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皇宮大亂
在討伐黃巾軍的戰役中,董卓引以為傲的“西涼鐵騎”全軍覆沒,而西涼大軍也遭受潰敗,使得董卓在實力上元氣大傷,受到了相當大的打擊。因為此事,董卓一度對當初慫恿其出兵的賈詡頗有微詞。不過在回到西涼以後,賈詡卻利用自己的才能在短時間內恢復了自己的戰鬥力。並且輔佐董卓一舉擊潰了由韓遂,北宮伯玉率領的羌人的進攻,使得董卓的威信再一次被樹立了起來,而賈詡,也再次受到了董卓的看重。
在賈詡的努力下,西涼軍如今已發展至二十萬之眾,而新的“西涼鐵騎”也由原先的一千人增加為五千人,而且在戰鬥力上,絲毫不遜色於前。一直在等待著機會能夠入主中原的西涼軍在靈帝駕崩後立刻就採取了行動,在賈詡的取策之下,董卓決定以幫助何進清君側為名,率軍入京。
而聞說董卓的手下賈詡有事相求的何進,很快將賈詡招了進來。他知道在西涼,人們都稱呼賈詡為“毒士” ,不僅因為其在戰場上戰狠手辣,所過之處不留活口。另外在交涉上,憑著他那張三寸不爛之舌,也能夠把死的說成活的,錯的給說成對的。所以,對於這次談話,何進準備讓自己不要太衝動,不能被賈詡的言語所激而讓董卓能夠從自己這兒得到什麼好處。
賈詡由人領著來到了何進的面前,賈詡見到何進後,作了一揖,道: “在下西涼董卓麾下謀士賈詡,見過大將軍。 ”
何進道: “賈先生免禮,不知賈先生此次進京,所為何事。 ”
賈詡道: “在下此次進京,特來為大將軍解憂。 ”
何進“哦”了一聲,道: “解憂?本大將軍何憂之有? ”
賈詡笑道: “大將軍之憂?在於十常侍也?在於張讓也? ”
原來雖然遠在西涼,賈詡對於京中之事也是相當關注。他知道何進與張讓不和,而且在靈帝駕崩後,何進必會手刃張讓而後快,但他也知道,張讓手握何太后這一王牌,何進想要下手也頗為不易。今日他剛一到京便聽說了何進領兵入宮的消息,但是最終還是無功而返,鬱悶而歸。所以他立刻便前來何進府中面見何進,一來為何進提出滅十常侍之法,二來也為西涼軍進京做好準備。
果然,在聽到賈詡說有方法可以令其誅殺十常侍時,何進睜大了眼睛,完全忘記了自己之前所希望自己做到了冷靜,道: “不知賈先生有何良策,將說與本大將軍知道。 “
賈詡道: “要殺張讓,實則不難,難只難在其有何太后庇護。而大將軍身為何太后兄弟,受何太后掣肘也是無可奈何之事。而且京中軍士皆為禁軍,受大將軍一人指揮,若是誰私自進宮誅殺張讓將來民眾也會將此罪名推到大將軍頭上,以造成大將軍威信的喪失。為今之計,不若招我主公董卓進京,以清君側的名義誅殺張讓,如此一來,不僅何太后無法阻止,於大將軍也可毫無瓜葛。 “
何進聽罷,覺得賈詡此計甚妙,心中大喜。他本是屠戶出身,胸無遠謀,哪裡想得到太多,便點頭道: “此計甚妙,我這就修書一封,煩勞先生交由西涼董卓,煩請他帶兵入京,行清君側之事。 “
賈詡道: “在下領命。 ”
次日,何進招集眾臣,將自己準備招董卓進京的消息與眾臣說了之後,眾臣無不面面相覷。此時從臣中閃出一人來,乃徵黃巾時曾立下過大功的曹操,曹操道: “董卓豺狼也,西涼軍以殘暴著稱,若招董卓入京,必會留下大患。若要誅殺十常侍,動用京城之兵足以,何須借助他人之手。 ”
何進道: “昨日之事你也知道,張讓由何太后護著,叫我如何下手。 ”
