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撿個將軍做老婆》第96章
☆、第96章 結局

 這是阿昊多年來,第一次真正記起,那個曾經用生命來保護過他的陳耿秋。那段歲月是阿昊人生中,最痛苦最無助最灰暗的一段時光,如果沒有陳耿秋,也許他早就死了,因為有了陳耿秋,他在那段最痛苦的歲月中,還曾經歷了曇花般短暫卻絢爛的情愛,並且收穫了一個真正疼愛他的愛人,雖然伊人已逝,但那段特殊的日子,卻永遠留在阿昊的腦海中了。終其一生,他都不會再忘記那個男人了。

 「我真是對不起他。這麼多年來,我居然連錢紙都沒給他燒過一張。阿牛這麼大了,居然也沒曾告訴過他一聲。」阿昊泣不成聲,恨恨的打了自己幾個耳光。

 「過去的,就不要想了。我們現在都好好的。他還孤獨的躺在荒山野嶺,不如我們找個時間去把他遷回來吧。」

 耿秋抱住阿昊安慰他。耿秋沒想到,那個自己代替的男人,原來為阿昊做了這麼多的事情,也許自己的到來,也是因為他難捨阿昊吧。

 「嗯,是該把他遷回來了,也該讓阿牛知道他的生父曾經為了保護我與他,付出了自己的生命。」阿昊擦了擦眼淚說。現在他過的好日子,都是曾經的那個耿秋為他爭取到的。除了感謝他,他還很想念他。那個男人,現在想來,那個笑容,依舊停在他的心裡,就好像從未曾離開過。

 「我很想他。」阿昊又說,一想到他,他的心就疼得有如刀絞。他覺得自己背棄了他,還忘記了他。

 「我明白的,我想他就是不希望你痛苦,我才會有機會出現在那裡,代替他來照顧你,陪伴你的。」

 耿秋說,他一點兒也不吃那個耿秋的醋,那個人再怎麼愛阿昊,畢竟已經逝去了,現在是他這個耿秋陪在阿昊身邊。再說了,他與阿昊相處的時間更長,並且他還能更長久的陪伴阿昊,他們能幸福的過完剩下的人生。最重要的,如果沒有那個耿秋的付出,哪來他如今的幸福。

 他出現的時機太巧了,就真的像是被命運安排,讓他在那個時刻出現在那裡,然後才有他現在的幸福生活。所以他深深的感謝那個陳耿秋。

 一連幾天阿昊和耿秋,都是籌劃如何給陳耿秋遷移墳墓的事情。畢竟遷墳是件重大事情,得請高僧作法事,選日子等,事情不是一般的麻煩,最重要的是,阿昊與耿秋還不好直接說出是誰的墳,畢竟要說出他的身份,現在的耿秋的身份又該如何對世人解釋呢。

 那天,耿秋也給阿昊講了自己的來歷,但也是語焉不詳,因為好多事情無法解釋,他也說不清楚,穿越時空這種事,太虛無飄渺了。所以他只是告訴阿昊:「我從很遠的地方來,因為摔下山,才機緣巧合的走到你身邊。」

 「我知道了,一定是那個秋哥把你送到我身邊來的。他一定是怕我一個人撐不下去,才會讓你過來的。」阿昊說。

 耿秋也默認了阿昊的這個想法,不管怎樣,現在他倆是一家人,沒必要非得要追究那些無法令世人相信的來歷了。就當是老天感動於陳耿秋的情誼,給了他與阿昊一個相互擁有的機會。

 「對了,與其我們在京裡亂想,找不到人辦這事。我們不如去找那個叫余三的人吧。」耿秋說。

 「余三?對哦,是可以去找他啊。」阿昊說。他與耿秋四處跑了好幾天,在京裡完全找不到肯跟著他們出遠門去辦事的僧人。

 既然現在決定去找余三幫忙,倆人也不在京裡白費事了,正好皇上安排耿秋去外地推廣二季水稻的種植辦法,耿秋就乾脆選了沙河縣。水稻在沙河縣是最主要的農作物,皇上也沒有懷疑,很爽快的同意了。

 耿秋一行人走了沒幾天,阿昊尋了個機會就跟皇上告了假,把家裡的事情交給阿寧夫妻打理,又與余明儀劉知華等人說了一聲。他只帶了曾常全一個貼身護衛就悄悄的離了京,很快追上了耿秋一行人。

 耿秋出發時只帶了五人,兩個末等年輕官吏,這兩人是跟著他學知識的。另外,兩個積年的老農,是跟著他打理農田的。另一個貼身侍候的長隨叫阿春,可以幫著跑跑腿,打理一下他的衣食。這五人都算得上是耿秋的心腹了,肯定不會多說阿昊與耿秋的私事,並且也認為阿昊是微服出來辦公務的。畢竟他們都知道,皇上十分器重文武將軍,將軍一向公務繁忙。

