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明天工》第162章
第一六四回 旅順造船

 沈有容的態度為李彥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可以將復遼軍,具體來說是兵戰俱樂部的影響力展到遼南,李彥自然要緊緊抓住。

 不僅如此,李彥與沈有容還商議了水營的共建問題,此前登萊水營已經被沈有容派到遼南,協助復遼軍作戰,此番登萊水營必須要歸建,但沈有容積極支持李彥的大洋艦隊計划,所以同意李彥從登萊水營中抽調一些水兵與船只加入大洋艦隊。

 沈有容經營水師多年,登萊水營有不少經驗丰富的水兵,李彥本來還想著要通過怎樣的方式,討要一些截留下來,沒想到沈有容如此配合,自然是當仁不讓。

 水營與6營有所不同,如果說6營只要兩三個月就能夠完成一期高強度的訓練,并在戰場上完成標准的戰朮動作,那么水營的技朮性要求就會高得多。

 水上作戰,特別是海上作戰,暫時還不能做到像6營那樣整齊划一,傳統的跳幫作戰在李彥看來,是注定要被淘汰的,而且在大洋之上已經落后,而在內河或者近海,面對沒有什么水軍的建奴,也似乎有些英雄無用武之地。

 兵戰俱樂部東江分部的成立,既是對水營的一次整頓,同時也是俱樂部系鑽研水軍作戰的開始,這顯然不是短時間里能夠起到效果的。

 而且,水兵要熟悉船性,熟悉水性,這都需要時間與過程,特別是復遼軍以北方人為主,熟悉水性的人很少,所以就不得不依賴原來的水營。

 正因為如此。登萊水營的老兵。對李彥建設水軍的計划很重要,也是考慮到這一點,沈有容才會主動提出這樣的建議。

 遼南地水營正在整頓,李彥地計划就是組建兩支精銳的艦隊,一支用于外海。這將是未來大洋艦隊的軀干;一支用于近海及內河,這將是用來鉗制建奴的利器。這兩支艦隊的規模都將不會太大,但是足夠精銳。

 至于裁汰下來地船只與水兵,一則都可以塞給沈有容的登萊水營,剩下地,將會組建遼南船運公司,海商協會正在運作第二次大規模的海貿,在遼南衙署正式提出積極的展海貿的政策以后,以遼南為中轉的海上貿易,已經呈現出欣欣向榮的趨勢,對于運輸船只的需求。也會增加。

 組建船運公司,可以從這些海貿中收取一定的佣金,用來支持公司的展,以及艦隊的建設,也可以增加遼南地貨品參與貿易的機會,當然,李彥更希望遼南的貨品通過商人之手倒賣出去。而不是親自來操辦。一個組織一旦龐雜了,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就好像人也會有巨人症似的。

 不僅如此。包括船運公司本身。李彥也希望逐步由商人接手。遼南衙署直接控制地船只。也不需要太多。

 已經有一些商人通過遼南衙署購買水營淘汰下來地船只。遼南各水營適合遠洋航海地船只并不是很多。其中多數只能從事天津、山東半島、遼東半島到朝鮮這一區域地近海航行。能夠直達日本外海地船只很少。還要優先保証護航艦隊地需要。

 神通廣大地商人已經開始從浙江、福建、廣東一帶調集適合航海地商船。南方地海貿雖然也賺錢。特別是南方本來就盛產絲綢、瓷器。不過南方地航線風險也很大。海盜暫且不說。西洋人地炮船也霸道得緊。總是想著獨占航道。既然北方有機會。還有保障。倒也是讓這些海商通過一些手段。聯合南方地商人。弄了一些船過來。

 這些海船。如今還在海上航行。

 最先抵達旅順碼頭地。倒是李彥先前出資購買地一艘西洋風帆戰艦。用西洋人地話來說。這種船被稱為蓋倫船。只有一層甲板。兩側船舷共有三十二門火炮。

 這艘戰艦。是李彥花高價從澳門那邊買過來地。甚至已經有多處破損能航行到這里。已經算是一個不大不小地奇跡。

 對于李彥花費大量的銀子買來這樣一艘不能用的廢船,水營方面都表示不解,不過李彥還是給于了高度重視,在得知這艘船已經抵達旅順的時候,他甚至迫不及待地要離開登州,回轉旅順,并邀請沈有容一起去看看。

 沈有容謝絕了李彥的邀請,倒不是說他不想看一看這艘能讓李彥很激動的西洋式艦船,雖然他在南方時曾經見過,但近距離接觸,卻絕對是第一次,實在是朝廷對官員的行止有限制,他前番跑到遼南去察看復遼軍,已經被人彈劾,現在自然不敢授人口實。

