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十樣錦》第230章
第230章繞膝

  皇后娘娘有許多事並不瞞著雲娘,雲娘亦知她曾無數次對皇上失望、傷心過,但是今天她還是第一次聽皇后娘娘承認,「當時太子的地位還不若現在一般的穩固,我突然聽到皇上發了頭風,心裡竟覺得十分地輕鬆。」

  她的聲音低得幾乎不能耳聞,「太子正在一旁,他後來告訴我,他清楚地看到我臉上先露出了一絲喜意,然後才轉為悲傷……」

  殿後專門供皇后娘娘暫歇的一間小屋,只有一張妝台,兩個繡墩門關得嚴嚴的,屋子裡只她們兩個,相對無言。唯妝台上一個雕成百花齊放形狀的冰山裊裊地冒著白色的水汽,將那玲瓏的冰花一點點地消融了……

  平心而論,皇后娘娘並非惡毒的人,她對自己十分和善自不必言,對朝中各位誥命夫人亦相當寬厚,就連坤寧宮的下人們,她亦很少責罵。可是雲娘卻懷疑皇后娘娘一定曾經暗地裡希望皇上早些死去。

  大家都會以為皇后娘娘之所以如此,是因只有皇上離世,太子才能即位,她是盼著太子早早登上那高高在上的寶座呢。

  但是雲娘卻明白,與其這樣惡毒地猜測皇后,不如更明智地理解皇后娘娘,她著實過夠了表面尊貴榮耀,實則內心惴惴不安的日子,她瘋狂地盼著能有一天兒子登基稱帝,自己成了太后,並非完全為了那高位,而是更多的是為了自保。

  皇后太子表面上是除了皇上以後最高貴的人,但其實他們的一切都源於皇上,只要皇上一句話,他們便什麼都沒有了。

  特別是太子,他與其餘的皇子又不同,若是被廢,鮮有好下場,從被立為儲君之時起,便只有兩條截然相反的路。一條高高地通向天上,一條低低地落入塵埃之下。

  皇后娘娘自然曾滿心憧憬那至高無上的位置,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在那可怕的重壓之下,恐怕她日日更多的是提心吊膽地擔心兒子被廢,甚至更慘的結果。

  是以皇上出事,得宜的就是太子,而在皇后娘娘的心裡,兒子遠無重於丈夫。所以她有如此之態,說起來也不過是趨吉避凶的人之常情。

  何況這幾年每於皇上風疾發作,皇后娘娘皆不眠不休地親身服侍,起居藥食十分經心,許多事情皆不假他人之手,想她和皇上幾十年夫妻,經歷了無數坎坷,又養育了幾個孩子,也應該是有些情分的。

  當然這點子情分遠遠比不了她對兒子的愛。

  「我當時果真有一霎間是盼著他不好,這一點我不否定,也否定不了。太子應該明白,而他身為人子,於此的感悟恐怕是最深的,」皇后娘娘這時在鏡子裡又最後照了一照,儀態萬千地站了起來,拉住還有些發呆的雲娘,「我們去前殿吧。」

  前殿參拜之後,大家又隨皇后至太液湖,宮裡辦了龍舟賽,遠遠地就見皇上帶著一眾大臣在水邊已經坐下了,大家上前見了禮,皇上便向雲娘道:「別人出了孝都急著出來謀官職,只你們夫妻,倒似沒事人一般,又是到郊外莊子裡賞景,又是去琉璃廠閒逛,竟到了端午才來見朕!」

  雲娘瞧玉瀚在一旁含笑而立,知皇上必早已此言向他說過,遂連稱「不敢。」

  皇上一笑,卻顧左右道:「武定侯與朕相交微時,生性疏朗,淡泊名利,然卻有安邦定國的大才,堪為國之柱石。」

  眾人自然山呼「萬歲」稱是。

  皇上便又道:「昔年,諸皇子選妃,武定侯便以不欲參與黨朋後戚之爭請朕將侯府長女置之待選之外,朕嘉其志向亦許之。」

  「如今,太子卻以武定侯長女孝悌賢淑,才堪為妃再三向朕請封武定侯長女為太子妃,朕亦命欽天監卜卦,為上上大吉。因此,今日朕便親自為太子向武定侯夫婦求親,還請眾臣為媒。」

  太子和嵐兒的親事,玉瀚和雲娘早已經默許了,嵐兒是有頭腦的孩子,千般思慮後還是選定了太子,這也是他們的緣分,就是玉瀚和雲娘也決定不再反對。

  成為太子妃,嵐兒前面的路一定會很艱難,但是嫁到別家也未必就是一片坦途,將來的一切更在於太子和她兩個人。身為父母,他們也只能祝福了。只是湯玉瀚與雲娘還要先辭讓一番,「臣女自小頑劣,恐當不得太子妃之任,且武定侯府已經出過數位后妃,還請皇上為太子另擇佳婦。」

  「武定侯不必過謙,你家的女兒誰不知道人物出眾,多才多藝,又擅騎射,」皇上便擺手笑道:「至於一姓之中有數位后妃的,蓋皆氣運所定,不需拘泥。」

  武定侯夫婦便笑著上前領旨,「皇恩浩蕩,臣夫婦自然許親。」

  今日皇上當眾提親,既是給了武定侯府極大的顏面,給了未來的太子妃極大的顏面,也為嵐兒的將來奠定下了最穩固的基石,她畢竟是皇上在眾臣面前向武定侯府提親的太子妃,卻非在眾臣女間鱗選出來的,從根本上就高出一籌。

