
「不是我吹,這東西就是供奉在慈禧太后佛堂裡的,您要的話起碼得這個數!」
那小販將自己的那個不知道是從哪裡收來的香爐吹得上了天,最後伸出了五根手指頭。
在古玩街就是這樣,小販是不會跟你說真話的,這一行考究的就是眼力,你要是打眼了那是你沒有本事,不能怪小販哄你。說得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靠的不過是小販的如簧巧舌。
「五萬?」
那女生聽到小販在那裡胡說,就不禁皺了皺眉頭,現在見他伸出五根手指頭,更是失望不已。
「老闆,你這東西雖然是老物件,但是從胎釉看就可以看出來,這東西肯定不是宮裡出來的東西,絕不是咸豐同治光緒年間的,非要歸結到清代,那也是北伐軍統時期的仿品,怎麼可能值五萬?」
那小販頓時有些愕然,他原本見著女生年紀輕又面嫩,應該是新手,可以宰上一筆。
不想著女生才以開口,就準確地將這個玉香爐的具體時間和出處都說了出來。
「還有啊,你看看,你這玉香爐底下沒有落款識,宮裡頭出來的東西,底部肯定有款識的,這樣能讓人一眼就看出來出處,尋常百姓是不敢隨便放在家裡使用的,您這香爐光是這麼一看,就知道肯定是……」
那女生還在洋洋自得地分析,原本還有些盤算的小販意識到自己遇到了硬茬,敢情這姑娘是個行家!
小販的臉頓時就垮了下來,面色也越來越難看,聽到最後終於忍不住打斷了那女生的話,哭笑不得地道:
「姑奶奶,您別說了,我這東西就是民國前的東西,您要是喜歡,五千塊拿去,我算是服了您了!」
那女生聞言下意識地朝著霍思寧這邊看了一眼,抿唇一笑,眼中得意地道:
「五千我都不要,最多三千,要我說你這東西三千都不值,要不是我恰巧需要個香爐放在書房裡點香提神,你這東西我還看不上呢。」
那小販聽了這話頓時鬱悶不已,他就知道這小姑娘是個硬茬,卻沒有想到居然會這麼難纏,不由得苦巴著臉,臉上的神情無比掙扎:
「三千太少了四千吧,真的不能再少了!這東西收來的時候我都花了三千八,姑奶奶你總得讓我賺點車馬費吧?」
那女生考慮了一下,這才點了點頭:「成。」
說著她就從包裡掏出了四千塊給了這個小販,拿著那個香爐似是炫耀一般在霍思寧面前揚了揚,撇了撇嘴轉身走了。
霍思寧有些鬱悶,倒不是因為剛剛那女孩洋洋得意的態度,也不是因為錯過了那個玉香爐,而是因為這個小販看人下菜狗眼看人低,讓她心裡有些不舒服。
霍思寧從來不是那種愛計較的人,但是今天這小販做得太過分了。
「我說老闆,為什麼我問你那個香爐的時候,你回答給我說那是非賣品,那個小姑娘要買的時候,你卻把東西賣給她了?!」霍思寧走到那個小販的攤位前開口質問道。
那小販根本懶得搭理霍思寧:「我說你給我閃一邊兒去啊,我這還要做生意呢,你買不起就滾一邊去,沒錢在我這兒裝什麼逼啊,老子在這兒做生意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像你們這樣的人我見得多了!」
霍思寧聽了這話頓時哭笑不得,她很想問這小販她是什麼樣的人,她不過就是東西摸地久了些,可也不至於做那起子偷雞摸狗的事兒吧?
而且她身上哪個地兒寫了她沒錢嗎,這人怎麼就說她沒錢還裝逼了呢?
霍思寧很想從包裡掏出一疊鈔票來甩到這個小販的臉上,可是轉念一想她又覺得這行為實在太過幼稚了。
何必跟這種小人物動怒呢,站在這小販的角度來想,他這麼做也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現在他既然看不上她,她不跟這種人做生意就是了,左右她也沒什麼損失。
霍思寧不由得搖了搖頭,轉身就朝著前面走。
那小販見狀更是不屑地撇了撇嘴,更加篤定了自己的猜想,認定霍思寧就是來渾水摸魚的。
沒走幾步,霍思寧就被另一個小攤上擺著的一套瓷碗給吸引住了視線。
那套瓷碗擺放在一個木盒中,看起來像是新仿的東西,但是不知道為什麼,看到那套瓷碗,霍思寧卻感覺到有些古怪,總覺得那套瓷碗似乎不像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
這是一套琺瑯彩瓷碗,當然,是近現代的紡織品,出窯時間應該不超過五十年。
琺瑯彩瓷碗是中國彩繪瓷碗中極為註明的品種,在中國製瓷工藝發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這種瓷器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達到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