 一行人輕車簡行,很快就到了沙河縣。耿秋自是帶著同伴去找沙河縣的縣令,交接一下公務,然後就在縣令的幫助下,找了一個可靠的莊子,開始工作。而阿昊則自去找余三。

 沙河縣離當年余三帶他們住過的大域鎮並不遠,阿昊與曾常全不過是花了大半天,就到達了大域鎮,沿著舊日的記憶,阿昊在大域鎮上很快就尋到了一座掛著余府的大宅院。

 曾常全在外面打聽了一翻,果然打聽到這家的主人,正是排行第三,人稱余三老爺。只是這裡並不是余三老爺家人常住的地方,這裡只是余家的一處別院。倆人頗費了一翻功夫,才找到余三老爺家。

 阿昊不好直接表明自己的身份,但當年余三給他們的信物也弄丟了,最後只得借了耿秋的名帖子,遞進了余府。

 余三老爺接到耿大人的帖子,很是吃驚,不知這位耿大人找自己有何事。但耿秋大小也是個官,他也沒敢怠慢,吩咐下人趕快請進來。

 雙方一見面,阿昊與余三老爺皆有些吃驚,因為雙方的樣貌多少有些變化,但眉眼間也還能看出面熟。阿昊的變化相對來小些,而余三老爺卻已經成了一個留著一把鬍子的中年大叔了。

 阿昊直接表明身份,余三老爺才恍然大悟的說:「原來是恩人來了,我就說呢,怎麼看著面熟,卻怎麼也想不到是在哪裡見過的呢。這一晃都是十好幾年了。」

 說完,余三老爺又激動的令下人去叫兒子回來,又吩咐人去內院喊夫人出來拜見恩人。一時間,余家象辦大喜事一樣,忙成一團。

 「拜見恩人老爺。」余三的兒子,曾經的那個寶寶,現如今早就成親生子了,連兒子都三歲了。和當年的他一模一樣,甚是可愛。

 阿昊看到這個小寶寶,笑道:「果然和小寶小時候長得一模一樣。」

 一句話,把余三與他的夫人都說的笑了起來,余小寶可是臉都紅了,難為情的說:「現在,我們都叫我兒子小寶呢。」

 阿昊並沒有說自己是來給故人遷墳的,只是說路經此地,來續續舊。在余三家裡逗留了兩天,阿昊就去找耿秋了。耿秋分派好同伴們的活計,與阿昊,曾常全,阿春四人快馬加鞭的趕往當年兩人相遇的地方,打算先找到墳地再說。畢竟隔的時間太長,又在荒山野外的,那座墳不知道還找不找得到。

 再一次踏上這個地方,阿昊與耿秋都很激動。這裡原本就是荒郊野嶺,基本沒什麼改變,四人在山裡轉了兩天,果然找到了當年阿昊留下了記號的幾棵樹,那幾棵樹已經長大了很多,上面的記號已然模糊,但還能分辨出來。

 「就在這裡了。」耿秋激動的叫道。

 果然,當年那座石頭堆積的墳墓還在,甚至連墓碑上的字跡還能隱約分辨出來。

 阿昊抱住墓碑痛哭起來。曾常全與阿春都不知道該如何是好,耿秋打了個手勢兩人會意的後退,耿秋上前抱住阿昊,兩人在墳前說了好多話,阿昊是在告訴耿秋聽,這些年的一些事情,比如阿牛,比如他現在與耿秋的生活等等。

 然後,兩人返回去找余三幫忙。見到耿秋,余三更是高興,他以為此耿秋是彼耿秋。

 余三聽說是要遷墳,想了片刻說:「這遷墳的事,要先帶師父過去看過,才能決定什麼時辰動土,能不能遷?這種事情我不懂,也不能亂說。」

 「是的,我們就是想找位高僧或者法師幫忙,我們自己也是不懂的。」阿昊說。

 「這個好說,我帶你們去找,但大師肯不肯出手,我就不知道了。」余三說。這種事情,也是有講究的,肯定不能勉強。並且那大師還是個非常難搞的人。但附近就他法力最高。

 兩人皆表示明白。第二天,余三帶他們去了一座道觀。他們倆倒是見到了目標人物,是個約五旬的老道士,聽說了他們的來意後,老道士莫名的盯著耿秋瞧了幾眼,最後居然二話不說就答應了。連余三都很是吃了一驚,因為這老道士是出了名的懶。除非自己樂意,沒人能硬請得動他,一年裡有大半的時間都在打瞌睡,什麼正經活都不想幹。他原還打算親自出面求老道的,因為這道觀多虧余三每年給的八百兩香油銀子,才能支撐得住。

