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撿個將軍做老婆》第78章
☆、第78章 應酬

 正月裡,不過是就走親串友,今天在你家吃酒,明日又到他家去喝茶,說不得後日又要到誰家去聽戲。阿昊也帶著耿秋阿牛阿寧去一些官員家做客,適當的做些交際,耿秋簡直叫苦不跌,他在北縣自在慣了,不用像在京裡這樣,見什麼人說什麼話,並且也沒人在乎他什麼身份,可現在他的這個身份,還真的有些難堪。很多人也不好把握分寸,他只是一介平民,甚至還是依附於阿昊的,但又偏偏又是一個大男人,總不能關在內宅。其實就算是內宅的主婦們也一樣要出門應酬交際。

 況且他又不懂官場之事,甚至很多禮節都不懂,別人談詩論文他不善長,別人品茶談道他也不懂,甚至很多人說話都是轉了好幾個彎,他聽都聽不明,只得哼哼恩恩幾聲,別人本來就知道他的身份,又是從鄉下來的,見他文不成武不就的,有顯不出幾分本領,當著阿昊的面子不會說什麼,背過人可是暗嘲冷諷的一大堆,幾場應酬下來,他也難堪的很。

 可是這樣的應酬也不得不進行,阿昊的意思是,一定要讓他走出門,與人打交道。以後很多的應酬是他必需要出面的。有些事情,阿昊自己反而不好出面。更何況,將軍府的內務肯定是耿秋要打理的,一些宴會他也必須得參加。所以耿秋只好硬著頭皮上了。

 阿寧與阿牛跟著他們滿京城,你家來,他家往的跑了好幾天,阿寧也是一臉不情願了,他現在可是很受女眷們的歡迎,好多人都拿看未來女婿的眼光來打量他,更有與他父系相關的人轉彎抹角的來套近乎,再不就有些不好讀書的少年郎們來排擠,甚至說酸話,好多事情簡直是不足為外道。

 阿牛也不比他好到哪裡去,別看他還不到十歲,可他爹爹是威名在外的文武將軍,能文善武,無論走到哪家,今天有人文的和他比一比,明天又有人武的和他比一比。都是差不多大的孩子們,鬧起來就算有點難看,大人們也不過是笑一笑打個圓場就過去了,也不管有些人是不存心找碴子。

 好在正月十五一過,阿牛與阿寧都要開課了,他們現在都在京裡上學了,不再回北縣去了。阿晚回去的時候,還哭喊著要帶阿牛走呢。余明儀狠狠的教訓了他一頓,阿晚養得有些嬌氣,動不動就要哭鬧一翻,余明儀現在對他嚴格多了,就怕他會步周少爺的後塵呢。其實余明儀也明白,他在北縣也呆不了多久的。周大人在京裡為官,太子又極力表現出看重他,怎麼會讓他永遠的呆在北縣呢。只不過,是在等個機會罷了。

 反正皇上現在開了恩科,三月開考,各地的舉子們都在陸續趕往京城呢,劉知華四人早都結伴出發了,不日即將到達京城。京裡有周大人,有男爵府,有文武將軍府,他們來之後,能得到最大的幫助。他們現在可不僅是代表他們自己了,好多人都在等著看他們的成績呢。

 不過,眼下,文武將軍府卻有一宗大事要辦。因為太子知道了阿昊父親三人的墳地就在通縣,正好附近還有兩塊良田,共一百五十畝,外帶挨著他家還有兩個小山頭,乾脆全賜給了他家,就當作是他家的祭田了。祭田就算是抄家也是抄不到的,所以一些權貴家族都想方設法的把祭田弄多弄大。這一百五十畝田,再加上兩個小山頭,加起來也算是個不小的祭田了。

 有了祭田,當初又是低調行事的,現在阿昊發達了,將軍的冤枉也洗清了,怎麼著也得好好辦一場法事,阿昊其實也不懂這些,耿秋更忙得滿嘴起泡,找了京郊有名的大覺寺,請僧人們過來,大辦法事。

 辦法事,耿秋有生之年,連見都沒見過,年前辦的一次宴會已經是在好些人的幫助下,才勉強糊弄過去的,這法事可不比宴會,名目繁多,禮儀甚重,大覺寺也極其重視,提前就做了好多準備,令主人家先要備好各色用品。光弄回來這些東西,就把耿秋差點跑斷腿了,到了正日子這一天,大覺寺裡專門辦法事的大和尚早早就帶著一大隊和尚過來了。

 三天的法事,不僅要安排好眾人的吃喝休息,還得跟著法師們磕頭唸經,光是燒的香燭錢紙就是好幾車呢。最後又到大覺寺裡點上長明燈等等,事情多的很,差點把將軍府弄得個人仰馬翻,才算完事。

