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漢末召虎》第314章
第三百一十二章解縣

 河東郡,安邑縣南端,鹽池之畔,張遼與郭嘉等人正在查看鹽池。

 河東鹽池分為兩個大池,一個在解縣西北,謂之解池,東西二十五里,南北二十里。一個就在安邑縣西南端,東西長五十一里,南北寬六里,週一百一十四里,實際上是一個很大的鹹水湖。

 河東鹽池自三皇五帝之時就開始出鹽,至如今,此地出產的鹽,北輸并州,西輸關涼,南輸雒陽,東輸冀州、兗州。

 漢武元狩四年,用桑弘羊等言,興鹽鐵之利,天下鹽官凡二十八郡,而河東安邑為首,隨後不少天子都曾親自來看鹽池。

 鹽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鹽池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正如郭嘉當初出謀,讓他選擇河東立足,除了地利之勢外,很大一個因素就是鹽池,掌握了河東鹽池,幾乎就是坐地收錢,而且能夠控制河東四面州郡的鹽事,換取自己需要的糧草、戰馬和兵器。

 鹽池之水冬季不凍,鹽池四周都是鹽畦,儲存鹽池水,是專門用來曬鹽的。

 一旁的毌丘興對張遼解說著曬鹽的過程:“鹽工在鹽池四面墾地為畦,引水沃之,水耗鹽成。每年二月墾畦,四月引水,夏月驕陽熏蒸,南風動盪,上結鹽板,光潔堅厚,板上水約三寸,翻騰浪花,落板即成顆粒,謂之鬥粒鹽。若逢小雨,則色愈鮮明,鹽質愈佳,宜及時撈採,若遇大雨,鹽复解散,秋冬地冷池枯,不能生鹽,間或有之,硝鹼相雜,味亦不正,故八月而止,每年得鹽百餘萬石。”

 張遼聽得不由連連點頭,他還以為河東鹽池是隨時能曬出來的,如今聽毌丘興一說,才知道這個週期也很長,是按年計算的,也頗是不易。

 他又問毌丘興:“如今鹽池是那些世家掌控?”

 漢武帝時,遠擊匈奴,耗費巨大,為了收攏軍資,實行鹽鐵官營,收山海之利,但漢武帝死後,霍光輔政,在世家豪強的推動下,又恢復了鹽鐵私營,到了後漢,曾有天子嘗試恢復鹽鐵官營,但擰不過世家勢力,以失敗告終。

 如今的鹽池便是由地方豪族掌控,而朝廷只派出鹽官,收取鹽稅。

 張遼知道,鹽池之中摻雜著太多的勢力,而毌丘興身為河東本地人,了解的應該更多一些。

 果然,毌丘興神色也頗是凝重:“此地鹽畦,計有三十多家參與其中,河東、河楠、弘農、并州、關涼乃至河內均有。”

 張遼聞言,不由皺起了眉頭,三十多個世家豪強……如果他直接採取暴力剷除的手段,估計立時就是四面楚歌了,這河東太守怕也不能做了。

 “都有哪些世家?”他又問道。

 毌丘興沉吟道:“原本汝南袁氏也有,但如今卻是被臨洮董氏佔據了,除此之外,還有弘農楊氏、劉氏、扶風竇氏、耿氏、安定皇甫氏、武威胡氏、楊氏、京兆韋氏、金氏、杜氏、馮翊吉氏、滎陽鄭氏、河內方氏、中山甄氏、太原王氏、河東衛氏、范氏……不過如今范氏、衛氏已被主公掃除,由郡府暫為接管。”

 尼瑪,這麼多蒼蠅!

 張遼忍不住想拍額頭,他沉吟了下,看向毌丘興:“若是將他們的鹽畦收歸官營如何?”

 毌丘興忙道:“鹽鐵官營乃與民爭利,使君此舉,恐失人心,當三思而行!”

 “與民爭利?”張遼哼道:“兩百年以來,倒是一直實行鹽鐵私營,沒見到百姓富庶,反倒是肥了那些世家豪強,與尋常百姓有何益處?”

