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十龍奪嫡》第161章
第一百六十四章揚帆起航

 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初一,已初具規模的上海縣人聲鼎沸,冠蓋雲集,二十艘大海船整齊地停泊在碼頭上,岸上鼓樂喧天,熱鬧非凡,一張大供桌上擺滿了豬頭、饅頭、香爐等祭品。百余名大小官吏在現任兩江總督郭的率領下親自到碼頭為即將啟航的船隊送行。看看時辰將至,一身大紅袍的司儀高呼一聲︰“上香!”郭老爺子滿臉嚴肅地走上前去,親自點燃香火,拜祭龍王已畢,手一揮,高聲道︰“啟航!”

 號炮響起,早已準備就緒的水手們喊著整齊的號子,將帆升起,各船依次啟航,緩緩地駛出了上海港,船隊在海上繞行一周,向岸上送行的人們表示謝意之後,分成三路——一路向北直上朝鮮,一路向東直取東瀛,一路向南,目標爪哇的巴達維亞(今印尼的雅加達)。

 胤祚向來不打無準備的仗,為了實現其海洋戰略,可謂是煞費苦心,早在數年前就已經分散在福建、山東、上海等地利用門下奴才手中的水師培訓了不少的水手,到康熙三十七年七月二十艘海船完工,船長齊備之後,又將這些水手集中在上海港訓練了半年,這才有了這次遠航的開始。

 船隊分成三路,雖然都是進行海外貿易。但船上所載地貨物不同,其目的也各不相同——往朝鮮的一路,計有船五艘,船上滿載的是陶瓷、絲綢、香皂、茶葉等生活用品,不但是銷售,還要采購貂皮等當地的土特產,可以稱之為雙向貿易;往日本的一路,計有船六艘,裝載的大部分是香皂、香水、絲綢、工藝品、佛像等奢侈品。只管賺取銀子,不從日本采購任何東西。這叫做經濟掠奪,當然叫傾銷也無不妥;往巴達維亞的船最多。共計九艘,船上全是茶葉、陶瓷、絲綢等物,還有少量的高檔香水,除了賺取銀子外還將大量采購銅、鐵等物資。

 當今地海洋除了英格蘭之外就數荷蘭這個“海上馬車夫”最強,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大本營就在巴達維亞,想要爭霸海洋,英格蘭、荷蘭這兩強就是繞不過去地兩座大山,若是不能做到知己知彼,談何決勝大洋,胤祚要想實現其海洋戰略。最終必須擊敗這兩大強國,為此,胤祚在派往巴達維亞的船上安插了不少地情報人員。

 這些情報人員都是胤祚手下的諜報系統——“鴻鵠”中精選出來的人物,除了身具武功之外,更主要是具備較強的語言能力和觀顏察色之本領。經過秘密培訓之後,打算讓他們趁這次貿易的機會潛伏在當地,利用當地的華僑勢力滲透到當地的商業圈內、東印度公司里,在爪哇建立起兩套互不相涉的情報系統,監視東印度公司的一舉一動。為將來的戰爭做好準備。

 盡管胤祚能設計出足夠先進地火炮。手下的人馬也能設計出這個時代最為先進的戰艦,但是要想爭霸海洋。光靠船、炮的先進是不夠的,還要有一顆“海洋之心”。何謂“海洋之心”說起來復雜,其實歸根結底就一句話——為了足夠地利益而冒險的精神,沒有“海洋之心”的民族只能是大陸民族,不配在海洋里爭雄。

 縱觀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歷史而言,並不缺少冒險的精神,早在秦漢年間就有敢與大海地凶險相搏殺,縱橫海上地英杰,只可惜自打蒙古南侵,血屠四方之後,整個民族的脊梁骨已經折了大半,而儒家那種恥于言利,只想著中庸治國地思想又再次將民族的脊梁骨摧殘得不成樣子。要想培養一個民族的“海洋之心”道路是漫長而曲折的,要做的工作很多,胤祚對這一點也有著清楚的認識,沒有幾代人的努力就想爭霸全球那不蒂于痴人說夢,可要想爭霸亞洲一代人的努力就足矣。

 英格蘭、荷蘭的海上力量是很強,不說舉國之力,即便是這兩國家在亞洲的實力都遠遠勝過了大清朝的水師,不過這只是暫時的,一旦胤祚的整軍方案能得以實現,以中華之地的經濟實力,至少在戰艦、兵力上趕超這兩國在亞洲的實力不過是彈指間的事情。當然光有船、有炮還是不夠的,還得有駕船操炮的精兵,而這正是胤祚大規模派遣船隊橫渡大洋搞貿易的最核心所在——訓練水手以備將來。

