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賈寶玉新傳》第9章
第一卷 強迫中獎 第九章 答記者問

兩千騎兵是真正的八旗精銳,個個驍勇善戰,接報不多時便已進入了嘉祥至濟寧的必經之地——報應林。

  日后軍事專家對“報應林伏擊戰”的評價,頗有些王燃原來時空中分析“四渡赤水戰役”的意思,把這一戰作為“聲東擊西、調動敵方部隊”的經典案例。“兩千騎兵為什么會在沒有放出斥候的情況下進入報應林”,成為王燃成功把握敵軍心理的重要佐証。

  根據這些軍事專家的分析,在路過這樣險要的地段時,清兵是應該首先派出探路的先頭部隊的。當時如果清軍先放出探路部隊,就很有可能觸發而發現其中的陷井,那時整個“報應林伏擊戰”就不得不提前發動,結局會演變成什么樣子誰也無法預料。最好的結果是王燃想辦法將這股敵人引住林中,然后憑借林中騎兵不易展開及清軍不熟悉地形這一點與之展開對抗,最壞的結果…

  而根據當年參加過這次戰役的退伍老兵的回憶,在清軍從濟寧趕往嘉祥的時候就是先由探頭部隊打頭的,可見這股清軍的戰斗經驗是有比較丰富的。

  可是同樣是這隊清兵在從嘉祥趕回濟寧時卻沒有放出斥候部隊。這只能由“慣性思維”來解釋,一方面是由于時間緊迫,另一方面則是認定了滿家洞主力正在圍攻濟寧,加之剛剛已經走過一回,慣性讓清軍放松了警惕,兩千人馬在沒有放出任何哨探的情況下進入了報應林。而王燃敏銳地把握到了清軍的這一心理。

  但這只能說明大家對王燃的“神化”。真實的情況是,當事人王燃在此戰后,當了解到這隊騎兵在從濟寧趕往嘉祥的時候曾經派出探頭部隊時大抹冷汗,因為他當時也受到了慣性思維的影響,認為這股清兵和嘉祥清軍一樣,也不會放出哨探部隊。

  因此,就“報應林伏擊戰”而言,王燃一是勝在臨機應變,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勝在了運氣。對抗的雙方都有失誤,命運之神開了一個不小的玩笑,清軍的失誤導致了自己全軍覆沒,王燃的失誤反倒讓自己這方拋開了許多顧忌,如陷井的位置、絆馬索的設置、自己這方進入陣地的時機等等,使已方更加從容地取得了最大限度的勝利。

  在清軍按預想的情況進入報應林之后,這一仗就再也沒有任何懸念,陷井、絆馬索、弓箭加上天黑加上地形的便利,使滿家洞一方完全占據了戰場的主動,而騎兵在這樣地形中還不如一個普通的步兵更有力量,穿在身上的盔甲在以往能夠保護自己不受傷害或者少受傷害,現在卻成了最大的累贅,原因無它,盔甲太重了…騎著馬的清軍在林中無法突圍,失去馬的清軍更加無法逃生…

  戰事比預想中更快地結束了,清軍兩千騎兵全軍覆沒,有個別棄馬棄盔甲的清軍逃竄也并不影響王燃對后續行動的策划。打掃戰場時,王燃命令收攏剩余的馬匹后,組成了一個近千人的騎兵隊,讓這些義軍再次穿上清軍的的盔甲,由張漢率領,先一步趕往濟寧,自己和宮秀兒則率領其余人馬隨后趕到。對這個命令,張漢是激動地不行,他剛才還念念不忘的騎兵隊,現在就已經歸他領導了。

  不出王燃所料,濟寧的守軍在看見一隊騎兵向正在攻城的滿家洞土匪沖去的時候,馬背上高高飄揚的“清”字和四散潰逃的土匪讓他們興奮不已。此時天已經有些放亮了,濟寧守將下令大開城門,率領守城的清軍沖出城來配合已方的騎兵作戰。等到他們發現不對的時候,滿家洞的一部分騎兵已經沖進濟寧城,配合孫義的手下占領了城門,另一部分騎兵則對這些清軍步兵展開了一面倒的屠殺…等王燃和宮秀兒趕到的時候,濟寧城下的戰事已經基本結束,而天也已經完全亮了。

