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帝師》第60章
  第六十章 選妃

  幾名矮小的漢子加快腳步,徑直趕往城中。半點未覺,自己身後竟綴著尾巴。至歇腳客棧,丟給伙計一角銀子,吩咐肉干面餅,便上了二樓,關上房門,再不見露面。

  皂吏一身短打,留楊氏後生在外,獨自走進客棧。

  伙計迎上前,行禮笑道:「劉班頭,今兒吹的什麼風,把您老人家吹來了?」

  「少廢話。」

  皂吏將伙計帶到一旁,問道:「方才進來的幾個人,就是上了二樓那幾個漢子,都是打哪來的,你可知道?」

  「劉班頭,您可難為小的……」伙計面露難色,有幾分猶豫。

  「說是不說?」皂吏瞪眼。

  伙計不敢再耍嘴皮子,忙道:「都是北邊的,說是大同府出身,到宣府訪友,日日外出。」

  「大同府?」

  左右瞅瞅,伙計低聲道:「不瞞您,小的瞅著不像。」

  「如何不像?」

  「小的祖籍大同,這幾人的口音聽著奇怪,不像是大同出身。」

  「哦?」

  「劉班頭,小的說的可都是實話。」四下裡看看,伙計湊近些,低聲道,「不像是大同,也不是太原,更像是寧夏那邊,有一個說的還是順天府官話。小的瞧著可疑,憂心是盜匪,正想著到縣衙尋您吶。」

  「你聽真切了?」

  「自然。」伙計臉上現出幾許得意,「小的做了五年跑堂,南來北往,什麼人沒見過,什麼口音沒聽過。別說寧夏,草原的韃子都見過幾回。」

  「行了。」皂吏嘖了一聲,道,「這幾個都是殺人嫌犯,要是能逮住,查證屬實,你也有功。」

  「哎,先謝過劉班頭!」

  聽到此言,伙計當即眉開眼笑,低頭哈腰。

  甭管真假,有這句話,掌櫃的也會給他幾個好臉色。說不得,工錢還能多上幾個。

  「去,給我仔細盯著那幾個,有哪裡不對,立即到縣衙送信。」

  「您瞧好吧!」

  伙計滿臉笑容,布巾一甩,搭在肩上。順手提起茶壺,快步行上二樓。

  皂吏離開客棧,吩咐幾個楊家的後生,正色道:「這幾個漢子身上都帶著血氣,手上必有多條人命,九成是亡命之徒。爾等守在客棧外,萬不可莽撞輕動。我回縣衙稟報大令,簽下牌票,報巡檢增補人手,方可動手拿人。」

