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賈寶玉新傳》第139章
第四卷 大觀,又見大觀 第二十章 我要文斗

隨著王燃在朝中地位的確定,南明的局勢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馬士英一黨在王燃平了花馬劉之后就刻意保持了低調,雖然馬士英仍然占據著首輔大臣的位子,但除了城防的一半力量外,已然沒有兵權。

 馬士英不愧字瑤草,牆頭草的性格非常突出,而阮大鋮也名不副實,根本不具備大胡子常見的硬朗作風,他們已經屢屢在公開及半公開的情況下對王燃及新東林黨表示了善意。

 以錢謙益為首的一派則隨著錢謙益內退兼任金陵軍校的語文老師而分崩離析。原有的東林黨勢力也隨之分化成了兩派,其中一部分人員加入了陳子龍的新東林黨,與以王燃為首的四大家族勢力結成了聯盟。

 但盡管王燃已經掌握的中央的實權,王燃也未能做到軍令暢通。主要的原因有二,一是自明朝內亂以來,就已經是軍閥割據,擁兵自重的情況,對中央的政令大都是陽奉陰違、或者敷衍了事的態度。

 王燃雖然位高權重,軍事力量號稱南明第一,但想要“以德服人”也還有一定難度…別人的實力雖然比不上你,但要是你一個個打過去,耗費大量時間不說,哪還有時間對付外敵?

 第二個原因就是几手是與新東林黨同步崛起的“清流”勢力。他們的主體是原東林黨的部分成員,在新東林黨成立后,他們曾一度有點迷失,但隨著接任禮部尚書職位的黃道周以及左都御史劉宗周對王燃的強力彈劾而找到了方向。

 劉、黃二人。尤其是劉宗周一貫堅持與強權作斗爭,他名滿天下地起因就是因為參了魏忠賢,從此便將自己的使命與彈劾重臣聯在了一起,當然他身為左都御史,也就是現在的最高人民檢察院院長,其任務本就是挑大臣們的錯。

 現在在他們眼里。王燃已經取代馬士英成為了新一代的強權,挑王燃的毛病、找王燃的問題就成了他們的權利與義務。

 憑借著劉宗周和黃道周在天下士子中地影響。“清流”立刻就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不僅包括了原東林黨的一些骨干,他們將王燃視為“毀滅”東林黨的罪魁禍首,還包括了那些因王燃崛起速度過快而嫉妒地。因手中權力被架空或替代而恨王燃的,都在關注著這些口舌之戰。

 應該說。劉宗周與黃道周兩人均屬于那種畢生追求自我完美的人,但追求完美本身就說明了這個人不可能完美。

 劉、黃兩人雖然身居高位,但都不具備相應的戰略眼光。就是這二人一直高舉“為君父報仇…”的大旗,引導著朝廷的輿論。屢次堵塞了南明與李闖合作抗清地道路,可以說南明的節節失利是與他們有直接關系的。

 同時兩人又均屬于不通權變之人,不管什么事情,在他們眼里永遠就只有“對”、“錯”之分,不存在灰色地帶。而且這種“對”、錯”的判斷依據也必須參照他們的標准。否則,你就等著挨參吧。

 當然他們參過許多真正的權奸。但也參過許多手握權力地忠臣,比較著名的就是前淮撫路振飛。

 在明末江淮諸臣中,路振飛是一位杰出的文官。他以正直、勇敢而著稱,在軍事上也頗有經驗,防御過叛匪,抗擊過海盜,打敗過大順軍,對明朝而言可謂忠心耿耿。但就是由于路振飛在戰前將家小送出城外,就被劉宗周參為倡逃,“可斬也”最終被罷免了官職。

 王燃更不用說,在河南的時候就被劉宗周參過几本。王燃回來后消停了一段時間,但在王燃榮任兵部尚書沒几天,劉、黃二人就又掀起了一片彈劾王燃的**。王燃燒的三把火均被他們批的體無完膚。

 在他們眼里,南巡是王燃不務正業,意圖公款旅游,順便收買人心之舉。劉宗周已經公然提出現在兵部的最大責任不是南巡,而是應該北進,借解金陵之圍之勢一路打倒北京。

 黃宗周倒沒那么激進,只是提出希望能與王燃互換一下職位,由王燃擔當“禮”部尚書,與敵人講“禮”,而自己去當兵部尚書,引領人民迎接北伐的戰爭浪潮。

 對于在軍制方面實行的雙軌制,則被他們參為會引起軍心浮動、尊卑不分之風,而總參、總后等新興機構的設立則會妨礙正常的辦公秩序并降低辦公效率,純屬浪費時間與資源。

 興辦的金陵軍校除了不收錢尚入劉、黃的法眼之外,金陵軍校的課程設置、師資配備、管理制度等等等等無一不受到他們的攻擊。

 他們將“抵制強權”的精髓理解的非常到位,只要是王燃及新東林黨贊同的,他們必然反對,只要是王燃及新東林黨反對的,他們必然贊同。

 要不是王燃在宣布這些決定之前均作了大量鋪設,估計早就被冠上“培植私人勢力,意圖不軌”的罪名,“可斬也!”。

 饒是如此,王燃也被廣大士子強烈提醒“離墮落只有一步,必須懸崖勒馬…”

