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宦海沉浮》第22章
第一部 鄉 第二十三章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舉行。全會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充分肯定必須完整地、準確地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高度評價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問題的討論,確定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果斷地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為綱」這個不適用於社會主義社會的口號,作出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決策;制定了關於加快農業發展的決定;提出了加強

 社會主義民主和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任務;審查和解決了黨的歷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錯案,重新評價了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全會還增選了中央領導機構的成員;決定成立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這些具有重大意義的轉變,標誌著黨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開始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文革時期的基層公社機構是很不完善的,基本是革命委員會(革委會)擔負起全部的日常工作,也就是黨管一切,政府部門形同虛設,公社的幹部隊伍也就規模很小,一般也就是二、三十名正式脫產幹部,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文件精神,新成立的鄉政府要搞政社分開,鄉人民政府建立後,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規定行使職權,領導本鄉的經濟、文化和各項社會建設,做好公安、民政、司法、文教衛生、計劃生育等工作。當前,應著重抓好社會治安,打擊刑事犯罪活動,發動群眾制訂鄉規民約,開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活動,促進社會治安和社會風氣的根本好轉。這就需要大量的幹部來維持政府部門的正常運作,切實完善各部門的機構,鄉政府大量擴充幹部隊伍。基層領導班子也日益完善,黨委設立書記和三名副書記;政府設立鄉長和三名副鄉長。而且還要實現幹部隊伍的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

 ,當時的幹部隊伍素質在總體上是不高,年齡偏大,文化水平低,雖然有部分幹部有工農兵大學文憑,但都知道那種文憑是不含文化水平的,頂多也只能叫政治文憑。不少鄉鎮幹部本就是社員抽調進公社的,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後,這些社員幹部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自家的責任田,甚至有的直接就辭掉公社的工作,專心務農,剛開始的政策確實給農民帶來了實惠,是要勤快肯做,會經營副業,農民的收入比當幹部的還要多得多。

 楊陸順是貧農家庭出身,又有高學歷,完全符合新形式幹部的四個標準,一進鄉政府立即就作為梯隊幹部培養,就給他添加了信心。

 剛進鄉政府,楊陸順是單身,本來是沒地方住的,政府裡不少幹部包括副書記、副鄉長的住房都比較緊張,老舊的家屬房子早就住得滿滿當當,很多幹部還是住在下面村裡的,衛書記剛來,家屬都還在馬坡子的,就臨時安排住在鄉政府的招待所裡。

 說是招待所,其實就是一排新簇點的平房,離鄉政府的食堂很近,裡面按照縣招待所房間的佈置,有兩間只擱了一張床,擺了點傢俱什麼的,縣裡來了領導要過夜就住一宿,其他幾間都是擱了兩張床,放兩小櫃,條件很簡陋,哪會有什麼縣裡的領導來住呢?倒是不少鄉政府的幹部家裡來了客沒地睡,出點錢當旅社住,衛生就歸食堂總務的愛人打掃,漿洗被窩鋪蓋,送送開水什麼的。

 衛書記嫌一個人住沒意思,就叫楊陸順也住在招待所裡,挨著他的房間,說是悶了也有個人聊天,不過說是這麼說,還真沒找楊陸順聊天,晚上老是關著房門不知道幹什麼,不到十二點後從沒黑過燈。

 兩人有過一次長談,是楊陸順剛住進他隔壁,在楊陸順眼裡,衛書記這人說話豪爽直率,作風剛硬,也許是在部隊摸爬滾打二十多年,言行舉止還帶著濃厚的軍人味,比如平常他都是穿曾經在部隊留下的舊軍裝,風紀扣總扣得嚴嚴實實;腰板筆直,走路也是大步流星;說話嗓門挺大,習慣邊說邊揮舞著右手,左手學毛主席一樣愛叉在腰眼上;不喜歡規規矩矩坐在食堂的飯桌上吃飯,喜歡捧著飯碗蹲在食堂外的坪裡吃,跟人邊吃邊說話,一般是談工作,也有一些幹部沒事喜歡湊熱鬧,漸漸成了鄉政府的一景。總之衛書記平易近人,雖然到新平鄉不久,但跟幹部們很快打成一片。

