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指南錄》第163章
《指南錄》~第七卷 逐鹿~第二章 蝶變(二)上

第七卷 逐鹿 蝶變 (二 上)

  “陸卿,朕不知道此語何解,你能替朕解釋一下麼?”傍晚,泉州行宮,幼帝趙昺笑眯

眯地將一本書擺到了陸秀夫面前。

  他依然沉浸在白天的興奮中,雖然白天慰勞將士的行動在最後關頭,被杜滸“無意

間”安排的獻捷搶了風頭,但趙昺深信,憑藉自己白天在眾人面前講過的話,將士與百姓們

會牢牢記住,大宋有一個年少但睿智的皇帝,而不再認為自己是生長在深宮中,對外界一無

所知的廢物。

  “臣,尊旨!”陸秀夫快步上前,捧起趙昺畫了墨線的書稿。

  皇帝陛下太聰明了,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陸秀夫有些拿不准。趙昺畫線部分,文

言寫得很簡單。與其是說在向自己討教,不如說在試探自己的政治態度。

  想了想,陸秀夫決定具實相告。指著“太宗曰:《司馬法》言:‘國雖大,好戰必亡;

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此攻守一道乎?’”這段文字,解釋道:“陛下,‘國雖大,好戰必

亡!’這句話最早出現于司馬法,是兵家之作。司馬法是否是偽書,臣不敢妄斷,但就這篇

大唐太宗與李靖的問對,臣以為,兩句話必須連起來解,才不失片面!”

  “哦!”趙昺詫異地看了陸秀夫一眼,最近一段時間,抨擊文天祥的摺子,都以文天祥

窮兵黷武為藉口。所以,趙昺本以為從陸秀夫的解釋中,自己多少能探出他目前到底更傾向

於誰,沒料到與自己有師徒之義的陸秀夫居然說出了這樣一番話。

“於今,這句話更要慎重理解!”陸秀夫人笑了笑,也不戳破少帝的心思,耐心地講授道。

  “於今,難道古時與今時不同麼?”趙昺瞪大了一雙眼睛問,看上去非常天真無邪。

  “時勢不同,自然不能照搬古人之言。蒙古、女真、都是在百戰中得天下,卻能席捲中

原,好戰,卻沒有亡國。我大宋修仁德,卻……”陸秀夫長歎一聲,結束了自己的話。

  本來,他也不明白為什麼蒙古好戰卻不亡國,宋修仁義,國家卻越來越弱。今日看了水

師帶回來戰利品時,百姓們的表現,終於悟到了其中三味。

  “陸卿不妨直說,此乃深宮,你我為師徒,並非君臣!”趙昺繼續追問,拿出一幅不打

破沙鍋不甘休的勁頭。他自幼師從陸秀夫、鄧光薦兩位名儒,學得都是治國平天下的大道

理。但隨著年齡增長和見識的增加,慢慢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目前雖然沒有機會把這些

感悟與實踐相印證,但大宋養民三百多年,慢慢找,實現抱負的契機總是有的。

  “蒙古人打仗,搶了東西,全體蒙古人多少都能分一些。雖然好戰,部族百姓卻能從其

中撈到好處。所以百姓願意作戰,甚至人人以作戰為榮。我大宋作戰,百姓除了交糧,納

款,何時分到好處來。所以無論勝敗,百姓的生活都會變得艱難,自然沒人願意打仗了。越

打越弱,也是正常!”陸秀夫正色道,他希望幼帝能明白,很多古人言語,都是有其正確範

圍與適用條件的,並非放到四海皆准。

  “依照卿家所說的道理,所以文丞相才…..”

  “所以文丞相才把戰爭紅利分給百姓,像文大人這樣的俊傑,幾百年難出一個。我大宋

無人可替代啊!南人天性柔弱,不以利驅之,誰人遠離家鄉,為他人殺敵!”陸秀夫語重心

長地說道。

  最近朝堂中,已經有人提出了偏安的建議。這種沒遠見的話自然有其成因,今後,福建

和兩廣越富庶,恐怕支持偏安的聲音越大。而對一些試圖恢復祖宗制度的人而言,偏安,也

是他們與文天祥爭權的最好機會。

  陸秀夫不希望這種情況出現,以往的經驗告訴他,一旦選擇偏安,蒙古人很快就會撲過

來,大宋就會重蹈前幾年的覆轍。

  “朕明白了!陸大人說得有道理!”趙昺點點頭,若有所思般說道。

“陛下要做大宋中興之主,就得有常人難及的肚量。文大人無妻無子……”陸秀夫低聲勸

道。

  “朕會讓母后,幫著文大人尋一個好妻子!”趙昺又開始裝傻,假做聽不懂陸秀夫的言

外之意。

  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已經知道皇權到底是什麼?同時,也知道此刻自己這個皇帝,比起

