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八章城門樓上
形勢的變化比曹操和程昱預料的更壞。
張遼這幾年在雒陽很低調,只是一心發展民生,令劉協與大多朝臣甚至包括曹操都有些疏忽了,以為張遼行的是儒家治國之道,事實上張遼在外一刻也沒有停止發展軍力。槍桿子裡出政權,何況四面虎視眈眈,張遼在發展民生的時候從來沒有忘記這一點。
如今,張遼在外積攢的實力只是展現出一部分,就直接把曹操打懵了。
從函谷關往東過了張方溝這一道屏障,可以說是一馬平川。高順的陷陣營加上徐榮的一萬鐵騎,完全是所向披靡!
曹操麾下眾將帶兵輪番上陣,全部折戟,善於用兵的於禁也擋不住,兵馬損失慘重,軍士被打得心膽俱寒,完全沒有了士氣。
張飛帶兵也沖了一次,同樣敗下陣來,他的武力遠勝於高順和徐榮,但兵馬卻是天差地別,在陣戰中,除非能夠斬首,否則將領的個人武力顯得微乎其微。
在如此平川上,曹操作為軍事大家,縱然有再強的戰術,再多計謀也無濟於事。何況曹操這幾年一直被壓制,實際上底子很薄,當初在兗州收編青州兵,有蛟龍起淵之勢,隨後卻被陳宮和呂布捅了一刀,損失慘重,接著又在徐州被張遼殺得丟盔卸甲,而後又被呂布和典韋打擊,只餘一隅之地,不得不退回雒陽,到了雒陽,在張遼的強勢控制下,他只能韜光養晦,在政事上略有建樹,在軍事上則沒有任何積累。
如今剛掌權不久,兵馬多是整合而來,戰力比之高順和徐榮的百戰之師不值一提。
至於劉備,他的兵馬還不如曹操,於毒就更不用說了。
當日黃昏前,張方溝、東陽渠和洛水全線失守,曹操、劉備和於毒不得不完全退守皇城。
黃昏時分,斜陽的餘暉照在街頭巷陌,照在廣陽門樓上。
如此美景,劉協心中卻是一片冰寒,腦子渾渾噩噩。
十餘萬亂民圍城,高呼要見天子,讓他不得不登上城樓。
眼前的情景,幾乎是昔日李傕郭汜帶著十萬涼州人圍困長安城的情形再現!
不同的是,昔日圍困長安的是涼州人,今日圍城的除了張遼舊部,還有無數的百姓,這是否意味著漢室已經失去了人心?劉協不敢多想。
昔日他與王允站在城頭,長安城已經失陷,今日他站在這裡,雒陽皇城還沒有失陷,但雒陽皇城的防禦豈能與長安城的高大堅固相比?十餘萬人圍城,遙遙還見攻城雲梯,城破只是遲早的事。
形勢怎會到瞭如此地步!
這根本不是劉協所料想的結果,曹操、劉備、於毒無能,張遼死了,他們竟連張遼的幾個手下都打不過!要是張遼的兵馬全部壓過來,那他們還不瞬間化為齏粉?劉協心中對曹操、劉備和於毒等人是又怒又恨。
他卻完全忘了,謀劃大將軍張遼之事正是他與董承一手發起的,從他開始謀劃張遼的一刻起,這個結局幾乎就是注定的。
罪魁禍首其實是他,是他沒有看清局勢。如果把張遼比作一頭猛虎的話,那曹操、劉備等諸侯就是群狼,而他劉協,充其量不過是一隻兔子而已。老虎看護兔子,兔子還要反噬,那結果就不言而知了。
作為天子,爭權是名正言順理所當然,但是權勢遊戲哪是那麼容易玩的,動輒粉身碎骨身死族滅,看不清形勢,不自量力,那就是悲劇了,害人害己。
看著城下殺氣騰騰的兵馬與亂民,劉協強忍著心中驚懼,深吸了口氣,神情鎮定下來。他畢竟是天子,也是從危難中經歷過來的,若不是被張遼的低調迷惑了心智,強行謀算張遼,也算頗有智慧的明君。
劉協上前兩步,手勢一壓,底下暫時靜了下來。
再次深吸了口氣,劉協高聲道:「汝等不守邊疆,不事農耕,何故圍困皇城,莫非要背叛大漢乎?」
城前高順不語,徐榮卻厲聲道:「我等是為大將軍而來!」
「大將軍於危難之中拯救陛下與朝臣,奉天子,還京都,建朝廷,復宗廟,匡扶社稷,忠君愛民,內擢賢良,外討逆亂,使朝廷威震四海,百姓安居樂業,此恩於陛下,恩於大臣,恩於百姓……」
「袁術建偽朝,大逆之舉,大將軍為朝廷在外徵討袁術,馬革裹尸,生死不計,卻被董承、曹操、劉備諸奸佞陷害,而陛下聽信讒言,奪大將軍名位,更派人夜襲大將軍府,要戕害大將軍家眷!」
「此等惡行,皇天不容,后土不赦,人神共憤!敢問陛下是要忠臣還是奸臣?朝廷是要忠臣還是奸臣!我等正是要為大將軍報仇,討還天理公道!」
徐榮言辭激憤,說到後面幾乎是吼出來的,劉協看著那張 怒的面孔,不由自主退了兩步。
從徐榮口中,圍困皇城的將士和百姓還是第一次聽到天子與董承、曹操、劉備等人竟然還要害大將軍家眷,無不怒火衝天,嘶聲大吼:「報仇!報仇!討還公道!討還公道!」
先是數百人喊,而後是數千人,而後是數萬人,城西、城南、城東,呼聲震天!甚至有很多將士與百姓奮不顧死去衝擊城門。
城樓上,劉協面色蒼白,手腳發冷,當初在長安城頭面對李傕郭汜的質詢時,他理直氣壯,此時面對這十餘萬將士和百姓的質詢,他卻幾乎站不住身子。
他身後眾大臣也是噤若寒蟬,能站在這裡的,沒有張遼的門生,多半都是當初中立或是傾向於天子和董承的。
曹操、劉備卻是感到很冤屈,意圖殺害張遼家眷的是董承,如今卻全栽到他們頭上。若董承不死還有替罪羊,偏偏董承死了,如今他們找個替罪的也不成。
很快,底下呼聲又變了。
「交出姦賊!讓姦賊受死!」
「交出曹操!交出劉備!」
……
劉協聽著底下亂民喊著交出曹操和劉備,不禁看向曹操。
曹操怒哼一聲,他身後曹純等將領更是拔出長劍,殺氣騰騰!
