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帝師》第52章
  第五十二章 楊侍讀問話

  弘治十八年八月丁未,泰陵大部竣工。

  兵部查給賞文冊及留守六十八衛小冊,言孝陵衛勾軍不足,請擇一留守京衛充泰陵衛。

  奏疏遞上,天子親敕,改忠義左衛為泰陵衛,另置泰陵陵戶四十戶,人丁百余,移往筆架山建屋耕種,世代護衛陵寢。

  與此同時,有旨意傳至茂陵,令壽寧侯同建昌侯即日遷往泰陵,不得延誤。

  「侯府長史以下皆充泰陵衛,改籍軍戶。」

  聖旨念完,壽寧侯臉頰顫抖,雙拳緊握,怒氣難掩。建昌侯則是面若死灰,表情麻木,跪地謝恩,如同幽魂一般。

  「兩位侯爺,接旨吧。」

  中官奉上聖旨,並未馬上離開,而是側過身,對身邊的束鈴低語幾聲。

  束鈴低頭應諾,轉身離開木屋。

  很快,簡陋的木屋外傳來陣陣嚎哭,似欲撕心裂肺。

  得知要充入泰陵衛,後裔子孫都在軍籍,世世代代守在大山之中,兩府屬官家人再顧不得規矩體統,紛紛哭天喊地,大聲嚎啕。

  只是隨張氏兄弟守陵,尚有脫身的希望。改為軍戶,經兵部造冊,再無轉圜余地。不少人經不住打擊,竟哭得昏了過去。

  「大膽!」

  得束鈴回報,中官大怒,尖利著嗓子,喝斥道:「天子隆恩,爾等不知感激,叩謝聖主,反跪地嚎啕,成何體統,想抗旨不成?!」

  隨中官喝斥,衛軍長刀紛紛出鞘。

  雪亮刀光閃爍,哭聲為止一頓。

  片刻後,多數人不敢再哭,認命的收拾包裹。唯有幾個壽寧侯的「親信」仍在哽咽,臉帶怨色。

  中官瞇起眼,冷笑道:「真有想抗旨的?來人,給咱家綁起來!既不能感沐聖恩,為大行皇帝守陵,便和刑部的囚犯一起發到北邊,和韃子拼命也好,屯田服役也罷,都是為國盡忠!

  話落,中官轉過頭,問道:「侯爺,咱家這般處置可妥當?」

  「你、你欺人太甚!」

  壽寧侯額頭鼓起青筋,怒形於色。建昌侯沒拉住,只能看著他站起身,猛沖向冷笑的中官,中途即被攔住。

  建昌侯閉上雙眼,不忍再看。

  世態炎涼,破鼓亂人捶。

  兄長為何就是不明白?

  「我是天子親舅,太後親弟,先皇親封的侯爵!」被左右衛軍攔住,壽寧侯兀自高叫,「你是什麼東西,區區閹奴,三番兩次在本侯面前放肆!」

  「呦呵!」中官攏著袖子,聽著壽寧侯叫罵,非但不怒,反而笑著彎腰,行禮道,「侯爺說的對,是奴婢失禮。」

  這一彎腰,反倒讓壽寧侯愣住了,下意識看向身後。

  建昌侯沒有睜眼,臉色更加慘白。

  「來人吶。」

  中官直起身,笑得愈發恭敬,道:「侯爺金貴,咱家帶來的都是粗手,伺候得不周到。將侯府的下人叫來,安排著伺候兩位侯爺。」

  束鈴領命,同兩名衛軍一並轉身。

  中官臉上帶笑,眼中卻無半絲笑意。

  宦官最忌諱的詞,不是「奸宦」,也不是「佞幸」,而是「閹人」!

