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名士》第190章
☆、第190章 古代一百八十七點都不友好:

 天子本該穩坐龍椅,不要說出現在蕩陰了,他一般連皇宮都很少出。這真的有可能嗎?

 武賢法師陷入了沉思,晉惠帝出現在這裡,還真是很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一切的起因,還要從拓跋六修遠去北疆收復鮮卑各部,順便把匈奴揍的哭爹喊娘……之前說起。

 名義上,衛玠是被匈奴質子劉聰綁架的。

 當這個消息在洛陽傳開後,就像是點燃了一個裝滿了□□的炸藥桶,朝廷上下、世家內外全都群情激發,甚至還有太學生組織集體請願,是可忍孰不可忍,希望朝廷能夠對匈奴出兵,不要慫!衛玠絕想不到,他可以重要到這種程度。

 但是,這就是事實。

 對於世家集團來說,衛玠是剛剛興起的海外挖金業務的聯絡人,沒了他,誰也無法確定阿李夫婦是否還會那麼忠心;

 對於文人名士來說,衛玠是清談界的未來,綁架衛玠,就是對整個圈子的挑釁,是對文人極大的侮辱,今天他們敢綁架衛玠,明天是不是就要綁架王戎了?

 至於洛陽太學的學生,他們倒是沒有什麼利益或者物傷同類的複雜情感,只是單純的想要聲援學長。衛玠幾乎是洛陽太學的一個標識,沒有他,就不會有如今的洛陽太學,每一個太學生都以能與衛玠同窗為榮,自然不甘衛玠被胡人害到生死未卜,他們要復仇!

 衛玠的綁架一事,儼然已經成為了一個很重要的社會焦點。

 最令人大跌眼鏡的,是藩王們最終也主動請纓,希望能與匈奴一戰。

 朝廷上少數的主和派,之所以主張用和平的方式解決這件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擔心成都王和東海王這兩個當時進京的王爺要搞事情。

 這兩位王爺也確實是準備搞事情,但再多的事情都可以等,不會比衛玠更重要。

 好吧,這是對於極個別的王爺來說的。

 好比楚王世子,也好比成都王。

 至於其他王爺,他們只是被逼無奈,一臉的寶寶心裡苦.jpg。

 成都王,這位晉武帝的幼子,在朝堂上第一次全無保留的馬力全開,針對各個藩王不同的個人特色,逐一擊破。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就說動他們;不能的就激將;如果連激將都不行,那他還有一些黑暗面的手段可以用來威脅。

 反正結果就是,成都王只僅僅花了不到半天的時間,就說服了朝中全部領兵的王爺,先放下成見,共同抗敵。

 在朝臣中有人擔心朝廷對胡人用兵,會造成洛陽空虛,被「有心人」有機可乘的時候,這些「有心人」們已經主動對晉惠帝上書,表達了渴求與匈奴人一戰的血性決心。一個個真的都跟打了雞血似的,說的那叫一個慷慨激昂、鏗鏘有力,好像你阻止他們去,就是在阻止他們忠君愛國。

 東海王振振有詞:「兄弟鬩於牆,而外御其侮!」

 我們內部雖有分歧,但是在外敵來臨時,也會擰成一股麻花,打的那群胡人連親媽都不認識!

 別覺得所有藩王都是那麼不明事理的人,哪怕他們真的不懂事,他們也有腦子,懂得唇亡齒寒這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王爺們內心深處,也都更傾向於先揍的外部的敵人生活不能自理,再解決內部的皇位之爭,反正他們是絕對不會讓胡人趁機佔他們領土的便宜的。

 是的,也不知道成都王怎麼煽動的,反正對於當時的很多藩王來說,晉朝已經被他們視作了囊中之物,哪怕當下不是,未來也會是。他們自然要看好自己的東西。

 從未有哪一次,司馬家會如此的團結一心。

 大臣們也沒有不答應的搭理。既可以不用擔心兵源,也可以趁機收攏一下晉武帝之前分散的太過的兵權。何樂而不為呢?

 如果故事到這裡戛然而止,會是個不錯的結局,還很有教育意義。

 可惜,現實還要繼續,好景並不長久。

 在戰爭初期,藩王們確實展現出了極高的戰爭素養,讓人明白了什麼叫兄弟間的默契。但那些熱血、那些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的過去,在當匈奴人已經不再能構成威脅的時候,分分鐘就原地蒸發了。

 過去還恍若就在眼前,藩王們卻已經能毫不猶豫的調轉槍頭,將利刃對準了自己人。

 佛道之爭的突然爆發,令京中的局勢急轉而下,打了很多人一個措手不及。朝廷無力召回大量外在的兵力,藩王們也卻紛紛留了一手。

 佛道之爭所代表的宗教之戰,其實就是藩王們角力的縮影。對皇帝的發難,支持自己的信仰,趁機打壓政敵……各種好戲輪番上演,目不暇接,只多眨一下眼,就要擔心會跟不上接下來的劇情。今天還是盟友,明天就是死敵,翻臉比翻書都快,讓人瞠目結舌。

 在王濟帶著昏睡的衛玠離開洛陽之前,京中膠著的局勢,已經像是在火上熬煮多時、咕咚咕咚冒泡的熱油,只需要一滴水就能引爆京師。

 然後,水就來了。

 秦王司馬柬死了。

 這是在衛璪和衛熠等人接到來自魏興郡的求援消息後,一邊點兵 ,一邊命人快馬加鞭、日夜兼程的把消息傳回京城後,衛老爺子又沖京城傳回給他們的糟糕消息。

 衛老爺子的一二回信,斷斷續續,但就是這些前言不搭後語的信,反而暴露了不少事情。

 好比他們的通信肯定被截獲了一部分,誰也不敢賭那些人會不會破解了衛家信中的暗語。在衛玠等人啟程回京的路上,他們已經徹底失去了與京中的聯繫。

 咳,說回秦王之死。

 秦王是晉惠帝一母同胞、比晉惠帝小很多歲的親弟弟,歷史上便英年早逝,如今也沒能打破這個魔咒。雖然秦王比歷史上的壽命多活了一些年頭,卻也就僅此而已了,其餘沒有任何改變,他還是死了,死的不明不白,死的突兀蒼白。

 這很莫名其妙,不是嗎?

