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二章 善戰無名
兵馬越多,行動越難,豫州之戰開啟後,張遼抓住了袁術這個劣勢,深入敵後直擊壽春,袁術的十餘萬大軍被調的全跑在了路上,加上一場暴雨傷口撒鹽,袁術的十萬大軍基本上是被跑散了,黃忠、許褚、楊漢、蔣奇幾場戰役打得都很輕鬆,唯有最開始臧霸在潁川、陳國一線直接面對袁術主力大軍的猛攻,打的最艱苦,損失也最大。 .
在這一戰中,張遼給了臧霸足夠的信任,如果臧霸擋不住袁術的話,袁術的兵馬就會攻入雒陽,形勢將變得不可預測。
可以說這是最危險的一環,獨當一面既是大將成長的機會,也是嚴峻的考驗,而臧霸用響噹噹的戰果表明自己沒有辜負張遼的信任,這讓張遼很是高興,他手下又一員大將成長起來了。
比之高順的嚴謹,典韋的剽悍,張的機變,徐榮的冷酷,張燕的輕靈,臧霸可謂智勇兼備,頗有張遼的風範。
在歷史上臧霸藉著中原大戰時盤踞青、徐,掌控一方,勢力很大,算是一方諸侯,雖然忠勇,但以曹操狐疑的性格,自然是重用卻又忌憚。如今張遼早早涉入青、徐,臧霸失去了發展的機會,被張遼收編的早,用起來也很放心。
而臧霸對張遼更是感恩,當初他們幾個泰山寇投奔張遼,張遼不曾鄙棄他們的出身,令他執掌重兵,鎮守京師重地,這是何等的信任與重用!
但就在一個月前,泰山寇中留守徐州的昌背盟棄信,叛亂於東海琅琊,置在京師的幾個兄弟於危難,令臧霸又驚又怒,更是羞愧,向張遼請辭軍職與兵權。張遼卻非但沒有責問,駁回了他的請辭,更在豫州之戰中對他委以重任,而且是最重要的環節,臧霸感恩涕零,誓死以報,所以才在潁川打得袁術暴跳如雷。
此時在大帳中見了張遼,臧霸非常恭敬,非獨感恩,而且敬服,在他心中,張遼的氣度胸襟非常人所及,所做作為更是遠遠超出了本身的年齡,近乎天生聖賢了。
驕傲的人很不容易被折服,但一旦被折服了,那就是一生忠心不二,誓死維護,絕不會背叛。
張遼對臧霸的所思所想略有察覺,他沒想到竟是因為昌的背叛得到了臧霸最大的認同,失笑之餘,不由心中感慨了一下,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相比臧霸的忠心,昌的背叛實在不算什麼了,何況昌本身就是個反覆無常的小人,不足掛懷。
隨即他細細詢問了潁川、陳國戰事的傷亡情況,又勉勵了臧霸一番,親自將他送出中帳,讓他好好休息一番。
中帳之外,看著臧霸躬身一禮後離去,張遼轉頭看向守在帳前的許褚,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仲康,去休息罷,汝不必時時守在這裡,帳前讓士兵輪值便可。」
「主公,末將不累。」許褚忙躬身抱拳,咧了咧嘴,又道:「這汝陰小城殘破不堪,主公若使末將帶五百人為先登,不消半個時辰就能攻入城內,砍了袁術狗頭,獻於帳前,主公也不必在此紮營,早回雒陽坐鎮大局。」
難得許褚能說出坐鎮大局這番話,張遼不由哈哈大笑:「仲康亦憂雒陽乎?」
許褚頗有幾分赧然:「末將看主公嘆息,擔憂雒陽,故而願為主公分憂。」
「仲康有心了,只是能用武力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武力不能解決的才是麻煩哪。」張遼搖了搖頭,慨然嘆了一句,又道:「汝陰城不急一時,若攻取時,定教汝為先登,切記不要蠻幹,須防流矢,安危為先。」
感受到張遼的關懷,許褚心中感激,抱拳慷慨有力的道:「主公知遇之恩,關心之意,末將感激不盡,自當肝腦塗地,奮死報效!」
張遼看自己不過隨心一句話,這個老實人就這般激動的模樣,不由無奈,擺擺手:「先去休息,莫要在攻城時瞌睡打盹,丟了本將的面子。」
說罷自行入帳。
許褚咧嘴直笑,心中又有些疑惑,不是兵貴神速嗎?為什麼不立即攻城?什麼時候才是攻城之時?