  壽寧侯這番大罵,逞一時痛快,必要付出慘重代價。

  侯府家人自然不敢要了他的命,但一路之上,直至到達泰陵,他的日子定不會好過。

  天高皇帝遠,誰管你是侯爺還是外戚。既然世世代代都走不出筆架山,離不開天子陵寢,身份地位都成虛話,侯爵庶人有什麼區別。

  落到如此地步,不敢埋怨天子,只能將矛頭對准張氏兄弟,發洩滿腔怨恨。至於張氏兄弟風光時,自己也跟著仗勢肆行,早被拋到腦後。

  隨行的東廠番子將壽寧侯拖出木屋,建昌侯神情木然的跟在其後。

  門外停著兩輛馬車,守在車旁的,除了護送的衛軍和番役,均是兩府家人。此刻,眾人臉上再無往日的恭敬討好,看向兩人,盡是咬牙切齒,瞋目裂眥,似要生啖其肉。

  衛軍翻身上馬,打開旗幟,正要啟程。忽見有數匹快馬和一輛馬車從官道馳來。

  「停!」

  分辨出騎士身上的錦衣,一名東廠番子立刻湊到馬車前,透過窗口對中官道:「高公公,是錦衣衛的緹騎。」

  「緹騎?」中官推開車門,奇怪道,「東廠早領了這檔差事,錦衣衛來湊什麼熱鬧?」

  「公公,奴婢瞧那架勢,應是朝這邊來,要不要等等?」

  中官沉吟片刻,讓番子傳話,暫下旗幟。

  他倒要看看,這些緹騎究竟是何來意。

  「灰——」

  將到近前,馬上騎士猛然緊拉韁繩,駿馬嘶鳴,前蹄揚起,落地後,踏起大片塵土。

  中官離開車廂,扶著車欄,停在車轅上,看向馬背上的紅衣千戶,雙目微閃。

  「來者何人?」

  來人取下腰上金牌,道:「錦衣衛北鎮撫司千戶顧卿,奉牟指揮使之命查辦京城起火一案,請東廠顆領班行個方便。」

  「顧千戶?」

  中官笑了,無需人攙扶,自行躍下車轅,幾步迎上前,道:「咱家高鳳翔,千戶有禮。」

  「高公公客氣。」

  顧卿翻身下馬,抱拳回禮。

  「京城大火,廠公也是下令嚴查。這些日子抓的人不少,有用的口供卻沒幾條。」高鳳翔頓了頓,壓低聲音,道,「牟指揮使派顧千戶來,可是有了什麼線索?」

  說著,側頭瞄一眼坐著壽寧侯和建昌侯的馬車,其意昭然。

  「不瞞高公公。」

  顧卿同樣壓低聲音,簡述幾句,高鳳翔立時雙眼發亮。

  「可確實?」

  「還要問過。」顧卿道,「若能問出線索,高公公亦有功勞。」

  「咱家先謝過千戶!」

  兩人說話時,隨緹騎前來的馬車裡有了動靜。車門推開,一身玉色儒衫的楊瓚躍下車轅。

  楊瓚不認識高鳳翔,對方卻認識他。

  凡在朱厚照身邊伺候的,誰不曉得這位楊侍讀不一般。手握先帝御賜的金尺,又得今上信任,不出意外,日後必定飛黃騰達。

  「楊侍讀,咱家有禮。」

  「恕在下眼拙。」眉眼微彎,楊瓚笑得溫和,「公公可是天子身前伺候的?」

  「讓楊侍讀見笑了。」

  聽到楊瓚之言,高鳳翔立刻眉開眼笑。

  不曉得他姓甚名誰,全無大礙。一句「天子身前伺候的」,足以讓他通體舒泰。難怪張永和谷大用都想交好這位,會說話,更會做人,沒那一身酸腐氣,的確值得一交。

  三人敘話時,車中的壽寧侯和建昌侯都察覺情況有異。

  壽寧侯被五花大綁,巾帕堵嘴,出不了聲,自然不曉得車外發生了什麼。

  建昌侯待遇好些,沒有被捆住手腳。見馬車遲遲未動,小心將車窗推開一道縫隙,看到衛軍沒有打旗號,宣旨的中官正同一名錦衣衛千戶談得熱絡。背對馬車,還有一個穿著儒衫,戴著方巾的文生。

  一瞬間,建昌侯腦中閃過許多念頭,心中愈發沒底。

  察覺到刺在背後的視線,楊瓚沒有轉頭,而是道:「高公公,時辰已經不早,不如先將牟指揮使的交代辦妥。再晚,恐耽擱兩位侯爺上路。」

  高鳳翔袖著手,笑瞇雙眼。

  上路?

  看來,這位同張氏兄弟必有過節。不是藏怒宿怨,也好不到哪裡去。

  「楊侍讀的話在理。問話時,咱家可否在一旁聽聽?回去也好向廠公有個交代。」

  楊瓚沒有立即答應,看向顧卿。後者單手按刀,對高鳳翔點了點頭。

  「自然。」

  事情議定,衛軍和番役當即讓開道路,三人直往壽寧侯的馬車行去。

  車中的張鶴齡尚不知大禍臨頭,仍掙扎著試圖斷開繩索,吐出口中的麻布。

  突然,車廂門打開,光線灑入,張鶴齡本能閉上雙眼。未等睜開,人已被拖出車廂,又回到先時的木屋。

  屋門關上,周圍靜得出奇。

  幾名錦衣衛和東廠番子把守門窗,確保旁人無法靠近。

  「侯爺,卑職北鎮撫司千戶,奉牟指揮使之命前來,只為問侯爺幾句話。」

  壽寧侯栽歪在地上,也不急著起身。聽到顧卿之言,直接從鼻孔噴氣。

  「小小一個千戶,也敢在本侯面前無禮!牟斌算個什麼東西!本侯得先皇冊封,他還在千戶所守門!」

  聞言,高鳳翔不由得冷笑。

  這位是瘋癲了,還是真不知死活?刀駕到脖子上,仍是死鴨子嘴硬!

