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千山記》第304章
第303章 奪嫡之六

  謝莫如大晚上的打發人過去娘家傳話,謝太太頗是擔心,想著是不是有什麼要緊事,不然依謝莫如的心性,鮮少大晚上的打發人過來。可過來傳話的管事嬤嬤又說「什麼時候老尚書有空,過去一趟」,這顯然也不是太著急的事。

  打發走了傳話的嬤嬤,謝太太與丈夫商量,「娘娘這是有什麼事呢?」

  謝尚書也不是耳不聰目不明的,稍一思量便猜度一二,道,「約摸是玉璽的事。」

  謝太太家中婦人,消息略為滯澀,聞言嚇一跳,「玉璽?」這五皇子還沒坐上太子位呢,怎麼又出了玉璽的事?

  「哦,是現下帝都有些流言,說五皇子在靖江王的庫裡找出了傳國玉璽。」謝尚書告知老妻。

  謝太太道,「真的假的?」

  謝尚書蹙眉道,「初我以為是真的,既娘娘叫我過去,看來是假的。」

  謝太太很是有些擔心,道,「五殿下還沒回來就這樣,真真不叫人過日子了。你明兒就去吧,別叫娘娘著急。」

  謝尚書安慰老妻一句,「不必擔心。」

  謝尚書乃內閣重臣,當日天色已晚,第二天要上朝理政,脫不開身,傍晚落衙後去的五皇子府。謝莫如請謝尚書去書房說話,祖孫二人分賓主坐了,及至侍女上了奉,謝莫如打發了室內侍女,方道,「想必傳國玉璽的謠言,祖父也知道了?」

  謝尚書並不相瞞,道,「昨日倘不是娘娘打發人過去,我還以為是真的。」

  謝莫如頗是不解,「難不成靖江王那裡當真有傳國玉璽?」

  謝尚書沉默片刻,似乎在琢磨當從哪裡開口,他尋思一回,整理下思路方緩緩開口,道,「傳國玉璽之說,並非始於靖江王府。當年,英國公府謀反,就有傳聞說是英國公得到人敬獻丟失已久的傳國玉璽。」

  哪怕先時早有猜測,乍然聞知此事,謝莫如仍是難掩驚愕,她道,「此事當真?」

  「我當時位小職微,傳聞是有的,但英國公有沒有得到傳國玉璽,就不曉得是不是真的了。」謝尚書道。

  謝莫如一向敏銳,她道,「可後英國公府事敗族滅,闔府抄家,倘抄出傳國玉璽,朝廷應該不會秘藏才對。」這麼說應該沒有從英國公府抄出傳國玉璽?

  謝尚書歎道,「娘娘,英國公府抄家之時,陛下尚未親政。」當年,主政的還是輔聖公主。

  謝莫如眉心一跳,「祖父是說,倘有傳國玉璽,可能落入輔聖之手?但,輔聖死後,我不信陛下沒有搜查過輔聖府邸。我還是那句話,倘陛下自輔聖府抄出傳國玉璽,絕不可能秘不示人。彼時陛下剛剛親政,倘有傳國玉璽在手,必能以證自身天道正統。」

  謝尚書十分欣賞謝莫如這種冷靜的態度與理智的思路,一個出色的政客就得有這樣的素質,哪怕談論的是自己母族的敗亡,也需絕對的冷靜與客觀,這樣才有可能找到最正確的線索。謝尚書道,「先說輔聖之死,並非英國公府一般被抄家滅門。輔聖當時死的非常突然,許多人懷疑與陛下相關,我認為並非如此。輔聖當然有自己的過失,可陛下願意在她死後尊祟於她,陛下與輔聖,也自有姑侄情分。包括臣當年為陛下教授功課,還有薛帝師能親近陛下,倘當年輔聖執意不允,陛下是沒法子的。輔聖是夜間離逝,她的女官是在第二日卯初方才知曉,及至報到宮中,陛下得知已是辰初。」

  謝莫如不由問,「如何耽擱這許久?」女官卯初察覺此事並不意外,大約是服侍輔聖起床時發現不對,但如何會耽擱一個時辰方報到宮裡去?輔聖公主哪怕當時還政於穆元帝,也不是隨便阿貓阿狗的事,她驟然離世,輔聖公主府的人是斷不敢耽擱上報的。

