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勝負(上)
一月十二日。
英日聯軍正式越過九龍。聯合張之洞潰軍一部,一共向北進攻。
這可以說是中國近代史最強大的一支軍隊,英印軍八千名,日軍一萬三千名,英國人扶植的“香港軍團”一千二百余名,張之洞所屬自稱四萬名,實有一萬:千名,除此之外白石謙三尚有數百名日華聯合部隊參戰。
將近四萬軍隊組成了一個個巨大的軍團,前后延續數十里,展開了一個正面長達二十里的戰斗隊形,炮兵、騎兵、插重一應俱全,遠遠就能看到看不到頭的人流。
日英兩軍雇傭與強行征集了上萬名中國夫子,上千輛中國大車,他們攜帶了足夠打上一場會戰份量的彈藥,尤其是炮彈準備尤其充足,炮兵的隊列之中,都是把路面壓出深深痕跡的彈藥車。
一支帝國主義軍隊的消耗是驚人的,他們隨身攜帶的物資足夠中國方面武裝起一支十幾萬人規模的大軍,在隊旅伍中隨處可看到黑呼呼的炮,光是英日兩軍攜帶的身管火炮就達到了二百門以上,全部是歐洲最新式的火炮。
在香港,英日聯軍的后繼單位正在源源不斷地運來,雖然對于戰局都非常樂觀,但是帝國主義的動員能力只能用驚人來形容,何況有法國人的教在前,他們都覺的要派出增援以求穩妥。
清軍作為前驅,英軍負責右翼,日軍負責左翼,一路上英日聯軍派出規模相當龐大的斥候部隊配合清軍充當先鋒,現在連這些清軍官兵一下子都洋氣起來,都以為有洋人撐腰,必可一戰而定。
在北面負責防御英日聯軍的是黑旗軍的葉成林旅和黃守忠旅,一個旅負責后方防御,司馬泰旅則置于廣州作為對英作戰的總預備隊。
這是黑旗軍排出來最華麗的兵團配置,葉成林旅和黃守忠都是經歷過抗法戰爭的骨干單位。實有兵力都在四千人以上,除此之外還配屬了新編的地方部隊和收編的雜色武裝約五千人。
雙方的戰斗很快就展開。曾被英軍驅逐出寶安的利云來支隊在得到少量增援之后,正式采取側擊的戰術實行攻擊。
浩浩蕩蕩的大隊伍正在大路上快速得行走,張之洞的五個步營在少量英印軍的支援之下。正在毫無顧忌地向北開進。
他們覺得有英國人和日本人的保護,自身又有五個步營的強大實力,黑旗軍是絕不敢攻擊他們的,他們隊伍拉得很長。
但是他們錯了,正當他們嘻嘻哈啥的時候,兩側飛來了黑旗軍的迫擊炮彈,爆炸的彈片打倒了一大片清軍,接著是黑旗軍火炮近距直瞄轟
在遠處的小山頭,突然出現了成千名草綠色軍裝的敵軍,他們發射出大量彈丸,讓清軍隊形大為混亂,幾個清軍軍官想要率隊沖上去,都成了黑旗軍狙擊手的犧牲品。
黑旗軍投入的兵力是四百名老部隊和八百名新收編的地方部隊,這支新舊混雜的部隊起初還有所猶豫,但是看到清軍不堪一擊之后,他們膽大起來了,開始組織起步兵的刺刀沖鋒。
清軍曾經擁有的勇氣。在排槍彈雨面前,一下子都消失無蹤了,他們丟下了軍旗和英國人剛剛送給他們的新式裝備,如同潮水一般地退了下去。
這讓黑旗軍士氣大振,特別是繳獲了清軍丟下的大批好槍之后,黑旗軍中的新兵也變的勇敢起來,他們直接壓跨了清軍兩個步營的抵抗,用更猛烈的步炮協同在清軍隊形制成了更大的傷芒。
“為了國王!”
在清軍后面的英印軍部隊也壓上來了,雖然只有兩個連,卻很快把潰退的清軍收容起來,他們和黑旗軍展開了對射。
利云來支隊此前有過與英軍小規模交手的經驗,一見到米字旗就知道這是英國部隊,當即大聲叫道:“炮火轉移!炮火轉移!”
黑旗軍的迫擊炮、山炮。狙擊手的射殺,甚至是大部分的步槍火力都壓在了這兩個錫克連的身上,白人軍官一下子就被打倒了六人,控制部隊的軍士也傷亡很大。
不過清軍總算是一點喘息的機會,他們并沒有拋棄英軍,而是主動向英軍靠近,而錫克連的抵抗也相當才力。
畢竟是帝國主義軍隊。雖然大部分兵員是亞淵人,但是在英官的組織之下,雖然隊形中紛紛有人到下,但是兩個連的兵員仍然拒守在原地,頂著黑旗軍的槍炮死命地掙扎著。
黑旗軍雖然有千余名兵員參戰,但是三分之二的士兵都是新近收編的,現在在進攻上就出了問題,幾次進攻都協同不好。戰斗陷入了對峙,而清軍也開始有組織的抵抗。
而南面的英軍卻是鼓足了勁頭來救援,他們一下子就投入了兩個營,黑旗軍這個支隊兵力不足的問題一下子就暴露出來,打援的兩個加強排都沒有頂住正面的攻勢,只能邊打邊撤。
“炮兵急速射!”
“放!放!放!”
雙方的炮兵都全力投入了戰斗,英軍沒想到的是黑旗軍的少量炮兵居然占據了上風,給解圍的英軍制造了相當大的傷亡,但是戰斗顯然接近了尾聲。
在發現清軍也投入了兩個步營之后,黑旗軍當即決定撤出戰斗,他們交替掩護,帶著傷員和重武器向北退出了戰斗。
清軍興高采烈地向北追擊,結果半個步營直接被排槍打跨下來,至于英軍,他們能把兩個連救援出來,已經算是心滿意足。
雖然只是接觸戰,但是英國人的傷亡不戰斗中陣亡三十六人,負傷九十余人,不過他們在戰場上找到了黑旗軍五十多具尸體,還俘虜了十來名黑旗軍的傷兵。考慮更多的傷兵與尸體被黑旗軍帶走。他們估計黑旗軍的陣亡超過五百人,可以算是大捷了。
實際上黑旗軍的傷亡不過是兩百五十人,而且他們斃傷清軍六七百人,又重創了英國一部。從戰果來看,他們同樣可以認為是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