 鹽鐵這類國家命脈,著實不宜由世家豪強掌控和壟斷,否則只會讓世家勢力越發強大,可不是好事。

 毌丘興又道:“此是國計,使君若行之,恐怕會受到天子問責。”

 張遼挑了挑眉,這倒是個問題,眼下時機還不到,一旦董卓身死,關中失控,自己才能完全自主行事。

 這時,郭嘉在一旁嘿聲道:“衛、範兩家所佔份額不小,他們被籍沒家產後,在鹽池的份額全由郡府接收,使君可以相國之名加強管制,則雖無官營之名,卻有官營之實。”

 張遼咧了咧嘴,這個辦法不錯。郭嘉說的隱晦,但實際上就是要藉助董卓的名頭,先強行管控了鹽池再說,讓董卓擔個惡名,恐怕眼下也沒多少公卿和豪強趕去質詢董卓。

 如果董卓問起自己,自己便可以說河東府庫空虛,要支持作戰,只能管控鹽池,加上李儒和田儀進言,想必董卓也不會過於問責。

 而且對於今后鹽池的官營和私營,他也沒想好。單獨官營的弊端不小,產量會縮減,私營問題更大。他想到了後世的鹽引,事實上後世也沒有完全官營,只是合營。

 不過無論如何,鹽池他是志在必得,縱然與那些世家為敵,也在所不惜。

 看著天色漸黑,他揮了揮手:“走!去解縣看看。”

 ……

 解縣在鹽池西面,毗鄰鹽池,所以地位很重要。關於解縣的名字由來,頗是有趣,古籍記載,黃帝殺蚩尤於中冀,蚩尤肢體身首異處,蚩尤血入池化為鹵水,則解之鹽池也,因其屍解,故名為解。

 蚩尤之血化鹽池,張遼自然是不信的,河東鹽池真正的成因是億萬年前這裡曾是一片海域,後來歷經滄海桑田、地勢變遷才形成瞭如今的鹽池地質。不過,蚩尤和黃帝戰於此處,卻能反映出曾經的黃帝部落和蚩尤部落多半是為了爭奪鹽池而戰鬥。

 解縣一帶,田地頗多,他們一路向西數十里,地勢極為平坦,兩側都是田野和密林,但很多田地卻都荒蕪了。

 看到這大片荒田,張遼不由大為嘆息。

 戰亂帶來的災害的極為嚴重的,大量的壯卒被招為百姓,既加重了糧草的消耗,也減少了糧草的來源,飢荒遲早也會到來。

 毌丘興彷彿知道張遼的想法,道:“解縣毗鄰鹽池,這一帶的百姓多被豪強僱傭,從事曬鹽和轉運之事,而且天子遷都長安之後,有官員來此徵募民夫,到南面中條山伐木,修復長安宮闕,除了解縣,還有附近的何北、大陽、蒲坂、汾陰數縣,都被徵調了不少民夫,家家戶戶都只剩下了老弱婦孺,故而耕田荒廢較多。”

 張遼眉頭皺起,道:“天子遷都長安已有大半年,莫非宮闕還沒修葺完畢?”

 毌丘興遲疑了下,低聲道:“長安宮闕已修葺完畢,但董相國又要在扶風郿縣修建郿塢,故而民夫都發到那裡去了。”

 郿塢?

 張遼這才想起董卓還搞過這個事,不由嘆了口氣,連連搖頭。

 郿塢靠近關中和涼州的交界之處,董卓修建郿塢,就意味著雄心壯志盡失,只准備享受了,要留後路。

 事實上,歷史上董卓修郿塢、公孫瓚建易京、袁術修宮闕,都是走向了衰亡。雄心盡失,遠見全無,哪能不敗。

 這時,毌丘興又道:“前日司隸校尉派人來傳令,說是還要招募民夫,去扶風修建郿塢。這事使君已壓下兩日,再遲恐怕相國會問罪。 ”

 張遼擺了擺手:“哪有百姓與他,先拖延著,等再捉些白波俘虜再說。”

 毌丘興忙道:“如今郡縣之中多有傳言使君曾打過司隸校尉劉囂,若是再因此事得罪了他,恐怕他會趁機問罪……”

 張遼咧了咧嘴:“怕什麼,我當初為司馬,都敢揍他捉他,他要是不識相,敢來河東,再打一頓便是!到時候讓相國派人來領他回去。”

 毌丘興臉頰不由抽搐了下,郭嘉則是哈哈大笑。

 張遼轉了話題,指著那一片荒地道:“這一片方圓數十里,極為平整,便作為屯田之地罷。”

 屯田最好的效果是集中一片進行,既便於管理,也不至於與其他自耕地混亂,這一塊地方倒是很適合,大多土地荒蕪,少數的自耕地也便於遷移。

 不過看到這麼大片荒地還沒有整理,張遼不由皺起了眉頭。

 他的政令已經下去近一個月,按說下面早該行動了,如今這裡怎麼還全無動靜?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