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游戲大宋》第46章
第十二章琴棋詩酒(四)

趙佶一聽,還有這麼白痴的皇帝,要藉別人的兵替自己打仗,詳細問了,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原來此時的扶桑,正處在一個特殊時期,被後世稱為院政時代。天皇大權旁落,手握實權的藤原氏虎視眈眈。六年前,為了對抗藤原氏,扶桑的建仁天皇想出了一個奇怪的辦法,將皇位傳給了當時只有十歲大的白癡兒子彪仁天皇,自稱上皇,成立了所謂的院廳,與藤原家爭奪實權。可幾年下來,由於藤原家樹大根深,建仁非但未能撼動他分毫,自己反倒是損兵折將,僅有的一點軍隊,都被陰死了,皇權反倒更是弱化。此時一個手下獻計不如去大宋求援,才有了公主帶隊一事。派這公主來,其實多少有點美人計的意思。不過消息不密,被藤原家知曉,排出手下沿途追殺了一路,最後只剩下這三個人。

趙佶看看三口惠子,見她眼睛大大,屁股翹翹,倒也有幾分姿色,更難得的是一幅柔柔弱弱的樣子,不知道到了床上是不是也這麼聽話。可惜他跟扶桑的過節太多,所以對她也就興趣缺缺,問道:“若是我大宋出兵,不知貴國又如何回報?”

山口惠子聽了翻譯,沒想到這堂堂的大宋天子居然如此現實,按照建仁的授意道:“天朝若是能夠出兵相助,我朝可為天朝附庸,歲歲來朝,永不相悖。”

趙佶一聽,當我三歲小孩啊,就你們還永不相悖,我還不如去信一條狗,啊,對不起了,狗狗兄,用你做比實在侮辱你了。嘆了一口氣,故意為難道:“貴國路途遙遠,海上風浪難測,我大宋將士只怕是不願去的,更何況若是士兵傷亡慘重,我如何向百姓交代啊。”

山口惠子沒什麼談判的經驗,聽了趙佶的話就急了,信誓旦旦說可以出什麼白銀千兩作為報答。趙佶不以為然,只是搖頭。山口惠子急得要哭,只好說趙佶想要什麼就給什麼。

趙佶表面上裝作勉為其難,心裡樂開了花,在一張紙上花了一副簡易的扶桑地圖,將北海道畫的模棱兩可,道:“你國的北部有一蠻夷居住之地,不服王化,若要朕出兵相助,先要承認此地乃是我大宋的領土。”

山口惠子也曾聽說北部有一荒島,氣候寒冷,無人居住,聽見趙佶不過是這麼小小的要求,樂不可支。兩人又繼續商議了半天,因為山口惠子來時,建仁抱定了以後賴帳的想法,所以交代她只要大宋肯借兵,什麼條件都可以先答應下來,所以與其說是談判,不如說是山口惠子任憑趙佶蹂躪,最終的協議如下:

一.大宋支持建仁上皇重振皇權的行動,扶桑承認其本州以北的島嶼全部屬於大宋。

二.扶桑本國的全部海外貿易,以後由大宋獨家經營,本國人再不許從事任何海上活動;大宋一次性付給扶桑一千萬貫。

三.大宋原則上同意出兵幫助建仁,但是具體的出兵數量和出兵時間由大宋決定;為了配合大宋士兵和貨物的運輸,扶桑將大阪,神戶以及橫濱等地送給大宋,被一次性付給大宋兩千萬貫。

四.扶桑對大宋欠款一千萬貫暫時靠出賣國內的金銀礦產的開採權來支付。

趙佶看看這個多少有些可笑的協議,知道建仁只怕隨時都可能翻臉不認人,反正簽這協議的不過是個公主,能有多少效力。不過他原本也沒想拿著這張廢紙去找建仁動嘴,有些事情需要的不過是一個藉口,我管你以後承不承認,你不承認,我還不會自己拿嗎,反正我朝上國可沒去搶別人的東西,咱有協議,是你們主動給的,咱也沒辦法對吧。

兩人協議達成,山口惠子急於回國報告喜訊,趙佶卻告訴她不必急於一時,反正建仁這麼多年都挺過了,一時應該還死不了,待自己選好了屬下,再護送公主回國。

這海外貿易和海軍早就是趙佶計劃中的東西,此時有了扶桑國內的支持,辦起來利潤更大,不過到底要派誰去呢?趙佶想起正在家中閉門謝客的蔡京,這人嗎,是個人才,不用浪費了,只是不知道他現在想明白這大宋到底誰是老大沒有。準備了幾樣東西,來到蔡京的宅子。

