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6 鋼水奔騰
撇開楊文軍暗中算計金玄熏的事情不提,讓我們把目光轉回到潯陽的漢華重工廠區。
在寬敞的鑄造車間裡,四個巨大的鋼水包已經通過鑄造天車吊裝到位,正等待著開包澆注的號令。在這四個鋼水包裡,有500多噸熾熱的鋼水,工人們將用這些鋼水鑄造出1.5萬噸水壓機的第一根橫樑。
“李師傅,成與不成,就看你的了。”林振華站在老造型工李根元的身邊,笑呵呵地對他說道。
整個車間裡的人都在各就各位,緊張地準備著最後時刻的到來,僅有的兩個閒人,就是林振華和李根元了。林振華作為集團董事長,自然不需要親自去進行操作。李根元是林振華任命的鑄造造型名譽總指揮,在此前帶著幾十名造型工已經忙碌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到了現在這會兒,他終於可以歇一歇了。鑄造的過程是非常緊張的,以李根元的年齡,無法適應這樣的節奏,所以他只能退到一邊當觀眾了。
“林總,我現在手心裡可是捏著一把汗的,像這麼大的鑄件,我從來沒有做過啊。”李根元說道。
林振華道:“李師傅,你就放心吧,劉工、張工,還有小甄他們,不都已經算過多少遍了嗎,不會有問題的。”
李根元不好意思地笑了:“唉,人老了,膽子也就小了。要說起來,這個澆注方案,不是也請林總你審查過的嗎,肯定是沒事的。”
“呃……我在這方面並不是特別擅長。”林振華開始裝謙虛了。
要說起來,即將開始的這個鑄件的鑄造工藝,也的確是讓人絞盡了腦汁的。漢華重工因為有化工設備的生產,所以也經常要製造一些大鑄件,但以往所鑄造的鑄件,最大也不過是百餘噸重。這一次,他們所製造的是1.5萬噸水壓機的上橫樑,根據張鈺泉的建議,整根橫樑採用一體化設計,這意味著300多噸重的一個部件,將直接一次性鑄造出來。
橫樑一體化設計的好處是非常明顯的,由於不需要採用焊接或者螺母堅固等銜接方式,橫樑的結構將更加穩定,能夠承擔1.5萬噸鍛壓力的反復衝擊。然而,這個設計所帶來的挑戰也十分嚴峻,那就是漢華重工必須攻克超大型鑄件的鑄造工藝問題。
鑄造的工藝,說起來非常簡單,大概是先造一個和鑄件一模一樣的木模,然後用專門的型砂把木模埋起來,填滿每一個空隙。這種型砂要能夠耐得往鋼水的上千度的高溫,而且還要具有足夠的強度,不會在鋼水的衝擊下變形。在型砂填滿後,造型工要把木模拆掉,這樣就留出了一個造型空腔。鑄造時,鋼水直接注入空腔,冷卻凝固之後,再拆掉型砂,鑄件就造好了。
對於小型鑄件來說,這個工藝沒有太大的難度,但隨著鑄件的加大,許多原來不成其為障礙的問題就顯現出來了。
首先一個是所謂“漂芯”的問題,鑄件不是一塊完整的鐵砣子,而是中間有各種空洞的,這些空洞在鑄造前都要用砂型填滿。在鑄造的時候,鋼水倒進砂模,完全淹沒了這些處於鑄件中心位置上的砂芯。由於型砂的比重遠遠小於鋼水的比重,在鋼水的淹沒下,這些型砂會產生出巨大的浮力,有可能脫離原來的位置浮到鋼水表面上。一旦出現這種漂芯現象,整個鑄造過程就算是失敗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漢華的造型工們想了無數的辦法,把一塊塊獨立的砂芯用鋼筋連接起來,甚至用鋼板進行加固,用來傳遞鋼水的浮力。張鈺泉、劉兆華、甄子飛等一群技術人員拿著電腦算了一遍又一遍,確保在澆注中不會出現漂芯的現象。
攻克了這個障礙之後,另一個更大的問題又出現了,那就是鑄造過程中砂型的排氣問題。
鑄造是一種高溫作業,鋼水的溫度高達1500度以上,在這樣的高溫之下,造型材料會發生物理和化學的變化,從而產生出大量的氣體。這些氣體如果不能及時排放出去,滯留在型腔裡,會形成巨大的壓力,從而誘發爆炸。
小鑄件的排氣是很容易的,直接在砂型上開幾個排氣口就足夠了,但這種幾百噸重的大鑄件,長寬高各有幾米至十幾米,形成的氣體規模龐大,傳統的排氣方法就很難保證在很短的時間內把所有的氣體都排放出去。