  「劉班頭放心,我等必不會莽撞,壞了大事。」

  皂吏又叮囑幾句,讓留下的同伴照看幾人,取近道返回縣衙。

  事不宜遲。

  北疆地廣,放這幾人離開涿鹿縣,再想拿人,無疑是大海撈針。請府州批下海捕文書,必要拖延時日。屆時,人早跑得無影無蹤。

  如此一來,無法查清楊氏祠堂前的命案不說,更會引來諸多麻煩。

  客棧中,幾個漢子收拾起包裹,沒有急著離開,攆走送茶的伙計,行到靠左一間客房門前,敲響三下。

  房門很快打開,一個穿著圓領斷衫,年月五旬的老僕出現在幾人眼前。

  打過照面,三句話不到,漢子就被請進門內。

  房門合上,伙計探頭瞅一眼,眼珠子轉轉,記下房號,當即尋到馬棚,找到兩輛披著油布的騾車,四下裡打量,連車轅都摸過一遍,始終沒尋到奇怪處。

  沒有辦法,只得到廚下再提一壺熱水,吩咐雜役准備面餅肉干,再設法到二樓打探。

  客房內,兩名漢子雙手抱拳,甕聲道:「見過老爺!」

  「幾位辛苦。」

  平和的嗓音,俊俏的面容,藍色圓領儒衫,同色四方平定巾。

  上座的不是旁人,正是從京城離開,至寧夏侍父疾的閆璟。

  「此事早有安排,父親病重時日,是誰擅自揭開,壞了大事?」

  「回老爺,是那商戶家自作主張,屬下聞訊,事情已鬧得沸沸揚揚,來不及收場。」

  「自作主張?」閆璟瞇起雙眼,「商人忘義。如何積攢下錢財,他是忘得一干二淨。見我父被貶,涿鹿本家樹倒猢猻散,便以為閆氏將踣不復振,打算將計就計,另覓高枝?」

  幾個漢子手心冒汗,不敢言語。

  比起重病的閆桓,他們更怕閆璟。在京城時,尚未如此。此番再見,都覺閆璟有不小變化。雖是面帶春風未見動怒,目光掃過,卻會讓人頭皮發麻。只是瞬間,也會頸後生寒。

  獵戶出身的家人,不自覺想起早年見過山蛇。

  最毒的那一種。

  被咬上一口,藥石無解,只能等死。

  「此事做得有些急了。」

  閆璟搖頭,如他能早到幾日,還能設法補救。如今也只能行此下策,用那兩人的命稍作彌補。

  多年前埋下的棋子,終究還是廢了。

  父親現又病重,安化王府處只能另想辦法。

  「可惜。」閆璟道,「既另起心思,再用不上,便提前掃尾,免得另生枝節。派人去尋,找到了,你來辦吧。」

  「是。」

  一句話,決定了行商的生死。

  漢子沒有多留,片刻離開上房,分頭行事。

  察覺不對,伙計忙尋到客棧外的皂吏,言明幾人動向。

  「快著些,遲了來不及!」

  饒是如此,巡檢帶人趕到時,向北的漢子尚未出城,南去的已不見蹤影。

  閆璟早令老僕結賬套車,離開涿鹿,快馬加鞭向趕往寧夏,自是更尋不到。

  看到被五花大綁,押往縣衙的三個漢子,皂吏只是遺憾,巡檢則是眉頭緊皺。回到縣衙,當即尋上大令,遞出從漢子身上尋到的腰牌。

  見到牌上刻印,縣令頓時一驚。

  「莫不是偽造?」寧夏邊軍怎麼會跑到涿鹿。

  巡檢搖頭。

  「卑職出身邊軍,曾戍寧夏中衛,不會認錯。」巡檢道,「以卑職之見,暫將三人押入大牢,不急審訊。先遣人報送府衙,再做打算。」

  「不可行。」

  縣令搖頭。

  事涉及兩族,死了兩條人命,總要給出一個交代。

  更重要的是,事涉今科探花,翰林院侍讀楊瓚。

  人不在京城,不代表消息閉塞。

  楊瓚入弘文館講學,得先帝御賜之物,打昏慶雲侯世子的消息,早已不脛而走,涿鹿縣令亦有耳聞。

  如不能將此事處理好,恐將落得個裡外不是人。

  百姓會罵他,朝中的言官不會放過他。

  自家祠堂前死人,還是掛在功名坊上,晦氣不用說,尋不出「真凶」,兩姓必成世仇。只要楊瓚在天子面前說幾句,他這烏紗怕要戴不住。

  巡檢勸過兩回,縣令始終搖頭。

  巡檢正想再勸,忽見一名文吏穿過三堂,急道:「大令,楊氏族長和孫氏族長,連同兩族二十余名老人,聯名狀告命案,請縣衙緝捕真凶!」

  「兩族聯名?」

  巡檢驚詫,前頭不是說,孫家人要楊家償命,楊家人抬著棺材堵在孫家祠堂前?現在怎麼又一同告狀?