  “兄弟,我們現在去打哪?”與孫義一同前來迎接王燃和宮秀兒等人的張漢騎著馬來到王燃面前,興致高昂地問道。

  “還打呢,三哥,已經打了整整一天了…你不累啊…”王燃轉頭看看身邊的戰士,雖然士氣高昂,但疲憊之色還是明顯地透了出來。不過經過這短短一天的戰斗,濟寧已經被拿下,嘉祥、金鄉也已經基本成為一座空城,以滿家洞義軍現在的實力,可以隨時攻取。就是兗州,這座魯西南最重要的城池,想要奪取它也不是沒有可能…但是有個疑問一直困擾著王燃,就是那三千騎兵究竟是從何而來,又為何而來,是否還有別的清軍…在沒有弄清楚這件事之前,任何軍事行動都會冒有極大的風險…本來王燃想著在報應林一戰中能夠俘獲几個俘虜,到時從他們的嘴里不難獲得相關的資料…但滿家洞義軍顯然未能領會這個意圖,一戰下來,根本就沒有一個俘虜,不是清軍骨頭硬,而是義軍的刀子快…

  “我精神好著呢,沒問題…”張漢拍著胸口喊道,率領騎兵打仗的感覺讓他過癮不已,如果能馬上再打一仗就…

  “三哥,你‘年輕氣壯’當然沒有問題了,可是其他的人比不上你呀…他們現在的戰斗力恐怕還不到平常的一半呢…三哥…等打完仗你一定要把你保持體力的訣竅告訴大家…下次再遇到這種局面,我們就不用中間休息了…直接一路打到北京去…”王燃抓住了張漢的心里,哄得老頭顧目自盼,高高興興地拔轉馬頭離開,估計是去琢磨整理自己的心得,好在慶功會講授一番。

  宮秀兒在一旁忍不住帶著一絲笑意橫了王燃一眼,似是在責怪他捉弄張漢。王燃笑著一攤手,解釋說:“我說的全是真心話,象三哥這樣時刻保持精力充沛的,你知道叫什么嗎?這叫斗志!叫士氣!…如果軍隊里人人都能保持這樣的斗志和體力,你想,這支隊伍的戰斗力…清軍哪是對手…”

  宮秀兒聽的有些入神:“可是這也能學會嗎…”

  “當然,體力可以通過平常的體能鍛煉獲得,斗志需要的是政治思想工作,所以軍隊里才會有業務主官和政治委員不同的分工嗎…”王燃順口回答道。

  體能鍛練不難理解,政治思想工作…政委…宮秀兒正在疑惑,王燃已經醒悟了過來,岔開話題說到:“下一步你們有何打算?”

  王燃問的這句話倒也不完全是隨便問問,目前,濟寧的清軍只余巴哈納帶走的一千人,金鄉的大部兵力被消滅,只剩下不足兩三百人,嘉祥守軍則已經全軍覆沒,濟寧更已被滿家洞控制。而且更重要的是,伴隨著這几次作戰的勝利,滿家洞義軍的裝備有了相當大的改善,一大半的戰士已經可以不再使用鋤頭、耙犁等農具了,繳獲火槍可以組建起一支百人左右規模的火槍隊了,繳獲的戰馬則已經組建了一支千人上下規模的騎兵隊。部隊的整體戰斗力有了明顯的提高,士氣也很旺盛。

  可以說,目前清軍已經暫時無力對滿家洞形成威脅,滿家洞只要掌握好時機,無論從哪一個方向突出清軍原來的包圍都不困難,因此滿家洞下一步要采取的突圍行動決定于它的以后的發展策略。

  宮秀兒也知道這個方針將決定滿家洞的未來,于是進城后沒顧得上休息,便在衙門后院召集了滿家洞的主要首領開始商討這件事。

  其實后續方案在決定圍點打援方略的時候就已經有了一些初步設想,不過意見并不統一,有提議固守滿家洞的,有提議向突圍投奔闖王李自成的,也有提議直接往北一路打到北京的,眾說紛紜。王燃在當時并不想在這件事情上過多糾纏,他有自知之明,知道這件事不是自己這個外人所好發表意見的,當然當時就是自己發表了意見也不會得到重視和認可。在那種情況下,考慮到時間的緊迫,宮秀兒決定在解了滿家洞之圍之后再作仔細商討。