劉協嚇了一跳,忙躲開曹操目光,這才猛省曹操不是王允,更不是捨生取義的主,絕不會像王允當初那般走下城樓赴死。
他又忍不住看向劉備。
劉備神情自若,關羽卻瞇起了眼睛,神情凌厲,另一側張飛更是朝著劉協怒哼一聲,怒目而視,凶相十足。
兩個不知為天子分憂的賊子!
劉協身軀止不住發顫,咬了咬牙,又看向劉虞和楊彪。
楊彪沉聲道:「謀害張遼者,董承也!如今董承已死,可發棺示民,以平民憤!」
「這……」劉協遲疑道:「董承乃國舅……」
楊彪神情肅然,聲音轉厲:「今日之禍,皆起自董承,豈能輕饒!發棺何妨!」
劉協不由語塞,楊彪將謀害張遼的罪名全部栽給董承,算是為他這個天子開脫,他總不能說謀算張遼也是自己的意思。
曹操眼裡閃過殺氣:「可殺董承全族,以平民憤。」
他卻是要皆董氏一族的人頭,來消解張遼舊部這股誓死報仇的士氣。
劉協聽到曹操更進一步,竟要誅滅董氏一族,不悅的道:「莫非殺董氏便能退敵乎?彼等志在曹將軍……」
曹操臉色沉了下來,瞇著眼睛,冷哼道:「陛下是欲以吾頭退敵乎?」
劉協看到曹操身旁眾將皆是殺機凜冽,不由打了個冷顫,咬牙道:「朕並無此意,只是董貴人已懷……」
「董貴人既懷龍種,可免一死。」曹操打斷了劉協的話。
劉協握緊了拳頭,眼裡露出屈辱之色。
城樓上氣氛一下子凝肅起來。
這時,太僕宣璠進言道:「臣有一策,可平民憤。」
劉協神情一鬆,忙道:「卿速言之。」
宣璠神情沉重:「民亂之所起,皆在張遼蒙受不公,今張遼雖死,卻猶可追封,可追復張遼大將軍之職,追封晉公。」
劉協喜色頓去,神情難堪:「追封晉公,無乃過乎?」
他剝奪張遼大將軍名號不過旬月,如今卻又要下詔追復,還要封公,這可是直接打他這個天子的臉,何其難堪,更損名望。
宣璠沉聲道:「如此大亂,必要採取非常之舉措方能化解!而今張遼已故,追封晉公,乃化解民亂拯救危亡之舉,並不為過。」
劉協看向曹操,如今曹操掌權,絕不願意張遼追封如此重號。
曹操卻是看了一眼宣璠,皺眉沉吟,宣璠似乎並不是張遼的人,一直保持中立……
他沒有同意,也沒有反對,心中還在權衡,張遼究竟有沒有死?如果真死了,追封什麼也可以,但如果沒死,那……
眼看底下呼喊聲越來越洶湧,有不可收拾之勢,一旁太傅劉虞開口道:「陛下,社稷有傾覆之危,此計可用。」
隨即其他城樓上其他朝臣紛紛附和。
曹操看到如此多人讚同,也就點了點頭:「可。」
他在明面上與張遼關係很好,即便執掌朝政,也是一直秉持尊奉大將軍的態度,此時若是反對,那所有的禍亂與民怒恐怕會全引到他身上。
事實上對於追封名號諸事,阻力最大的往往是劉虞、楊彪、孔融這些注重大禮的儒臣,只是張遼不但於他們有恩,又將彼此關係處置的很好,而且功勛卓著,這幾年的功績讓人無可挑剔,他們這才沒有反對。
看到眾臣幾乎全部贊同,連曹操也定了調子,劉協臉頰抽搐了下,只能點了點頭,吐出一個「準」字,心中卻是五味雜陳。
劉協突然發現,他如今的話語權還不如張遼在時,張遼至少很少反對他這個天子的意見,而曹操完全不把他放在眼裡。
而劉協不知道的是,曹操之所以完全無視他這個天子,正是因為他劉協謀算張遼在前。當初張遼對劉協可謂尊奉,卻仍被劉協反噬,足見劉協之薄恩寡義,前車之鑑,曹操又豈會給劉協任何反彈的機會?
黃昏時分,一封詔書出了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