 窺覬晉惠帝的位置,卻對晉惠帝已經被過繼出去、對皇位完全沒有野心的一母同胞的親弟弟下手。下手之人的腦子壞掉了嗎?

 還真不是。

 秦王倒霉就倒霉在,「過繼出去」這件事上。

 早些年的時候,衛玠就已經知道了,晉武帝把自己的嫡幺子秦王,過繼給了自己一母同胞的弟弟齊獻王。晉武帝曾和齊獻王鬧的很不愉快,致使齊獻王年紀輕輕就「氣恨發病,嘔血而亡」。

 這也是王濟當年與晉武帝鬧翻的主因之一,王濟和衛老爺子都很看好齊獻王,覺得他才是一個合格的皇位繼承人。

 但晉武帝堅持讓自己的傻兒子繼承大統。

 在假惺惺的哭完弟弟之後,晉武帝就火速把秦王,過繼給了齊獻王。這並不是出於什麼手足親情,晉惠帝只是想要把他弟弟的王位,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傳給自己的兒子。簡單來說就是,晉武帝氣死了他弟弟還不過癮,還要佔他弟弟的便宜,王位、王府、財產,齊獻王的一切都成為了晉武帝的兒子的。

 說實話,連晉惠帝和秦王,都覺得他們老爹晉武帝這手做的挺不是人的。

 更不用說旁人的感受了。

 這個「旁人」主要指的是齊獻王的兒子們。齊獻王的情況,和衛玠的二姨夫和嶠一樣,無子,但只是沒有嫡子,並不代表著他們沒有其他庶子了。

 和嶠弟弟一家想要通過把兒子過繼給和嶠,來侵吞和嶠的財產;晉武帝也是如此,他通過把兒子過繼給弟弟,成功接手了齊獻王的一切。

 兩者是何等的相似,唯一的區別,不過是前者有太原王氏阻止,而沒能成功;後者因為是天下共主,輕輕鬆鬆便得償所願。

 齊獻王的庶子也不是軟柿子,其中有個刺頭庶次子叫司馬冏,名字和「囧」類似,但性格卻不囧,反而記仇又狠毒。司馬冏臥薪嘗膽數十年,最終「復仇」成功。

 之所以在復仇二字上打引號,是因為齊獻王一事與和嶠一事,其實還是有一些歷史原因上的不同的。和嶠的一切,都是和嶠自己拚搏出來的,他不僅自己拚搏了,還給了弟弟爵位,但他弟弟卻人心不足蛇吞象;但齊獻王的一切,卻是晉武帝這個當哥哥的給他的。

 晉武帝的想法很low,卻也是不少猥瑣男都會有的想法,在他喜歡齊獻王的時候,他可以給他一切;在不喜歡齊獻王之後,他就覺得自己虧了,想要拿回他給齊獻王的一切。

 雖然晉武帝做的不夠厚道,但司馬冏也沒什麼「復仇」的立場。

 從一開始,齊獻王的那些東西就不屬於他,哪怕基於「給出去了就沒有收回的道理」這個準則,那些東西也是已故齊獻王和庶長子的,干司馬冏這個庶次子何事?

 最主要的是,秦王何辜?

 也不是秦王想要讓他爹把他過繼出去的啊,當年秦王因為不想被過繼的事情鬧了很久,天下皆知。

 司馬冏也知道,但他還是選擇了「報復」秦王。因為他沒那個膽子去直接報復晉武帝,他只敢暗搓搓的對秦王下手,還覺得自己有多「厲害」,自比吳王勾踐,整日裡做著要當攝政王的美夢。

 是的,沒錯,這貨就是這麼沒種。司馬冏也對自己上不得檯面的庶子身份心知肚明,無論如何,皇位都不會輪到他來坐,他沒辦法像其他藩王那樣理直氣壯。所以,他想效仿曹操,把現在皇位上的這個「強勢」的晉惠帝搞死,立個兒皇帝。

 晉惠帝的嫡子司馬頊,就是兒皇帝的好人選。在衛玠昏迷的時候,年滿六歲的司馬頊被立為了太子,卻一直沒選太子太傅,司馬冏盯上的就是這個。

 殺晉惠帝這麼大的事情,司馬冏當然不可能是一個人幹的。秦檜還有三個朋友呢,司馬冏也有同盟,都是那種和皇室血緣關係一比表八千里,自覺不可能繼位,卻還是對皇位有野心的藩王。

 就衛老爺子信中所言,司馬冏很可能是被其他藏的更深的王爺利用了。

 這種沒腦子的貨,不是被對方利用死,就是自己作死。

 未免司馬冏窮途末路,真的喪心病狂到給晉惠帝也神不知鬼不覺的下毒,衛老爺子安排了晉惠帝去北邙的行宮狩獵,暫避鋒芒。衛老爺子的打算是等他收拾乾淨了京中的牛鬼蛇神,再請晉惠帝一家回宮。

 分析情報的妹子卻覺得,這中間很有可能出現了什麼他們所不知道的波折,便導致了聖駕被脅迫or主動逃亡至此。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