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活金》第2章
道門法術

道教法術在施行中,法師常口念咒,手掐訣,腳步罡。掐訣和步罡是行法時法師的一兩種基本的形體動作。

步罡,全稱踏罡步鬥,又稱步天綱。它是從古老的年代中傳下來的:罡,原指北斗星杓尾的一顆星,鬥即北斗,後來又擴大範圍,泛指東南西北中五方星斗。法師假十尺大小的土地,鋪設罡單,象徵九重之天,腳穿雲鞋,在一片悠揚的道曲中,存思九天,按鬥宿之象、九宮八卦之圖步之,以為即可神飛九天,送達章奏;禁制鬼神,破地召雷。因此道教(特別是正一派)徒行法、修煉,步罡踏鬥都是一種基本功,也是法師基本的形體動作。

一般認為,步罡是從古代的禹步發展來的。但與禹的關係如何又有二說。一種說法,是漢代揚雄《法言.重黎》中說,「昔者姒氏治水土而巫步多禹。」李軌註說:禹治水土,涉山川,足得了毛病,所以走起路來是跛的。而民間的巫師多效法禹步。如此說來,禹步最初是模仿大禹治水得下的跛腳。另一種說法,見於《抱朴子內篇.仙藥》和《洞神八帝元變經》等古籍,大意是說,大禹治水時,在南海之濱見到一種大鳥會禁咒術,走著一種奇怪的步子,能使大石翻動,於是大禹模擬其步伐,使成為法術,十分靈驗,因為是禹製作的,故稱為禹步。從這些說法中大致可以看出禹步形成甚早,與古代的禁咒術有關。禹步的基本步伐是三步九跡,後來擴大為十二跡、三五蹟等不同的禹步。

禹步的三步九跡被認為有北斗之形,所以與踏罡步鬥合一:《金鎖流珠引.三五步罡引》說:「北斗,就是中鬥。中鬥是星,下變成為九靈,依法走下來,有九個足跡,稱做星綱。」(北斗者,是中鬥也。下變為九靈,步之九跡,謂之星綱。)所謂九跡,是像徵北斗七星和輔弼二星。綱,本作罡,原指鬥末一星,後或借指北斗。稱為綱,或許和將星圖理解成天宇某一區域的綱紀有關。又說,禹治洪水時見鳥能禁咒,學了三年,術成之後踏九鬥,將星配於足下。一般後世理解禹步、步罡與九宮八卦相一致,稱「三步九跡,跡成坎、離卦。」由於星綱種類繁多,且根據法事的內容不斷地編制出新的罡步,所以步星綱或者踏罡步鬥的名目繁多,它往往與掐訣同時使用,為施法時兩種最基本的形體動作,據說至於唐宋時代,步罡與掐訣加在一起已經有七百馀種,真是洋洋乎大哉。

比較常見的罡步:前面說過,罡法或者說綱法種類繁多,但比較基本的則不過數種。東漢正一盟威道有《三五星綱籙》,其中步罡之法有東南西北中五斗。以後又推衍出二十八宿罡、日月五星綱等。這些都是比較基本的常用的綱法。鬥罡中最基本的一種稱為北斗玄樞罡。罡圖只有北斗七星。正步時以星名為步蹟之名,轉身返回時以星君名為步蹟之名。二十八宿罡象徵天上的二十八宿--古代中國分天宇為二十八個不等的區域,以相應的星宿標識,稱二十八宿,它們是整個天宇的代表,步之象徵著旋鬥歷箕,躡行週天。

步罡的基本功能是像徵飛行九天,以及禁制外物與鬼神。罡,又稱為天綱地紀,所以步罡的第一個功能就是依圖步之,更認為已經升九天、過九州,巡歷天下,飛行於仙境。其中比較基本的有河圖大豁落鬥,簡稱為豁落鬥。實際上它就是原來的北斗罡,北斗七星加上輔弼二星作罡圖,但採取河圖及所列後天卦位為規範。分冬至後和夏至後用兩種。前者從坎卦起,步至離位;後者從離卦起,步至坎位。河圖九數代表天上九個區域,或九個星宿,凡天英(坎一)、天任(坤二)、天柱(震三)、天心(巽四)、天禽(中五)、天輔(乾六)、天沖(兌七)、天芮(艮八)、天逢(離九)。步時念咒,依次點明所步方位、象徵意義,以及威力所在。比如冬至後步時用咒雲:「鬥要妙兮十二辰,乘天罡兮威武陳,氣彷彿兮如浮雲。七星動兮上應天,知變化兮有吉凶。入鬥宿兮過天關,步六律(按:指音律。古人認為音律與天地運行節律相通,步六律指步伐踩著音律的節奏。)兮持甲乙(按:指天干,也即時間的變化。)。履天英兮登天任,清冷淵兮可陸沉。倚天柱兮擁天心,從此度兮登天禽。過天輔兮望天沖,入天芮兮出天逢。鬥道通兮剛柔濟,添福祿兮留後世。入窈冥兮千百歲。一陽之後步相隨,豁落神兮除百魅,入在斗口萬邪避。急急如律令攝。」從這一咒語中我們可以揣見步這罡主要是表示在天上飛行,而且具有消災避邪的種種超自然功能。它和二十八宿罡、日月五星罡等,都表示天上的某一區域或者仙境天府,所以步時都要存想這些場景。

