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踏秦川》第8章
第九章加官進爵

 過了榆林關,來到上郡城,一路上‘白蹄烏’的神姿與王瑩的美貌惹來路人的指指點點,當然更多的人是吃驚王瑩的姿色。這一切騎在馬上的李信都能感覺出,虛榮心得到極大的滿足,把頭仰得高高的,感受著別人的嫉妒。

 按照約定,他趕到上郡城東北角的董府,門口守著四個持戈兵卒……

 “安崖底駐軍伍長李信,有事急見董軍候!”李信躍下馬,將馬韁遞給一名兵卒,帶著王瑩就闖了進去。

 四個兵卒早被王瑩的美艷給驚住了,誰也沒有阻攔兩人,等到美人離去方回過神來,想要阻攔,李信已去得遠了。

 董翳正在中堂吃飯,陪同的是他的四位夫人,還有十來個妻妾。當李信出現在他的面前,他已經認不出此人是誰,只是驚訝于旁邊的那位女子長得真俊,自己眾多妻妾與之一比全都也了丑陋無比的家伙。

 必竟是見多識廣的軍候,不像沒見過世面的兵卒那樣發呆。很快董翳就回過神來,從席上站起,伸手取下掛在牆上的劍,手握劍柄喝問道︰“你是何人,膽敢闖入我府,不要命了嗎?”

 “軍候好壞的記性,不記得幾日前去‘安崖底’找我的事了嗎?”李信嘿嘿一聲冷笑,兩只眼楮炯炯有神的盯著董翳,盤算著此人會不會不認賬或者干卸磨殺驢的事情。

 董翳確實把李信忘了,當初蒙恬的親信來讓他找個死士去刺殺右賢王時,他就覺得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別的不說,派一個死士去匈奴人重兵把守的‘高闕’行刺,怎麼可能得手?但上邊有令他不能不從,找又不能隨便拿個人來充數,就找了本曲盛名遠傳的神射手交差。

 打李信答應當死士的那一刻起,他就認定李信已是個死人,不管能不能刺殺成功,必將葬身于高闕城內。一個死人他怎會用心去記住容貌?經李信這麼一提醒,才想起這號人來,拍拍腦門把劍掛回牆上,道︰“哦,原來是神射手李信,你看我這記性,一時間竟想不起李兄弟來!走,我們後堂說話。”

 董翳帶著李信與王瑩進入後堂,把門關上道︰“事情辦得怎麼樣?”

 李信把腰上用布包好的頭顱置于案上,解開結,一股血腥味充滿整個內堂。王瑩忍不住的掩了掩鼻子,董翳湊上前去一看,從辨子上分出這是個匈奴人的腦袋,有些不信的問道︰“這是匈奴右賢王的首級?”

 “你不信?”李信握住董翳的手腕,反問道。

 “信!但……”董翳的臉色上更多的還是不信。

 “看來你是不信?”李信松開董翳的手腕,笑道︰“你可以派個細作去打听一下,看右賢王是不是已經死了。”

 “信,我怎麼會不信出生入死的李兄弟呢?來,來,我們坐下來細談,你把所有的經過給我講一下。”董翳哈哈一笑,拉著李信共坐于席上。王瑩也不客氣,挨著李信的身邊坐了下來。

 “這位是?”董翳指著王瑩道。

 “我是他的妻子,也是他的奴隸!”不等李信開口,王瑩接口笑道。

 “這怎麼說?我記得李兄弟並未成親啊!”董翳道。

 李信苦笑一下。在來上郡城的路上,不管是停下買衣服,還是吃飯、歇腳,她總是這樣向陌生人介紹著自己,好像怕他到了秦國改變主意。

 “這個……其中緣由我們稍後再講,我先給董將軍詳講一下刺殺的經過……”

 李信講得驚心動魄,董翳听得冷汗浸濕衣背。听畢,他細細回味一番,覺得李信講得絲絲如扣、合情合理,應該不是虛言,也就信了八分。一邊羨慕李信運氣好,不僅能死里逃生還得了個美人,一邊暗自盤算這一次自己的軍爵能升幾級。

 他把李信與王瑩安排在後花園的一處小院子里住下,吩咐家奴小心伺候。並沒著急去稟報蒙恬,分批派了幾名細作前去高闕打探消息,要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後再去稟報。

 七天後,派出去的細作回來,帶回的是同一個情報——右賢王于五月十二晨,離‘高闕’之時遭人暗殺!董翳自得的一笑,用石灰裹好右賢王的首級裝入木盒子里,前去‘忠信候’府稟報。

 ‘候府’大門正中是一扇高五丈闊三丈的雙開大門,兩邊還有四座略小一點的偏門,由二百多名身高八尺往上,一手持戈一手握劍全副鎧甲的兵卒把守。

 除了右側最靠邊的一個偏門開著,其它的門全部緊閉。董翳來到開著的那個門前,說明來意後,由一個兵卒領引著進了‘候府’,經右邊的那條道路來到親兵住地,找到了那個給他傳令的親兵。親兵听罷,察看一下人頭,帶著他轉到左邊的道路,通過一條廊進了後花園。

