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京城揚名 第100章 風浪再起(一)
唉,剛回到廣州。這兩天精神不佳,碼不了字。其實感冒剛剛好,只能看看電視和書籍,腦子里想不出什麼,發上一章了事。
算算都已經一百章了。呵呵上架的事是不可能了,小休也不敢上架,這樣的更新速度我就算上架了也覺得對不起大家。只是慢慢更新著,希望能好好寫下去。再次謝謝支持的朋友!
************************
小泉三郎帶著一群倭寇沖到土牆前面,林景清手一揮,大叫一聲︰“射!”
隊里的十名弓箭手十箭齊發,將幾名倭寇射翻倒地。
小泉三郎見到迎面而來的官兵,先是一怔,隨即鎮靜下來,迅速將隊伍排成“一”字形,大步上前迎戰。林景清命令將士們後退幾步,用弓箭和飛刀迎頭射擊,“啪啪”幾下,把倭寇打得趴下一片了。
小泉三郎見勢不好,馬上招呼手將剩下的人很快變換成兩路縱隊圍攻過來。
林景清大喝一聲,率先跳出與百余士兵一齊出擊。這下有如猛虎下山,百余士兵士氣高昂,再加上裝備比起這些倭寇要好得多,傾刻間便把敵軍分割得七零八落。將士們在林景清的指揮下猛沖猛打,倭寇潰不成軍。獨眼龍趁著混亂之際,跟著剩下來的倭寇奪路而逃。林景清大喝一聲︰“追!”。一陣腳步聲如鼓響去,一口氣又追殺了幾十個敵人。
這一仗,繳獲了長槍、弓箭等戰利品多件,救出被擄的男女上百人。
回到鎮里,得知消息趕來的幾個鎮管事迎了過來,失聲而道︰“嗨呀,將軍,飯剛做好端上來了,還沒涼呢!”
林景清在士兵的簇擁下來到吃飯的地方,一摸飯碗,果真還有熱氣,便笑笑道︰“那敢情好,都不用再熱了。打了一仗,大家也餓了,我們放開肚子吃!”
將士們轟地一聲答應了,當即大碗大碗地吃起飯來。
“連一頓飯功夫都沒用就大獲全勝,林千總真神啊!”附近的百姓奔走相告,百姓都是欣喜若狂,他們紛紛從藏身的山外跑回家,集合好隊伍,敲鑼打鼓,抬著大匾來感謝林景清。林景清連連擺手︰“太早了,太早了,說不定倭寇的大批人馬還在後頭呢!”
想到此處,林景清只好謝過老百姓的好意,留下一小旗士兵四處打探,又火速趕往軍營,將小股倭寇侵犯福州的訊息傳給了上司。
就在林景清緊張地備戰之時,清晨的南京港口那邊此時卻是張羅結彩地迎接著一只船隊的到來。
當然,如果要稱這只船隊為艦隊的話,那麼也未免寒酸了一點。這只由十數只大小不一的船只組成的船隊,最大的一艘是中號寶船,有37丈長,15丈寬,在多艘小船的拱衛之下,倒頗有巍巍然之態。
碼頭之上,卻是旗幟招展,官員林立。一隊衛兵將碼頭一角佔住,拱出一條道來,讓船隊上的人下船後直接從他們的護衛之下進入南京城內。
而碼頭上忙碌的人們雖然好奇,但迫于士兵們的冷峻眼光,只好在忙碌中抽空看一眼。
那些船估計是夜里到的,甲板上此時靜悄悄的,只有幾個人在那里活動著。看裝束,雖然與本朝人有些相異,卻也相差不大。
就在士兵們將碼頭一側開闢出來之後,最大的那只船上終于有了動靜。
一伙倭寇打扮的人出現在了船頭甲板之上。
碼頭上的人們借著日光看清了他們。起初大家還不是很相信自己的眼楮,後來等他們全部出現,那腰間挎著的倭刀,卻說明,這,真的是真的不能再真的倭寇了(汗一個,這確實是饒舌得不能再饒舌的一句了……)。
雖然早先就有傳聞,倭寇會來明進貢,便現在民眾看到,還是覺得有些詫異——以及一絲絲的怒火。
先前,福建那邊不是與倭寇干了幾仗麼?
這群狗日養的,被打趴下了便伏下身過來討點吃的麼?
不過,碼頭上忙碌的人們只能腹誹幾句,朝廷的想法,可不是他們這些普通下層民眾能夠過問的。
其實,只要不威脅到他們的生活,這一群不關事的倭寇,又會有多少人去關注呢?
而對于南京的大部分官員來講,這也只不過是一次例行的接待而已。
當然,或許有人還能從中得到些許好處也未定。
只有一些或正直或迂腐的官員會不屑地咧咧嘴道︰“一群夷蠻……不就送點破爛到大明來嗎?費那麼大力氣做什麼!”
然而大明的最高領導者,成化皇帝的態度卻是非常清楚。四夷降服是大明教化所致,日本人來進貢,正是被我大明打怕了,教化了,既然服從大明的領導,那麼按制度來就是了。反正大明也不缺金銀財寶給他們,只要他們听話,一切好說。
只不過這一切對于林景清,卻未免讓他有些擔憂了。
倭寇是什麼啊,分明就是一只永遠不會改性的狼啊。
這邊說進貢,那邊卻仍然有小股倭寇騷擾著大明沿海。哼哼,如果大明政府再放任下去,怕不是讓倭寇囂張到了天上去嗎?
南京這邊,負責接待倭人進貢的是南京禮部侍郎張春印。本來迎接倭人按朝廷的意思,是用不著這麼高級別的官員的,但是這只船隊的人卻聲稱他們有倭國國主的國書,這就由不得朝廷不重視了。
在明朝與倭國的交往當中,講求實利的幕府通過形式上稱臣進貢,在中獲得最大的實惠,所需求的銅錢得以源源不斷地流入日本。相反,明朝則在付出數倍的于貢物價值的賜品,為承擔日進貢使團在中國的一切食宿用度費用,免費提供其歸國途中一月所需口糧的同時,所得到的只是空洞的稱臣和奉正朔,及幕府對倭寇的控制而已。不過幕府對倭寇的限制還是有相當的成效的,從前朝的事例可以看出,因此朝廷為免麻煩,倒也願意接受倭國的所謂進貢,尤其是這種絕對官方的進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