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新三國之回到過去》第1章
第五章 亂世之期

漢中平元年既(公元一八四年);沈鷹已有十歲了,經過了這些年的藥水浸泡,沈鷹的身高已經超過了同齡人的了,已經有一米六的個頭了,整個就是一個年輕小伙子。這時沈鷹身穿一身白衣,一頭飄逸的長法,在風中吹起,給人一種驚艷的感覺,再加上一張完美無暇的臉,就是女人也沒有那樣的美麗。尤其是那雙精明發亮的眼睛,給人一種充滿了神秘的色彩。

  這時的沈鷹站在山頭,迎風而立,看著遙遠的中原大地現在正是英雄四起,戰火紛飛的時候。而自己卻只能在山頂遠遠的望上一眼,不由的一嘆,真是英雄不逢其時啊!

  想著一月前傳來的,黃巾起義的消息,這個消息讓沈鷹不由的熱血沸騰。但一個十歲的身體,讓他只有忘而興嘆了。再說近年來沈鷹因讀書學醫,泡藥、根本是沒有學到什么功夫,也就跟總管潘仁學了一點基本的架勢而已。

  這時在一旁的潘璋開口說道:“鷹少別在那站了,我們回去吧!這邊風太大了。”沈鷹對著自己從小的玩伴笑道:“潘爺你急什么嗎?”“多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有什么不好,回去你教我練槍吧!”沈鷹說道。

  潘璋道:“鷹少別取笑我了,我那幾下那能教你啊!還是讓我爹教好了。”沈鷹點了點頭沒有說什么。沈鷹這時又想起自己在這個時代生活了十年了,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每當想起自己前世的親人,就不由的悲從心來。

  緊接著由想到這個時代的母親,那是一個多好的人啊!充滿了女人的一切優點,溫柔、善良、美麗大方;將來一定要好好的報答她。

  然后又想到了這個時代的英雄人物,關羽、張飛、趙云、張遼等等,將來一定要好好會會他們。黃巾起義是注定是失敗的,這個時期自己沒有趕到,但下一個時期,自己一定要走出去,要建立一支屬于自己的軍隊。五年之內,首先要提高的是武藝。

  沈鷹從思考中回到現實時,已經是下午了,沈鷹拉著比自己小一歲的潘璋一路往山下走去。

  幾天后,在沈府住了十年的外公也要走了。張仲景已經在幾年前就出游了,沈鷹還真有點舍不的,在一再挽留不果下,沈鷹提出了一個要求。因為董奉現在準備退隱廬山,沈鷹的條件就是希望外公能在街上找一些比較聰明的孤兒收為徒弟,沈鷹當時的理由就是,現今天下瘟疫四起,百姓困苦,應當多收一些窮人的弟子為徒,好為將來的百姓多做一些事情。

  董奉本想隱退山林,做一個自由自在的人。但聽了沈鷹的話后,也覺的自己的外孫,說的有理自己應當為百姓做一些事情。當下就說自己再留三天,親自選一些孤兒帶往廬山教習醫術。

  第四天一早,沈鷹就起來了,因為今天將是外公前往廬山的日子。早飯后一家人親自送著外公出了吳縣,看著外公帶著十幾個男孩和兩個自己選的女孩子,漸漸消失的車輛。沈鷹又想起了外公離別時的話語,鷹兒你要記住,做事要謹慎,不要魯莽行事。你要的這些醫師為你將來所用,外公都知道,我也會把他們教的好好的。

  沈鷹想著外公說的話,突然間既然產生一種茫然,感覺自己真是太不理解外公,原來自己所想的事情,外公都知道了。只不過是沒有明說罷了,而是在離別時說了,但也說明了外公是疼愛自己的。也是支持自己去爭奪天下的。