  謝尚書隱諱道,「輔聖府的女官報至宮中,宮內當時有太后娘娘做主。」

  謝莫如不想也能知道,穆元帝是有名的孝子,這位孝子皇帝甫一親政就立刻把自己的生母扶上了太后寶座,胡太后剛遷至慈恩宮,掌後宮大權,必是要威風一番的。至於晾一晾看不順眼的人,簡直就是宮闈中最低等的把戲了。謝莫如評價道,「當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謝尚書歎,「太后娘娘由此失去後宮鳳印。」當時穆元帝無配褚皇后已死,胡皇后是死後追封的皇后,等於後宮沒有皇后。后位空虛,鳳印按理是由太后掌管,但胡太后耽擱輔聖喪信,內閣非常不滿,穆元帝想必也是自此明白他老娘不是能主事的料,就此將鳳印交付趙謝二位貴妃之手。

  謝莫如半點不同情胡太后,這等糊塗無能之人,到哪兒都是累贅。謝尚書繼續道,「待陛下派出北昌侯與李大人去輔聖府治喪時,已是辰中時分。這其間,輔聖府是不是發生過什麼,丟失過什麼,就不曉得的。再者,輔聖自盡前,是不是做過什麼安排,也無人知曉。就是那傳聞中英國公曾得到的傳國玉璽去了哪裡,既輔聖公主府沒有,這天底下,不要說富貴之家,便是公侯之家,倘得到此物,又有誰敢秘藏於府?如果說在靖江王那裡,倒是半點兒不稀奇。要知道,英國公祖籍閩地,當初抄家滅門前,英國公不見得不做出些許安排,當年亦有旁系子弟就近逃入江浙之地受庇於靖江王的。就是輔聖公主,靖江王也是她同母弟弟,她會不會突然想差了什麼的……」

  「如果靖江有此物,當初謀反稱王之時,為何靖江不拿出來以示天下?」謝莫如再次提出疑議。

  謝尚書苦笑,「娘娘,最初傳國玉璽是在英國公府之事,如老臣這把年紀的臣子,多是知曉的。靖江倘說傳國玉璽在他那裡,那就是英國公府的賊髒,不然便是坐實了靖江與英國公府謀反一事有勾結。」

  「怪道祖父聽得帝都流言也沒來問我一聲呢。」看來謝尚書是真的認為靖江王府有傳國玉璽的。

  「我還以為這流言是娘娘放出去的。」謝尚書道,「流言起於聞道堂,天下皆知聞道堂與娘娘殿下有莫大干係,可見設計此謠言之人機心之深。」

  連謝尚書這樣的老狐狸都會認為是五皇子府自己邀功放的流言……謝莫如暫按下流言之事,道,「祖父想一想,當初說英國公府有傳國玉璽之事,祖父是如何知道的?倘我是英國公,得了這東西,還不得珍藏秘斂?如何就被外人得知了?」

  謝尚書顯然記性不錯,且為了子孫為了家族,在謝莫如面前,也沒有什麼不好說的。謝尚書道,「此事牽扯就廣了。娘娘也知道,先帝過身時,今上年歲尚小,上有程太后大權在握,下有靖江王虎視眈眈。當時,寧平英衛四國公府因功高,都是世襲的國公爵位。先帝為保陛下之位,在世時將輔聖下嫁英國公次子,以此聯姻,也是為了鞏固輔聖權柄,防的是程太后,怕程太后因一己之私,行廢立之事,送靖江上位。及至程太后過逝,輔聖公主於朝中最倚重的就是英國公與寧國公,兩位國公都是與先帝一道的開國功臣,雖偶有些許不睦,但在輔聖公主的調和下,倒也相安無事。事情的轉變是因寧國公亡故一事而起,寧國公死的時候,陛下十四歲,那一年,寧國公身子很不好了,在過身前上表說陛下長大,可以開始選妃立后了。輔聖公主同意此事,令廣選淑女,以備後妃,為陛下充盈後宮。只是,選妃之事尚未開始,寧國公就過身了。」聽至此處,謝莫如不由微微一笑,寧國公此舉,明顯是為了子孫後代向陛下賣個好。謝尚書見謝莫如的神色,也不由一笑,此等政治手段,於祖孫二人看來,當然不值一提,且寧國公這一步如今看來,對錯都不好論。當然,政治方向上自然是對的,但寧國公府因此得罪了英國公府,全門被滅,留下的就是柳扶風的祖母,現下的王老夫人了。謝尚書繼續道,「寧國公此舉自是想陛下早日親政的,輔聖公主掌政的那些年,說來輔聖公主的手腕,在如今看來也是鮮有人及,寧國公與英國公在朝互為犄角之勢多年,寧國公一死,其子才幹頗有不足之處,何況還有三年孝期,寧國公府必然勢微。輔聖公主已開始讓陛下學著處理政務,並在朝中抬舉平國公府與衛國公府,英國公府極是不滿,認為輔聖公主有意壓著方家。」