曹操道: “大將軍欲除張讓,世人皆知。但將軍卻礙於何太后,不肯親自動手,反要假借他人之手。若外兵入京,張讓必有防範,恐其會狗急跳牆,與將軍拼個玉石俱焚。 “
何進道: “張讓何人?敢與我硬拼?孟德是否言過其實了。 ”
曹操嘆道: “將軍不聽孟德之言,將來必有大禍矣。 ”
何進怒道: “大膽曹孟德,竟敢如此與本大將軍說話。還不速速與我退下。 ”
曹操無言,鬱悶而退。退出堂外,不禁仰天長嘆一聲道: “亂天下者,必何進也。 ”
而此時張清正隨白冰一起跟在袁紹身後同處議事堂中,袁紹見何進喝退曹操,自己便沒有多嘴,待何進議事完畢之後,方才對白冰道: “不知白公子對此事如何看待。 “
白冰嘆道: “何進到底只市井小民出身,胸無大志,鼠目寸光。只以一已之快為先而不考慮此事之後果,若果然董卓進京,必會導致京師大亂,此下下策也。 “
而張清雖然曾經擊敗過西涼軍,但那也是在黑衣人給他做了戰術指導之後才最終取得的成果。而他對於西涼軍的強悍,也算是深有體會,也說道: “西涼軍向來凶悍,若當真入京,我等還須早做準備,以備不時之需。 “
袁紹道: “張公子所言極是,大將軍既然已發出密信招董卓入京,我等現在阻止也已無用,只能先做準備,以防後患。 ”
而何進發密信招董卓入京的消息也很快傳到了張讓的耳朵裡,張讓這幾日一直如坐針氈,聽聞此事後更是大驚失策,他招集十常侍其餘幾人共同商議此事。
十常侍段珪道: “何進既然已經準備痛下殺手,我等如何能夠坐以待斃,如今不如先下手為強,將何進除之,也許可保我等性命。 ”
張讓道: “要殺何進,如何容易。 ”
段珪道: “可以假借太后懿旨,招何進進宮,於宮中道路兩旁埋下刀斧手,待何進進宮之後一擁而上,將其殺之。 ”
張讓道: “如此一來,不怕遭何進手下報復? ”
段珪道: “皇宮之中,誰敢造次。何進一死,我等大權在握,隨後可將其黨羽部下紛紛調往他處,如此一來便可高枕無憂矣。 ”
張讓點了點頭,道: “目前看來只得如此了。 ”
過不幾日,有太監至何進府中宣何進入宮面見太后,此時何進正在議事廳中與眾臣議事,聽罷便即刻準備動身。
曹操道: “大將軍三思,此次進宮必是張讓等人欲行不軌而為之。 ”
何進道: “我入宮見我妹妹,有何不妥之處。諒張讓等人也不敢對我如何? ”
此時袁紹也道: “將軍,如今乃非常時期,萬事還應小心為妙,不若由我等帶領兵士隨大將軍一同入宮,也好保護大將軍安全。 ”
何進道: “如此也行,你們便隨我一起進宮吧。 ”
袁紹急點五千禁軍,由自己與曹操各領一千五百人護於何進兩側,而袁紹之弟袁術則領兩千兵士跟隨何進身邊,一路浩浩蕩盪,來到皇宮門前。
此時皇宮大門緊閉,袁紹朗聲道: “大將軍何進奉太后懿旨前來面見太后,還不速速打開宮門。 ”
此時宮門內傳出一個太監的聲音道: “太后有旨,只許何大將軍一人入宮,隨身不得佩帶武器。 ”
何進笑道: “如此也罷。 ”說著便解下了自己的佩劍。
袁術連忙攔住道: “大將軍萬萬不可,小心中了張讓奸計。 ”
何進道: “無妨,我只是進宮面見吾妹而已。不會有事的。 ”
袁術無奈之下只得給何進讓開了路,何進昂首闊步,獨自一人走進了宮中。
走不幾步,何進便看見張讓隨十常侍一直站於路前。張讓見何進進來,便道: “大將軍近來可好。 ”
何進一看,知道不妙,連忙轉身。此時四周忽然湧上許多刀斧手來,何進大驚失色,喝道: “張讓,你敢殺本大將軍。 ”