  回到家的沈鷹,感覺這個家現在真的是一點也沒勁了。也幸好知道小叔就要回家了,要不然真想離家出走了。

  兩天后沈鷹盼到了小叔的歸來,同時也帶來一份驚喜。

  沈鷹看著小叔為自己介紹的朋友,是一對父子。父親姓凌名操、一個和自己一樣大的兒子,姓凌名統、字公績。原來凌統自幼和父親游歷各地,所以就早早的取了字。

  沈鷹見小叔竟然帶來一份如此讓人驚喜的大禮,真是高興極了。

  沈鷹也很快就和凌統成為了好朋友,兩人時常在一起舞槍弄棒的。沈鷹把潘璋也介紹給凌統認識了。

  陽春三月,天氣晴朗。沈鷹和凌統約好拉著小叔和凌操今日去大街游玩一下。沈鷹、潘璋、凌統、沈勇、凌操五人在城中轉了一下,只見大街上難民無數,到處都是拖家帶口之人。

  沈鷹看著滿街凄涼的情景再也沒有了逛街的興趣,只好找了一家客棧坐了下來。沈鷹一行五人坐在客棧的大廳中,沈鷹看著廳中賓客滿堂,跟大街上比起,正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了。

  這時沈鷹打量了一下大廳,其中有一桌兩個文人打扮的人,給人一眼的感覺是此二人當非普通之人。因在喧鬧的大廳之中,兩人卻依然在細聲的交談著。

  沈鷹五人點了一些酒菜吃了起來,這時大廳中的喧鬧聲卻因一個大漢說的話給嚇的靜了下來;只聽那大漢說道:“黃巾起義現在聲勢浩大,說明了大漢氣數已盡,我等何不投靠天公將軍,必能有一番作為。沈鷹見發話的大漢,身高大約有一米七二左右,短須、約三十來歲,腰挎一把大刀。

  沈鷹見其裝扮當是一條漢子,顧不想他去投奔黃巾。當下站了起來說道:“這位兄臺,所言差矣。”現投黃巾乃明珠暗投,只會浪費時間罷了,我觀黃巾軍已經到了,日暮西山之時,不出三月,必被朝廷大軍撲滅。沈鷹話一說完,客棧人都爭相看著這個剛剛說話氣勢逼人,給人一種他說話是絕對可已相信的感覺。

  這時剛才的那大漢又開口道:“現今黃巾擁兵百萬,占據青州、翼州、兗州、豫州、徐州、揚州等地大部分領土,又豈是你所說的日暮西山的景象,一時大廳的人又議論開了。”

  沈鷹接口道:“現今黃巾雖擁兵百萬,占地千里。但其內部不穩,軍紀敗壞,百萬大軍正真能打仗的恐怕只有三成人數吧!”而以此軍隊去抗衡朝廷精銳大軍,有如雞蛋碰石頭。又怎么能勝,現今又有消息傳出,張角病重,將不久于人世了,如此事屬實,黃巾瓦解必將在三月之內。

  沈鷹的一番話,不但引的客棧其他酒客動容,就連做在那喝酒的兩個文人都面露驚容。

  那大漢這時也信服了沈鷹的話,當下抱拳說道:“聽兄所說有理,我不投黃巾就是了。”然后又說道:“在下吳郡嚴白虎,不知兄弟如何稱呼。”

  沈鷹一聽是當下想道原來是三國演義里的吳郡大盜嚴白虎,但還是抱拳說道:“在下沈鷹、字浩天;也是吳郡人氏。”沈鷹臨時為自己取了字,也表明自己的心跡。

  沈鷹這時想道,早知這個人是嚴白虎,就應該讓他去投靠黃巾軍,以免將來大亂吳郡境內;但現在也只有想辦法拉攏他了。沈鷹為了做說服工作,當下說道:“嚴兄何不過來痛飲一番。”嚴白虎也不客氣的來到沈鷹桌前,沈鷹見嚴白虎果有豪俠之風,不愧是做強盜頭的人,當下把自己一行幾個一一做了介紹。

  沈鷹當下舉杯像嚴白虎敬了一杯,嚴白虎也豪爽的飲了下去,氣氛頓時活躍起來了,六人你來我往的喝了起來。酒過三旬后,嚴白虎見時候不早了,于是說道:“今日能認識各位兄弟,真是高興,今日還有其他事情,過幾日必當登門拜訪。”

