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2章 名畫=考卷
和馮老太太一塊兒辦了各種資料,一番折騰,霍思寧就在津市逗留了一天,拿著老太太那些證件,霍思寧就馬不停蹄地往帝都趕,到了京城,她就給顧敘留的那個電話打了過去。
電話那頭的人大約是已經得到顧敘的叮囑了,接到霍思寧的電話並不感到意外,非常客氣地詢問了霍思寧的具體地址,自己就開著車來了,把老太太的證件接了過去,讓霍思寧等他消息。
霍思寧也沒有追問需要多久,道了謝就跟這人分開了。
到了帝都,首先還是得去看看黃陸顧三家的老人,各家走了一遭之後,霍思寧才去了周世濤那兒,將她在東洋淘到的那包金粟山藏經紙和那張疑似李唐的古畫交給自家師父。
周世濤看到那包宋紙之後就眼冒星星,恨不得將那紙據為己有,霍思寧也知道自家師父在書法繪畫上面小有成就,所以看自家師父這樣的表情也並不覺得意外,而且她也有自己的打算,想著等自家師父明年過壽辰的時候,就將這紙當壽禮送他算了,也免得他老惦記著。
等到周世濤稀罕完那包宋紙之後,再看霍思寧那幅疑似李唐的古畫的時候,周世濤的目光又在這幅古畫上定住,捨不得挪開了。
「你看出這畫是誰的作品了?」
周世濤有些驚訝,看向霍思寧的眼神帶著幾分審視,似乎沒有料到霍思寧進步這麼大。
霍思寧頓覺尷尬,撓了撓後腦勺,將這畫還有那金粟山藏經紙的來歷說了一遍,說那小販稀里糊塗地將這畫爛便宜給賣給了自己,她這也是走了****運,居然回了國才發現這畫有古怪。
「有什麼古怪?」周世濤笑問道。
霍思寧一五一十地道:「歷代文人雅士、達官貴人,對文房四寶特別是紙張都非常講究,西漢末年造紙術的發明也正是這種需求的產物。」
「我記得師父您說過,紙張對寫字、畫畫非常重要,其質感、吸水性直接影響書畫創作的效果,不同的紙張,墨塗上去顯示的顏色是有細微差別的。」
「眼前的這幅古畫,姑且不論他畫得怎麼樣,但是單從紙張而論,這畫紙的品質,在中國印刷史上,絕對是排在前列的,雖然比不上金粟山藏經紙,但也差不離了。」
「陸游曾經在《秋晴》詩裡寫過:『韞玉硯凹宜墨色,冷金箋滑助詩情。』一頁宋紙,一兩黃金,這畫的畫紙,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應該就是宋朝名紙冷金箋,這種紙,是南宋才子的大愛。」
「歷史上如歐陽詢、顏真卿、李煜等都對宣紙愛不釋手,甚至有專門屬於自己的定製品。這張古畫沒有題字也沒有印章,但是在這畫的一角,有一個小拇指大小的金字戳記,寫著宣和。」
「古代與『宣和』二字有關係的,恐怕只有宋徽宗成立的那間宣和畫院了,宣和畫院是宮廷畫院,這個戳記,說明這紙屬於宮廷特製,普通人是不可能拿來私用的,這就證明,畫這畫的人,應該也是宣和畫院的人。」
「宋徽宗招納繪畫人才的要求嚴格苛刻,能進入宣和畫院,證明這人實力不俗,絕對不是無名之輩,只是不知道為什麼,這幅畫沒有留下印章和題詞。」
聽到霍思寧的這番有理有據的分析,周世濤也忍不住連連點頭:
「你這番估測確實很用心,你雖然在古字畫這方面研究不深,但是知道另闢蹊徑,從畫紙作為切入點,這種鑑定方法不失為一種聰明的辦法。」
「你的分析也算到位,中國畫講究墨分五色,尤其是潑墨寫意,經水稀釋的墨畫在紙上,會迅速向周圍散開,在好的紙上,水走而墨留,能夠分出由濃到淡的層次,所以畫紙的選擇就變得尤為重要。」
「這畫紙的確屬於宋徽宗時期特製,宋徽宗這人重視書畫,所以在這些細節方面也格外講究,畫院裡提供的畫紙,都是當時最好的紙,冷金箋正是水墨畫的最佳選擇。」
「至於這畫的作者,你翻一翻南宋大家,就能知道,這人叫李唐,最有名的典故,就是他參加畫院比試,被宋徽宗欽點為那一屆的榜首。」
「當時李唐畫的,正是這幅名叫竹鎖橋邊賣酒家的名畫。因為採用的是以虛寫實的構圖法,這幅畫意境深遠,引人遐想,當時就被宋徽宗一眼相中,直接將他納入了宣和畫院。」
「至於你說為什麼沒有印章和題詞,這就和當時畫院的考試制度有關了,當時畫院由宋徽宗直接管理,他要求考生在繪畫的時候,答捲上不能留任何顯示身份的字跡,就跟如今的高考一樣,考生繪畫完成後,由考官統一封存,只在捲軸上掛一個代表學生名字的編號牌。」
「這是一幅畫,也是一張考試答卷,所以,這幅畫的題詞處和印章都是空白一片,從這一點細節上也可以看出來,這幅畫不是仿製,應該的的確確就是李唐的手筆。」
「李唐晚年的作品我也見過一副,去繁就簡,用筆峭勁,創『大斧劈』皴,所畫石質堅硬,立體感強,畫水尤得勢,有盤渦動盪之趣,這幅畫對比起來,筆法稍顯繁雜稚嫩了些,但是的確有李唐畫風的影子,畫形可以臨摹,但是畫風這種東西,是其他人模仿不來的。」
這點霍思寧極為贊同,就像一個人的筆跡,臨摹得再像,但是風骨是學不來的。
與周世濤一番交流,霍思寧感覺自己好像又學到了很多東西,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對其他人可能不適用,但是對霍思寧來說卻恰到好處,她那過人的記憶力,哪怕她在當時沒有聽懂,腦子裡仍然能夠清晰地記住周世濤的每一句話,讓她可以在空暇之於時時回味,反芻倒嚼,慢慢消化。
從周世濤手裡取了那隻贋品秘色瓷碗,霍思寧出來之後,就拿出手機給歐陽軍打電話:「喂,歐陽大哥,你要的東西,已經到帝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