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妙計敗敵
第二日一早,李傕與郭汜便催動兵馬,誓要再戰,而張遼又退了里許,到了一處更窄的地方。
李傕與郭汜只以為張遼不支了,不由大喜,立時發起最猛烈的攻擊,但甫一接戰,他們便發現,張遼的兵馬竟然只有不到一萬了,而且昨日強悍的那支步兵和騎兵都不見了,連徐榮也不見了。
二人當即一邊猛攻,一邊小心翼翼,防範來自側翼或背後的偷襲。
但打了一個時辰,也沒有遭到任何伏擊,而張遼那些兵馬始終沒有出現。
李傕與郭汜更是疑惑,他們早已領教過張遼的強勢,不認為他會退卻。大戰之時,張遼的兵馬本就少,那些兵馬消失的太詭異,令他們心中有些不安。
而就在這時,長安方向突然馳來一騎,急報:長安被襲!更有有傳言,張遼勾結馬騰與韓遂,又早聯絡呂布,準備謀取長安,張遼更許了奪取天子後,封馬騰征西將軍、韓遂鎮西將軍之職。此前搶馬,皆是連環之計,就是為了引他們出城,是調虎離山之計!
李傕、郭汜聞言,不由大駭。
李傕失聲道:“某昨夜在長安尚且無事,怎會……”
郭汜卻勃然大怒道:“某知張遼為何今日兵馬如此之少,此必是去攻打長安了!我等當速速返回!此賊真是狡詐!”
李傕一聽,也立時相信了,不過他看了一眼張遼軍陣,又有些遲疑:“難不成那些戰馬便不要了?”
樊稠本就不願意與張遼對攻,急忙大聲道:“當務之急,是保住長安與天子,只要天子在手,戰馬何愁不有?若是丟了天子,再被眾軍圍攻,我等休矣!”
一旁張濟忙道: “正是如此,不可遲疑!”
李傕聞言,當即不再猶豫,立時吩咐道:“如此,我等便留下一萬兵馬斷後,帶大軍速速返回。”
郭汜大聲道:“留那麼多兵馬作甚,長安事大,此處留五千足矣!”
張濟道:“不錯,五千人夠了,還可留些士兵在四處裡坊中燒起炊煙,擂鼓舉旗,偽作我等大軍還在,迷惑張遼。”
“此計甚 好。”李傕立時依照張濟之言安排下去,又看向樊稠:“樊校尉便留下來吧,本將軍相信汝不會背了涼州。”
樊稠面色不虞,哼道:“李將軍倒是多心。”
李傕卻還是不放心,又命自己的侄子李暹留了下來,自然是監督樊稠的。
半個時辰後,李傕、郭汜與張濟帶著三萬多大軍悄然返回長安,只留下樊稠和李暹防禦張遼。
驪山高地上,張遼看到李傕郭汜的攻勢明顯弱了下來,不由看向身邊荀攸、郭嘉和李儒,呵呵笑道:“圍魏救趙之計成矣。”
昨日無論荀攸、郭嘉還是李儒,提出的計策都是臨機應變想出來的,只是有個大方向,具體並不完善,到了夜間,三大謀士與張遼合謀,將整個計策豐富完善,環環相扣。
張遼相信,李傕、郭汜這次不死也要脫層皮。
李傕、郭汜與張濟帶著兵馬,一路疾奔長安,急如星火。
沿途中不時有士兵來報長安情況,有數支騎兵在長安城外邀戰。
李傕、郭汜等人更不敢遲疑加快了行軍速度。
不想在霸陵境內,接近霸水之時,道旁陡然射出一片箭雨,疾奔的李傕郭汜兵馬登時慘叫著倒下一片,人仰馬翻,一下子被放倒了上千人。
“有埋伏!”郭汜肩頭中了一箭,厲聲大吼。
李傕被親衛擋住箭支,沒有受傷,但親衛卻死了數百人,他目眥欲裂,厲聲大喝:“衝過去,殺!”
