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游戲大宋》第2章
第一卷 少讀詩書陋漢唐 第一章 上元佳人(上)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狄更斯《雙城記》

 宋元符三年(歐元1100年)正月十五東京汴梁端王府申時

 夕陽的余暉懶洋洋的灑在精雕細啄的木質門窗上,寬敞的屋內放著三個燒的正紅的火盆,顯得甚是暖和,與屋外寒冷的冬季仿佛成了兩個世界。

 “公子醒了,公子醒了!”房中一個眉清目秀的小姑娘正扶在床邊高興的叫著,她約摸二八年紀,一身丫鬟裝扮。床上躺著的一臉茫然的公子,正是當今皇上的親弟弟,端王趙佶。

 “我終于回來了嗎?”趙佶呆呆的想著自己在後世的點點滴滴,居然有些懷念。

 “公子可醒了,奴婢就去告訴夫人,公子昏了這兩天,夫人可擔心死了。”丫鬟看著呆呆看著自己的公子心道,公子莫不是得了失心癥,不認得自己了,心里不由得一酸,“公子,我是小昭啊,你別嚇我,快說話啊!”

 趙佶突然恢復自己的身份,一時倒有點適應不過來,被小昭一喚,忙道:“小昭,我沒事,就是有點累。”

 “公子還是先把藥喝了吧,不然夫人會生氣的,”小昭來到屋中央的藥爐前,將熬好的藥取了下來,耐心地用嘴吹了吹,然後滿面紅霞的先是自己含了一口藥,再用她的櫻桃小口緩緩的渡給了趙佶。趙佶一時還沒緩過神,小昭的小嘴就已經貼了過來,只好趕忙把藥咽了。

 “終于回來了,”慢慢回憶了自己這十多年的經歷,趙佶的心里總算踏實了,看來沒有什麼改變,自己還是在端王府,還是趙佶。就連這麼喂藥還是上次得病的時候,閑藥太苦,吩咐小昭的。“我成功了,哈哈。”趙佶強忍住心頭的喜悅,總算沒喊出來。

 小昭喂了藥後,早已羞的紅霞滿面,當下就要去稟告趙佶的正妻,王氏。

 趙佶卻問道:“小昭,我昏迷……,兩天了嗎?”他本想問自己昏迷多久了,但是恍惚听到剛才小昭說自己已經昏迷了兩天,隨意問了一句廢話。

 小昭:“是啊,可把大伙嚇死了。”

 “那今天不是到了上元節了嗎?”趙佶算算日子。

 “可不是嗎,今天可熱鬧了。不過公子你一直睡著,大伙可都沒敢出去。”

 “現在是什麼時辰了?”

 “都快過了申時了.”

 “夫人呢?”

 “夫人這兩天一直在佛堂給公子祈福呢!”小昭心道夫人可真是心善的,只是公子也太風流了。

 趙佶道:“難為她了,你去叫廚房準備些吃的吧,我去看看阿藻。”

 “讓公子自己出去,萬一再受了風寒,這夫人還不打死小的阿”

 趙佶看到小昭可憐兮兮的表情,雖然知道她表演的成分居多,也只好無奈道:“好吧,讓廚房多準備些,我要和夫人一起用餐。”

 小昭應了一聲出了房門,趙佶禁不住又合計了起來,自己明明是趙佶,好端端在大宋當著王爺,怎麼被雷劈了就成了什麼中華揚了呢,說是夢吧,偏偏一切記憶都清清楚楚,心道莫非是神仙顯靈,或祖先托夢,讓自己來改寫這段屈辱的歷史,又想到會不會是中華揚的鬼魂附體,心中一驚,突然覺得這屋子都變冷了,將大被又裹在了身上,才覺得好了一點。

 想著想著,趙佶忽然想起自己十二歲的一件事。原來六年前,有個瘌痢邋遢的道士來到他府上,稱他有九五之命,又交給他一粒珠子和兩卷道藏,他當時看那粒珠子暗淡無光,較市面上的普通珠寶尚且不如,道士又盡是胡說八道,趕緊把他打發了,當時那道士還念了一口歪詩,詩曰︰朝為西來暮走,人生恰是采花蜂。采得百花成蜜後,到頭辛苦一場空。夜深听盡三更鼓,番身不覺五更鐘。從頭仔細思量看,便是南柯一夢中。