  謝莫如道,「輔聖公主未嘗不是為了保全英國公府。」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自來如此。」謝尚書頜首,「當年便有西寧關之戰,先晉王不知深淺過去,身死西寧關。晉王之死,令輔聖大怒,雖有晉王年輕唐突之故,未嘗沒有英國公府的原因。我那會兒也年輕,這些多是後來聽來的。要我說,當初英國公府與輔聖嫌隙還因一件事起,輔聖嫁的是英國公嫡次子,英國公有嫡長子,如此,英國公爵位傳承是輪不到輔聖這支的。但當時輔聖權重,英國公世子未免多心。」

  謝莫如震驚,「輔聖還有兒子?」

  謝尚書道,「輔聖一子一女。」

  謝莫如道,「難道英國公世子只懷疑輔聖要為自己兒子搶英國公的爵位,而不是輔聖要謀奪皇位麼?」

  謝尚書搖頭,「要是不瞭解輔聖子女的人,怕是會這樣想。輔聖才幹不俗,其實程太后二子二女,除了寧榮大長公主外,皆是極有才略的。不過,輔聖子女皆不肖似輔聖,而更似駙馬。說來,方駙馬委實是個好人。方駙馬琴棋書畫皆極精通,唯獨不愛世俗庶務,卻也時常為人緩頰一二,又不會干擾政務。你舅舅同方駙馬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成天聽琴做詩,做個才子是足夠的。」這種性子,做帝王那是沒影兒的事。

  謝莫如不大愛聽這個,問,「英國公是如何得到的傳國玉璽呢?」

  謝尚書道,「此事,據我所知,最初是由寧國公給陛下上的一道遺折中所言。」

  「好生毒辣!」憑此一事,英國公治死寧國公一家子都不冤,謝莫如道,「哪怕是遺折,陛下不會就全信了吧?」

  「不止於此。」謝尚書道,「據說那遺折內不只寫了這一件事,還有英國公府私開銀礦金礦,私下著錢,冶練兵械,訓練私兵之事。金銀礦與私兵一事皆被證實是真的。」在謝尚書看來,英國公府被滅滿門也不冤,找死的事做了不是一出兩出。

  「難不成就此推斷傳國玉璽也是確有其事?」把假話放在真話裡說,真真假假,這也是常規手段了。

  謝尚書輕歎,「彼時陛下年歲尚輕,對舅家很是信任。寧國公遺折之事,原本陛下是私下拿給輔聖看的,輔聖與陛下商議暫且忍耐一二。可陛下信任舅家,將此事告知了前承恩公,誰曉得這等勢利小人,半點兒不念陛下聖恩,聽聞英國公家有傳國玉璽,就暗地裡投靠了英國公。竟反將此事洩漏給英國公知曉。不然,英國公府或者不至謀反,輔聖公主亦或不需與英國公府反目。世間之事,多是壞在小人之手。英國公聞知寧國公遺折之事,立刻發難滅寧國公滿門。之後,英國公步步坐大,輔聖斷不能容忍英國公府淩駕於她的權柄之上,遂下手除去英國公府。繼而為陛下遴選名門之女,聯姻褚國公府,立后選妃,充盈後宮。幾年下去,陛下順利親政,誰也沒料到輔聖會突然自盡。」

  謝莫如對輔聖自盡之事看得很淡,她淡淡道,「人不可能預料到所有的事。」

  謝尚書感慨,「當年舊事,你不知曉的,大約就這些了。」說完之後,老狐狸頗有種如釋重負之感。

  謝莫如抬手自手畔沉香鎮尺下取出一張素白紙箋,自筆架上取了一支小狼毫,將幾件大事一一列出來,然後問謝尚書每件事發生的年份,最後給謝尚書看了一下年代與事件對應表,謝尚書頜首,「都對。」卻是不知謝莫如要做什麼。