大宋歷代帝王,手中擁有的權力都小得多。有人私下建議他想辦法回收皇權,也有人勸諫他

不要輕舉妄動,以免重蹈哥哥的覆轍。兩種觀點,趙昺都仔細考慮過。他現在倒不擔心文天

祥會威脅到自己的安危,相反,他比陸秀夫還相信文天祥的忠誠。

  “正因為忠誠,所以文天祥才不會弑君奪位。正因為文天祥不會弑君,朕才得抓緊時

間,恢復祖宗基業。”趙昺不止一次這樣告訴自己。他知道,如果換了他人執政,自己白天

勞軍之舉,就可能引來殺身大禍。

  但文天祥不會這樣做,所以趙昺敢去收買軍心。趙昺現在不敢保證的是,文天祥百年之

後,他得繼承者還會不會如此寬容。

  所以,無論文天祥怎麼對他好,他都得努力。這是他作為趙家子孫的責任,也是宿命。

  陸秀夫低低歎了口氣,又拿起了皇帝的書本,將話題換到好戰必亡方面來。“陛下,憑

空而言,好戰忘戰而亡國皆屬於虛言。一個國家崛起,就不得不面臨與他國的利益爭奪。大

國崛起的關鍵,是看百姓能否與國家同利。如果不能同利,國家再大,再強,與百姓何干。

百姓憑什麼要支持這樣的戰爭。所以,忘戰,未必是吉,好戰,未必凶。如果國家能于百姓

同利,即便有一時之敗,也會同甘共苦,再度爬起來,直到讓對手認輸。文大人南洋所為,

就是告訴陛下這樣一個道理啊!”

  “可大人過去曾教我,君子不言利啊!”趙昺又上來了頑皮天性,故意在陸秀夫的話裏

挑毛病。陸秀夫說的道理,他都明白,從今天的民心上,趙昺就知道將來如果自己有機會把

握這個國家,一定要讓百姓從國家的崛起中分一杯羹。但眼下他需要的是,明確分清楚群臣

中誰更傾向于大都督府,誰更傾向于天子。

  陸秀夫和鄧光薦原來都是自己最信任的人,但最近,二人似乎都有些傾向于文天祥了。

這個苗頭,才是趙昺最擔心的。

  新政就像一塊磁鐵,無論支持者,還是反對者,最後都不得不圍繞著它而動。時間久

了,恐怕自己這個皇帝,就慢慢被人遺忘了。

  “君子不言利,可現在不是君子之世啊!在上古之世,自然要用上古之世的辦法。在如

今這個亂世,恐怕什麼辦法能讓大宋不亡國,就得用什麼辦法啊!”陸秀夫苦笑著答道,猛

然發現,趙昺話裏包含了很多其他含義。他有些猶豫了,怎麼能讓皇帝明白自己的苦心呢,

暗示得太委婉,陛下肯定聽不懂。說得太直接,無形中等於鼓勵皇帝在一條危險的道路上走

下去。

  “難道古人說得都錯了麼?先生當年可不是如此教我!”趙昺畢竟年齡還小,跟陸秀夫

兜了幾個圈子後,心裏的不快很快從言語之間帶了出來。

  陸秀夫神情一窘,一股熱辣辣的感覺從腹部直接沖到了臉上。他知道,趙昺今日的很多

觀點,都是自己曾經教導過的。他更知道,今天的自己,已經不是當年的陸秀夫。

  “陛下,古人沒有錯,而文大人的治政方式也沒有錯。一個國家要想長久生存下去,為

政者要麼做到上下同心,要麼做到上下同利。上下同心,依賴的是教化,所以古之聖人教明

君為之。而如今之世,民心不古,上下同心甚難,所以,文丞相才想盡一切辦法使我大宋上

下同利。臣當年只曉得聖人之言,卻沒有仔細看我大宋所面臨局勢,昔日所教陛下之道,失

之過狹。如今……”