  沈鷹也豪爽的把自己住的地址告訴了他,并說隨時恭候大駕,嚴白虎當下像沈鷹眾人告別而去。

第六章 浩天之志

沈鷹見嚴白虎走后,走到那兩文人打扮的人跟前,施禮道:“在下沈鷹拜見二位先生,因見兩位先生乃是讀書之人,正好區區亦是讀書之人,故特來拜見,不知會否唐突。”

  坐著的那兩人,見沈鷹以禮相見。剛才又是談吐不凡,見識更是難得,也忙站了起來,施禮一番。左邊一留短須的人,首先介紹了一下自己。姓吾名杰,字孔休;然后又指著傍邊的人說道:“這位是在下好友,姓顧名雍:字元嘆。”沈鷹一聽當下又是一番禮儀后,沈鷹說道:“二位先生大名,浩天如雷灌耳。”今日能夠一見,可謂是平生之幸。

  吾杰也說道:“今日能認識沈鷹如此的人物,也是我等之幸,如不嫌棄的話,請上坐喝上幾杯。”這時顧雍說道:“孔休今日我恐怕不行了,你也知道我有要事在身,多喝恐耽誤事情。”

  沈鷹見顧雍說話的語氣,因該是遇到什么麻煩事了,當下輕聲問道:“元嘆兄莫非遇到什么難事了,如要什么幫忙請盡管說出來,看在下是否能幫上一些忙。”

  顧雍見沈鷹也就答道:“實不相瞞,在下師出當朝議郎蔡邕,只因家師剛正不阿,在朝堂說話得罪了當今朝權臣張讓,現已貶回故里,因此特意想北上看望家師。”

  沈鷹聽后才想起,三國演義上是有這么一回事。當下豪氣的說道:“元嘆兄如此遵師,真是我輩楷模。蔡先生更是當今名士,又是為百姓說話受累,應當前去。”

  不過,沈鷹看了一下客棧人多嘴雜也就沒有說下去,當下說道:“此事應從長計議,如元嘆、孔休不嫌棄,我們到江邊一談如何。”

  二人表示可以后,沈鷹拿了十兩銀子結帳出了客棧(銀子在三國時期還不是主要的流通貨幣,當時主要是以五銖錢流通,但本書為了記述方便就用銀子來說了,請吾見怪)。

  沈鷹、顧雍、吾杰、沈勇、凌操、凌統、潘璋雇了一輛馬車直抵長江碼頭。在江邊雇了一條舒適的大船后,沈鷹等人在船上坐定后,沈鷹率先開口道:“元嘆此去看望另師,難道看看就回來了嗎?”

  顧雍當下說道:“我此去愿長伴家師,在身邊盡孝道。”

  沈鷹一眾聽后,都對顧雍的這種精神暗暗心折。

  沈鷹雖是佩服但心里確想道:“如此千載難逢的機會我要是錯過了,一定會遺恨終生的。”顧雍之才就不能白白放過,更有蔡大美女在那就更加不能錯過了。

  想了一會,沈鷹笑道:“元嘆此去如是這番想法,那就不妥了;現今天下紛亂,令師年邁,你又一書生如在太平年間,當可活的自在。可如今這世道,你要想在北方生存恐怕是很難了。”

  吾杰聽后道:“浩天為何這樣說,剛才你不是說黃巾很快就會被平嗎?既黃巾平后,那又有何亂了。”

  現今天下黃巾起義不過是推動天下大勢的開始而已,往后的日子恐怕是不會有好日子過了。除非朝中宦官奸臣能夠拔除,否則以后的起義和各地的諸侯又豈會服從朝廷調譴。如各地各自為政,朝中不能集權,當今這天下何來安寧。沈鷹一席話說的雖不是至理那也是事實了。

  顧雍等人聽后,又見現在難民四起,難免不會再有幾次黃巾之亂。也都沉思起來了。

  略一思索之后顧雍問道:“浩天見識不凡,當知道天下大勢以后的走向,總不能永遠都處在混亂之中吧!”

