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二節
一支騎兵隊伍從天地之間飛速射來。
這支軍隊成戰鬥衝鋒隊列一字橫排,以排山倒海般的駭人氣勢洶湧撲來。
大地在抖動,在輕微的顫慄。五彩繽紛的旌旗在迎風飄揚。戰馬在奔,巨大的轟鳴聲驚天動地。戰鼓在吼叫,渾厚的聲音直衝雲霄。
大營內一片慌亂,各部人馬在各種牛角號聲的指揮下,紛紛列隊,集結隊形。
李弘和鮮於輔等人縱馬出營,向遠處眺望。
「白馬公孫瓚。」
鮮於輔突然大聲叫起來,「是遼東的騎兵,是白馬公孫瓚來了。」
李弘緊懸的心立即放了下來。
用戰鼓指揮部隊按常理來說應該是大漢自己的軍隊。但現在和鮮卑人交戰時期,什麼情況都有可能發生。自己的部隊不就是用牛角號嗎?敵人也可能倣傚漢軍用戰鼓。鮮卑人牛頭部落的風裂大人就是用戰鼓指揮作戰。
聽到鮮於輔地叫喊,一群人不約而同地鬆了一口氣。
李弘回頭望望大營,三曲部隊的騎兵尚未集結完畢。他再望望迎面趕來的遼東騎兵,目測了一下雙方的距離,知道一旦真是敵人來襲,自己的部隊就會像慕容績的大軍受襲一樣,根本沒有還手的機會。他不由自主地又想起了鮮卑人的黑鷹鐵騎。什麼時候自己也能訓練出一支無敵天下的鐵騎呢?
他轉目望向鄭信。他想問問他,斥候隊為什麼沒有偵察到這支部隊?鄭信也非常疑惑地回望著他,十分茫然。他沒有辦法解釋。
對面的騎兵隊伍速度不減,依舊在狂奔。最前面的中間一排,赫然是一片突出的白馬隊列。它們漂亮的身影映襯在藍天綠地之間,顯得格外得耀眼奪目。
李弘和他的部下久聞公孫瓚的大名,雖然沒有見過他,但聽到他的傳聞太多了,各人心裡都很仰慕崇拜他。馬上就要見到名揚天下的人物,大家的心裡充滿了好奇和興奮。
公孫瓚字伯珪,是遼西令支人。他出身於官宦世家,其父曾經是二千石的中央大員。他雖然有一身本事,但由於母親出身卑賤,成年後也只能在遼西郡的太守府充當一名書佐,亦即抄寫員之流。然而他很快便獲得了太守侯安的賞識,被太守大人招為女婿。侯安也是一位名士,為了自己女婿的前途,他把公孫瓚送到洛陽之南的緱氏縣,拜大儒盧植先生為師,讀書做學問。
公孫瓚在北方長大,他自己是一個慷慨悲歌之士,豪爽而尚武好義,根本就不喜歡讀書論經。他不曾把書讀通,便告辭盧值回到家鄉令支縣。不久,他在岳父的推薦下,再次到新任遼西郡太守劉基的下面作了一個上計吏(相當於現在的會計室主任兼統計室主任)。他根本沒有文人的氣質,幹這些事都是用非所長,但也表現得不是太壞。
過了兩年,劉基因為黨錮之禍受到牽連,被押往洛陽。公孫瓚知道劉基被人陷害,出於義憤,他化裝成一個僕人,一路跟隨保護。劉基在京都洛陽被判流放交州日南郡。那地方處於南方蠻荒之地,傳聞瘴氣非常厲害。公孫瓚看到劉基無辜獲罪,孤苦可憐,乃下定決心親自護送他到日南郡。兩人走到中途,劉基就遇到了赦免的機會。公孫瓚將他送回家,獨自一人返回遼西郡的令支縣。
因為這件事,公孫瓚的俠義之名傳遍幽州北方各郡,聲名大噪。不久公孫瓚被繼任太守推舉為孝廉。(孝廉,漢代選舉官史的主要科目之一。郡國在自己所轄範圍的士人中,選孝順父母,行為清廉者向朝廷推薦。一般是一年薦舉一、二人。獲得孝廉資格者,去京師通過課試後為郎。過一定期限,便由郎為官,或去地方作縣令,或作其他長官的屬史。)這是大漢國官場的正途。由孝廉而被天子召見,留用為「郎」,再由郎而外放為地方官,最後由地方官而內調為中央大官。