  這時皇后娘娘早已經在皇上一側升座,亦笑道:「太子,如今你岳父岳母已經答應了,你趕緊上前致謝,再擇吉日上門送聘。」

  太子便喜滋滋地過來給玉瀚和雲娘深深地一禮,「多謝岳父岳母應允!」

  玉瀚和雲娘趕緊避開,「不敢當太子之禮,只盼著將來你們情投意合,攜手一生。」

  接下來的酒宴格外熱鬧,眾臣皆為媒,便有人出來祝道:「若在民間,今日便為定親酒宴,臣等恭祝太子太子妃和合喜樂,千秋如意!」大家陪祝,喜慶之語不絕。

  一時間鼓樂大作,幾巡之後,又有龍舟之賽;膳房進珍饈饌食、酒果菜蔬;許多文人吟詩做賦記之,繁盛之態不可記數。

  及至吉日,皇家送聘,規模之宏大,絕非民間可比,太子親至,陪同送聘之人皆為朝中重臣,就連抬著聘禮的亦自羽林衛中選出的將士,所送聘禮,黃金兩萬,馬千匹,又有無數世上難得之物,光華耀目,自皇宮中抬出,入武定侯府,三日方畢。

  太子大婚,禮儀繁複,皇上因身體孱弱,便有早些完成之意,且太子已經年過十六,依例早應娶親,但是武定侯卻一定將婚期定在兩年之後,又是太子居中周旋,令欽天監選定了兩年後的吉日詔告天下。

  雲娘於此事亦有些埋怨玉瀚,「兩個孩子都願意,年紀也不小了,你又何苦一定攔著!」

  「路遙之馬力,日久見人心。這兩年我正要好好看一看太子。」

  「先前你又不是沒認真考究過!」畢竟太子為一國儲君,玉瀚為朝中重臣,不瞭解太子是不可能的。但是雲娘卻又突然悟道:「你定還有打算!」

  玉瀚點了點頭,「便是天家又如何,我定不能讓我的女兒吃虧的!」

  雲娘想想,卻不再問,「那就都依你,如此備嫁妝的時間倒充裕了。」

  湯玉瀚便笑她,「已經備了十六年了,卻還沒有備好,我想再給你十六年,你亦有東西要備。」

  雲娘也笑,「按說天家已經備好了嫁妝,但是我想我們的畢竟是我們的心意。」原來女子嫁入天家還有一處不同於尋常人家,那就是嫁妝亦由天家準備。

  是以皇后早為太子妃備下了豐厚的嫁妝,所有物件,皆為雙數,單只金冠便有二十八頂,一年四季、各種場合各自不同,至於各類衣裳用品,更是盡極貴重。

  縱然皇上和皇后不奢華之人,但是他們唯一的嫡子成親,應該有的體面卻絕沒有少一絲一毫。

  因此雲娘原來備下的許多物品就未必能用得上了,此時她卻又道:「不如我將一半的嫁妝交與你,由你安排。」

  湯玉瀚點頭,「總之有備無患罷了。」

  兩年之後,還未到迎娶之期,皇上因風疾日重,終憚位於太子,退居後宮榮養。因此原本的迎娶太子妃又升為天子娶婦。本朝立朝雖已經上百年,卻第一次經歷天子迎娶元後,禮部晝夜忙碌進奉新儀注,新帝御覽之後,在儀注上添了一筆,「親迎」。

  歷來皇子成親,尚無親迎之舉,先前太子娶妃,一定要添上尚可勉強為之。但眼下皇上已經登帝位,再無親迎之禮,但新帝卻道:「皇后乃朕至愛女子,非親迎不能示之朕之深情。」

  故是日,新帝率百官親至武定侯府,武定侯於門前恭候,延到正堂,新帝向武定侯三揖,武定侯還之三禮,陪入內室,見武定侯夫人,亦同禮。再入內,揖之皇后,皇后起,還禮,出母家,上丹輿,新帝乘馬在前導入皇宮。

  雲娘見嵐兒的車駕離家去了,兩行眼淚不覺流下,卻又拿帕子擦了,笑著向玉瀚道:「我是高興的。」

  「高興歸高興,可是未免沒有不捨之情,」玉瀚輕攬著笑道:「好在接下來我們給崑兒辦喜事,卻是娶進門來的。」

  「下面的兩個又是一娶一嫁,」湯玉瀚瞧著雲娘,滿臉的笑意,「也不知道再接下的是男是女。」

  雲娘就啐了他一口,「你倒乖覺,我還沒說就猜到了。」

  「如此大事,我豈能不知,」湯玉瀚便笑,「我們如今亦要兒孫繞膝了!」

  作者有話要說:到此為止,正文完結了,感謝大家一路的陪伴,謝謝!

  這篇文是作者第一篇上首金的文,給了作者莫大的鼓勵,一切都歸功於大家的支持!

  關於嵐兒的親事,是寫這篇文時作者最猶豫不定之處,還在寫遼東故事時就反覆思考了好幾天,最後還是決定沒有讓嵐兒見到靖海侯的公子,也就是決定了嵐兒不會嫁入靖海侯府。

  為什麼這樣寫,作者也很難說得太清楚,就是如此決定了。有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當年托爾斯泰寫《戰爭與和平》時,有一天他的女兒發現他在大哭,就問,托翁回答,「安德烈死了!」女兒就說,「那就不要讓他死啊。」托翁搖頭,「他必須死。」作者並不敢與托翁比,但是在人物的發展上,確實感覺到寫著寫著就不能隨便逆轉方向了。這也算給自己找的一個小小的借口吧,大家勿笑。

  嵐兒的性格並不全像父親,也不全像母親,作者覺得她就是適合做皇后的,那種氣場十分強的女子。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