幾乎同時,道旁也衝出一支兵馬,領頭的赫然正是典韋,帶著五千猛虎士,猛虎士的身後,是郭成的兩千神射營,方才的箭雨正是他們所放。
李傕、郭汜看到典韋這支強兵出現,不由大駭,沖在前面的二人慌忙退入中軍,催動步兵頂上去,又命令騎兵衝過去,以三萬多對七千,他們並不畏懼。
但沒想到剛接戰,身後東南方向陡然傳來如雷的馬蹄聲,又衝來一支騎兵,領頭的赫然是趙雲。
這正是三個謀士給張遼出的計策,也正是標準的圍魏救趙、圍點打援之計,不過其中的算計自然不少,妙的是圍魏也是假的,只是派徐榮和趙帶將騎兵到各門一轉,偽作數支騎兵攻城,又令暗影在長安城傳播消息,令長安城的涼州守軍驚惶之下向李傕和郭汜傳訊。
而後徐榮留下繼續偽作攻城,而趙雲則領驍騎營回軍,迂迴在霸橋之南設伏。
至於典韋,直接就在霸水之畔設伏。
這個計策最妙的是三大謀士因勢利導,將在長安附近的馬騰、韓遂,還有呂布牽扯進來,張遼又在驪山陣前明示減兵,令李傕、郭汜等人對他分兵合謀攻打長安深信不疑,只因為長安和天子太重要,只要掌控的長安和天子,就有了一切資本,所以李傕和郭汜根本沒想到張遼的目標從來就不是天子,而是他們。
霸水之畔,大戰慘烈,李傕、郭汜和張濟猝不及防之下,被前後夾擊,而且是張遼麾下最精銳的兩支兵馬夾擊,損失慘重。
典韋和趙雲幾次沖擊中軍,雖然在親衛的重重防護下沒有傷及李傕、郭汜和張濟幾個主將,但卻斬殺小將領無數,令涼州兵大亂。
戰鬥了一個時辰,趙雲和典韋撤去,涼州兵一時之間竟然不敢追擊。
李傕、郭汜和張濟收攏兵馬,三萬兵馬竟然折損了六千有餘,這一個時辰的激戰中,典韋猛虎士的勇猛加上趙雲騎兵的縱橫來去,還有神射營一波波箭雨,涼州人的損失竟然比昨日還要大。
郭汜受傷,李傕幾度陷於凶險,而張濟更是險些死於典韋戟下。
他們又氣又恨,卻也無奈,又心生恐懼,心中懷疑張遼是詐攻長安、圍點打援之計,卻又不敢冒險,畢竟傳言中還有馬騰、韓遂和呂布,不止張遼一方,他們只怕長安出事,不敢停留,也無暇追擊典韋和趙雲,又疾奔長安。
不想衝過灞橋不遠,又遭遇張燕領兵二道伏擊,這次是後軍遇伏,因為前軍已過,所以後軍又是猝不及防,折損了不少兵馬。
李傕、郭汜看到張燕兵少,大怒之下便要回攻,不想身後馬蹄聲再起,回頭看去,卻是趙雲的騎兵又追了過來,還有典韋的步兵在後。
張濟對典韋已經心生恐懼,絲毫沒有回兵的意思,帶著兵馬直奔長安,許多涼州兵見狀,立時跟著逃走。
李傕、郭汜見狀,也急忙跟上,兩萬兵馬惶惶而逃,唯恐落後。
沒想到靠近長安之時,再次遭到了徐榮的騎兵襲擊,又折損了不少兵馬,三萬兵馬,數十里路,到了長安城外時,竟然只餘下了一半,其餘的不是傷亡,就是潰逃,令李傕與郭汜大恨。
他們回到城中後,立時派人去西面打探馬騰、韓遂的消息,又派人急召樊稠和李暹退回長安。
一路的驚險,令他們再也沒有勇氣去驪山攻打張遼了,他們感到智謀的缺失,明明兵強馬壯,卻敗得如此徹底,根本料不到張遼的手段。
與此同時,右扶風王宏與宋翼奉詔來到長安城,李傕與郭汜二話不說,將二人收押,與王允父子、司隸校尉黃琬及其黨羽全部斬首,棄屍於市。
王允身死,沒有人敢收屍,唯有故吏平陵令京兆趙戩棄官收而葬之,至於與王允同謀的士孫瑞,因為王允當初獨占功勞,士孫瑞也很低調,不做任何宣揚,故而很少有人知道士孫瑞在誅殺董卓中的謀劃,他反而躲過了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