 他從小讀書甚有天分,所以這首詩雖然只听了一遍,卻已記在心上。此時在後世走了一朝,再看這詩,才感覺別有一番風味。按後世的記憶,自己今年就應該繼承大統,難道那道士真有通天之能不成。他連忙來到書房取出那兩卷道藏和那粒珠子。此時再看那珠子卻發現大是不凡,竟然非石非鐵,既不是金屬也不是玻璃,憑他後世無所不知的知識竟也看不出究竟是什麼材料。兩卷經文卻很普通,一卷不過是一些道家的養生之道,由隸書所書,筆法很是古樸:……欲寡精神爽思多血氣衰少飲不亂性忍氣免傷神安神宜悅樂惜氣保和純妖邪難侵犯精氣全自身壽夭休論命養生本在人若能依此訓平地可朝真。”一卷卻是老莊之語的收錄,可往往前言不搭後語,一句《道德經》卻又搭上幾句《莊子》,有些話被拆開了,什麼“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也。”什麼“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他隱隱覺得這兩卷經文應該不簡單,看翻來蹈去也沒琢磨出來什麼名堂。難不成要浸水或者火燒,他猶豫半天,終究不敢莽撞。閑著無事,索性欣賞起其上的書法來。他自幼酷愛書法,天資聰慧,雖然僅是弱冠之年,但是在書法上已經算是當事大家。這愛書法的人不管看了什麼筆墨,下意識地都會品評一番。只見第二卷道藏的書法,深的二王的精髓,瀟灑飄逸,看得人但覺微風拂面,仿佛有飛升之感。好!趙佶直看的搖頭晃腦。

 “啊!不對!”這里面怎麼有的字意境完全不同?原來這洋洋灑灑幾千字雖然明顯是同一個人所書,筆法也是一蹴而就,卻間或有字與通篇的形似而意境不同,多了幾分肅殺之氣,真如棉里藏針一般,不過非像他這樣的書法名家是絕發現不了的。趙佶嘆服道︰這位高人委實不可思議。要知道書法大家的不同作品,意境不同所在多有,但如行草這類作品,講究的是一氣呵成,如這般反復突然變化意境,書者還不吐血而亡。反正即使以他的書法水平,也是絕難做到的.他不知寫這卷道藏的前輩,身懷一門奇功,還以為自己書法的水平不行呢。

 “難道這位前輩有何深意不成?”趙佶暗想。他將意境不同的字摘了出來,居然真的構成了一小篇文章︰“北冥之道,內力為先,世皆外放,我獨內收,以身為池,以手為引,雲門中府,天府俠白,……,先棄後取,入門之道,勞其筋骨,開門輯盜,避險之法,後人自悟。”趙佶後世無所不學,對那經脈自然也很熟悉,知道中間部分是關于如何修煉由雙手到丹田的經脈的。原來是一門武功。趙佶知道這時代武功高手很多,可到了後代,居然再也找不到什麼高手了,其中原因,他也猜出過一二。不過這門武功靠吸收他人內力,實在有點陰損,而且學的過程中似乎還有危險,所以趙佶實在沒什麼興趣,不過經不住好奇還是將這由雙手到丹田的經脈通路記了下來。他對中醫也相當熟悉,這一堆穴位旁人可能要一個時辰,他卻不到半刻鐘就已了然于胸。

 此時,後廚已將飯菜備好,那王氏也已等了多時。趙佶小心的將那珠子收好,兩卷道藏,順手放到了書架上,想了想,還是不放心,叫來小昭,讓她把珠子貼身保管,千萬不要丟失,才直奔廳堂……

 那王藻從小長于官宦之家,父親是德州刺史,講究的是三從四德,為人克己慎獨,謹小慎微,在趙佶看來有些呆板,所以成親快一年了,她也已有了七個月的身孕,卻一直不為趙佶所喜。這古代的婚姻講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先結婚,後戀愛,所以兩人實在談不上有什麼愛情。不過,她還是非常關心趙佶的。趙佶雖然有些風流多情,可並無多大惡跡,沒成想兩天前在雨中散步,居然讓雷給劈了,自來只有大奸大惡之徒才會受天打雷劈,她不知道趙佶究竟做了什麼人神共憤的事,只好在佛堂禱告。此時見他平安醒來,不禁暗念阿彌陀佛,佛祖顯靈。

 趙佶不知夫人已把他當成了犯罪嫌疑犯,望著王藻隆起發福的身材和那張消瘦的臉,雖然已經刻意打扮,仍遮不住十分的憔悴,心中慚愧,輕聲道︰“藻兒,這兩天辛苦你了。”

 “官人好了就好,我服侍官人用飯吧。”王藻悄聲道。

 “不,這次我們換換,我服侍藻兒。”趙佶想到自己平日飲酒作樂,卻冷落了身邊的佳人,突然覺得心中一酸,他以前本不將女子放在眼里,此時有了後世的記憶,反倒覺得像王藻這樣凡事能想到別人的女子實在是難能可貴,應該好好珍惜。

 “官人,這萬萬不可,夫為上,婦為下,豈能以上侍下。”王藻大急,差點把小時候學的女誡搬出來。

 “好吧。”趙佶道,他也知道從小受的教育不是一時能改變的,來日方長,以後看機會在慢慢開導她吧。

 于是兩人默默的用了飯。那王氏已兩天沒合眼了,困意甚濃。趙佶哄她回房休息。她本不肯,非要陪著趙佶,直到趙佶講到優生優育,要顧著孩子,才回房歇了。趙佶很久沒享受家的溫馨了,覺得兩個人這樣默默的吃飯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不過那飯菜,過于清淡了,未免有些美中不足。原來此時辣椒、番薯、玉米西紅柿等都還沒有傳入,孜然還被稱做安息香,和胡椒一樣是昂貴的進口香料,他雖然是宗室,府上卻也沒有。趙佶心中暗道:什麼時候把這些物種引進,到時候自己能享享口服,順便還能發點小財。不過想到那美洲據此幾乎差了半個地球,就算現在開始發展海事,沒個百八十年,還真到不了,只好忍了。