張讓道: “若不是大將軍想要殺我,我也不會有這個膽子敢殺大將軍。來人哪,動手。 ”
聽得張讓一聲令下,眾刀斧手一起湧上。何進手無寸鐵,哪裡能敵,頃刻之間,便被眾人亂刀砍死。
卻說袁紹等人站在宮外,久候何進不出,心中不免焦急,便與宮門中大呼: “請大將軍出宮。 ”連喊了幾聲後,忽然宮內拋出一件物事,眾人上前一看,卻是何進的首級。
眾人大驚,袁術道: “大將軍已被張讓等人殺害,我等現在應如何是好。 ”
袁紹也是一時無策,望了一眼身邊的白冰。白冰道: “此必張讓之奸計也。若我等此時退兵,他日必被張讓貶往別處並會一一加害,為今之計,只有殺進宮去,盡誅十常侍。一來可為大將軍報仇,二來也可行清君側。 “
曹操道: “為今之計,也只能如此了。 ”
於是眾人計定,便率領兵士在城門外放起火來。並強行攻開皇宮大門,由袁紹領頭,一齊殺進了宮中,眾人衝入宮中,見人便殺,一時之間,皇宮內血流成河,殺聲震天。
張讓等人萬料不到袁紹等人會帶兵殺進城來,驚慌之下不稍四處走散。張讓知道此時就算是何太后也是沒辦法能夠保得住自己了,忽然心生一計,直往少帝寢宮奔去。
此時少帝正在宮中與陳留王嬉戲,聽得宮外殺聲震天,火光四射,不由得好奇,想出去一探究竟,卻看到張讓狂奔而來。少帝問道: “張公公,何事如此驚慌。 “
張讓道: “不好啦,袁紹帶人造反了。馬上就要帶人來拿皇上,還請皇上速速隨老奴出宮避過此劫。 ”
少帝一聽大驚,一時亂了方寸,嘴中直叫道: “這可如何是好,這可如何是好。 ”
陳留王雖年紀幼小,卻鎮定自若。便道: “不知袁將軍為何造反,大將軍此時又在何處? ”
張讓哪裡還有工夫卻理會陳留王,他一心只想將少帝挾於手中,將來也許尚能留得一條性命。他見少帝此時驚慌無措,便一把抱起少帝,向宮外跑去。
陳留王道: “張公公。 ”但張讓哪裡肯聽,無奈之下,陳留王只得跟著張讓,一路向宮外跑去。
此時宮內火光沖天,所有人都在尋找張讓。張讓卻與側門逃出皇宮,直奔北邙山而去,一路之上荊棘遍地,刺得張讓兩腿都是傷痕,而陳留王久居於宮中,哪裡受過這等苦頭,但他卻一步不離,一直緊緊地跟著張讓。
半山腰處有一小河,張讓累急,便放下少帝,坐於河邊休息。陳留王也停了下來,站到少帝身前,問張讓道: “不知張公公何事如此之急,我等現在又應往何處去。 “
張讓料不到陳留王如此難纏,竟一路追隨至此,便道: “袁紹造反,欲殺你皇兄,我等應先避過此劫再作打算。 ”
陳留王道: “袁紹一向忠心於漢室,為何會無故謀反。況且京城事務一向有大將軍何進打理,不知大將軍現在何處。 ”
想不到陳留王的一席話竟導致張讓語塞,張讓心道:此子雖然年少,但竟如此冷靜,沉著,不能久留身邊。想畢便招了招手,示意陳留王到他身邊來。
陳留王便走到張讓身邊,張讓見陳留王近身,忽然一把抓向陳留王,想隨勢將他推下河裡去。但陳留王雖然年僅9歲,但早有防備,他知道張讓招自己上前必不安好心。所以他看見張讓身體一動,便連忙側身閃開,繞至張讓身後,用盡全身力氣往張讓身上一推,竟將張讓給推下了河去。
張讓不會游泳,一跌落水中,便狂拍雙臂,大呼救命。陳留王如何理睬,連忙拉著少帝道: “皇兄,我們速速下山,與各大臣匯合。 ”
此時少帝早已嚇得面無人色,在張讓的大聲呼救聲中被陳留王拉著,一路走下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