 “怎么才能轉移這兩位精神領袖的注意力呢?”王燃著實有些苦惱…雖然明知這兩人對自己造不成什么實質傷害,但每天都要拔出很多時間跟他們打嘴仗也很傷腦筋。

 更重要的是,“清流”可說是掌控著全國的輿論導向,新東林黨畢竟是一個新建的組織,其影響力在金陵堪與“清流,抗衡,但在其它地方的影響力還嫌不足。而這種情況已經開始影響到王燃“改革”的進程。

 當然王燃并不是一個獨裁主義者,他也很希望聽到不同的意見,因為這樣非常有助于完善自己的計划,王燃畢竟是一個很有主見的人,不會因為意見紛呈而不知道該聽誰的。

 但像這種帶有強烈唯心主義的意見,王燃卻是很反感。劉、黃二人還好,提出的意見經過了一些調研,雖然對事實的理解方式有所偏差,但不可否認,他們是希望國家強盛的。

 可惜有許多清流卻不是這樣,他們的慷慨陳詞,在王燃看來,主觀上是想顯示自己的凜凜正氣,客觀上卻加劇了朝廷內部的矛盾。

 “什么精神領袖!不過是兩個不通權變的腐儒而已!”昭仁公主說道:“什么叫‘我堂堂上朝怎可用女子為將?怎可用女子教書育人’?要是單論學問,他們還不一定是寶姐姐的對手呢…”

 “喔?不會吧…”王燃對那兩位夫子在學朮界的“學霸”地位倒是有所了解,他自己本身也應該算半搞學朮的,畢竟博士畢業嘛。

 對這種學朮上的“大拿”,他們可能在某一領域不會很精,但勝于知識面寬,見識廣,多學科融合能力強,對問題的認識深刻…他看了看薛寶釵俏麗的面龐,憑她這個在自己原本時空中也就是高中剛畢業的年紀。

 看著王燃對自己頗有些懷疑的意思,薛寶釵笑笑說道:“怎么可能,我們畢竟經歷的少,在見識方面還差了一籌…”

 接著女孩話鋒一轉:“不過,真要辯論起來也不會輸得太慘…他們的很多理由是拿不上台面的…象不可用女子上戰場這一條,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女子于國難當頭挺身而出殺敵報國,又有何不可?”

 女孩充滿自信的話猛然讓王燃靈光一閃,一個可以解決輿論導向問題的方法跳了出來,正是寫架空歷史題材、編回到過去故事所必不可少的一件法寶——辦報紙!

 “這個報紙上都可以寫些什么東西?”聽著王燃簡單解釋了一下報紙的用途,大家都有了興趣,聽上去這報紙與朝廷下發的邸報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還算得上是新鮮事物…

 “什么都可以,政治的、軍事的、經濟的、文化的,我們想要向大家說明什么,報紙就可以寫什么…關鍵是通過報紙宣揚我們的主張,駁斥對手的言論!”王燃說道:“與其在下面跟他們啰嗦,干脆把他們逼到台面上來,大家正大光明的辯論…”

 “不錯”,薛寶釵也忍不住站了起來:“通過辯論,我們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的主張,爭取更多人的支持,也可以讓大家認清這些問題的實質,當然,這也不排除接受別人提出的正確主張…”

 “太好了,我們趕快把它辦起來吧…”昭仁公主拍手笑道:“二哥哥,你說我們給這個報紙起個什么名字才好?”