 法事辦完,文武將軍府的四個主人,都狠狠的睡了一整天,才算是恢復了點元氣,實在把他們四人折騰慘了,膝蓋都跪青了,腿都快直不起來了。其中最慘的是阿昊,想到慘死的親人,他是感受最深也是受傷害最重的人,那些遠去的記憶和傷痛又紛湧而至,令他好幾日都沒恢復過來。

 他們在通縣新建立了祖墳,而遠方先前的祖墳,也還是得派人打理。那裡其實也只有三代人,不過六個人而已,本來是有人不少人打理,可一出事,就亂了。

 對於這個地方,他印象已經不好了,本來他家的祖墳附近可是有不少的產業與祭田,三百來畝的良田,養活著不少的人,更有一些旁親靠他家的田地與產來過活,可是將軍府一出事,有些人就瓜分了他家的產業。

 特別是後來他下落不明了,世人都說將軍府沒了後人,那些人更是膽大,連祭田也分得七七八八了。等他找回來的時候,就剩下一房人還記得這個六個墳頭,逢年過節到墳上燒點香燭錢紙。田地與產業,失去了十之□□。就剩下一塊不過十畝的薄田,與幾排破舊的小房子,這一房人就靠這些過日子。

 要不是怕打擾先人的亡靈,阿昊都恨不得把祖先的墳遷到通縣來。那些早就轉了幾手的田地與產業,當初最先強佔的人,早就不知道上哪兒去了,現在的擁有者,絕大多數人是花銀子買到手,阿昊也懶得要回了,況且就六個墳頭,也佔了不了多大地方。不過是畫出了墳地的範圍,收回了挨著最近的幾畝田,交給那一房人,讓他們繼續守在這裡過活。

 忙完了家務事,劉知華四人輕車簡行,一路極低調的進了京城,直接找到文武將軍府,他們與阿昊交好,與耿秋也極熟,文武將軍府又是人一般人不敢打擾的地方。

 「參見將軍。」劉知華帶頭行禮道。

 「太客氣了些。」阿昊連忙攔著他們,不讓他們行禮。

 幾人與阿昊闊別幾載,猛一見面,大家都有些覺得不敢相認,幾年過去了,大家都不是當初的少年郎了,別說是阿昊現在滿身威嚴的將軍了,就連劉知華等人也變得成熟多了,其中劉明,張悟都已經成親娶妻生子。只有劉知華還是孤身一人,余微雖然年少些,但也是訂了親的人。

 「你們安心住下來,有什麼我能幫到的,一定要告訴我。秋哥與你們也極熟,千萬別客氣啊,就當是還在老家一樣。」阿昊說。

 「就是,知華,你們就別和我客氣了,阿昊平日很忙,難得今天正好有空在家,今天晚上,我下廚弄幾道小菜,大家一起喝兩杯,算是給你們接風洗塵。」耿秋笑道。這好不容易見到朋友來了,耿秋心情非常好。

 「多謝,多謝。」四人齊聲道謝。除了余微在阿昊面前稍有些拘束之外,其他幾人都是與他極熟的,所以也沒多加推辭。

 於是耿秋他們住在府裡安靜的小院,派專人照顧,讓他們安心的備考,並且周大人也私下底里給他們指點了一些,這次的主考官,和周大人交情非淺。瞭解主考官的喜歡,也件極重要的事情。

 科考的事,耿秋幫不上忙,將軍府又有專人照顧四位考生的生活起居,所以耿秋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通縣,這裡可是有一百五十畝,等著他管理呢。祭田的收成很重要,並且因為祖墳定在這裡了,一應節日所需的祭祀物品也不能少,就連下人也不能少。不得已,他從北縣弄了幾家人過來安排在這裡。自己更是呆在這裡好好的盯了半個月,等該種下的莊稼都種下了,才回將軍府。

 三月底,會試成績出來了,劉知華四人果然不負眾望,成績都非常好。四人皆中了進士,殿試時,劉知華還被點為探花郎,進了翰林院,別外劉明,張悟,余新,皆成績不俗,很快就被外派到地方上當縣官去了。

 劉知華四人,在北縣既是夫子又是學子,皆受過余明儀的教導,同科,居然全中,令太子大喜。所以四人的上任都極快速,完全不用他們自己出頭去尋關係。

 余明儀的名聲,更是響徹了整個大慶朝,很快就有多位大臣上書,建議把余明儀從北縣調到京城來,北縣那麼個小地方,太委屈余明儀了。應當讓他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