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戰前部署
張遼並沒有立時部署作戰計劃,而是讓親衛舉著火把,他在地上劃著袁紹的營盤分布。
左慈雖然能打探情況,但對軍事卻不甚了解,隻覺得袁紹營盤森嚴,卻不知其中訣竅。
但張遼卻不一樣,他原本就讀過兵書,這段時間又跟著賈詡學了不少知識,一聽左慈的敘述,就知道袁紹的大營采取的是《司馬法》中論述的一種紮營之法,分前、後、左、右、中五營,帥帳在中,其他四營分布東南西北四方,以四拱一,彼此策應。
五個營寨彼此相距四百步左右,每個營寨縱深六百步有餘,各有轅門,以兩排削尖的木樁圍起,木樁尖刺向外斜出,外圍有一周壕溝,不過看來袁軍紮營時間不長,壕溝還未完全挖寬挖深。
中間營寨是袁紹坐鎮之地,規模最大,有兩千士兵護衛,當是袁紹手下最精銳的士兵,營寨前有一大片開闊地,是平時點將閱兵的地方。
中間營寨的後麵是糧草和輜重,被四圍營帳環繞,左後是馬廄,圈養著四五千匹戰馬,這可是一個不小的數目,想來除了今日從胡軫手中繳獲的,還有袁紹自己的一部分。
北麵營地在戰線後方,此時裏麵全是傷兵,不少人還正在救治之中,附近有一片圈起來的地方,裏麵是兩千俘虜,正是今日胡軫兵敗後被俘的羌胡兵。
南麵營地靠近渡口,正對孟津,是最前線,防禦工事最是穩固。
西麵營地應該是兩千弓箭手,據左慈查探,這裏弓箭配備很足,弓箭手在這個位置,可隨時援助中間帥帳和南麵前線。
東麵營地應該是騎兵,有不少騎戰裝備,而且馬廄正好處於帥帳和他們中間,因此這個推測也八九不離十。
這是張遼根據左慈的查探,在腦海裏大致推測出的袁紹營盤分布情況。
在兵力方麵,根據左慈查探的情況,五個方位每營人數不定,或多或少,但大約都在兩千人左右,總的算來,袁紹如今駐紮在這裏的總兵馬在萬數左右,張遼由此也推測出不少情況。
袁紹的總兵力是一萬五千,昨日向河陽城和青峰嶺渡口分撥了五千,河陽津大營留下了一萬,但再今日白天與胡軫作戰時,河陽城又回兵兩千,因此河陽津袁紹在河陽津的兵力應該是一萬兩千。
但現在據左慈看來隻有一萬,那就證明白天的大戰確實慘烈,胡軫雖然中了埋伏,折損了五千多兵馬,但袁紹也不少受,至少折損了兩千兵馬,而張遼估計,傷兵的數目還要更多!
張遼大略的將袁紹營盤情況畫出,又簡單的講述了一番,卻見幾個將領都是深色凝重,不由笑道:“怎麼,都沒有信心?”
“難!”樊稠幹脆利索的道:“不過隻要都尉下令,我等但殺過去便是。”
高順肅聲道:“袁紹兵力遠勝於我方,營盤布置破有法度,彼此策應,不可小覷,此戰很是艱難,一旦陷入其中,”
趙武等一眾軍侯沉默不語,顯然也是信心不足。
打仗打的就是信心和士氣,張遼知道,如果連這些將領也沒有信心,那今晚這一場仗也不用打了!打了也是吃敗仗!
他當即站直身子,大笑一聲,長劍往地麵營盤圖上的帥帳用力一插,斷然道:“此戰我等必勝!隻看能不能捉住袁紹了。”
看著幾個將領,張遼嘿聲道:“你等隻看到了袁紹的兵力和營寨優勢,卻沒發現袁紹的致命劣勢!”
趙武眼睛一亮:“請都尉指點!”
高順和樊稠等將領也不由看著充滿信心張遼。
“袁紹軍有三大致命劣勢,”張遼依次伸出三根指頭:“疲憊!沉睡!受傷!”
看到幾人眼睛一亮,張遼鏗鏘有力的道:“一,他們今日與胡中郎苦戰大半日,全軍盡是疲憊之士!
二,他們攜大勝之姿,疲憊之餘,必然沉睡,轅門防守薄弱,而我們是突襲,他們猝不及防,我們優勢極大!
三,他們或多或少都有傷在身,戰鬥力大減,豈能比得我們的將士龍精虎猛!
四,別忘了還有俘虜營,隻要先將俘虜營衝破,我們就多出兩千兵力,以五千對一萬,一比二的兵力,夜襲之下,勝之不難!
五,敵人西營是弓箭兵,離我們最近,先破了弓箭營,袁軍的戰鬥力就降了一半!
六,還有那馬廄的四五千戰馬,隻要將這些戰馬驅趕起來,足以令敵營大亂!”
張遼每說一條,樊稠高順等將領的眼睛便亮一分,當他說到第五條時,眾將神情振奮,當他說到第六條時,樊稠大聲道:“都尉不必說了,此戰我等必勝!俺老樊有信心了!”
高順也是少有的激動:“都尉洞若觀火,我等不如,此戰可勝!”
“如此便開始布置作戰計劃!”張遼哈哈大笑,引來不遠處士兵的好奇。
“樊司馬!你的騎兵戰鬥力最強,行動最快捷,因此你的任務最重!”張遼長劍在地上劃出作戰路線,沉聲道:“你領五百騎兵,先繞到後方北營,北營多是傷兵,防禦最是薄弱,鼓聲一起,你等立時衝入,馬踏北營,不要停留,直接衝向北營南麵的俘虜營,先解救俘虜,傳給夜戰口令,令俘虜結隊衝殺,而你這五百騎兵仍然不要停留,繼續向東南衝入馬廄,驅動四五千戰馬,衝擊中軍帥帳!”
“得令!”樊稠神情振奮。
張遼又道:“我給你配備十麵戰鼓,到時候一起擂動,驅趕戰馬!”
“是!都尉妙計如神!”樊稠大笑:“俺還先前納悶都尉帶這麼多戰鼓做什麼,沒想到居然是驅趕戰馬的,原來都尉早就想到了,俺老樊是服了!此戰定然活捉袁紹!”
張遼笑了笑,看向高順:“高司馬,你領五百精銳,突襲西麵弓箭營,務必要讓那兩千弓箭手一箭也放不出,得勝之後,逼向中軍。”
“得令!”高順沉聲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