公孫瓚在為「郎」欺滿以後,被派作幽州的遼東屬國長史。長史(相當於現在政府部門的秘書長),是文官,但在這裡卻是武官,相當於一郡的都尉。所謂遼東屬國,便是散佈在遼東郡周圍的若干藩屬國,亦即大大小小的烏丸與鮮卑的部落。遼東屬國長史的職責,便是監視這些部落,不許他們造反。大概因為出身的關係,受到的教育和普通人差異比較大,公孫瓚極端仇視胡人,好像和他們有血海深仇似的。每次,只要他接到有部落造反的消息,他就會勃然大怒,義憤填膺,立即率部去平定叛亂,常常深入邊陲,望塵奔逐,日夜繼戰,好像這些部落和他私人有深仇大恨一樣。公孫瓚和胡人交鋒,從來都不留活口,盡屠全族,當真是雞犬不留,其血腥殘暴,令胡人聞風喪膽,莫敢捋其須。
公孫瓚喜歡騎白色的馬,他命令自己的衛隊士兵也都騎白馬。因此,公孫瓚有一個聞名遐爾的綽號叫白馬長史,他的衛隊叫白馬義從。
公孫瓚的部隊軍容整齊,旗幟招展,士兵們盔甲鮮明,武器鋒利,一看就是一支訓練有素,戰鬥力極強的部隊。他們在距離李弘大營約百步的地方緩緩停了下來。
李弘和幾個部下面面相覷,自慚形愧。和公孫瓚的遼東兵比起來,自己這支盧龍塞的邊軍,就像臨時拼湊的雜牌軍一樣。戰馬是從鮮卑人手上搶來的。只有一部分軍官配有頭盔鎧甲,大部分士兵都是普通的甲冑,包括李弘自己,他連甲冑都是破的。歷經兩戰之後,原來的騎兵幾乎損失了一半,現在都是步兵在臨時充當騎兵用。
鮮於輔興奮地對李弘說道:「子民,我們去迎一迎。」
李弘大叫一聲:「兄弟們,我們去迎接遼東的白馬長史。」說完打馬率先衝了出去。
對面軍隊的白馬隊伍隨即做出反應,在一個全身亮銀鎧甲,頭戴銀盔,身披白色大氅的軍官帶領下,旋風一般飛馳而來。
「公孫大人……」鮮於輔飛身下馬,站在距離白馬鐵騎很遠的地方舉手大聲喊道。
李弘和手下隨即跟在鮮於輔後面,紛紛跳下馬來。
飛馳的隊伍有一百騎,一色的白馬白甲,士兵們都高大威猛,氣勢不凡。隨著一聲吼叫,飛馳的隊伍突然就停了下來,顯出部隊訓練有素,戰士們都有著精湛的騎術。
「原來是羽行,好久不見了。」全身鎧甲的軍官端坐在戰馬上,望著鮮於輔笑著說道。隨即他飛身下馬,大步走過來。
李弘和幾個部下目不轉睛地看過去。
公孫瓚三十多歲,高約八尺五寸,體格健壯勻稱,長相俊美,一雙大眼睛熠熠生輝。大概是多年從軍的關係,他顯得非常的沉穩和冷靜,渾身上下都散發出一股濃濃的武勇之氣。
鮮於輔和眾人趕忙行禮。公孫瓚一把抓住他的雙手,爽朗地笑道:「半年多沒見,你瘦了許多。」
「鮮卑人不斷入侵,把我們搞得焦頭爛額。伯珪兄能夠及時趕來,真是太好了。」鮮於輔激動地說道。
「接到刺史大人的文書,我立即率三千鐵騎日夜兼程趕來,這已經是最快的速度了。」
「你們怎麼會在這裡突然出現?」
「我們抄近路,由盧龍塞入關,準備直接到漁陽。途中斥候偵察到山口渡駐有部隊,我們以為是鮮卑人,就沿著鮑丘河直接趕來了。」
鮮於輔恍然大悟,笑了起來:「原來是這樣,把我們嚇了一跳。來,我給你介紹,這位就是豹子,盧龍塞的豹子。」
李弘上前一步重新見禮。
公孫瓚非常吃驚地望著,上上下下仔細打量著李弘,笑意慢慢地湧上他英俊的面龐。
「好。沒有想到你這麼年輕,年輕的讓人嫉妒啊。」公孫瓚用力拍拍李弘的肩膀。
兩個人差不多一般高大,一般強壯。但公孫瓚一身戎裝,看上去就像一個大官,穩重而又不失威嚴。李弘散亂著一頭長發,衣裳破舊,怎麼看都像一個落魄的武士,而且還是一個憨厚老實好像沒有什麼經驗的年輕武士。