 王燃腦子里飛快地轉過什么人民日報、文匯報、北京晚報等名字,正在挑選,就聽到寇媚在一旁說道:“依我看,不如再借用一下野雞大學的人氣…”

 王燃趕緊打斷了寇媚的話:“我看就叫人民日報吧…我們既然建了人民醫院,叫人民日報也很配套…下面我們討論下一問題,誰來當主編呢…”

 “人民日報?嗯…‘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我們探討的又是關乎民生的大事,”薛寶釵沉吟著說道:“叫人民日報的確合適…”

 “這個總編嗎…”寇媚放棄了“野雞日報”的念頭,笑著說道:“依我看,很多人都可以勝任…柳姐姐擅長政治,湘云妹妹、宮姐姐擅長軍事,寶姑娘應付經濟沒有問題,文學嘛,我們大家都能對付一點…”女孩顯然是對“女子不能為將,不能教書育人”這個論調很反感,挑的主編人選都是女孩。

 “對啊,不管哪個領域我們都有高手…再說,陳大人、唐王殿下也可以幫忙…”李香君瞟了王燃一眼,卻故意不提他的名字,剛剛**于王燃的小女兒情態表露無疑,讓王燃一下又回到了那個女孩又嬌又嗔又羞又惱的時候,引得王燃不覺心中一蕩。

 昭仁公主顯然察覺到李香君與王燃之間的波動,抿嘴笑著提起不開的那一壺:“二哥哥也可以幫忙啊,其實二哥哥在文學方面的進步也很快…聽說在河南的時候,寶姐姐在信中給他出的題目,二哥哥回答的都相當出色,而且是信手拈來…”

 槍手李香君雇主王燃自然都心虛起來。看著薛寶釵那頗有些含意的笑容,薛寶釵顯然已經猜到了這個小祕密。

 “我們姐妹恐怕都不能勝任這個總編之責…”柳如是搖了搖頭說道:“既然是辯論,講究的就是反應機敏、詞鋒銳利、一針見血…這些清流雖不擅長實際工作,但卻非常善于引經據典,在文字上鑽空子。這可是他們的本行…我和香君妹妹她們只是略通一點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大台面是上不了的…寶姑娘等人雖然博學,但為人寬厚,而且金陵軍校地事務也要占去不少精力,恐怕無力兼顧…”

 柳如是說的這個問題倒是很貼合實際,“清流”當中的許多人出仕以來從來沒有什么實際業績。而是以講學結社,放言高論。犯顏敢諫,“直聲名震天下”,然后就自封為治世之良臣,似乎只要他們在位。即可立見太平。

 在王燃原本的時空中,反清義士夏允彝的遺著《幸存錄》曾說“東林之持論高。而于籌邊制寇,卒無實著。”劉宗周的弟子黃宗羲大動肝火,專門寫了一篇《汰存錄》癰加駁斥,反駁道:“夫籌邊制寇之實著。在親君子遠小人而已。”當然在他們眼里,清流是“君子”,與清流異調者為“小人”。

 “如此說來,我倒是有個人選,”昭仁公主想了一下,然后看了薛寶釵一眼笑道:“如果林妹妹在這里。准保殺得他們丟盔卸甲…”

 林妹妹?王燃不覺一怔:“你是說林黛玉嗎?”…王燃對紅樓夢再無知,也知道“天上掉下個林妹妹”這句話。

 “你雖然失憶,林妹妹倒是記得清楚…”薛寶釵橫了王燃一眼,淡淡的話語里竟頭一次透出微酸之意。

 王燃雖然不理解薛寶釵酸從何來,但還是應激性地作出了反應:“呃,你知道,有些事情我想不起來了…林妹妹貴姓,這個我倒是知道,但其它的事情我是真記不起來了…”

 王燃說地是實話,雖說《紅樓夢》的一條主線便是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悲劇,只是現在誰也把不准這個時空中的脈搏。

 不過大家顯然不太相信王燃地話,一旁的柳如是瞟了王燃一眼,笑著說道:“上次在寇妹妹那里談起寶姑娘的事情時,我就曾聽你提過林姑娘的名字,要說記不起來我是不相信,要說銘記于心我倒是相信…”

 “我覺得柳如是同志完全可以擔當這個主編一職,這詞鋒還不夠銳利的嗎?”王燃趕緊打岔道。

 王燃的“色”名已經是名揚金陵,大家普遍同意“英雄難過美人關”就是為這位賈府地二爺量身打造的。但是美人關也不能過個沒完沒了,已有的美人們顯然都想著讓王燃在這方面金盆洗手,退隱江湖。

 看著王燃急于轉換話題的模樣,薛寶釵禁不住抿嘴笑著說道:“林妹妹自小便通讀百書,長于機辯,倒的確是總編的最佳人選…”

 說著女孩嘆了一口氣,對著王燃說道:“自去年林妹妹隨林姑父去浙江上任,姐妹們分開已近一年,還真是很挂念她…寶兄弟,你這次南巡反正也要經過浙江,不如稟明老祖宗,順路把她接回來吧…”

