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五章 遠來消息
此時在西域,大漢帝國數百年威名猶在,加上張遼前期的針對性訓練和準備充分,西域諸國又內鬥不止,兩路兵馬出動後,沒有出現意外,不到三個月,整個西域都護府就完全納入張遼麾下,絲綢之路徹底暢通。
其中,南道的莎車國,北道的車師、龜茲、焉耆、姑墨意圖反抗,卻無法抵擋張遼麾下百戰精銳的猛攻。不唯戰力和配合,單只裝備,張遼的兵馬就遠在西域這些小國之上,鎧甲和兵器自不必說,而霹靂車、車弩這般大殺器的出現,直令諸國無不心膽俱寒。
種族之間戰爭與同族的戰爭是有區別的,征服必須以更加強勁的手段!
張遼這一次沒有容情,棒子打得非常之狠,凡是親近匈奴敵視大漢或是意圖反抗的,幾乎都被他打殘了。
南道莎車,北道車師、龜茲、焉耆,兵馬全部俘虜或斬殺,國力盡喪,然後張遼直接管控,或是交予親近大漢的精絕等國家兼併。
至於幾股馬匪,全部斬殺,近萬頭顱懸馬,成為對西域諸國的震懾。
又有數萬俘虜被押回涼州鋪橋修路,西域都護府的形勢迅速轉變,全部成了親漢勢力,或者說全部成了歸附張遼的勢力。
張遼的這般兇猛打擊,直令西域諸國噤若寒蟬,而後張遼掃滅匈奴的消息也在西域傳揚開來,令西域諸國對張遼更是畏之如虎。
是以當張遼在疏勒召集諸國君長會面時,諸國君長無一怠慢,全部到齊,見了張遼這個傳說中的大魔王,無不畢恭畢敬、戰戰兢兢。
張遼啃的是戰略地位重要的西域,北疆戰線卻也沒有耽擱。
北疆戰線,南北匈奴基本已經煙消雲散,如今塞北最強大的就是鮮卑和烏桓。好在無論鮮卑還是烏桓,如今都處於分裂狀態。
鮮卑主要分為三股勢力,其一為步度根,其眾分佈在並州雁門北部,其二為軻比能,其部眾分佈在幽州代郡、上谷北部,其三為東部鮮卑素利、彌加、闕機,部眾分佈在幽州遼西、右北平、漁陽塞外。除此之外更西部還有分裂的拓跋等部落。
烏桓主要分佈在幽州右北平、上谷、漁陽一帶,分為三王部,雖有單于樓班,實際上卻由其從兄、前首領丘力居的從子蹋頓總攝三部,執掌大權。
這些年由高順、趙雲坐鎮北邊,鮮卑與烏桓雖然幾度窺伺劫掠幽並,卻沒佔到什麼便宜,不過他們依舊在內戰與兼併中不斷壯大。鮮卑軻比能、烏桓蹋頓兩個首領皆有昔日檀石槐之志,威望日高,聚集的部落也越來越多,遲早成為邊患。
張遼怎麼也不會忘卻歷史上五胡亂華之事,對塞北早就有謀劃,從他初平三年擔任並州牧,就在塞北發展暗影,查探塞外情形,至今已經有八年,在暗影的查探下,塞外鮮卑、烏桓的一切情況都被他掌控於胸。
平定河北袁紹之後,沒了後顧之憂,出兵塞北的時機已到,張遼在出征西域前便全權授權賈詡、郭嘉幾個軍師謀劃,一舉發力!