卻說那蔡京當日被趙佶好好教育了一番,回到家中,從新研究這位少年天子的諸般手段,才發現皇上不動聲色就已經將諫官系統和武將牢牢的抓在了手中,更是在舉手之間將困擾大宋多年的錢慌之害去了大半,才覺得自己當日上了勾倒也不冤枉。

幾日前趙佶要祭拜狄青,建英烈祠,結果遭到文官的反對,最後雙方各退一步,終於還是在城外的七寶山建了狄青墓。常人聽了這消息自然不會深想,蔡京卻想的深了,以為趙佶的本意不過是要祭拜狄青以激勵武官,所謂建忠烈祠云云,不過是轉移文官視線的障眼法,結果輕輕鬆鬆就完成了自己的目的,甚至將趙佶此次的行為看成了一次對文官系統的試探,對武將的威壓,暗嘆這新皇的心機未免太深了點,自己得罪了他,不知道還有沒飛黃騰達的機會了,愁的頭髮都白了幾根。

趙佶來的時候,蔡京正在後堂閉目養神,聽到趙佶駕到,驚喜萬分,一高興腳下絆蒜,一個踉蹌,頭磕在了門上,顧不得疼痛,慌忙的跑到前堂,跪地道:“臣蔡京參見陛下。”

趙佶見蔡京規規矩矩的跪在地上,早沒了當日那骨子裡的傲氣,臉上居然還青了一塊,配上幾根白髮,顯得有點可憐,暗自點頭,問道:“不知愛卿這些天在家修心養性,可有什麼心得啊?”

蔡京知道趙佶是說他名利心太重,見趙佶沒有發話,居然不敢起身,低頭道:“臣受官家指點,回來讀了蘇子瞻赤壁賦中: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才明白這天下之事,自由定數,不可強求。臣只願清風明月,最次終老,其他的事情不敢再想了。”

趙佶扶起蔡京道:“愛卿大才,何必自慚形穢,朕還有幾件事要愛卿去辦呢。”

蔡京大喜,再次跪地道:“官家若有差遣,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趙佶道:“那就委屈愛卿先到杭州呆幾年吧。”

蔡京一聽,什麼,很是奇怪,官家要貶自己去杭州,若說是要挫自己的銳氣,就應該直接下旨,為何又要親自前來,難道是怕自己心聲怨懟,所以先來安撫一下?

原來當時制度,重京城而輕地方,全部的高官,基本都集中在京城,地方沒有什麼封疆大吏,也沒有多少財權和兵權,好處就是也不會有什麼地方和中央的對抗,壞處就是地方上窮的夠嗆,想幹什麼也沒錢的。杭州雖然也是前朝一國之都,可跟汴梁還是沒法比的,蔡京曾經貴為中書舍人,要他去杭州,絕對是貶官了。

趙佶見蔡京一臉詫異,笑笑道:“朕有幾件事,想讓愛卿先在杭州試試,若是辦得好,以後通行全國,也不是不可能的。”

蔡京一聽,又驚喜的差點背過氣去,當年王安石變法,走的就是現在地方為官最後進入中央的路線,現在官家如此安排莫非也要大用自己,還好他心臟沒什麼毛病,不然這麼折騰沒準就廢廢了。

趙佶將準備的東西拿出來,一個就是地球儀,不過上面只畫了大宋沿海和扶桑,高麗等地,告知他要在明州(後世寧波)大力通商,不過關稅不再所有貨物都一樣;在杭州等地開展水稻的兩熟試驗;秘密調查當地的金錢幫。

原來植物的生長於陽光水分等均有關係,若是陽光充足,雨水充沛,水稻用不找長一年就能成熟,所以南方有些地區,一年之中,水稻是可以種兩三次的,這與只種一次相比,自然糧食產量更高,不過到底什麼地方能種兩次,也要因地而論。趙佶怕貿然在全國推行,只怕百姓不願,官員胡亂強迫,反倒麻煩,所以先讓蔡京小範圍試試。

只有關稅的問題,此時只是簡單的將商品十取其一,起不到對產業和進出口貿易調節的目的,所以關稅的調整是必然的,正好也讓蔡京先試試,說不定還能弄出一個自由港來。

趙佶正要離開,忽然又想到一件事,道:“對了,還有一事,長公主曾經結識了一個叫金蓮的朋友,聽說她爹爹去杭州開了一家粥店,長公主很是掛念,愛卿走時,順便把長公主要送她的禮物帶去吧。”

蔡京一聽,如何不明白趙佶的意思,點頭道:“臣明白了。”

趙佶笑笑,還是小人還用啊,不再多言,轉身去找另一個人。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