  顧卿表情不變,語調都沒波動半分。

  「日前京城大火,燒毀民居無算,死者十余,傷者近百。」

  壽寧侯翻了個白眼,「本侯身在茂陵,不知此事。」

  「不知?」

  顧卿上前兩步,居高臨下俯視張鶴齡,單手握住刀柄,繡春刀出鞘半寸。

  「侯爺當真不知?一處起火點恰在侯府後廂。卑職親自帶人查驗,確鑿無誤。」

  「本侯早離侯府,起火與否同本侯何干?」張鶴齡惡狠狠道,「本侯反倒要問問,侯府乃先皇所賜,如今被燒,京衛都是干什麼吃的!什麼廠衛探子,都是木頭樁子,酒囊飯袋,沒半點用處!」

  一句話,將錦衣衛和東廠都罵了進去。

  高鳳翔瞪眼,顧卿蹙眉。

  兩人不是沒手段,然張鶴齡雖然失勢,侯爵的封號仍在。問話可以,暗地裡給他苦頭吃也沒問題,明目張膽的用刑絕對不成。

  北鎮撫司和東廠早被言官緊盯,正為鋒芒所向。消息傳出去,幾乎是主動送上把柄,必將廠衛推到風口浪尖,引來百官鞭撻。

  滿朝文官的確不滿張氏兄弟,甚至多存厭惡。但能一舉扳倒廠衛,這二人必會被擺到「苦主」的位置上,引來同情之聲。

  屆時,事情恐難以收場。

  見兩人遲疑,張鶴齡更顯囂張,青皮無賴一般,滾在地上破口大罵。

  不只守在木屋周圍的緹騎番子,馬車中的張延齡都聽得一清二楚。

  離京這些時日,張鶴齡怨氣滿腹,逮住機會,不管三七二十一,必要發洩出來。

  拿准天家還要面子,天子年幼,必不願背負六親不認,薄情寡義的名聲,張鶴齡愈發肆無忌憚。到底是死豬不怕開水燙,還是難得聰明一回,當真不好下結論。

  然而,話要問,事情更要辦。任由他罵下去,總不是辦法。

  見高鳳翔和顧卿不出聲,楊瓚上前一步,看著仍在大罵的張鶴齡,溫雅笑道:「侯爺罵了這些時候,喉嚨可干?下官為侯爺倒杯茶,侯爺潤潤嗓子再繼續,如何?」

  話落,楊瓚當真走到桌旁,倒出半盞冷茶,遞到張鶴齡面前。

  「若是還不解氣,下官令人將馬車的車廂拆掉,侯爺坐在車板上,四面通風,自可一路走一路罵,罵個痛快。」

  「你……」

  「若還不行,下官略通魯班之藝,可制擴音之物助侯爺揚聲。再令衛軍沿途敲鑼,召集山野鄉民於路邊圍觀,助侯爺揚名。未知侯爺意下如何?」

  「你、你敢!」

  在三人面前撒潑無賴,張鶴齡不在乎。但讓鄉野小民看到,他實在丟不起面子。

  「順應侯爺之意,下官為何不敢。」

  說到這裡,楊瓚似想起有趣之事,笑意更深。

  「下官有一書童,極是心靈手巧。如他在,必能想出更好的主意。可惜啊……」

  楊瓚垂下眼眸,笑容依舊溫和。落在張鶴齡眼中,卻讓他生生打了個寒顫。

  張鶴齡沒有繼續罵,瞪著楊瓚,渾似在看一個瘋子。

  「侯爺不罵了?」

  張鶴齡繼續瞪眼。

  「如果侯爺不罵了,下官有幾件小事欲向侯爺請教。」楊瓚笑笑,又走近些,蹲下身,道,「不知侯爺可能為下官解惑?」

  哼了一聲,張鶴齡扭過頭。

  「侯爺不出聲,下官就當侯爺答應了。」

  「你……」

  「侯爺,」楊瓚陡然收起笑容,掀開隨身木盒,取出明晃晃一把金尺,「此乃先皇御賜之物,代表什麼,侯爺可知?」

  聽聞此言,張鶴齡陡然瞪大雙眼。

  「你敢?!」

  「下官敢不敢,侯爺當真想試一試?」楊瓚挑眉,金尺敲在掌心,「天子身前的劉公公,二十尺不到,便昏厥在地。侯爺強健,想必能多撐些時候。」

