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強勢
不知是不是齊修遠刺激太過,還是被留在大殿上的兩隻裝滿借條的大箱子影響,朝臣們空前的緊張起來,連帶著影響起了京城中的百姓——如今全京城的百姓都知道皇上缺錢。
而大齊繼承大周開放的言論,作為讀書人,那言論自由更跟廣闊的大草原一樣寬得沒邊了,也不知受誰蠱惑指點,京中學子漸漸有裁減兵員的言論,更甚者影響到朝中的言官御史,讓他們上書要求朝廷削減軍費,裁減兵員。
因為只有少數人這麼提,並不影響大局,所以齊修遠一開始也沒往心裡去,只是將他們的折子駁回,誰知道沒兩天京中就有皇上此舉是為保護榮郡王,榮郡王好戰兇惡,不願裁減兵員,皇上打下奏折是怕榮郡王受刺激與朝臣對上,榮郡王軍功之盛,不知道是用多少將士的性命和國庫銀子填出來的。
這種言論這兩天越來越盛,甚至有不長眼的言官以此為依據上折要求法辦榮郡王和裁減兵員,差點氣得齊修遠殺人。
依照程序,齊浩然被彈劾,他就要上辯折為自己辯解,齊修遠怕他一無所知衝動行事就用飛鴿傳書給他將事情的始末講了一遍。
誰知道齊浩然還是炸了。
他是會打仗怎麼了?
合著他想把將士們的性命填進去?真以為他喜歡身處亂世,時時打仗?
第一點不說了,只第二點,這完全是無稽之談,自大齊建立後,他什麼時候興過戰事,用國庫的銀子去打過仗?
他的軍功全是在大齊建立前建下的,就算上次與西夏的摩擦,那也是西夏先動的手,他不也控制了局勢,沒擴大規模,不僅讓大齊與西夏大金趁機說和,還從西夏手裡拽回來一塊失土,上頭還有一個大金礦嗎?
齊浩然完全聽不進去齊修遠的解釋,直接扯出折子將滿腹的怒火都寫了上去,完了還謄抄一份給齊修遠送來,然後趕緊把折子發出去了。
這一次給齊修遠的信沒用信鴿,發的是密信,所以齊修遠收到時,他的折子也已經入京,他想要截下折子也已經不可能了。
齊浩然生氣是因為此事要是坐實了,那他就成了奸臣,阿靈就成了奸臣的妻子,他兒子全變成奸臣的兒子了,憑什麼?
明明他是大齊的功臣之一,齊浩然可不搞什麼功過自有後人評論的話,後人能知道現在發生什麼事嗎?
他的功過他和底下的將士及大齊的百姓就能評出來,沒必要留給後人。
穆揚靈看過他的折子,措辭之嚴厲是她在他身上前所未見的,穆揚靈就知道齊浩然是真生氣了。
齊浩然咬牙道:「爺多討厭秦芳啊,結果他們竟然把爺歸成秦芳一樣的人,簡直是豈有此理!」
穆揚靈弱弱的道:「這種言論只是少數人在傳播,你看榮大哥,右相及底下的各部官員全在為你說話呢,他們可不支持裁減兵員。」
「可在那些書生看來,這只坐實了爺權傾朝野,左右朝政,既然已經吵起來了,那我們就掰開事情一件一件的辯。」
穆揚靈覺得齊浩然很笨,道:「跟書生和言官用嘴皮子辯論,這不是以己之短搏彼之長嗎?你的兵法都學到哪裡去了?」
齊浩然翻白眼,「爺倒是想以己之長搏彼之短,關鍵是皇兄他願意嗎?知道爺擅長的是什麼嗎?爺擅長的是打仗殺人,難不成你讓我直接帶一隊兵馬將那些書生都抓起來殺了?那才真是坐實了奸臣的名聲,爺這是有多蠢啊。」
「是啊,你是日月銀輝,他們最多是螢火蟲,他們怎麼比得上你,你現在跟他們生氣也不划算,還不如將此事置之不理,對付這樣的人直接無視和鄙視他們才是讓他們最難受的,你在嘴皮子上跟他們比利索,不是送上門去找虐嗎?」說到底,穆揚靈還是不想齊浩然跟那些書生言官對上,他們說話就跟刀子似的,浩然又沒做錯,憑什麼要跑上去挨他們的刀子割?
而且他最近脾氣越來越大,火氣越來越盛,穆揚靈生怕他給氣出好歹來。
齊浩然不贊同,「霍」的起身,冷聲道:「只怕放任下去,他們只會越發猖狂,前朝裁減兵員不就是書生抱怨朝中軍費開支太大,文官推波助瀾所致?
「等到大周丟失大片國土,他們又跳出來罵將士們不抵抗,丟失國土,李正曄是有錯,但那些書生文官也別想脫身乾淨,總之這次我若是忍了,下次他們就真的不鬧到裁減兵員不罷休,現在是裁減兵員的時候嗎?失土未收,大金和西夏也一直虎視眈眈,我今兒一裁軍,明兒大金騎兵就能揮刀南下。」
齊浩然在這一點上異常強勢。
穆揚靈就撐著下巴想了想,既不能讓浩然和那群書生對上找虐,也不能讓浩然低頭避讓,那就只能委屈大哥了,誰叫他既是兄長又是皇帝呢?
穆揚靈就飛鴿傳書給齊修遠,告訴他浩然很生氣,後果很嚴重,為了不讓他受傷,就請他在那裡安撫一下那些書生吧,當然了,他們不能讓步,因為的確不能裁軍。
但書生嘛,有軟硬都不吃的,但也有軟硬皆吃的,對於軟硬不吃的,他們可以和他們講道理,要是講道理都講不通,把他們的名字記下來,這樣的人實在沒必要用了。
對於軟硬皆吃的,那就更要講道理了,先講軟的道理,再說說硬的道理,總能把人說服。
書生向來不服書生,也最容易被書生說服,與其他們這些上位者去與滿懷戒備的書生交談,不如就讓他們內部人前去說服,有人可以在其中挑起言論,他們自然也可以在其中運作。
齊修遠拿到飛鴿傳書想了一下,想到他正要用藏書樓引走讀書人的注意力,就趁機見了國子監的幾個學生,正好讓他們替朝廷傳話。
做戲嘛,誰不會?
而且齊修遠說的話並不是戲言,等到國家一統,天下承安,他是真的打算裁軍,還兵於民的。
十位學生代表熱淚盈眶的回到國子監,開始商量如何為朝廷,為國家,為君王鞠躬盡瘁,因為藏書樓的書還在刊印,所以他們先商量的是裁軍言論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