 世界上沒有永恆的友誼,也沒有永恆的法律,有的只是永恆的利益,只要有了足夠的利益就有敢于冒險的動力,胤祚大規模搞海運除了賺錢、練兵之外,還有三個目的——其一,用高額的利潤打動康熙老爺子的心,讓他看到海洋的重要性,從而為海軍的整頓打下個堅實的基礎。其二,胤祚身為阿哥王爺,搞海外貿易雖一時名聲受損,可一旦巨額的金錢滾滾而來,那些兄弟們又怎會不動心,若是阿哥們都群相效仿,在加上民間那些富商的加入,整個民族的注意力必將會被海運所吸引,再現宋朝時的輝煌卻也不是沒有可能的。其三,大規模的貿易一旦興起,尤其是中國多出少進,長久之後必然會有貿易摩擦,英、荷兩國必然會起貪心,貪心一起,戰事隨之就來了,而胤祚所要等待的爭霸亞洲的機會也就來了。

 好消息不止一個,遠洋船隊啟航的消息固然讓胤祚開心,但另外一個消息卻更是讓胤祚激動不已——投入巨資研究的煉鋼之法終于在重賞之下有了眉目。自打康熙三十年起,胤祚便已經投入巨資收購可能有礦地荒山。經過了兩、三年的勘探,到康熙三十二年便已經陸陸續續地發現了不少的礦產,煤、鐵、銅、金、銀礦都有。

 與常人相反,胤祚並不是很在意金、銀礦,甚至沒有投入多大的力量去開采,倒是對煤、鐵、銅極為重視。胤祚不懂冶煉,記憶里頭也沒有這方面的知識,無法做出超乎時代的革新,因此他只能依靠群策群力——早在劉思遠升任工部侍郎的時候。胤祚便已經讓劉思遠出面聚集了不少冶鐵、煉鋼的人才,進行這方面的研究。而康熙三十五年底,胤祚接手工部衙門之時更是利用職權。大規模地集結了當時能找到地冶煉人才,在直隸宣化設立了一個大型的研發中心,依靠周圍地遷安、灤縣等大鐵礦,開灤、京西等大煤田進行產業化煉鋼的嘗試。胤祚將所有人員分為三個組,彼此間展開競爭,並為此下了重賞——但凡能提出一項革新地即賞銀千兩,能完成整個工藝流程的支持者賞銀十萬兩,協從者按功績論賞銀萬兩不等。

 中國古代的煉鐵方法是塊煉鐵,始于春秋時代,即在較低的冶煉溫度下。將鐵礦石固態還原獲得海綿鐵,再經鍛打成的鐵塊。冶煉塊煉鐵,一般采用地爐、平地築爐和豎爐3種。此法在明朝中葉以前算得上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煉鋼之法,已能用焦炭冶煉生鐵,但距離胤祚所想要的效果還差得太遠。產量低不說,煉制出來的鋼質量也不行,至少達不到胤祚所想要的造炮的要求。

 康熙三十六年初,一個叫毛三娃地技工首先創造出了完整的焦炭大規模煉制工藝,使得焦炭的產量和質量得到一個質的飛躍。胤祚特地獎賞了其人白銀三萬兩。一時間引起了轟動,所有參與研發煉鋼法的技師、技工都憋足了勁。沒日沒夜地研究如何實現大規模流水線煉鋼地工藝流程。至康熙三十七年底,以一個名叫李達的山西人為首的研究小組率先實現了突破——發明轉爐煉鋼法,向轉爐中的鐵水吹空氣,使鐵水中 、錳、碳等元素含量迅速降低,同時產生大量的熱能,使液態生鐵煉成液態地鋼,徹底解決了生鐵成鋼地難題。以山東即墨人陳順為首的另一個小組則提出了模具一次成型法,將鑄造工藝提升到了這個時代地頂峰。至此,胤祚想要實現的鋼鐵大規模生產和鑄造已初步具備了雛形。

 胤祚的心很大,光有了這些基礎的東西並不足以讓他滿足,他還想搞出諸如水電、機床、蒸汽機等等設備,不過這些東西比起煉鋼來說那可是難上百倍了,想要逐一實現這些目標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辦得到的,為此胤祚也做了不少的前期準備工作。

 早在康熙二十七年胤祚奉旨辦學之時,就已經開始了這方面的工作——南北兩所蒙學均是免費入學,從學童選取了一些天資尚可、家境貧寒,而又不足以高中的孩子進技校,所學的東西,正是胤祚憑著強大的記憶力生生默寫出來的中學數理化知識,由于胤祚不可能親自去教,也沒有別的老師能教這些孩子,一切只能靠孩子們自己摸索,到如今十年過去了,雖然不是人人成材,可也涌現出不少可堪造就之人。胤祚將這些人除一部分留技校任教,一部分進入胤祚的那些廠子任職,其余的則給予大量的資金,提供各種便利,給出個目標之後就任由他們去折騰。

 對于那些技校出來的研究人才,胤祚是高度重視的,成立了不少的實驗室,每年花在他們身上的銀子足足有四、五十萬兩之多,雖說目下限于基礎設施等因素,還沒有什麼太大的成果,可胤祚卻不急,他相信自己種下的這顆種子,總有一天會長成參天大樹的,或許是不遠的將來,或許是幾代人之後,但終歸會有那麼一天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