 那天剛把房間收拾妥當,衛書記就進了門,把房裡佈置好好打量了番,見了貼在牆上的「陋室銘」,先是誇讚楊陸順的大字寫得好,不愧是讀書人,楊陸順非常客氣地請衛書記坐下,倒了杯水。

 衛書記笑著:「小楊啊,我文化水平不高,高中只讀一年就參軍入伍了,但在部隊的大熔爐裡鍛煉了二十二年,也學了不少知識,你寫的這篇大字,我雖然不記得是古代那個文化人寫的,可我還是知道詩詞的意思,大概也就是一個封建時代的落魄文人表明心志的吧,他那不貪圖富貴,不與腐朽的封建統治階級同流合污,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可你看這句『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用在現在就很是不妥,我們當鄉鎮幹部的,往來接觸的全是農民老百姓,都是些被讀過書沒文化的白丁,你不與農民老百姓接觸,就是脫離群眾,離開了群眾,我們好比魚兒離開了水,就蹦達不了幾天了!」

 楊陸順臉騰地就紅了,連忙檢討說:「衛書記,您看我真的糊塗,糊塗已極,我這就取下來。」說著手忙腳亂地取下字幅,準備折疊好藏,轉念一想又三下兩下把字幅扯得稀爛,丟在書桌上。

 衛書記哈哈大笑著,說:「小楊,不管怎麼樣,你也是想學古人不貪戀富貴榮華,淡泊名利,主導思想還是好的,要搞好革命工作,首先就要拋開一切名利思想,輕裝上陣,這樣才能實心踏地的為農民老百姓謀福利。」說著他臉上的笑慢慢消失了,稜角分明的臉上露出了難得的嚴肅,濃眉下的眼睛裡也隱隱透出股子威嚴,緩緩說:「小楊,我之所以幾次三番要調你到政府工作,也是瞭解你這小同志雖然文化水平高,可不像有些人那樣長了見識忘了老本,能主動放棄省城

 那麼好條件和環境,回貧瘠落後的鄉鎮來工作,這是許多知識分子做不到的,你看上去文文靜靜,可心裡也確實有股豪氣,像小胡說的那樣,是性情中人,對勞動人民是有深厚情感的,所以我才一再要調你進政府,要當好鄉鎮幹部,成為農民老百姓發家致富的領頭人,第一就要具備對農民的深情厚意,再就是要有扎根農村的決心。」

 衛書記看著楊陸順那雙澄清透亮的眼睛,裡面充滿了堅定地信念,心裡暗暗高興沒看錯人,語重心長地說:「小楊,我國是個農業大國,八億農民的農業大國,十年動亂幾乎讓新中國倒退了幾十年,農民缺衣少食,生產力非常落後,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中央也十分清楚國家目前存在的大問題,那就是十億人口吃飯的問題,要解決吃飯問題,就要首先解決農村生產力落後的問題。這就是我們鄉鎮幹部目前首要的任務之一啊!我是農民子弟,你也出生農民家庭,我們都非常清楚我們面臨的困難,你是國家培養的新時代人才,你有責任有義務為國家為民眾排憂解難,你、我都任重道遠啊!」

 楊陸順激動得熱血沸騰,他沒有說話,他只在心裡默默發誓:一定要竭盡全裡使農民過上好日子!

