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漢末召虎》第645章
第六百四十四章嘆息

 電光之下,史阿殺氣如虹,一個縱躍,劍光橫空,又一個躲藏的入侵者喉嚨鮮血噴出,倒地身亡。

 史阿沒有披鐵甲,他的劍術在於靈巧,故而只戴了一頂竹笠,讓自己的眼睛不被雨水迷住就行。

 今夜在大將軍府設伏,他是將領,下令一個不留!

 史阿出身平民,深深尊敬張遼這個愛民為民之主,對於敢於謀害張遼的,他絕不留情,無論是誰。

 史阿心中怒意如火,而留守大將軍府的鐵甲兵也是如此,他們都是對張遼最忠心的親衛,他們曾聽張遼交代過,雷雨天勿要動用鐵甲與兵器,但遇到敵人入侵時,他們義無反顧,只求以最凌厲的手段一舉斬殺全部入侵者,避免對大將軍府造成破壞。

 在他們心中,損壞了大將軍府,就是損害了被他們視為天人的大將軍張遼的威嚴,罪不可赦!

 在此情形下,董超帶來的那些「精銳」哪能有一絲機會,一個也沒有逃走,連為董承報信的也沒有。

 在這場雷雨的掩蓋下,沒有其他人知道發生在大將軍府中的這場廝殺。

 ……

 上東門,荀府書房之中。

 燈燭搖曳嗶啵,尚書令荀彧默然坐在那裡,奮筆疾書。

 直到妻子唐氏敲門送來熱茶,荀彧才抬起頭來,儒雅的面容滿是疲憊,一向明亮的眼睛佈滿了血絲。

 「夫君……」

 唐氏看到一向儒雅沉穩的丈夫如此憔悴模樣,忍不住心酸落淚,哽咽的呼喚了一聲,卻不知說什麼。

 荀彧臉上擠出一絲笑容,聲音沙啞:「夫人怎麼還不休息?」

 唐氏將茶水放在丈夫面前,聲音輕柔:「夫君,雷雨濕寒,早些休息吧。」

 荀彧搖搖頭:「夫人且先休息罷,我再看會文書,寫份奏表。」

 唐氏目光落在案台上,丈夫左右擱著一份寫好的奏表,赫然是請辭尚書令之職。

 而丈夫此時在紙上書寫的哪裡是什麼行文,分明是亂字。

 民、君、主、社稷、大漢、興、亡、忠、進、退……

 荀彧看到夫人目光落在紙上,他不由回過神來,微微一嘆,看著自己方才在紙上胡亂寫下的一個個雜亂的字,複雜的涵義,將他此時心中複雜混亂的思緒顯現了出來。

 按制,凡下達詔書,須要由天子和尚書令共同加蓋天子印璽和尚書令印才能生效,此番天子劉協違制下密詔,避過了他這個尚書令,但他身為實際的百官之首,王佐之才,對天子和董承謀算大將軍張遼的那些動作豈能沒有絲毫察覺?

 只是一邊是大漢天子,一邊是他認可的明主,他期待的是君臣相得,而不是狡兔死走狗烹,尤其是在天下還未平定之際!

 劉協做出的這個決定,讓一向認為劉協還是明君的荀彧心中極為震驚,又大為憤懣,這個昏招幾乎是將目前逐漸向好的大局毀於一旦,無論劉協是成是敗,天下必將再陷入烽火與混亂!

 荀彧身為尚書令,實際的百官之首,幾次私下向天子隱晦進言,但皆是無用,反而是天子劉協藉機拉攏於他。

 這讓志在輔佐明主安定天下的荀彧心中倍感無奈和痛苦。

 荀彧不同於高順、典韋這些武將,他出身世家,追隨張遼,卻有自己的堅持和操守,忠貞在心,這也是百官之首應當具備的品格,是張遼欣賞荀彧的地方。

 此番事件,從大義上講,朝廷為尊,天子為主,名正言順,荀彧應當遵從天子之詔,但實際上荀彧心中更傾向於張遼的執政理念,何況正是張遼擢拔他,任以重職,是他的主公。

 此次張遼離京前,曾暗中交代他,萬一朝廷有變,只讓他維護好眾臣,也就是維護好張遼這一系臣子就行,其他不要有任何動作,不必明著與天子和董承對峙。

 荀彧心知,這是張遼體諒和尊重他,不教他夾在中間為難,免得素來以忠貞自守的他落個逆賊的惡名,張遼這個主公如此氣度和胸襟,直把他當作兄長一般看待,怎能不讓荀彧感激和敬服。