在年長許多歲而且成名已久的公孫瓚面前,李弘顯得有些拘謹。他面紅耳赤,吶吶無語,只是用很崇拜的目光望著對方。
公孫瓚從李弘的眼中看到了這個年輕人對自己的敬重,他的心裡感到非常的舒坦。
大半年來,這個豹子突然從北疆崛起,並且隨著連場大戰,名氣越來越響,甚至有超越自己的勢頭。這使得他心裡一直都十分不舒服。自己因為出身不好,歷經坎坷磨難,付出了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好不容易才有了今天的地位和成就。然而一個鮮卑人的奴隸,出身比自己差了十萬八千里,卻因為機緣巧合,一躍而成為盧龍塞邊軍的軍司馬。自己努力了十幾年,付出了無數的艱辛和血汗換來的東西,這個被鮮卑人叫做白痴的小子輕而易舉的就在幾個月的時間內得到了,雖然從官職上來說尚差兩級,但這已經不是一般的幸運,而是令人嫉妒得發狂的幸運了。
在和平年代,大家都不願意加入邊軍,除非迫不得以。一則邊軍所處環境都是荒遠邊境,人跡罕至之地,二則一旦邊境有摩擦,生死沒有保障,第三待遇也不好。但在戰爭時期,邊軍卻是最容易得到軍功,獲得陞遷機會的地方。李弘的幸運就是他在最合適的時候,在最恰當的地方,加入了邊軍,並且參加了一場罕見的戰鬥。現在在盧龍塞大戰中倖存下來的士兵基本上都是軍官,沒有位子的也領著百人隊隊長的俸祿。
上天對同樣努力的人從來都不給予公平的機會,公平的回報。
鮮於輔隨即把其他幾個軍候,假軍候介紹給公孫瓚。鬍子的名氣在邊疆好像也不小,公孫瓚特意和他聊了兩句,似乎對他非常熟悉。
公孫瓚和大家寒暄完畢,返身命令部隊就地駐紮。
公孫瓚的弟弟公孫越,部下嚴綱,單經,關靖,鄒丹等軍司馬,軍候趕過來和李弘,鮮於輔等人見面。
在公孫瓚的要求下,大家席地而坐,傾聽李弘對這幾天漁陽城戰場上幾場戰鬥的簡單敘說。
「現在慕容風手下的第一大將熊霸佔據廣平,有部隊上萬人。對漁陽來說,不收復廣平,它就處在交戰前線,非常不安全。只有將鮮卑人趕回白檀,漁陽之戰才算徹底結束。」李弘最後說道。
「子民的口才很好,交待的非常清晰。戰也打得好,的確名不虛傳。」公孫瓚非常欣賞地望著李弘,由衷地讚道。
接著他繼續說道:「現在漁陽戰場已經處於僵局,要打開突破口必須另想辦法。我同意子民的意見,涿鹿戰場上的成敗,直接關係到整個幽州戰局。它極有可能就是我們能否擊退鮮卑人的關鍵。羽行應該立即趕回漁陽城,親自向刺史大人匯報此事。」
鮮於輔點點頭,「你們還有什麼事要我傳達的,我現在就趕回去。」
「我軍急行軍十幾日,人疲馬乏,急需休整和補給。我希望明天就可以得到糧草,另外希望漁陽郡能給我們這些援軍士兵送一點慰勞犒賞,最好多些酒肉。」公孫瓚笑著說道,語氣裡完全沒有商量的意思。
鮮於輔遲疑了一下,神色凝重地點點頭。
下午,公孫瓚派人邀請李弘等人趕到他的營寨,大家聚在一起吃肉喝酒,胡亂神侃。
李弘自從主持盧龍塞軍隊以來,秉承田靜的一套治軍辦法,嚴禁將士飲酒聚會。鬍子等人雖有怨言,但也不好公然違抗軍紀。今天逮到機會,好不快活,一個個狂吃猛飲,渾然忘記戰爭尚未結束。
李弘不喜飲酒。他自從失去記憶之後,好像很難接受這個東西,雖然覺得非常熟悉,但他就是不喜歡,而且酒量不好。北方人善飲,能喝一罈酒的非常多。李弘試過幾次,每次幾爵(爵,古代飲酒器具)酒下肚,立即就會酩酊大醉。
公孫瓚似乎格外垂青李弘,慇勤勸酒。
李弘不勝酒力,話漸漸得越來越多。