  “好了,卿亦不必自責。文相天縱英才,朕向他多學一些便是!唉!”趙昺歎了一聲,

不再為難自己的老師。不甘心的目光穿過玻璃窗看向外邊,期待冥冥中,有人能給他個更好

的答案。

“我真是天縱英才麼?”數百里之外的福州城,文天祥望著外邊沉靜的夜色,苦笑著想。

  水師在南洋大獲全勝,並滿載賠償物資而歸的消息傳回來後,整個大都督府的人都興奮

的跳了起來。

  因為糧食和資金的擎肘,大都督府一直無法將攤子鋪得太大,很多需要嗷嗷待哺的新興

產業得不到資金注入,不得不暫時擱置。連破虜軍各部,也因為沒有足夠的軍餉和糧草預

算,無法把握住來之不易的反攻機會。

  有了這批飛來橫財,困擾著大都督府的問題就迎刃而解。可以通過資金鼓勵的辦法,將

聚集在邵武中的工廠搬遷出一部分來,利用福、泉兩州充裕的流民,將工廠的生產規模擴大

一倍。可以將目前正在試驗裝備階段的火槍,加快配備給一線部隊的速度。可以撥出一部分

錢,安置新收復地區那些曾經有抗元大功,又對大宋保有警惕的地方武裝,讓不能作戰的老

弱婦孺退下來,回家去過太平日子。可以給科學院追加撥款,研製更大的海船和更好的武

器……

  總之,這筆錢就像及時雨般,緩解了因戰亂、瘟疫和人口激增而漸感疲敝的大宋國庫。

同時,將困擾大都督府一年多的糧食危機問題壓制下去。更重要的是,它以鮮明的例子,告

訴大宋的文人們,並不是所有的戰爭都導致國力衰退,有一種全新的辦法,可以讓國家在戰

爭中走向強大。

  所以,人們在激動之餘,不吝嗇用一切言語表達對決策者的欽佩。有人甚至提出了請趙

昺給文天祥加九錫之禮這樣的建議。對於一切讚揚和邀功請賞的提議,文天祥都婉言拒絕

了。他還沒有完全為勝利而衝昏頭腦,相反,除了最初的興奮、激動外,內心深處,他還感

覺到了深深的愧疚和不安。

  “我這樣做對麼?”身邊無人時,文天祥不止一次捫心自問。他知道這並不是因為自己

拘泥于傳統才對南洋諸國產生了憐憫之心。更主要原因是,自己的另一個靈魂,文忠不支持

這類戰爭。

  在文忠的記憶中,所謂的西方列強,正是採用這種手段,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將中國從

滿清的屈辱統治中,向深淵裏猛推了一步。可以說,中國近百年的屈辱和災難,都源於那次

因鴉片而引發的戰爭。

  文忠的心願是讓中國走一條與西方列強不同的崛起之路。文天祥曾經按照文忠的思路嘗

試過,但他獨自堅持的選舉,被周圍人用力推了回來。

  從那以後,與其說是文天祥引領著大夥,引領著大都督府前進。不如說是周圍人,推著

文天祥向一個未知的方向探索。包括這次出征南洋的計畫,最早都是杜規先提出來的,文天

祥只是出於利害考慮,沒有表示反對而已。

  我這樣,會把中國領向何方?後世人眼中,中國又和西方列強有什麼區別?文天祥不知

道答案,搜索遍文忠的記憶,他只知道當年中國的賠款,造就了英國、法國通往全國的鐵

路,公路,造就了列強們遍佈鄉野的學校、圖書館。甚至那些國家對貧民的施捨和對病人的

有限免費醫療,都與另一個時空的中國密切相關。

  至少,我把這筆錢用到了應該用的地方。至少,是取自別人,而不是被人取走。望著窗

外沉沉黑夜,文天祥默默的想。

  “如果沒有把握走出一條與眾不同崛起之路,學一學別人成功的經驗,未嘗不是一種辦

法。關鍵是,讓每個華夏子孫能有機會分享國家崛起帶來的好處!”

  夜色中,幾隻新鑽出土的毛毛蟲借著燭光向樹幹上爬,用不了多久,它們就會咬破醜陋

的外殼,在風中伸出柔嫩的翅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