 相比之下,天子劉協幾番咄咄逼迫,高下遠近立見,讓荀彧心灰心寒之餘,反而堅定了心中的抉擇。

 案台上的請辭表,代表著他心中已有抉擇。

 事實上這幾年他跟隨張遼,很多理念都在不知不覺變化著,比如民本思想,是為天子還是為了天下?施政在君還是在民?

 這些問題荀彧已經多次思考過,尤其是張遼的一句話讓他觸動很深,為官者,權力與責任不可分,權力越重,責任越重。這與董卓、李傕乃至袁紹、袁術那些熱衷權勢的權臣截然不同。

 在荀彧看來,張遼雖然年輕,但他近乎那種生而知之的賢人,他的襟懷、才識和眼界是前所未有的,他的很多理念堪比聖賢,啟人奮發,他對待天子同樣尊敬,這樣的人也被天子那般不公正的對待,荀彧心中絕不認同。

 只是站在張遼一方,就意味著與天子對立。

 要背離一向堅守的立場,尤其是對於他這般嚴於律己之人,哪有那般輕鬆,所以他心中倍感煎熬。

 唐氏看丈夫憂思難解,猶豫了下,問道:「此番有性命之憂麼?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夫君該躲避才是。」

 荀彧搖了搖頭:「哪能躲避,再說大將軍早已安排,並無危險。」

 十常侍為禍時,他是個守宮令,那時候他還年輕,所以遵從叔父荀爽之言,拋棄官職回了家鄉躲避,如今他卻是朝廷尚書令,實際權力比三公還要大,在張遼麾下是文臣之首,他可以辭去朝廷的尚書令,但卻不能推卸張遼交給他的責任。

 對於他這樣的人而言,已經逃避過一次,如今絕不想再逃避一次。

 唐氏忍不住又問了一句:「那夫君是在為大將軍擔憂麼?」

 荀彧嘴角露出苦澀,搖了搖頭,話沒有說出來,實際上他是為天子而嘆息。

 天子劉協聰慧,但畢竟年輕,眼界不足,為董承蠱惑而謀算大將軍,卻根本看不清形勢

 事實上從天子執意從長安回都雒陽後,放棄了關中,交由張遼掌控,加上張遼原本掌控的並州與河東,可以說,整個雒陽的安危和朝廷的存亡都在張遼一念之間。

 如此情形下,張遼沒有任何踰越,反倒是劉協和董承反過來算計張遼,荀彧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是誰給了他們信心?

 如果他們把張遼當作董卓之流看待,以為除掉張遼就能萬事大吉的話,那他們就想錯了。

 荀彧深知,張遼對手下將領和兵馬的掌控遠遠不是董卓、李傕之流可比的,高順、典韋、趙雲無不為張遼效死,那些兵馬更不是烏合之眾,一旦張遼出了任何差錯,朝廷的麻煩就大了,雒陽很可能被憤怒的將士移為平地!謀算他的人更是絕無生路!

 而且張遼在朝臣中威望很高,他身邊有一大批跟從的能臣,朝廷若害張遼,即便那些兵馬被掌控,朝臣也會有大半離心。

 想到這裡,荀彧忽然又有些明白了,或許正是因為張遼權勢和影響力如此之大,才令天子和董承寢食不安,亟不可待的謀算張遼。

 對此荀彧只能嘆息,如果天子有光武皇帝的襟懷和氣度,與張遼君臣相得,必然能開闢一個盛世,得一千古佳話。

 荀彧能肯定這一點,是因為他瞭解張遼,如果劉協不負張遼,那麼張遼就絕不會負了劉協,肯定盡心輔佐,因為張遼對權勢並不是那麼看重,對皇權也不會覬覦。

 可惜沒有如果。

 可惜,可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