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我是趙雲手下的一個兵》第25章
正文 第025章 舌辯群儒(1)

 這一覺,睡得舒暢無比,直睡到自然醒。也便醒來這一刻,我竟然聽見外面有人敲門。無奈,我只能叫起床底下的趙雲,一同出去察看,卻是諸葛亮與那魯肅來了。

 諸葛亮站在魯肅的身後衝我說道:「伯虎,你二人快快穿戴整齊,與亮一起去拜見孫將軍!」

 聞言,我與趙雲立馬慌亂起來,也不顧門外他們二人了,急趕緊得要簡單梳洗一番。

 趙雲那傢伙昨個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進來的,估計見我睡著了,不忍打擾,所以才睡地下的。不過也搞笑啊,他居然能睡著睡著,滾到床底下,不得不說,厲害,非常之利害啊!真是搞不懂,這江東孫權也是富足的,為何卻喜歡讓我和趙雲擠一個房間呢?大概是認為我只是一個小兵,受不到將軍的待遇吧。想著,我忍不住嘆了一口氣。

 長阪坡一戰,我雖然有份,但真真正正出頭的,還是趙雲,也只有他,名震天下了!當然,我可不嫉妒啊。說實話,人家趙雲是真牛叉,而那一次我也確實只是個跟班。偶像趙雲能威名天下,我高興還來不及呢!

 心裡尋思著,我手腳卻也不慢。只一會,我和趙雲各自梳理妥當,也便即刻隨魯肅諸葛亮出府了。

 四人上了車仗,正往孫權府中去,路上,那魯肅卻還是不厭其煩地再三叮囑諸葛亮道:「今見我主,先生切不可言曹操兵多。」

 自然,諸葛亮明擺著也是只會含糊應承道:「知道!知道了!」

 到了孫權的將軍府,魯肅引著我們三人一路行進,直至廳堂之中,於幕下站定。此時廳中早已站了許多人,文臣約有二十餘,峨冠博帶,整衣端坐。魯肅見此情景,也便只引著諸葛亮,各道姓名,一一引見。待各自客套施禮完了,諸葛亮也遂於客位端坐,而我和趙雲便是左右站定在他身後。

 我等此番前來江東的目的,恐怕在座的所有人心裡都是清楚的了。誰不知道啊,如今曹軍壓境,這孫權手下分為兩派,基本成型的便是,文官主降,武將主戰。而眼下,前面清一色在座的,便都是些文官。如此,我們要來聯合抗戰,目的之明顯,他們勢必要刁難一番。而我,此時顯然很是期待傳說中的諸葛亮舌辯群儒那一經典情景了。

 果然,就等諸葛亮才坐定不到半分鐘,便有一人跳將出來假惺惺笑道:「昭乃江東微末之士,久聞先生高臥隆中,常自比管、樂二人。此語可是先生之言?」

 諸葛亮聞言臉上卻是波瀾不驚,微微笑道:「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好一個自大高傲的諸葛亮啊!

 廳內眾人聞言,莫不喧嘩。張昭又道:「近聞劉豫州三顧先生於草廬之中,幸得先生,以為如魚得水,本欲盡得荊襄。然如今其盡入曹操之手,卻不知是何故?」

 諸葛亮聞言,便輕搖羽扇,方要準備應答,卻聽見魯肅聲傳來:「孫將軍有請,孔明且隨我入後堂商議!」

 見孫權召見,諸葛亮自然不便再與眾人言語了,卻急轉口說道:「亮有事與你等主公商議,且先行告退了….若有疑問,便只問亮背後二位將軍即可,亮告辭也!」說完,便忽然將擔子扔給我和趙雲,自己卻與魯肅一道消失在了廳中,只往見孫權去了。

 我看了,直傻在那裡。靠!不會吧?沒好戲看了?

 便在這時,趙雲卻反應過來,對張昭說道:「諸位有何疑問,儘管問來,常山趙子龍令當知無不言!」說話時,氣勢盎然!

 此言一出,廳內則更是引來一陣喧嘩。張昭奇道:「你便是長阪坡於百萬曹軍中救得劉豫州妻小的趙雲,趙子龍?!」

 「正是!」趙雲很是大氣地應道。

 張昭急仔細打量了一番,旋即便客套了,言道:「果然是虎將之才!」

 趙雲當即道:「教人說笑了!長阪坡時曹兵方不足萬人,言傳之下竟是百萬大軍,皆是誤傳耳!諸公不可偏信。」

 張昭聞言倒是一愣,旋即又笑道:「子龍將軍倒是大丈夫!」

 聽此誇讚,趙雲只笑不語。於是,廳內立刻冷場。便在這時,我卻忽然有些驚訝,難道說,歷史上有名的口舌之戰不會發生了?還是要改時間了?