  現在算是已經解了滿家洞之圍了,但大家對以后的發展計划還是各執已見,莫衷一是。與上次滿家洞洞穴內討論唯一不同的是,這次所有的人在發表自己的看法的時候都有意無意地看著王燃,似乎都非常想得到王燃對自己的支持。畢竟王燃在這几次戰斗中給大家留下的足智多謀印象實在太深刻了。

  其實關于后續的行動在決定圍點打援的具體方案時,王燃就有過一個初步考慮,但局限于當時的情況,未曾多作考慮。現在結合對局勢的理解,方略大綱已經慢慢地成形。

  簡單地說,就是不管向哪個方向突圍,都應該把握一個原則,那就是不要被城池拖住,把人馬帶到清軍騎兵不容易展開的地方,而目前最好的方向就是趁清軍兵力不足,留下一部分人馬在此牽制清軍,大部隊則向東進入沂蒙山區。

  “為什么要放棄嘉祥和濟寧?我看我們應該直接向北,一路打到北京去…”,張漢老頭跳起來不耐煩地說。其他的人對王燃的說法也都疑惑不解,為什么打下了濟寧又要放棄濟寧呢…

  “各位”,王燃為了讓滿家洞諸人能更清醒地認識到目前的局勢,耐心解釋到:“清軍的戰斗力不可小噓,今天我們已逸待勞,以多打少,每次的兵力都是敵人的五倍以上,打得又是伏擊戰,可以說是我們占盡了天時、地利和人和,可是雙方的兵力損傷還是接近了一比一。如果我們向北,一路上全是高牆險城,以我們現在的狀態,恐怕攻不下几座城,就已經耗盡兵力了…雖說民心可用,但戰斗力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形成的。退一步說,就是攻下了几座城,在清軍紅衣大炮面前,也難以守住,到時我們孤軍作戰,必然會很快地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這也是我們這個時期不能固守城池的原因…”

  “那往西與闖王會合不也行嗎?那樣我們就不會是孤軍作戰了吧…”一個提議西進的人有些猶豫地說到。

  王燃微微一笑:“現在闖王的大部分兵馬已經退到了陝西,我們要與他們會合,行程數萬里,而且經過的全是清軍的地方,必須一路打過去,這和自投羅網沒有太大區別。況且闖王現在可以說是自顧不暇,即使他有心相助,怕也是力有未逮,我們依然會是一個孤軍作戰的局面,加之地形不明…”,王燃頓了一頓又續到:“況且,我們僅有這點人馬,就是一個不少地全部殺到西安,對闖王也不會有什么大的幫助,卻給了清軍集中兵力一網打盡的機會。而如果我們留在山東,一方面可以借機發展自己,另一方面還可以牽制住一部分清軍的兵力,使清軍顧此失彼,沒有辦法集中全力去對付闖王,這樣對闖王豈不是更加有幫助?”

  “那為什么一定要到沂蒙山區呢,留在滿家洞不是一樣嗎?”另外一個提議留守的人問到。

  “留在滿家洞雖有地形熟悉之利,但地方太小,沒有兵力回旋之勢,無法形成有效的機動…巴哈納已經掌握了滿家洞的弱點,他的應對策略很高明,無人區及封洞已經讓我們吃了很大的虧…如果這次不是正好趕上了機會順利調開了濟寧的守軍,我們是很難取得這次勝利的…而沂蒙山區縱橫交錯,地勢險要,交通不變,清軍的紅衣大炮難以抵運,毫無用武之地,我們几萬人馬撒進大山后清軍根本就找不著…這樣有利于我們休養生息,以待時機…而且,”王燃把頭轉向了孫義,接著說到:“據二哥說,青州還有一股義軍在活動,我們占據兗州與青州交界的沂蒙一帶,更可以與他們形成呼應,更有利于義軍的總體發展。”

  正在王燃“答記者問”的時候,孫光宗快步走了進來:“軍師,有茗煙和昭仁公主的消息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