  沈鷹見顧雍終于走進了自己的布下的套子,當下也做沉重的說道:“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也是天理尋常之事。如今下要結束以后的大亂,當需一英雄人物雄踞一方,整兵厲馬,以待天時。揮軍征討四方,當可四海終歸于一。”

  沈鷹一番慷慨發言,直讓船上眾人聽的熱血沸騰,都恨不的現在就能提劍大戰疆場,而此刻的沈鷹完全是一種平靜的表情,反而給人一種可是信服的氣勢。

  善于查言觀色的吾杰當下就跪了下來,口中直喊主公。而從小玩大的小家伙潘璋和凌統也跟著跪了下來,這時沈勇也明白自己的侄兒原來真的是長大了,而且剛才說的話別人不知道是假,他是知道沈鷹可是根本沒有什么消息,說白了就是信口開河。不過他當然不知道沈鷹是現代人的事情了,為了造勢沈勇自然也跟了下去,凌操見兒子朋友都認主了也跟著下跪了,考慮了一下的顧雍也就跪了下來認了沈鷹為主。沈鷹見事情已經搞定,但也要再讓他們心服,當下又說道:“各位都是沈鷹長輩,以后無須行此大禮;叫我一聲浩天就好了。”吾杰見自己的一番心血過來沒白費,沈鷹還真的是志于天下。

  思索了一下的沈鷹說道:“既然你們有志救黎民于水火,沈鷹當仁不讓,保證和大伙一起努力。”現下我們的出路我也想好了,那就是吳郡境內的難民,他們將會成為我們的中堅力量。”

  沈鷹對顧雍說道:“你此去北上,可盡力說服蔡先生回居江南,等朝廷平靜后,再回歸也不遲。”當下揮筆寫了幾句詞給顧雍,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壯心不已。然后說道:“令師非是常人,當以此詩的意思勸他先回江南。”

  顧雍聽后當下說道:“請主公放心,我定當勸服家師。”沈鷹笑了笑道:“元嘆有此決心,我放心的很啊!我們就此一別吧!望早日東歸。”沈鷹一眾下了船后,沈鷹對著船頭的顧雍說道:“元嘆保重啊!”顧雍此刻的心終于在沈鷹一遍一遍的關心下,在船頭下跪道:“主公放心,元嘆必不負主公對我的信任。”

  船漸漸的離開了碼頭,沈鷹卻還站在碼頭上看著遠去的船,直到船身淹沒在江霧之中,沈鷹突然想起了后人的一句詩來,不由的郎口道:“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吾杰見好友已經北上了,也不由的生出了一絲惆悵。這時聽到沈鷹念的詩詞當下喊道:“好詩,真的說了心聲。”沈鷹心里不由起了一絲愧疚,想到這些可都是后人的杰作啊!希望他們不會怪罪了,想著幸虧剛才寫的沒有給拿出來看,不然自己還真成了文學大盜了。

  沈鷹笑了笑道:“我們回去商量一下,該這么行動吧!”

  次日一早沈鷹就拉著小叔找到了父親沈云,沈鷹當下把自己給自己以取字,叫浩天的意思說了一下。沈云也是明事理的人,也就說取了就好,但要去和母親說一下。

  沈鷹當下又說道:“父親孩兒和小叔經過一夜的商量,希望父親能夠拿出一部份錢財出來,救濟街上的災民。這樣的做法我們當有兩個好處,一是可以得到吳郡境內老百姓的擁戴,二也可以免除了吳郡內災民過多,而引起的暴動。”

  沈父聽后笑道:“鷹兒如此年紀就有報國安民之心,我沈家有后了;既然是做好事父親就答應你,錢財方面你可以和你潘伯商量。為父也去郡府和太守說一下,希望他能夠貼出告示,這樣就可以免去不必要的麻煩。