高順、張燕從雁北出塞,步騎配合,先破雁北塞外步度根所部,步度根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倉促應對,一戰大敗,倉皇逃竄。
高順、張燕斬首三千,大軍所向披靡,連破十餘部落,步度根見大勢已去,只能投降。
而後高順揮兵向北,直攻鮮卑的彈汗山王庭,數日而下。
張燕則向東,與上谷、代郡出塞的趙雲、牽招合兵,夾擊剛剛崛起、勢頭正盛的中部鮮卑軻比能所部。
雙方在代郡以北的大漠上展開大戰,軻比能雖有準備,但卻不敵趙雲騎兵的勇猛和裝備的精良,激戰三日,軻比能敗北。
趙雲氣勢如虹,追擊上數百里,一箭射殺軻比能,中部鮮卑潰散,斬獲牛馬羊無數。
張遼軍出塞攻打西部鮮卑與中部鮮卑的消息很快傳到東部,東部鮮卑素利、彌加、闕機等首領大為驚恐,慌忙聯合烏桓,合眾十五萬,要向西救援軻比能與步度根。
其時步度根已降,軻比能已死,但郭嘉卻讓細作向東部鮮卑大肆傳播步度根與軻比能仍在鏖戰的消息。
東部鮮卑與烏桓合兵向西急援,一頭紮進了趙雲、張燕、高順和牽招布好的口袋陣裡,結果自不待言。與此同時,幽州已經投靠張遼的鮮於輔、田豫、閻柔等將領兵出盧龍塞,猛攻三部烏桓本部。
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戰,規模浩大,戰線綿延數百里,烏桓鮮卑投入的兵力在二十萬以上,張遼麾下投入的兵力也接近十萬。
然而不到三日,烏桓、鮮卑聯軍大敗,趙雲等將率大軍自西向東,猶如洪流經過大漠,烏桓、鮮卑主力失敗後,沿途各部落已失去抵抗之心,紛紛歸降。
高順、張燕收拾西部戰場,收攏俘虜,趙雲、牽招連同鮮於輔、田豫、閻柔一路向東,直攻向烏桓的老巢柳城,趙雲斬殺烏桓首領蹋頓,難樓、蘇僕延、烏延等烏桓大人也死於亂戰之中,單于樓班歸降,自此有雄起塞北之勢的烏桓也被打的七零八落。
塞北一舉而定。
張遼收到消息後欣喜不已,他知道此戰之後,無論如何五胡亂華之事是不可能發生了。
事實上對於此戰的結果張遼早有預料,鮮卑、烏桓雖佔據兵力和地利優勢,實際上這些優勢早被張遼和幾個軍師破解。
對於地利優勢,張遼麾下的暗影八年經營塞外,塞外的地形和鮮卑、烏桓的部落分佈早已在張遼的軍事地圖上清晰羅列,同時建立了無數的據點,通過信鴿與訓鷹,在消息傳遞方面遠勝於鮮卑、烏桓,這也是掌控戰機的重要因素。
再說兵力優勢,鮮卑、烏桓看似人多,卻散步在數千里的大漠上,而張遼麾下兵馬主動出擊,採取的是集中兵力攻打,在每個戰場投放的兵力實際上是壓過鮮卑烏桓的。
何況有郭嘉、賈詡幾個軍師謀劃,瞞天過海、聲東擊西、以逸待勞、調虎離山、包抄迂迴,各種戰術層出不窮,哪是鮮卑烏桓所能抵擋的。
在趙雲等將出塞與鮮卑、烏桓大戰時,雄踞遼東、自立為王的公孫度本要響應烏桓出兵援助,卻被從青州跨海出擊的太史慈和甘寧牽制住。經過數年發展,青州水軍絲毫不弱於遼東。公孫度水軍被打殘,失去海域控制,根本無暇他顧。
而陸路上趙雲、田豫等將領擊敗烏桓後,也整頓兵馬,屯兵遼東西畔,令公孫度寢食難安。
如此情況下,遼東不足為道,平定只在時日了。
遼東、塞北、西域已定,加上幽州、並州、關中、河北、青州、豫州,如今天下大半州郡已經納入張遼麾下了。
自中平六年至今,十年之間,張遼已然坐擁半壁江山了。
而東南州郡,曹操雖挾天子,但兵力不佔據絕對優勢,呂布和劉備也攙和其中,勾心鬥角,無力對外,對張遼沒有任何威脅。
但此時的張遼站在美麗的尼雅河畔,心情卻並不是很好。
就在一個時辰前,江東傳來消息,孫策遇刺,屍骨無存,其弟孫權襲位。
張遼怎麼也沒想到,孫策竟還是沒逃過被刺殺的宿命,而且時間提前了一年。
歷史上孫策死於建安五年,按後世的公元計也就是200年,官渡之戰開啟不久,孫策還曾一度要趁著曹操與袁紹大戰時從後方偷襲許都,可惜未能成功便被刺殺,如今更是提前了一年。
如今的孫策並沒有如同歷史上一樣渡江攻打廬江,又納大喬,他始終遵從張遼的命令,在江左平定山越、宗賊與世家。
正因為知道孫策在歷史上的下場,所以張遼曾多次提醒過孫策防範刺殺之事,他當初派宋超帶八百精銳跟隨孫策,除了幫助孫策打開江東局面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避免孫策被刺殺。
沒想到後來因為他在皖縣受傷,宋超離開了孫策,此後因為孫策勢力已然發展起來,宋超便沒有再回去,為此張遼在離開皖縣時還專門見了孫策一面,提醒他小心防範刺殺,卻沒想到孫策還是沒有逃過這一劫。
孫策的死令張遼至為痛惜,壞了他平定江東的戰略倒是其次,因為即便江東全部丟失了,張遼也有信心奪回來,他痛惜的是折損了孫策。
張遼雖然與孫策見面不多,但平日通信極多,孫策對他極為尊重。而在張遼麾下眾將中,他最看重的也是孫策,之所以放任孫策平定江東,也是因為對他能力和人品的雙重信任,將來是準備對他委以重任的。
而且張遼心中也有愧疚,孫策之所以提前一年遇刺,很大一個原因怕就是在江東推行科舉制了,得罪了太多的世家豪強,相當於替他擋箭了。
真相究竟如何他不知道,只知道如今的江東由十八歲的孫權接管,轉眼向身在關東的天子劉協奉貢,被劉協冊為討虜將軍,兼領會稽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