正好看到諸葛亮和郭淮遠遠朝中帳而來,許褚不由眼睛一亮,他知道諸葛亮和郭淮皆是聰明多謀,忙上前拉住二人詢問心中的疑惑。
諸葛亮手裡拎著茶壺,此時有些不在狀態,朝許褚行了一禮,歉然一笑:「許將軍,由師兄解釋罷,亮先去見師父。」
許褚不介意誰回答,他只要答案,看著諸葛亮進帳,眼巴巴的看向了郭淮。
郭淮向許褚行了一禮,笑著解釋道:「此是主公圍點打援之計也。」
許褚有些疑惑:「先前在壽春不是圍點打援乎?」
「不錯,不過先前在壽春,是圍壽春打袁術,如今在汝陰,是圍袁術打壽春。」郭淮口中解釋著,眼中露出敬服之色。
這一次豫州之行,他與諸葛亮學了很多,深刻的體會到了師父那句「紙上得來終覺淺」的要義。
他們兩個人全程參與戰事,真正見識到了張遼的謀略,不是那種火攻、水攻之類的技巧性戰術,而是戰前的謀劃佈局和對整個戰局的掌控。
水攻火攻之類的計策往往要依靠地理環境,而且能否成功還要看對手的智略,但戰前的佈局和對整個戰局的掌控卻不同,這是真正的將帥之道。
張遼的兩次圍點打援就完美的詮釋了這一點,首先是第一次圍點打援,袁術兵力雄厚,而且大半壓在前線,逼迫雒陽,張遼若在潁川與袁術作戰,以袁術的瘋狂恐怕是一場慘烈的戰事,所以張遼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派精銳潛行到袁術後方,直接攻打他的京師壽春。
對於袁術而言,壽春不可不救,否則一個丟了京師的天子必然會成為萬世笑柄,張遼此舉可謂攻敵之必救,輕而易舉將袁術十餘萬大軍調回來援助壽春,以逸待勞,也徹底打亂了袁術的戰場佈局,與此同時,更是反過來佈局,在壽春城外紮起營寨,暗中卻虛晃一槍,冒雨潛行,退走數十里,避開了紀靈和劉勳回援的鋒芒,打了個時間差,反而巧妙的將袁術困在了汝陰。
如今袁術已經是甕中之鱉,無力掙扎,而後就是第二次圍點打援佈局了,將袁術困在這裡,讓他派出信使求援,而後打擊紀靈、劉勳和壽春的援兵。對於他們而言,袁術這個天子同樣是不得不救的目標,這依舊是攻敵之必救,敵人雖有壽春堅城,卻不得不奔波數十里來戰,這就是左右戰局的掌控力。
憑藉這兩次圍點打援,張遼就輕而易舉將豫州戰事掌控了。
而這看似簡單的兩次圍點打援,實際上又包含了很多的謀劃、佈局和考量,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知己知彼的深入運用。
知己就是張遼知道己方士兵的優勢和能力,敢於以少戰多,敢於冒雨夜行數十里,將己方的優勢徹底發揮了出來,打出時間差,出乎了袁術的意料,對於袁術而言就如神兵天降。
知彼就是張遼知道袁術的優勢和劣勢,而且將袁術的優勢轉為劣勢,劣勢轉為最大限度的掣肘。
袁術的優勢是兵力雄厚,張遼便避開了鋒芒,並通過圍點打援調動袁術,將袁術的兵力優勢轉化為機動劣勢,十餘萬的大軍行進起來極為不易,很容易潰散,這時候的數量優勢就是劣勢了。
袁術的劣勢是兵馬稂莠不齊,軍心不強,一旦遭逢挫折容易生亂,所以張遼讓楊漢與蔣奇反覆騷擾,將袁術的兵馬擾的人心惶惶,以至於一個天降暴雨就是七零八落了,若是尋常時候肯定不至於此。
這些佈局和謀劃都是悄無聲息的進行了,包括張遼手下很多將領都沒想這麼多,只是感到跟著張遼打仗很輕鬆,敵人的十數萬大軍沒怎麼打就崩潰了,他們就像撿便宜一樣,至於尋常士兵就更感覺不到了。
郭淮也是私下和諸葛亮討論了許久,才感受到其中的佈局和細節運作,這是一種站在戰局外或戰略高度的謀劃,在他們看來,這就是善戰無名,或者說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尋常看不到怎麼動,攻擊就已經完成了。
再加上一些張遼風格的激將小計,無傷大雅,卻讓袁術在城頭吐血,而張遼則在帳中輕鬆喝茶,這就是能耐,這就是差距。
張遼的境界和佈局能力比之當年無疑高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