  縣令苦笑,道:「王巡檢,現如今,你可明白?」

  此事非但不能拖,更要快。至於腰牌之事,可同時遣人上告府衙。

  「卑職慚愧。」

  兩姓族長,二十余名裡中老人,背著站著百余族人,縣令必須重視。

  別說一個知縣,換成知州、知府,都不敢輕忽。

  稍有不慎,既有「民變」之虞。被御史稟報朝廷,官做不成,全家都會被帶累。戍邊流放,大可任選一樣。

  「請兩族老人至二堂,送上茶水。」

  府衙貪墨事發,錦衣衛拿人之後,縣衙主簿和典史始終空缺。

  原本管緝捕的縣丞,開始分管糧馬。遇到此案,自然有借口躲得遠遠的。縣令有些後悔,奈何千金難買早知道。想找人頂崗,也是空想。

  「待本縣換上官服,即刻升堂。」

  「是!」

  懷著滿腔無奈,縣令走出二堂。

  與此同時,北鎮撫司遣出的緹騎已飛馳入保安州,直奔涿鹿。

  京城

  該來的躲不掉。

  早朝之後,少年天子苦著臉,坐在御輦上,被抬至仁壽宮。

  正殿內,王太皇太後高居正位,張皇後和吳太妃分坐兩旁。

  朱厚照進殿時,不下二十名少女立在殿中,皆是豆蔻年華,冰肌玉骨,芙蓉含羞,滴粉搓酥。

  少女們均著彩色羅裙,窄袖褙子。發髻上攢著太皇太後賞賜的金釵,耳上垂著吳太妃賞賜的銀璫。

  明黃龍袍出現的剎那,紛紛低垂下頭,福身行禮。

  珠玉兩旁,滿室鶯聲燕語。

  彩裙鋪展,奼紫嫣紅,百花綻放。

  朱厚照昂起頭,目不妄視,耳不邪聽。大步行至正位前,行禮問安。

  「太皇太後安。」

  「太後安。」

  「太妃安。」

  幾日不見,張皇後心裡仍有疙瘩,怒火卻消去不少。

  太皇太後給她台階下,總不好繼續和兒子別扭。畢竟丈夫不在了,兩個兄弟被趕出京城,身邊只有兒子可依照,再石頭腦袋,也多少能品出些滋味。

  「天子來了。」

  比起幾月之前,王太皇太後的氣色好了許多。相比之下,吳太妃精神尚好,人卻有些消瘦,在冷宮落下的病症,隱有復發的征兆。

  御醫診脈後開出方子,服下半月,面上見好,仍除不掉病根。

  朱厚照下狠心整治太醫院,吳太妃的病未嘗不是因由。

  落座之後,朱厚照腰背挺直,雙拳緊握,端正放在膝上。

  太皇太後和太妃看得有趣,愈發顯得慈祥。

  張太後難得露出幾絲笑意。

  當年,她同弘治帝大婚時,也同殿中少女這般年紀。只不過,萬妃當道,太子被壓得抬不起頭,太子妃自然也談不上尊榮。

  回憶起多年前的日子,難免有諸多感慨,笑意中帶上幾許苦澀,心口發酸。

  她的丈夫,終是不在了……

  「都起來吧。」

  天子不出聲,不叫起,太皇太後不能讓人繼續跪著。

  少女們盈盈起身,多是粉面低垂,滿臉羞紅。

  「天子,殿中之女皆是家世清白,才貌兼得,堪為良配。」

  太皇太後出言,朱厚照沒有繼續裝木頭人,只得點頭應是。

  吳太妃輕笑,喚女官上前,簡短吩咐幾句。

  女官應諾退下,兩息不到,少女便兩人一排,上前福身,自敘父兄籍貫。

  夏氏女列在第六排,因粉面瑩白,端莊自然,不似多數少女含羞帶怯,引來朱厚照留意。

  福禮時,意外被問到名字。

  「回陛下,民女單名福。祖上本居寧波,永樂年間,族人隨船隊出海,有功,移居應天府,現居上元。」

  聽到「出海」,朱厚照的眼睛登時亮了。

  「你叫夏福?」

  「回陛下,是。」

  「好名字。」

  乍聽此言,夏氏女微愣,饒是再沉穩,也不禁暈紅雙頰。

  一問一答間,朱厚照不覺有幾分熱切。落在太皇太後和吳太妃眼中,兩者對視,都是微微點頭。

  夏氏女之後,又有吳氏女,沈氏女和王氏女得天子留意,被女官當場記下。