  沈鷹早知道父親和太守關系非同一般,如此舉能得官府首肯就更好了。沈鷹和沈勇笑了笑說道:“一切搞定了。”沈鷹和沈勇于是就來到了帳房。找到潘伯說明了來意,并希望他明日可以搭粥棚先讓難民安頓下來。以后的事情再商量,潘伯也表示知道了。

  當天晚上,沈父也帶來了好消息,因太守這些天也在擔心難民太多,恐怕會鬧事,現聽沈家愿意安民,當下許諾沈鷹舉了孝廉。

  經過幾天的官府的告示和難民之間的相互傳送,沈鷹的安民之事,已經是名傳吳郡的各個角落了,難民都把沈鷹當著了大善人來看待,沈鷹也每天都去粥棚和難民們交談,沈鷹和善的態度,更是讓難民們都把沈鷹當著了自己的神來看待了。

  而這時的沈鷹也陷進了困境,因經過七八天的收攏,每天二十幾個粥棚的難民多達五萬人次,再這樣吃下去,別說銀山,就是沈家有金山也會吃沒了。

  住在府內的吾杰見主公煩惱,也在窮思著法子。這時剛進門的潘璋一句話驚醒了沈鷹,原來潘璋這幾天也聽到父親在說每天消耗的銀子太多的事情,看到沈鷹坐在那一幅沒主意的樣子,就說了一句,“在這樣下去我們都得去山上落草去了。”

  沈鷹聽后沉思了一下,高興的說道:“潘爺今日你立一功,只說的潘璋莫名其妙。”接著沈鷹說道:“孔休可知道吳郡境內那個山谷能住人,又能練兵。”吾杰聽后搖了搖頭表示不知道這樣的地方。沈鷹聽后說道:“明日我們就去找一個那樣的地方,然后上山落草去。”只聽的孔休一陣迷糊,這時沈勇帶著兩個人進來了,沈鷹一見,眼睛不由的一亮,忙走了過去笑道:“嚴兄大駕光臨,歡迎啊!”嚴白虎和旁邊的一個比他略小一點,但一看就讓人知道是兄弟了,嚴白虎和自己的兄弟見了沈鷹,立刻施了一禮。

  沈鷹一見忙說道:“嚴兄何行這樣的大禮,有話起來說啊!”這時嚴白虎才說道:“請主公收下我們兄弟,我們愿意效犬馬之勞。”沈鷹忙扶起嚴白虎兄弟,笑道:“嚴兄不要客氣,歡迎你們的加入。”

  原來是沈勇一早就在路碰到了他們兄弟,并說了那日分別后的一些事情,嚴白虎當下就表示愿意跟隨沈鷹一起打天下。

  當天沈府大擺宴席,為嚴白虎、嚴興的到來表示慶賀。酒過三旬后,沈鷹對嚴白虎說道:“嚴兄可知吳郡境內有什么地方可以安下幾萬百姓的山林呢?”

  嚴白虎一聽想了想說道:“有是有怎么一個地方,但不知主公是否滿意。”接著嚴白虎把一個地方說了出來,離此一百八十里的一個地方,那里方圓幾百里都是山谷丘陵,東靠太湖,南靠吳縣、北接吳江,西邊是山崖峭壁。除了水路就只有一條山路進山了,我們都叫那叫虎山。

  沈鷹一聽大喜道:“如果真是如此險地,當可屯民了。”當天眾人吃喝一番后,就各自休息了,經過吾杰、凌操等人十天的探察,大家一致決定把百姓遷居虎山內安定下來。沈鷹也在這些天之內做通了老百姓的工作,官府方面也以正當的遷移手續辦妥了。

  三天后,凌操、嚴白虎、嚴興四人帶領著四萬百姓前往虎山了。吾杰、潘伯、帶著一些人購買了各種農具等用品隨后用馬車送往了虎山交給百姓們使用。

  沈鷹也結合了一些后代的農業知識,和屯兵制的方法;另在其中選出三千青壯年做練兵之用,并讓其中有手藝的人,可仍然做從事手藝工作,也要作重培養一些鐵匠等事情寫了一封信,讓小叔沈勇帶去。沈鷹的第一支武裝力量終于產生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