 ‘候府’的後花園佔地兩頃多,中間是個一頃左右的大水潭子,水中有座石頭搭起的假山,有一道小橋與地面相鄰。蒙恬穿著一件衣在假山上垂釣,心思卻不在釣魚之上。

 計劃很成功。兩天前,在朝庭為上卿的弟弟蒙毅傳來消息說︰出海歸來的方士盧生帶回一本仙書,上書︰‘亡秦者胡!’始皇聞言大怒,下令出關剿滅匈奴,不日詔書就會送來。並囑咐他一定好好備戰,不要辜負了始皇對他們蒙家的厚望。

 終于要開戰了,蒙恬的心反而沒有當初的急切,滿腦子都在想該如何作戰。眼下,匈奴人齊聚‘蘢城’,倒是個十分有利的出關時機。可是出了關又能怎樣,把部隊一下子拉過黃河?不行,‘上郡’離黃河有八百里,急切之下軍糧無法送達,部隊到了那里吃飯都成問題,如何能與之一戰?

 若是匈奴兵在‘蘢城’帶兵進攻我初過黃河之兵,又該如何是好?匈奴人全是騎兵,進的快退的也快,一下子抓不住他們,反而要受其牽制。上郡的儲糧只夠二月之用,時間拖得久了,弄不好就是個全軍覆滅的下場,到時就是死也不能彌補這樣的大錯。

 “還是等皇上的詔書到來,我再上個條陳細訴無糧之苦吧!等到別處調來軍糧,到時再出關不遲。”蒙恬暗嘆一聲,听到背後傳來一陣腳步聲,回頭一看,見親兵領著董軍候而來,站起身道︰“何事?是不是皇上的詔書到了?”

 親兵搖了搖頭,附耳上前低語幾聲。蒙恬擺了擺手,道︰“你下去吧,讓我與董軍候細談。”

 听完董翳的敘述,蒙恬連道了三聲好,把盛裝右賢王頭顱的木盒子拿到手中,打開一看,道︰“董軍候,即日起,你升為前軍校尉,軍爵加一級。安崖底二五百長軍爵加一級,調任榆林關守將。那個死士叫什麼來著?”

 前軍校尉!秦時軍隊分成前後左右中五支軍隊,前軍校尉就是前軍各部中一部的長官,下轄二到三個曲,相當于一下子給董翳升了三級的官,這讓他如何不喜,況且軍爵還加一級。董翳強忍住心中的喜悅,面色平靜的道︰“叫李信,淮陰人,其父在攻打齊國時戰死!”

 “李信?和我的好友,曾統率二十萬軍隊的大將軍竟是同名同姓,照他此次刺殺右賢王來看,也是有勇有謀的一員猛將!傳我令︰賞金百斤,升十級左庶長軍爵,領千人長職,統領安崖底千人隊。另調一隊騎兵、一隊車兵供其調配。通知上郡郡守,遷其家業至上郡,按其軍爵撥給宅地與食邑。令其回淮陰料理搬遷之事,等朝庭的正式任命下來,歸你統率!”

 “是!”董翳道,心里暗羨大將軍對李信的偏愛。明明是八級的軍爵,千人長的職責,一轉眼就多出了兩級的軍爵,另多了一百零八騎的騎兵與六十四乘的車兵,完全是一個加強了的千人隊。

 “你下去辦理吧!”蒙恬擺了擺手,等董翳退下後又坐在假山上沉思起來。

 “太好了,殺了他們的右賢王,等于斷了匈奴單于的右膀,這一下逼著匈奴來與我決戰!我只需牢守長城各關卡,以逸待勞必能擊敗匈奴!”

 魚線動了一動,潭子里濺起老高的水花,蒙恬收桿一看,釣了條三斤多重的大魚!他哈哈一聲大笑,站起身回到大殿,擊鼓將府中將領招入殿內。提筆在絹上寫了幾道命令,蓋上虎符印信,交給將領道︰“傳我命令︰上郡、北地、隴西三地各將領,嚴把長城各個關卡,有松懈放匈奴一騎進入者,殺無赦。”

 PS:關于曲、部的解釋︰秦代軍隊的戰時編組,是在平時編制的基礎上,組建為大規模的作戰部隊,一般稱為部曲制。其具體編組的方法是︰首先根據作戰對象等各方面情況,確定總兵力,任命三軍統帥(即大將、上將軍,也泛稱為將);在統帥之下,根據作戰的需要和總兵力的多少,分設若干個將軍(四副將、裨將軍,也泛稱為將軍);每個將軍統率苦干個部,部的長官稱校尉,即一部一校;每個部下設若干個曲,曲的長官稱軍候,即一曲一候;曲以下即平對軍隊的編制,如步兵的千人(設二五百主),五百人(設五百主)、百人﹝設百將)、五十人(設屯長)、十人(設什長)、五人(設伍長),以及數量不多的車兵和騎兵。自五百主以上,各級指揮官都設有自己的親兵衛隊,大約佔其所率總兵力的十分之一,如五百主的衛隊為五十人,二五百主的衛隊為一百人,校尉的衛隊為一千人,大將的衛隊為四千人,等等。凡將軍以上皆設有作戰指揮機構,稱為幕府。幕府中設有各種指揮機關和參謀人員,達數十人之多。作戰行動結束後,曲以上指揮機構即行撤銷,將軍交出兵權,部隊恢復平時建制,士兵分別歸建或復員。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