  二十名少女回話完畢,太皇太後賞宴,吳太妃和張太後都是心情大好,朱厚照懷揣著心思,想走又不想走,很是矛盾。

  「照兒?」

  太皇太後和吳太妃知曉端的,全當沒看見。張太後不解,問了一句。朱厚照張張嘴,到底什麼都沒說,老實坐下,陪三位長輩一同用膳。

  天子在旁,少女們都是心情激動,想要說話,又恐犯了宮裡的忌諱。

  夏福同吳寒梅同席,兩人均被天子問話,卻是表現不一。前者沉穩不變,後者已眸光盈盈,輕咬紅唇,滿面飛紅。

  二十名珠玉美人,各有千秋。

  端莊溫雅,桃夭嬌俏。天真稚純,玉面芙蓉。

  朱厚照不娶妻的念頭,正漸漸冰消瓦解。

  面對三位長輩帶著笑意的目光,只得捧起瓷碗,一心扒飯。沒留心,接連吃下七碗,正要添第八碗,見谷大用急急眨眼,才記起自己還在「病中」。

  裝不下去,干脆不裝。

  朱厚照嘴一擦,再次光棍,繼續扒飯。

  就當彩衣娛親,也是孝道。

  王太皇太後和吳太妃看得好笑。張太後也被逗樂了。

  天家其樂融融,殿中氣氛為之一暖。

  目睹此景,少女們各有思量,對常伴天子身側,更多出幾分想往。

  弘治十八年十月乙巳,美人終選隔日,天子萬壽聖節。

  早朝之後,朱厚照駕臨西角門,免文武群臣及外夷使臣朝賀,不受各地敬獻。

  「止行禮,陳設貢馬及賞賜宴席俱不行。」

  換成弘治帝,這道旨意並不出奇。但朱厚照……不得不讓群臣深思。

  或許是內閣的上疏起到效果,天子終歸是聽勸的?

  自除服以來,群臣不只一次見識到天子的大方。

  凡先帝托付的重臣,如內閣六部,隔三差五賞錢賜服。賞賜多到劉健李東陽和謝遷輪番上疏,懇請天子節省,別再隨便花錢。

  「今府庫空虛,災患頻發,戶部光祿寺皆不能濟。」

  「強寇在邊,糧餉稀缺,軍用驟急。若不節省,恐難以為繼。」

  「臣等受先皇遺詔,當竭力輔佐陛下,與國同憂,豈可屢受厚賞。」

  「以崇儉德,必自上始。伏望自今以後,謹加賚厚賞,撙節為先,無名之賞盡停。」

  總之一句話:陛下,臣不缺錢,也不缺衣服。內庫金銀有數,您能否省著點花?

  閣臣帶頭,群臣自不好落下。

  奏疏送上,朱厚照自省半日,決定不再賞錢賜服,開始給劉健等人升官加爵,外帶加薪。

  楊瓚搭上順風船,加俸一級,官評侍讀學士,賜麒麟服金帶,並賜象牙牌。

  送賞的宦官,熟門熟路找到長安伯府。

  楊慶三人笑得合不攏嘴,楊瓚則下定決心,薪水既然漲了,必須抓緊找房子。

  不明不白,總住在顧千戶家裡,實在不是個事。

  萬壽節隔日,中官捧著兩宮懿旨,前往東安門外宣讀。

  「夏氏女、吳氏女、王氏女、沈氏女……德才兼備,賢良淑德,擇選入宮。」

  百名少女,只有十二人被兩宮親點,至宮內學習禮儀組訓,讀女書,待選後妃。余下盡數落選,將被送回原籍,自行婚配。

  念到名字的少女,俱面露喜色,激動難掩。即便只是最低品級的選侍采女,也是身在皇家,未必沒有出頭之日。

  未在懿旨上的少女,多淚盈於睫,哽咽失聲。

  只差一步,最後一步。

  偏偏被宮門攔住,美夢成空。

  伴隨著旨意,還有兩宮賞賜的錦緞釵環,玉佩金簪。箱蓋打開,金輝滿室。

  在旁人羨慕的眼光中,十二名少女梳洗換衣,重梳發髻,接連被扶上馬車。

  隨車輪滾動,車轍印下,琉璃輕撞,香風飄散,少女們的心也開始狂跳。

  自此之後,她們再不是家中嬌女。

  紅牆之內,即是她們生存之地。

  是獲得帝寵,鳳翥鸞翔。還是被遺忘到角落,獨對寒月,一切的一切,只能靠自己。

  去爭,去奪,去搶!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