「幾年前在遼東,大人曾經帶著數十騎出行塞下,突然遭到鮮卑數百騎的攻擊。大人率部且戰且退,到英亭時已經被敵人團團圍住。大人臨危不懼,手持長矛,酣呼鏖戰,連續衝擊敵陣,殺傷數十人,最終率部成功突圍。大人之勇,鮮卑人至今唸唸不忘。」
「陳年往事,你是聽誰說得?」公孫瓚不以為意,隨口問道。
「是大帥說的。大帥對你很是忌憚,我在鮮卑時,數次聽他提到你的英勇。」
公孫瓚大笑起來。他今天格外高興。可以得到鮮卑國慕容風的誇獎,的確讓他感到自己非常有成就。
李弘連喝十幾爵之後,當即醉倒,人事不知。鬍子幾個人在酒宴結束之後,把李弘象包袱一樣橫放在馬背上,任他一路狂吐,緩緩回營。
第二天中午,鮮於輔風塵僕僕趕回山口渡。
劉虞已經接受了李弘的建議,命令他率部趕到廣陽郡昌平。在昌平接受補給之後,立即翻越太行山,到涿鹿會合先期到達那裡的代郡兵曹掾史鮮於銀部。然後一切戰事由李弘自行決定,盡快擊退鮮卑拓跋部落的入侵部隊。
章循和竇峭兩人因為手下的士兵已經全部轉入李弘的騎兵部隊,被劉虞招回漁陽城。
公孫瓚部就地駐紮,隨時接受補給。待後續援軍趕到,再聯合進攻廣平。
李弘酒醉剛醒,頭痛欲裂,心裡暗暗發誓,決不再貪杯飲酒,貽誤正事。
部隊隨即開拔。
李弘在鮮於輔的陪同下,勉強振作精神,到公孫瓚大營向他辭行。公孫瓚勉勵了幾句,親自將李弘送出營寨。
「伯珪兄,你認為子民此去,勝績如何?」
望著逐漸消失在視野裡的李弘,鮮於輔心事重重地問道。
「子民有打仗的天賦,他對戰爭全局的理解和掌控非是我們所能比及。可惜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他的部隊人數少,實力弱,根本不堪一擊。何況他和拓跋部落仇深似海,拓跋鋒不可能放過這麼好的報仇機會。」
「假如鮮卑人落對上谷郡勢在必得,拓跋鋒有可能親自趕到涿鹿。以拓跋峰的實力,子民恐怕難逃敗亡的命運。」
「涿鹿城根本無險可守。」
公孫瓚平靜地說道。
「難道我大漢國真的衰落了嗎?」鮮於輔無奈地說道。
公孫瓚嘆了一口氣。
「差不多。去年的黃巾暴亂只是大漢國走向衰落的一個開始。」
「當今天子派皇甫嵩大人、朱儁大人率漢軍主力鎮壓對洛陽威脅最大的潁川,南陽黃巾軍;我的老師盧植大人、董卓大人率軍鎮壓冀州黃巾軍。天子還下令解除黨錮,動員各地門閥豪強起兵,調動所有力量來對付黃巾暴亂。雖然在去年底平息了三地的暴亂,但大漢國元氣大傷。你再看看現在,並州,青州,冀州,黃巾的餘孽像雨後春筍一般再次起事造反,此伏彼起,已經愈演愈烈。」
「西涼的邊章,韓遂本月初起兵造反,威脅三輔和長安。左車騎將軍皇甫嵩大人已經接到朝廷聖旨,離開冀州往長安平叛去了。他一走,冀州的黃巾餘孽必將瘋狂再起。」
「塞外胡人趁機寇邊,屢屢入侵,邊郡各地飽受摧殘蹂躪。」
「而當今天子卻在洛陽賣官鬻爵,增賦加稅,造宮修殿,極盡驕奢淫逸之事;宦官朋比為奸,橫徵暴斂,擅權禍國;無數忠臣義士空有一身抱負卻無用武之地;眼看著貴戚閹宦把持朝政,他們上躥下跳,輪番折,終有一天要將這大好河山付之一炬。」
「大漢國已經搖搖欲墜了。」
鮮於輔大驚失色。
「伯珪兄你瘋了。這等大逆不道的話你也說的出來。這些事離我們都太遠,也輪不到我們這些人操心。還是想辦法解決眼前幽州的危急吧。」
「有什麼辦法,不就是要兵嘛。你要是能變出上萬部隊出來,大事可定。」
鮮於輔突然想起來什麼。
他望著公孫瓚笑道:「我有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