 他吃飽喝足,正準備出去逛逛,下人來報,徐國長公主到了。趙佶不僅一陣頭暈,那徐國長公主是當今皇上哲宗的親妹妹,跟趙佶是同父異母,名叫趙柔,從小調皮搗蛋,而今都十二歲了,還是沒個正形,長長搞得趙佶焦頭爛額。

 “哥哥,你答應帶我出去看燈會的,怎得不來找我,好是賴皮.”趙柔蹦蹦跳跳的撞了進來,她穿的甚是單薄,小臉凍的通紅,身後還跟著一個氣喘吁吁的丫鬟,手里拿著一件大襖。那丫鬟一邊喘著粗氣,一邊說道︰“長公主,快把衣服批上,別凍壞了身子。”趙佶知道這小家伙是惹不起的,笑道:“看把你急得,好,現在就走。”從那丫鬟手里接了大襖,給趙柔裹上,又吩咐下人拿了一頂帽子給她帶上了,上街而去。

 來到街上,果然是人聲鼎沸,摩肩接踵,人山人海。此時東京汴梁人口號稱百萬,乃是當時世界第一大城市,沒有之一。這上元燈節又是人人不肯錯過,商家也是瞄準時機,撒了歡的叫賣著。從南燻門到大相國寺,一路行來,但見各式花燈是爭奇斗艷,尤其那金水河在上千盞蓮花燈的點綴下真如人間仙境一般。

 此時正是中華文化的鼎盛時期,人人好文,這上元節又豈能有燈無迷,文人騷客,才子佳人無不樂在其中。趙柔是小孩心性,拉著趙佶專往人多的地方擠,這也要買,那也要玩,忙的是不亦樂乎。

 “快,哥哥,那邊人好多,準有好玩的,快去瞧瞧!”趙佶兩人擠到近前,只見一個大石盆中乘滿了水,水中幾十條金魚正誘哉悠哉的游著,旁邊一個粗衣垢面的中年人正賣力地吆喝著:“十文錢抓一次,抓到了就是你的,童叟無欺,大人孩子都不限,這位公子,何不試試,沾點喜氣,來日開科,必然高中。”

 “金蓮,別鬧了,快跟媽媽走”一個婦人正拉著自己的孩子,顯然覺得花十文錢去撈這一口就能吃沒的魚很不劃算。

 那金蓮卻死死盯著石盆里的金魚,就是不肯挪動一不。旁邊站的父親猶豫了一下,還是掏了十文錢。

 金蓮取了小魚撈,興高采烈的直奔當中的一條大魚而去,沒想到稍一受力,那網就破了。“哇,哇”那金蓮一看自己的捕魚大計沒希望了,大哭起來。

 “哥哥,我們多撈幾條,送給這個小妹妹吧。”那金蓮大約七八歲,長得如同後世的布娃娃一樣,端是人見人愛,連調皮的趙柔也看不下去了。

 “好,你去撈吧。”趙佶付了五十文錢。他早看出來其中的門道,那魚撈很薄,能撈出來才怪了,不過趙柔平時很是胡鬧,趙佶有心逗逗她。趙柔胡亂撈了一氣,果然五個撈子都破了還是一無所獲,她素來被寵壞了的,這一受了挫,立時也大哭了起來。趙佶心道,你都快到出嫁的年紀了,怎麼還跟小孩子一樣,連忙安慰道:“好柔兒,乖,不哭,哥哥給你抓,听話。”那趙柔止了哭,一雙大眼楮呼扇呼扇的看著趙佶,滿是期望。趙佶暗中賽給了那養魚的一貫錢,道︰“給我幾個好撈子。”養魚的如何不知道來了懂行的,趕忙拿出了幾個結實的撈子。趙佶大顯神威,刷刷幾下,七八條魚都被撈了出來,吩咐下人取水裝了。趙柔在旁邊興奮的大呼小叫,她又取了三條送給了那金蓮妹妹,那金蓮的父母如何肯收,最後還是趙佶出頭,才讓金蓮收了。幾人互道姓名,算是認識了。那父親姓潘,名岐石,母親叫做金秀英,三人見兩個孩子很是投契,索性結伴而行。走的時候趙佶想到這養魚的也是個人才,低聲讓他有時間到府上來。

 金蓮得了金魚,小手握的死死的,生怕誰搶了似的,趙柔卻是一陣風的性子,在前邊走的甚快。五人沿街溜達起來,剛走了二十余步,卻听得前面一聲暴喝:“什麼,姑娘是看不起我嗎?”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