為了設計這套排氣系統,漢華的幾名工程師折騰了一兩個月,硬是拿不出一個穩妥可靠的方案。於是,林振華號召大家群策群力,把已經退休多年的老造型工李根元也從渾北請過來了,共同參與攻關。最後,居然還真是李根元提出的一個方案讓大家拍案叫絕,那就是打破以往只在砂型上方開排氣口的慣例,採取上下兩路排氣的方案。
這個方案,一經說破,也就顯得很普通了。大鑄件排氣的難度,主要在於體積過大,但如果上下同時排氣,就相當於排氣的距離減少了一半,難度自然也就大幅度地降低了。下方排氣其實也是很容易的,只要在地面上挖出一些排氣的溝槽就可以了。
這裡還有一個小插曲,那就是在聽到李根元提出這個兩路排氣的方案之後,甄子飛足足鬱悶了一個星期。他發現自己枉為留美海歸,在這種問題上,居然還不如一個老工人的想像力豐富。
其實這也難怪,學問越大的人,思想裡的禁錮往往也越多,越容易從一些條條框框出發去思考問題。而一些在實踐中摸爬滾打出來的老工人,則很習慣于劍走偏鋒,用一些脫離常規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甄子飛現在對於林振華曾對他說過的要從工人中汲取經驗的話,理解得更加深刻了。他在這一次心理挫折中所學到的東西,可謂是足以受用終生。
兩路排氣這種思路提出來很容易,但如何安排這兩路的排氣管道,以及確定兩路排氣是否能夠最終解決排氣問題,還是需要工程師們用科學方法來進行測算的。甄子飛發揮了他的海歸特長,直接在電腦上建立了一個大型的模型,對砂型的產氣量、產氣速度、排放速度等等進行了數學類比,最終得出結論,認定這個方案是萬無一失的。
在那個年代裡,由於電腦的應用還不夠普遍,因此大規模數學模擬還是一門比較新的學問,劉兆華等人對此都不精通。不過,林振華作為一名後世來的穿越者,對於這門技術是非常熟悉的。他審核了甄子飛所做的整個類比程式,又親自上機重新運行了好幾遍,這才放了心。他此時能夠站在鑄造現場如此輕鬆地和李根元聊天,也是源於對整個計算過程的信心。
“各就位,開始!”
隨著一聲號令,燒氧管準確地對上了四個鋼水包上的八個包眼,一串耀眼的火花閃起,鋼水包的包眼被打開了,鋼水順著包眼傾瀉而下,注入砂型箱。砂型在高溫下噴出幾米高的藍色火苗,所有的排氣孔幾乎在同一時刻發出了氣笛般的鳴叫聲,一股股白色的蒸氣噴湧出來,籠罩住了整個車間。
張鈺泉、劉兆華、甄子飛等人都站在指揮位置上緊張地觀察著整個鑄造過程。甄子飛手裡拿著一個筆記型電腦,看著上面的資料,嘴裡念念有詞。張鈺泉則全神貫注地盯著型箱的四周,似乎在用肉眼估算著排氣量,隨時準備發出調整澆注速度的命令。
不過是短短7分鐘的時間,所有的人都覺得像過了一個世紀那樣漫長。
“嗶嗶!”一聲哨響,宣佈了整個澆注過程的完成,車間裡的人們短暫地錯愕了一下之後,便一起歡騰起來:
“成功了!”
“勝利了!”
眾人互相用各種各樣的方式表達著內心的喜悅,年輕點的工人們揮舞著拳頭,年長持重的工人們則與同事親熱地握著手,所有的人那顆懸了多日的心終於都放下了。
“李師傅,實踐表明,您設計的上下兩路排氣系統是完全有效的。”林振華對李根元說道,“你看,下排氣系統排出的氣體,比上排氣系統還多呢。”
“這也都虧了林總敢於下決心啊,我一個普通工人,哪敢擔這個責任。”李根元高興得鬍子直抖,對林振華回答道。
林振華道:“這還是俗話說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啊。我們這次鑄造水壓機橫樑,從設計排氣系統,到撞砂、起型,都多虧了李師傅您的指導。你們這些老工人,是咱們國家最寶貴的財富啊。”
李根元笑道:“哈哈,林總過獎了。我老頭子幹了一輩子造型,快死的人了,能夠鑄這樣一個300多噸的大件,這輩子也值了。”
林振華道:“李師傅太悲觀了,以後咱們還有的是大鑄件呢。咱們的1.5萬噸水壓機,就是為那些大型工件的鍛造準備的,到時候,您就準備大顯身手吧。”
“有林總這句話,我老頭子就再年輕一次了。林總,跟著你做事,真是痛快啊!”
“李師傅,這不是我的功勞,而是您趕上了好時候了。中國工業要走向世界,咱們幹工業這行的,有的是痛快幹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