 楊陸順剛到鄉政府工作,事事都很新鮮,抱著從頭開始學的想法,對同事們笑臉相向,對領導很尊敬。政府的工作其實說白了也就是執行縣委縣政府的指示和決定,上面叫安排這期間搞農業生產,就下到村組裡督促農業生產,上面安排那期間搞文衛工作,就到各村組搞文衛工作,沒什麼大事也得天天下村,就是沒閒的時候。每次下村都是跟衛書記一組,幾個人騎著自行車按事先的工作計劃,到分配的村組,傳達精神,檢查執行情況。

 楊陸順跟著衛書記跑了幾天村組,大體摸清楚了衛書記的工作方式:到村委會聽聽村幹部們的情況匯報,然後根據村幹部提供的基本情況,先慰問村裡的五保孤寡戶,噓寒問暖,切實解決溫飽問題;再走訪村裡的貧困戶,找出貧困根由;接著去看村裡的富裕戶,強調要遵紀守法勤勞致富。最後隨意地抽選農戶瞭解情況。

 楊陸順雖然出生農民家庭,對農業生產卻是一竅不通,當然也與他是家中的么兒有莫大的關係,當時他也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學習裡去了。通過幾天深入農戶挨家走訪,大致也有了點瞭解。

 當時的農村生產力極為落後,還一直是延承中國千百年流傳下來的古老耕種之法,生產資料也非常匱乏,基本上沒有農用機械,全憑勞力。聯產承包責任制分配田土是按照家中的男子數量來劃分的,男性多分的田土也就多,田土多自然收穫多,家庭情況也就相應好點,這也就是農村為什麼要多生兒、重男輕女的主要原因了。家中勞力充足,發展農副業也就的基本條件就相對要好,男人管田土,女人在家養雞餵豬,有頭腦的還能搞點運輸等行當,就可以形成良性循環,就像楊陸順家,雖然男勞力不足,但五姐妹齊心,到了農忙時集中幾家的勞力,幾個出工日就搞熨帖。反之,如果幾畝責任田也沒人手種好,吃飯米都成困難,還有什麼精力搞其他呢,像楊小標家,只有一老一小沒有勞力,分的責任田都只能請鄰里代勞,日子自然的苦不堪言。村幹部們也有自家的一攤子事,也沒什麼精力去扶貧幫困。

 從七九年分田到戶到目前,農民漸漸也就有了貧富之分,窮的家徒四壁,溫飽問題都沒解決,富裕的蓋起了紅磚瓦屋,甚至還有了點閒錢,但農民們還是放不開手腳,生怕政策有變,今天還好好的說不定明天就被扣上一頂帽子,今天還被樹成模範典型說不定明天就成了反面教材。農民對國家的政策瞭解得也實在不夠,本就文化說破低素質差,加之通訊落後信息不暢,完全是靠公社領導村幹部傳達解釋中央的精神,到了下面難免會殘缺不齊,不少幹部本身素質也不過硬,還承襲了文革作風,諸如官僚主義、權力過分集中、家長制等等,也讓農民們不是很信任。

 不過農民天生對領導幹部有種說不清楚的敬畏,不論對公社的小幹部還是縣裡的大幹部都一律恭敬已極,微紅著臉憨厚地笑著說些他們認為最尊敬領導的話,手忙腳亂地抽椅子拿板凳熱情過分的招待,這些都讓楊陸順心裡有種莫名的興奮,他活這麼大何曾受到過如此的尊敬呢,看著那些比自己父親還要蒼老的農民滿臉虔誠一口一個楊幹部地叫著,讓他心裡有種非常神聖的感覺,同時也更加堅定了他的一心為農的決心:他絕對不能讓尊敬他的老人孩子再受窮受苦!

 天天下村走戶是辛苦的,有時候一天騎自行車要跑上七、八十里地走上好幾十戶人家,屁股磨痛了,大腿酸得站都站不穩,但看到衛書記和其他同志年齡比他大得多也毫無怨言,咬咬牙也就忍了過去,但奇怪的是,楊陸順的臉好像永遠曬不黑,反倒臉上紅酡酡的格外好看,搞得衛書記半玩笑半當真地說:「小楊這同志太帥氣了,不怎麼適合走村串戶的,太招惹人。」楊陸順莫名其妙,還是同行的老張一語道破了天機:「衛書記的意思很明白不過了,你這樣帥氣的小伙子天天往人家屋裡跑,不把人家屋裡的小媳婦大姑娘看得眼睛冒綠光啊!」