  雲淡風輕,好似在閒話家常。

  張鶴齡瞪大雙眼,喉結上下滾動。

  東廠和錦衣衛不敢動他,一旦太後震怒,百官參奏,王岳和牟斌都要吃不了兜著走。

  楊瓚則不然。

  手握先皇御賜金尺,今上都要顧忌幾分。縱然事後追究,將他剝皮斷骨,千刀萬剮,也抵不過自己這頓打。

  更甚者,楊瓚手下沒有輕重,將他打死……左思右想,張鶴齡額頭冒出冷汗,心底發虛,終於曉得了害怕。

  囂張跋扈之人,往往更加惜命。

  張氏兄弟便是真實寫照。

  「侯爺想通了?」

  張鶴齡不甘點頭。

  楊瓚看向顧卿,得對方示意,方開口道:「敢問侯爺,侯府中可還有秘密之處,可隱藏信件等物?」

  乍聽此言,張鶴齡神情微變。

  「那就是有了?」

  不等他回答,楊瓚又問道:「可在後廂?」

  「……是。」

  「與侯爺私交甚篤,常有書信金銀往來的藩王,除晉王和寧王之外,可還有他人?」

  張鶴齡張開嘴,一個名字哽在嗓子眼,要吐不吐。

  「侯爺,」楊瓚的聲音更加溫和,「正如侯爺先前所言,您是太後親弟,天子親舅。說一句不入耳的糙話,不識字的白丁也曉得胳膊肘不能往外拐。」

  「天子若記得我這個舅舅,怎會如此待我?!」

  「侯爺慎言!」楊瓚肅然神情,「下官斗膽,說句不敬的話,天子若是不顧念親情,您連守泰陵的機會都未必有。」

  「……」

  「天子好,您才能好。」楊瓚頓了頓,忽然加重語氣,「不提漢唐前宋,只觀本朝,前車之鑒比比皆是。您可曾想過,幫著外人,最後會落得什麼下場?」

  張鶴齡垂下頭,冷汗沾背,臉頰抖動,卻不是因為憤怒,而是恐懼。

  話至此,楊瓚沒有繼續說。站起身,重將金尺收回木盒。

  許久,壽寧侯才抬起頭,沙啞開口,道出一個名字。

  「安化王朱寘鐇。」

  六字出口,就像開啟水閘,張鶴齡再無隱瞞,將同安化王的來往全部道出。

  原來,比起晉王和寧王,他同安化王的交情更為深厚,可追溯到繼承父爵之時。

  「寧夏貧瘠,且臨草原。其常在信中言,望我在天子面前美言,許其恢復護衛,增設軍屯,並請朝廷多發軍餉兵甲。」

  「只是這些?」

  「每隔三月,安化王府便會遣人來京,多假以行商之名,打探京中想消息。若人不來,多通以書信。」

  楊瓚沉默不言,張鶴齡繼續道:「先帝大行之前,朝廷發五千萬鹽引,安化王有意插手。提前遣人送信,告知已通過慶雲侯府打點南京戶部,將以補殘鹽之名,奏買長蘆兩淮鹽引。書信皆藏在後廂青磚之下。」

  說到這裡,張鶴齡咽了口口水,「先時錦衣衛未能找到,今遭大火,恐多已不存。」

  慶雲侯府?

  楊瓚蹙眉,實在沒有半分印象。

  顧卿側身半步,在楊瓚耳邊低語幾句,後者瞠目,半晌沒回過神來。

  「英宗皇帝貴妃,憲宗皇帝生母周太後,既出自慶雲侯府。」

  英宗貴妃,憲宗生母,孝宗祖母,也就是朱厚照的曾祖母?

  這一門外戚扎根四朝,根基遠比張氏兄弟更深。論起囂張跋扈,更是不遑多讓。

  能知道錦衣衛搜府時的動向,可見在朝中定有耳目。鬧不好,宮中都有釘子。

  攥著木盒,楊瓚用力咬牙。

  不論是誰,不論這事究竟牽扯多深,背後藏著何人,他都要查下去!

  粉身碎骨,在所不惜!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