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明天工》第184章
第一八七回 遼海戰區

 天啟二年正月末,二月初,廣寧潰敗,遼西走廊俱失;二月中,貴州水西土酋安邦彥起兵叛亂,永寧、水西叛軍連成一片,奢安之亂就此糜爛西南;五月,山東聞香教徒徐鴻儒揭竿而起,先后攻克鄆城、鄒縣等地,大明內外交困,已然是一片風雨飄搖的模樣。

 與生在貴州、四川一帶的奢安之亂相比,魯西南爆的聞香教起義對遼南的影響更大,李彥在天津起家時,曾與聞香教有過接觸,聞香教如今的教主也正是與他沖突的王好賢,不過這一次起兵的頭領,卻并非王好賢,而是聞香教的大傳頭徐鴻儒。

 徐鴻儒從五月初三日豎旗,五月十三日占領鄆城,隨后進攻巨野、滕縣縣城,到六月十一日占領與南直隸交界處的夏鎮,初期展,勢如破竹,風頭一時無的觀感,李彥對聞香教的這次起兵并沒不看好,不過還是讓參謀部對魯西南的戰事進行了推演,畢竟遼南所需的糧草等物資,有很多是從山東來的,遼南的對外貿易之中,山東也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若是動亂范圍進一步擴大,勢必影響到遼南的展環境。

 經過几年的展,依靠《華夏商報》的采編與行網絡,以及商業貿易往來,情報部與華夏社在大明最主要的几個省份,已經建立了一套來源廣泛的情報體系,雖然魯西南動亂生以后。\//\平常地信息來源都會受到影響,不過參謀部還是能夠得到大致的情況,甚至要比山東巡撫、總兵所得到的更加詳細。

 “聞香教在短時間里,裹脅數萬百姓。聲勢浩大,連取數個縣城,不過他們進攻巨野縣城失敗,可見烏合之眾。戰力始終一般,”茅元儀出身官宦世家,對聞香教這種起義自然沒有任何好感:“他們初期進展順利,不過是這些縣城本就沒有什么駐軍,只要山東巡撫、總兵盡快調集山東、北直隸的大軍,這些叛軍定然會土崩瓦解。”

 李彥憂心地看著地圖:“這些農民組成地軍隊。初期當然沒有什么戰斗力,裝備也不過是些棍棒、農具,但若是一直讓他們攻城略地,就能積累作戰經驗,并且補充兵器裝備,眼下這些叛軍自然不足為慮,但若是他們不斷流竄,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規模越來越大。最終難于制服。/\”

 “何況。這些叛軍對于地方上的破壞極大,大明如今內憂外患。再也經不起一場大的風雨了。”

 “大人的意思,平叛要戰決?”茅元儀問道。

 李彥點了點頭:“對。而且要防止叛軍到處流竄,特別是河南方向。”

 在李彥地印象中。河南這種地方可能是因為窮困,歷來是農民起義的高危區域,而且河南的位置也非常重要。

 茅元儀也皺起眉頭,要擊敗叛軍或許不難,但要不讓叛軍流竄,似乎很難做到,畢竟大明的國土廣袤,叛軍處處去得,官兵卻不能處處設防。

 “這卻是難辦,”茅元儀苦笑道:“不過叛軍未必會采用流竄的戰法,他們已經自立帝號,封王拜官,未必愿意到處流竄。”

 李彥頓時啞然失笑,徐鴻儒這一手做得實在是太過操切,遠不如太祖奉行的“廣積糧、緩稱王”,立見高下。

 雖然關心魯西南地戰局,遼南卻沒有能力改變什么,東江之戰以后,建奴對遼南、東江的重視程度大為提高,不僅在復州、岫岩駐扎重兵,而且時時分兵侵擾。/\

 好在遼南已經放棄了在金州城外屯種的田地,而是集重兵于鐵工城,護衛那里的礦場,要是建奴大軍前來,就退回城內,至于小股敵軍,卻不加理會,讓建奴無機可乘。

 遼南現在有四個常備營,金州營、復州營、鐵工營,以及鋒銳營,其中鐵工營、復州營駐守鐵工城,金州營守金州,鋒銳營則駐扎在鐵工城與金州城之間的石河驛。

 以四個營的兵力駐守兩城,并且隨時可以動員更多數量的守備軍,依托兩座城堡完備的防守工事,除非建奴全軍而來,并且不計代價地拼命攻擊,不然李彥敢于自夸固若金湯。

 遼南的防線是依托地是堅固地城堡、特殊地形以及海上優勢,與遼南的相對平靜不同,東江戰區地形勢一直比較緊張。

 雖然河面開化以后,水營的艦隊可以封鎖鴨綠江地江面,但最多也只能控制義州附近江面,而在鴨綠江的上游,朔州一帶,水營就很難控制,而且那里江面更窄,不便船艦展開,反而容易遭到岸上地攻擊。