 一星期之後,衛書記交待楊陸順把一周來走訪農戶的情況寫份調查報告,只要求言簡意劾。楊陸順知道這是衛書記考察他能力的時候,便把幾日所見所聞寫了出來,加上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對存在問題也提出了解決方案,第二天就呈交給衛書記。

 衛書記仔細批閱後非常滿意,看來這楊陸順還真是搞鄉鎮工作的料,才一星期就顯得有門有路,見解很獨到,解決問題的方案雖然還有點幼稚,但不假時日一定會成熟,他很慶幸發掘了個真正的人才,事前還真擔心楊陸順光會說不會練!

 鄉政府的領導們和同事們似乎也很好相處,大家臉上都掛著微微的笑容,領導們見了他會很親切地拍拍肩膀,鼓勵似地說:「小楊同志,不錯不錯,好好幹。」同事們會親暱地說:「楊陸順,你是前途無量啊!衛書記親自調你來的喲。」每每聽了這些,他心裡都會很高興也很感激,覺得自己進了政府就好像棄暗投明了一樣。

 特別是家裡人知道後,都興高采烈,他爹說話的聲音又大了起來,微駝了的背又比從前挺得更直了,幾個姐夫也都隔三差五到鄉招待所去找他,明明知道他白天肯定是不在招待所的,可他們還是會去,故意大聲對招待所的門房表明自己的身份:我是楊陸順的姐夫。

 七一建黨日,楊陸順在衛書記和黨政辦主任丘豐年的介紹下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研究入黨對像時也遭到鄉長王道德等人的非議,但衛書記解釋道:「楊陸順同志其實在新平中學是已經被作為入黨對像考察了的,到今年七月差不多剛好一年,該同志出生貧農家庭,在大學裡品學兼優,不但入了團,還是學校團委的幹部,該同志大學畢業後放棄留在春江市工作的機會,主動要求回到生養他的家鄉,投身農村、扎根農村,調進鄉政府後,第一件事就是向機關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該同志雖然到政府時間不長,但可以從他日常的工作中看出他非常有事業心,也積極要求進步。現在中央一再強調幹部隊伍要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該同志完全具備以上幾個條件。我個人認為這樣優秀的人才是值得我們大力培養的。」

 有了鄉黨委書記如此高的評價,王鄉長沒有再堅持反對,就這樣,二十三歲的楊陸順就光榮地成為了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和他一批入黨的都是些年紀較大的鄉幹部,都是經過多年苦苦地申請才如願已嘗,看著比他們年輕十幾歲的楊陸順,心裡甭提是什麼滋味了。

 楊陸順這一入黨讓侯勇羨慕死了,他雖然也被派出所列為了考察對象,但考察期不到一年,還得等上一段時間。就要楊陸順請客,楊陸順當然不得拒絕,便買了好菜好酒,就在侯勇處慶祝。

 也讓劉霞暗自傷神:早知道楊陸順會進鄉政府當幹部,當初就應該死跟著他的,倒讓侯勇這傢伙撿了個便宜!益發瞅著侯勇那張醜臉不舒服。這女人就是愛虛榮,當初侯家操辦了那麼熱鬧的婚禮讓她十分滿足,這會又在嫌棄男人長得難看。在廚房嗟蹉了半晌,還是在侯勇幾番催促下,才不情不願地弄了幾個下酒菜!

 楊陸順這一進步,文化站結識的那群朋友也不會放過他,沒奈何晚上買了瓜子花生糖果等零食在活動室開了個茶話會。葉祝同也參加了,但沒說什麼,只是用含有深意的目光看著楊他。楊陸順也察覺到葉站長神情異常,等散了茶話會,他就借口去葉站長家學手風琴,和葉祝同一起離開了活動室。

 (本文純屬虛構,請勿對號入座)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