 李彥倒不是對這艘西洋炮船有什么特別的喜好,看到這艘樣子很破敗的炮船,更談不上宏大之說,他只是帶著新建旅順造船廠的技工和工匠,以及那几個南方聘來的船匠,包括几個西洋人,仔細參觀了這艘船。

 每參觀一個地方,李彥都會讓那几個操著奇怪腔調的西洋人講述這些地方的特點,又讓中國的工匠進行比較,然后再提醒他們將這些方面列入研究的方面,研究那些因素會影響這些方面,應該怎樣設計。

 李彥對艦船并不怎么了解,但是他的思想和方法卻不會說,他讓工匠們注意研究不同船型,特別是艙底、艦艏形狀的航行性能,以及桅杆、風帆設置等等,“多做嘗試,敢于創新,深入研究”。

 造船事業剛剛開始,不過李彥相信有了一艘標本,還有船型結構圖,造船廠一定能夠在他的嚴格要求之下,造出更好的船來,起碼能復制這樣一艘西洋式的風帆戰艦。

 旅順造船廠是新建的船廠,獨立于天津船廠之外,而且專門造海船。

 因為有天津船廠的建設經驗,旅順船廠的建設很順利,而且應用了很多新的成果,包括大型的船台,干船塢,以及剛剛弄出來的龍門吊車。

 因為筑城的需要,精作坊依著李彥的意圖研究起重機械已經有兩個多月,前后開出几種簡單的滑輪式吊車,而這個龍門吊車就是最新的一種,不過其功能也是簡單得很,在李彥看來,這完全不能算作吊車,只能稱之為龍門工作台。

 在造船材料主要還是木材的情況下,這種吊車的作用并不大,但也確實揮了用途,讓一些事情變得更加簡單。

 在旅順,李彥先后察看了造船廠、旅順碼頭,以及鹽場。

 旅順的鹽場最早使用水泥改造,如今已經初具規模,整齊的鹽田看上去非常壯觀,讓李彥領略到几百年后的混凝土時代,覺得特別親切。

 水泥鹽田的勞動量似乎要比煮鹽簡單很多,但也容不得半點馬虎,開閘引水,風車提水,晒鹽,收鹽,也都需要一絲不苟,而且需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來做。

 水泥地上晒出的海鹽又純又細,品質一流,很受鹽商的歡迎,鹽場的產量也大,已經成為遼南很重要的一項產業。

 遼南衙署從朝廷爭取到放鹽引的權利,以此作為遼南的一部分軍費,所以遼南的鹽可以放心大膽地通過鹽商輸入內地。

 李彥起于天津,與天津的商人關系最好,長蘆天津一帶本就產鹽,天津也有很多鹽商,遼南的鹽就通過他們輸入到內地。

 之前遼南也有鹽田,不過產量不大,所以朝廷也沒有在意,雖說給了遼南放鹽引的權力,卻也沒覺得遼南能產多少鹽,這部分鹽引也就抵充五千兵的餉銀,還不包括糧草。

 朝廷并不知道遼南的鹽田經過整改以后,產量大增,遠遠出原來整個遼東的產量,很快成為遼南的支柱型產業,大大緩解了遼南的經濟壓力。

 李彥起先也沒意識到鹽場的價值會有這么大,畢竟在后世來說,鹽是很常見也很便宜的,但是這個時代,鹽實行鹽引官賣制度,被附加了稅收的功能,所以鹽的價格特別高。

 如果說因為飲食習慣的差異,北方人吃面而南方人吃米,北方人吃大豆油南方人吃菜籽油,那么食鹽不管南方還是北方,不管富人還是窮人,都是需要吃鹽。加上鹽又不像其他的東西,需要特殊的地方特殊的條件才能夠生產,很容易進行控制,所以歷朝歷代,都對鹽實行專賣制度,并通過提高鹽的價格,起到稅收的功能。

 有明一代,鹽稅與田賦,几乎是平分天下,可見鹽引在明朝財政中的重要地位。

 不過與田賦不同,鹽稅是直接歸屬內庫的,所以遼南能從內庫爭得這一塊收益,也殊為不易,恐怕那些掌管內庫的官員與內監,也沒意識到遼南的鹽,會產生這樣大的價值。

 借著商人的網絡,遼南的鹽通過天津在北直隸,通過登萊在山東半島,通過胡文信等徽商,售到河南、南直隸,甚至還通過東江,輸入到朝鮮。

 不過鹽畢竟是鹽,無論北方的長蘆鹽場,南方的兩淮鹽場,都有成熟的產銷渠道,遼南的鹽,起初還賣得順利,隨著產量的增多,如何確保銷售,卻也是個問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