 東江之戰以后,建奴不但在鳳凰城駐扎了重兵,而且一直在寬甸、建州衛那邊動員兵力,隨時可能從朔州以北的地方進入朝鮮。

 東江戰區對于建奴可能從北方起的進攻并非十分在意,一則朝鮮北部群山連綿,人煙稀少,建奴攻取那個地區,并沒有任何好處,至于戰略價值當然有,但得不償失。

 此外這里畢竟是朝鮮,東江戰區對于非核心地域完全可以不顧及一城一地的得失,建奴要從北方進入義州、安州一線,東江戰區可以有充足的警戒時間與空間。

 對于東江戰區來說,最值得關注的依然是義州、朔州一線,特別是朔州,防守相對薄弱,建奴很可能從寬甸越江而入。

 東江戰區參謀本部計划以一個營前出朔州,警戒寬甸方向,鎮江營營官毛文龍自請戍守,雖然駱養性更屬意劉文炳,不過滅虜營的騎兵留在義州還有更多用處,加上不能讓毛文龍覺得受到復遼系的排擠,最后就決定由毛文龍與鎮江營駐守朔州一帶,要任務是警戒,然后擇地戍守,并盡量避免與建奴硬碰硬,而要依托河湖、山嶺,打運動戰。\//\

 以步兵與騎兵打運動戰,這在傳統中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在不利于騎兵行動的河湖、山地中,步兵反而更有優勢,但作戰的難度也可想而知。

 東江戰區在朔州、義州,直到江口大營,一字排開五個營,主力集中在義州附近,江面上有水營的艦隊巡視,先立足于拒敵,其次再伺機出擊,這種戰策始終是明軍的主流思維,但執行力度與軍隊素質,決定了效果的不同。

 東江戰區常備兵力包括五個營,復遼軍最精銳的滅虜、破虜、選鋒三營全部部署在東江,此外還有較早組建的東江營,只有鎮江營組建最晚,但其骨干也都是經歷過戰事的老兵,東江之戰以后,東江軍無疑已經成為復遼軍中的精銳。

 遼南總兵官王國興在東江之戰后,即重新返回遼南,從朝廷授予的職官來說,王國興與駱養性一為遼南總兵、平遼前將軍,一為東江總兵、平遼右將軍,屬于平級。

 朝廷此舉,等若是分了王國興的兵權,這也符合朝廷的治兵用將策略,不過在朝廷看來,東江鎮屬于新建,并沒有從遼南鎮分兵充實東江的策略,也就談不上分權。

 但在復遼軍系統內部,充實東江是既定策略,又勢必造成遼南直接控制的兵力減少,特別是戰力懸殊,軍隊的統屬關系必須重新進行調整。

 在整個遼南,軍政體系與明朝在地方的體系已經完全不同,這完全是因為遼南作為新開辟出來的戰區,位于敵后,情況特殊,這才給了李彥打破常規,構建一套全新體系的可能。

 作為一方巡撫,不管是在朝廷的體系,還是遼南的體系中,李彥毫無疑問都是地位最高的決策者。

 但是遼南有一個特殊的軍政聯席議事會,重大決策通常都會經由這個議事會討論決定,議事會也被簡稱聯席會議、議事會,或者直接叫做議會。

 議事會作為最高決策機構,下屬兩大執行機構,一是軍議院,一是政議院,李彥在兩院都是院長,軍議院下設情報部、參謀部、總兵署,以及比較特殊的存在兵戰俱樂部。

 總兵署本來主管軍隊的訓練以及作戰,王國興是唯一的總兵,為了理順遼南、東江之間的關系,聯席會議決定改總兵署為督軍府,李彥為總督,王國興為副總督,這樣一來,在復遼軍的體系中,王國興的地位還是要高于駱養性。

 督軍府統領各軍,下轄東江、遼南兩鎮,東江鎮以駱養性為總兵,遼南鎮總兵朝廷任命的是王國興,副總兵郭振明,而在東江體系中,郭振明就實際負責遼南鎮軍務,同時兼復州營參將營官,王國興依然統領兩鎮軍務。

 為了將兩鎮納入統一的體系,議會決定啟用“遼海地區”這一名稱,并以遼海軍政聯席議事會統一管理。

 東江之戰后,遼海地區迅恢復生產秩序,同時東江與遼南兩鎮面臨的壓力也明顯增大,雖然面對的局勢更加危險與緊迫,但也說明復遼軍出兵遼東的戰略目的順利達成,成功牽制了建奴主力,甚至成為建奴的主攻方向。

 然而,遼海戰區的存在,始終要依托遼西主戰場,然而有關遼西戰守之策,在孫承宗回轉京城以后,依然遲遲難以確定。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