  謝莫如問,「祖父,薛帝師此人是何來歷,祖父知道麼?」

  謝尚書道,「他原是青城山人氏,少時因戰亂父母雙亡,在青城山道觀長大,自幼天資過人,十二歲時便已通讀道家經典。道觀的方丈有意栽培他以後接管道觀,機緣湊巧遇到去觀裡上香的老永毅侯,老永毅侯就是現永毅侯的祖父。老永毅侯那會兒正在川西練兵,他老人家雖是武將,平生最喜歡會讀書的人。見小道士非同凡流,說在道觀可惜了,那時薛帝師亦是年少,想是也有些少年心性,由此隨老永毅侯下了山。老永毅侯為他延請名師,他不過六年便連奪三元,成為我朝開國以來最年輕的狀元郎,由此入得帝心。今上那時也年輕,說來,薛帝師比今年不過年長四歲,比老夫年輕的多。老夫當時也自負不算沒有才學了,與之辯經竟險些丟臉,方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哪。」

  「薛帝師比陛下年長四歲,這麼說,薛帝師中狀元這一年,就是寧國公身死這一年。不知寧國公死在幾月?」

  謝尚書道,「當年臘月。」因寧平公府喪禮辦得極大,故此,謝尚書記憶很清楚。

  「不知薛帝師任帝師是哪一年?」

  「也是這一年,他十八中連奪三元,驚豔帝都,陛下與之相談甚歡,初時是時常叫他一道談詩論畫,大約是五月還是六月,教授陛下經學的林大學士因病致仕,陛下就點名讓薛帝師補了這個缺。概因薛帝師年輕,朝中多有人不服,故有宣文殿辯經一事,老夫當時亦是與薛帝師辯經中的一人,惜乎不敵於他。」這許多年後,謝尚書提及此事猶頗多感慨,「經宣文殿辯經一事後,薛帝師名聲更響。說來,他不論口才與學問,世間都是一等一的。今人將他同江北嶺齊名,並不算辱沒江北嶺。」

  謝莫如問的相當細緻,「薛帝師除了給陛下講經,還擔任過什麼官職麼?」

  「他的官職都在翰林院,其實一直到薛帝師致仕,也不過正五品。不過,陛下對他信任非常,娘娘若懷疑他在陛下親政一事中出了大力,其實不必懷疑,這是肯定的,雖我不知薛帝師是如何為陛下謀劃的,可自他致仕這許多年,陛下仍對他念念不忘,賞賜豐厚,就可知他在陛下心中地位了。」謝尚書雖不及薛帝師,但能混到內閣的老狐狸,本事也不容小覷。

  謝莫如問,「他是何時致仕的?」

  「陛下親政後一月,他便上了致仕的摺子,陛下再三挽留,不允他致仕,他最終掛冠而去,回了青城山,自此再未踏足帝都城。」

  謝莫如不辨喜怒的說了句,「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頓一頓,謝莫如又問,「寧國公與薛帝師交情如何?」

  謝尚書道,「當年薛帝師之風采,傾倒整個帝都城,他有一樣本領,如當初寧國公府與英國公府可以稱得上對頭了,但寧國公與英國公對其才幹都相當讚賞。彼時,寧國公生辰在六月初七,英國公生辰在六月初八,這兩位國公都是當朝重臣,他們生辰偏也離得近,又因是死對頭,每年自六月初,朝中必是一半人去寧國公府吃酒,一半人去英國公府賀壽。待薛帝師入帝都中了狀元,他是初七的正日子去寧國公府,初八的正日子去英國公府。倘換了別人,如此兩面討好,兩位國公怕也不能相容,偏生二人還都沒有說過他一字不好。且,娘娘也知,凡大戶人家過壽,斷然不是一日的事,正日子前三四天就開始擺酒待客的,能在正日子那天招待的,都是主人所青眼的貴客。兩位國公都是武將出身,當年,薛帝師是文官,他雖宣文殿辯經會上大出風頭,自身學問亦佳,但沒有兩位國公的支持,怕也做不了帝師。」

  謝莫如微微一笑,「聽祖父說著,的確不似凡人,倒似神仙。」

  謝尚書不吝讚美,「薛帝師少年成名,彼時薛帝師之風采,較之神仙也差不離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