 雖然王燃非常想見一見這個傳說中地林妹妹,但怎么聽也覺得薛寶釵話里另有深意,本著“情況不明出草花”的拱豬原則,王燃打了個哈哈沒有接聲。

 “有什么不明的?”昭仁公主習慣性地逼迫王燃作出各種齜牙咧嘴的表情:“還不是你這個花心大蘿卜自己惹出的麻煩,一面口口聲聲地說喜歡林妹妹,另一面又和寶姐姐糾纏不清…”

 “我還沒見過那什么林妹妹…”王燃提醒道。

 昭仁公主這才想起王燃是假寶玉,但嘴上卻不認錯:“沒見過又怎樣?你也是一個花心大蘿卜…你見的還少嗎…”

 由于王燃是祕密來訪,昭仁公主房間里倒沒有別人,擰著掐著就演變成昭仁公主愜意地倚靠在王燃懷里講故事。故事內容雖然簡單,倒也講了一個下午。

 按昭仁公主的說法,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三人是一起玩大的青梅竹馬,他們的關系與現在的三角戀頗類似。這也解釋了為什么薛寶釵對別人都很寬厚,唯獨對林黛玉表現出一些酸意…小姐妹之間的攀比可是最厲害的。

 賈寶玉心里到底喜歡誰多一點已經是無從考証,反正最后是在老太君的主持下與薛寶釵訂了婚。至于選擇薛寶釵而不是林黛玉的原因…

 “這我知道,”王燃趕緊賣弄他對《紅樓夢》的一知半解:“林妹妹身體差嘛…”據有關專家根據曹大大的描述分析林黛玉是先天性心臟病,活不過二十。

 “誰說的?林姐姐身體是稍弱一些,不過不是因為這個…”昭仁公主說道:“是敬老爺他們二人八字不合,據敬老爺推算,如果二哥哥娶了林妹妹,必遭血光之災。”

 拜托,你要是不會算就不要算,這不明擺著瞎整嘛…王燃暗罵賈敬。賈寶玉倒是沒娶林黛玉,不過血光之災不僅沒避過去,而且當年就把小命給丟了。

 “林姐姐傷心氣惱之下就隨著她父親林如海一起遠赴浙江上任…”昭仁公主嘆道:“不過聽說那里也不太平,經常鬧倭患…老祖宗倒是真心的疼林妹妹,說了好几次要去把她接回來呢…”

 昭仁公主沒有說錯,在王燃定下南巡日期的當天,就得到老太君的通知,讓他順路去兩個地方,其中一個便是浙江的林如海處。

 身為新一代的賈家家主,本來就需要親自去探望本門的長輩以示隆重,而林如海是賈寶玉的嫡親姑父。雖然姑母賈敏已經去世,但既然順路,就應當去見見自己的姑父,順便把林黛玉接回來。用老太君的話,即便做不成孫媳婦,但也還是自己的親外孫女。

 而第二個地方便是著名的寧國府。榮國公、寧國公是賈氏一門權力巔峰的象征,榮國公指的是賈政的父親,而寧國公則是賈政的伯父、賈敬的父親。

 榮國府建在了金陵城,住著賈政一脈。而寧國府則就建在了隸屬于南京的寧國府。這第二個寧國府指的是一個地名,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南京省的寧國市,賈敬一脈,除賈敬外都住在那里。

 按《紅樓夢》所說,寧國府應該就在榮國府旁邊吧…不過王燃顧不上糾纏這些細節,他已經被這些關系搞的頭昏腦漲:“拜托,我是奉旨巡差,不是走親戚…哪跑出來這么多哥哥嫂嫂,侄兒侄媳的…”

 “公私兼顧豈不更好?”昭仁公主笑著說道。

 “公家的事情都快忙不過來了,哪還有心思搞私事?”王燃這些天的確很忙,在南巡之前,怎么也要讓新機構都正常地運轉起來。雖然史湘云等人還未回來,但也要盡最大努力做好准備工作。

 王燃之所以這么快地安排南巡,當然不是為了早點把軍餉送到劉澤清、黃得功二人之手,而是為了親自摸清楚他們以及其它各路軍閥的底牌。“攘外必先安內”這句話本身并沒有錯,關鍵是看用在什么時候。

 國家情報廠的人雖然都在努力刺探這些官員的行蹤,但這些人畢竟不是省油的燈,國家情報廠的人至今也只打進了他們的外圍,根本接觸不到核心機密。

 “就算他們各有小算盤,也不會輕易地就讓你這個欽差大臣察覺吧…你在明,人家可是在暗…”昭仁公主說道。

 “嘿嘿,山人自有妙計…”王燃笑了笑:“本卷已經結束,請期待更精彩的下一卷吧…”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