 老道士與耿秋他們來到墳前,掐著手指算了算,又奇怪的看了耿秋幾眼,最後才說:「你們動手吧。」

 說完就示意無關等人後退,其實人也不多,不過就是阿春與曾常全二人與他自己帶來的一個徒弟。

 耿秋與阿昊總覺得這老道士不太像高人,但余三卻非說老道非常厲害。余三爺說余家與這老道士是多年的交情,反正他小的時候就與太爺爺一起去道觀見過還十分年輕的老道,那時候太爺爺與老道的師父非常交好。算起來,這老道士今年該年過七十了,但看上去卻不過五旬,非常顯年輕。所以余三爺是老道士的本領,才會特意帶阿昊倆人來找他辦事的。

 兩人動作很快,沒一會兒就把整座墳打開了,當時阿昊也不過是挖了個坑把人埋在裡面,上面鋪上了些樹樹等物,並沒有棺材。所以他們看到的就是一個光突突的深坑,裡面哪裡看得到屍骨,甚至連個衣服殘片都沒留下,乾淨的很呢。

 耿秋與阿昊面面相覷,片刻後阿昊情緒激動的大叫道:「肯定是野狼,肯定是野狼。」他認為是野狼吃掉了裡面的屍身。要不然,墳還是這個墳,有樹和墓碑作證啊。

 老道這才走上前來,看了一眼,說:「不可能,墳明明好好的,難不成野狼吃了裡面的屍首,還知道再把墳蓋起來?」

 「就是的。阿昊,冷靜點,冷靜點。」耿秋連忙拉住他,說。剛才他看得清清楚楚的知道,這墳真正是好好的,不可能有阿昊擔心的野狼事件發生。可現在打開墳地,裡面居然空空如也,實在是想不出原因,耿秋甚至問:「是不是你當時根本就沒有把他埋在這裡?」

 「不可能的。他當時身受重傷,一直吊著最後一口氣,走到這裡就從騾子上摔下來了,再也沒了生氣。我在這裡守了一天一夜,才把他埋下的。也因此太累動了胎氣,生產時才那麼不順,要不是你,我和阿牛就都得死了。」

 阿昊說完跳到坑裡,四周亂挖,仔細的尋找,一副非要把耿秋的屍骨找到不可的樣子。耿秋沒法子,只得下來幫忙,不過他倒是很快就找到了個物件,是個斷成兩截的玉葫蘆,因為很小的,阿昊居然沒看見。他撿起來仔細一看,上面還有個餘字。

 老道士接過物件,仔細的看了看,眼裡閃過一絲驚愕,然後又掐指算了算,說:「不用找了,他到別的地方去了。」

 耿秋與阿昊都被他這句話搞得不知所云,老道士指指耿秋,搖了搖頭,說:「你怎麼來的,他就怎麼去的。」

 此話一出,阿昊和耿秋都愣住了。耿秋只覺得心都差點停跳了,狠狠的吸了一口氣,才說:「你是說,他到我那裡去了?」

 老道士高深莫測的笑了笑,卻示意耿秋不要再多問,反而說:「這個玉葫蘆,可有來歷?」

 「好像是余三爺給我們的。」阿昊答。

 等他們回去找余三爺,余三爺拿著斷成兩截的玉葫蘆說:「這正是我當時送給你們的,這是我余家的信物,一代傳一代的,我也不知道從哪代傳下來的,只知道是我太爺爺傳給我的。」

 「嗯,這本就是我道門內的一件法器,只是失傳了好多年了。沒想到居然在這裡找到,但卻已經失去了法力。」老道士說完,十分可惜的把這件東西還給余三爺。失去了法力,又斷成兩截,如今這玉葫蘆也沒什麼用處了。

 因墳裡是空的,老道又能看出耿秋的來歷,阿昊兩人自是相信,以前的那個耿秋真的到另一個世界去了。所以他們產又恢復了那個墳,就回去了。兩人商量了一下,既然那個耿秋在另一個世界活得好好的,就不用告訴阿牛,他的身世了。這件事,反正除了他倆也就老道士一個知情人了,不會被外人知道。

 解決了這件大事,阿昊心情大好。只要一想到他還活著,阿昊就很開心,雖然他們不在一個世界了,但大家都好好的活著,就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情。他相信憑耿秋的能力,一定能在那個陌生的地方過得好好的,就像他身邊的有這個耿秋一樣,一定也能找到一個可以陪伴他終身的伴侶,過著幸福的生活。

 ——全文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