 正在我胡思亂想的時候,卻又再次聽見張昭說話了,他道:「近聞劉豫州三顧孔明於草廬之中,幸得孔明,以為如魚得水,本欲盡得荊襄。然如今其盡入曹操之手,卻不知是何故?還望子龍說之。」居然依舊舊話重提了。

 我一陣驚愕,看此發展,莫不是諸葛亮舌辯群儒,要改成趙子龍舌辯群儒了?奇栽!怪哉!期待極了!

 趙雲隨即說道:「此皆是我主皇叔仁義所致。軍師曾再三言論奪取荊襄,易如反掌!怎奈主公仁慈,不忍奪同宗之基業,故力辭之。劉琮孺子,聽信奸妄之言,暗中投降曹操,致使曹操得以猖獗。便只是此故!」

 張昭聞言卻笑道:「若此這般,孔明卻是言行相違了。他自比管、樂,殊不知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國天下;樂毅扶持微弱燕國,奪齊國七十餘城;此二人,真乃濟世之才。而孔明在草廬當中,但笑傲風月,抱膝危坐。今既跟隨劉豫州,當為生靈興利除害,剿滅亂賊。且劉豫州未得孔明之前,尚且能縱橫寰宇,割據城池;今得了孔明,人皆仰望。只待漢室復興,曹氏覆滅。朝廷舊臣,山林隱士無不拭目以待。奈何先生自歸豫州,曹兵一出,棄甲拋戈,望風而逃;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無容身之地。怎劉豫州自得了這諸葛孔明,反不如其當初?管、樂二人,豈能如此?在下直言,將軍還望勿怪。」說完,坐回原位,冷笑不止。竟是如此刁難人了。

 我忍不住心裡在臭罵,眼前這個答問題的不過是趙雲,又不是諸葛亮,有必要說話這麼尖酸刻薄嗎?趁人家諸葛亮不在,在人家背後飛短流長,這也是歷史上著名的一代人才作為?當下聽了,我只想吐血!心裡忍不住罵道:「狗日的….」

 豈料這時,趙雲聽了卻不以為意,反倒失聲大笑,而後緩緩言道:「先生這般說法,卻是有所不公了!我觀軍師自比管中、樂毅,並非大話!」

 聞言,張昭一臉不喜,道:「哦?將軍卻是如何以為?」

 趙雲隧道:「我主劉皇叔,向日軍敗於汝南,寄跡劉表,兵不滿千,將止關羽、張飛與我數人而已,又兼新野山僻小縣,人民稀少,糧食鮮薄,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軍不經練,糧不繼日,然而卻以軍師計策,博望燒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惇,曹仁輩心驚膽裂,我竊以為管仲、樂毅之用兵,未必過此。至於劉琮降曹,此乃變數,何人能知?主公又不忍乘亂奪同宗之基業,此真大仁大義也。當陽之敗,皆是因有數十萬赴義之民,扶老攜幼相隨,主公仁義,不忍棄之,致使日行十里,不思進取江陵,甘與同敗,此亦大仁大義也。寡不敵眾,勝負乃其常事。安敢以此評判軍師智謀?!」

 趙雲之言,無不在理,在座之人,皆飽讀詩書,又如何不懂?時又見其是出自趙雲之口,人家一介武夫都有此見識,若再要刁難,只怕他們面上也無光了!

 聽聞此言,張昭雖再有雄辯之才,卻也只能無奈安坐一旁,暗生悶氣了。我在旁見了,卻也覺好笑不已,心裡卻是佩服趙雲不已。

 便在這時,忽地又竄出一人,忽然問道:「今曹公兵屯百萬,將列千員,龍驤虎視,平吞江夏,不知將軍以為何如?」

 趙雲聞言,啞然失聲,急陷入迷茫,卻也暗自沉思。這問話的人我先前介紹時也記得清楚,便是虞翻是了。這麼一個沉重的問題,正是當下最利害的問題,去問趙雲?他也真做得出來。

 便在這時,趙雲不知該如何回答,卻忽然回頭朝我瞪了一眼,似在求助。我當即反應過來,我現在可不是在看電視啊,老子身臨其境,完全可以自己出頭嘛,不由得心情卻也開朗起來。

 朝著趙雲的肩膀拍了一下,我隨即顧不得眾人反應,便大聲笑了起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