比如有一種星珠熠耀罡,有兩種罡法,一式有八步,一式有三步。道士上香時每要步此。步時念咒:「玉清敕素,大梵分靈。元罡流演,星珠冠周。急急如律令敕。」並要存想三境。三境,指玉清、上清、太清境,系三清尊神所居之境。步罡咒中已經點明道士點香燭時等於是將天上的星光移來凡間,那靠的就是步這罡。此類罡中也有代表九州的,稱九州罡。九州,指雍、梁、兗、揚、青、徐、豫、冀九州,古人以之代表整個神州大地,所以步之代表巡邏整個大地。步罡的另一個宗教功能,是能夠禁制鬼神和外物。本來,禹步、步罡,既有飛行九天的含義,又有禁制鬼神外物的功能,不過在以後的發展中,逐步專門化,某些罡以飛行九天為主,某些則禁制的作用更加突出。

比如雷法中的破地召雷罡,步之以破除陰氣,放出陽氣,使驚雷發生。又如考召法中的附體罡,步之使鬼神附於事先指定的兒童或其他人身上;召命神虎嘯命靈罡,在煉度破幽一類法事中,步之以召役神虎將軍(負責追攝幽魂的神將)。由於道教法術的主要功能在於運用超自然的力量來改變外物,控制外物的變化;而所信仰的神仙是居於天上或仙山洞府的,進入其世界必須要有超自然的能力,踏罡步鬥被認為具備這樣的能力,因此它被廣泛應用於法術當中,成為道法的基本手段。

掐訣又稱握訣、捻訣、捏訣、法訣、手訣、神訣,有時稱鬥訣,簡稱為訣:它是道法的基本方法之一。指在手掌、手指上掐某些部位或者手指間結成某個固定的姿勢,起到感召鬼神、摧伏邪精的作用。它和步罡一起,是道法和行持時的基本的形體動作。

道士誦經、念咒、步罡、結壇、召將、氣禁、收邪、治病、祈禳等的各個環節都要掐相應的訣。 《太上助國救民總真秘要》卷九:「凡行步、問病、治邪、入廟、渡江、入山、書符並須掐訣目。

掐訣是從古代的氣禁之術中繼承下來的。道教在發展中依據自己的神譜和法術理論,作了增益、改進,形成龐大的手訣系統。

手訣的基本成份是訣文:訣文指在掌指上的某一固定部位象徵北斗星、十二辰文、九宮八卦、二十八宿等。如在第二、三四指的九個關節紋上,以三指(中指)中紋為九宮中文,馀八個關節紋為八卦文(依據後天八卦位從四指根部關節紋為乾文起始);二至五指上布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辰文。每掐該文,即象徵把握八卦、十二辰、二十八宿等。由於古人常用八卦、北斗、二十八宿等象徵宇宙中天象的運行、造化的奧秘、空間的位置和時間的變換,故通過訣文,在手上形成了一個濃縮的宇宙圖景,如《陰符經》所說的那樣,「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由訣文加上其馀指掌聯結方式構成訣目,通常說的掐某訣即指某訣目。簡單的訣目只掐一個訣文,複雜的訣目則要同時或依次掐多個訣文,比如飛捻北斗時,便須迅速捻過七星本文共七個點。有時尚要加上各指和指掌間的交結,甚至雙手並用。

  十二辰文的掐法如下:

  子文,大指掐四指根部。 (掌指之間的關節線上。下同。)

  醜文,大指掐三指根部。

  寅文,大指掐二指根部。

卯文,大指掐二指(從根部起算)一、二節之間(關節線上。下同。)。

辰文,大指掐二指二、三節之間。

  巳文,大指掐二指頂部。

  午文,大指掐三指頂部。

  未文,大指掐四指頂部。

  申文,大指掐五指頂部。

酉文,大指掐五指二、三節之間。

戌文,大指掐五指一、二節之間。

  亥文,大指掐五指根部。

  八卦和九宮文:

  乾文,大指掐四指根。

坤文,大指掐四指二、三節之間。

  坎文,大指掐三指根部。

離文,大指掐三指三、三節之間。

  艮文,大指掐二指根部。

震文,大指掐二指一、二節之間。

巽文,大指掐二指二、三節之間。

兌文,大指掐四指一、二節之間。

訣目的構成主要依據於道教的神譜和要對付的對象:如前所說,所謂掐訣,是指掐某訣目。訣目是由訣文構成,簡單的訣目只掐一個訣文,在這個意義上它與訣文可以通用。訣目的數量大,每一道派常繪成訣譜,在本門內授受和運用。訣目的設計,大抵一是依據著神仙譜系,一是依據所要對付的對象。

依據神仙譜系的訣目,相當典型地表現了道教的特點,表現了它的法術與散漫於民間的巫術的區別。道教的神譜極為龐大,而且不同的道派尚有某些不同。但就行法而言,經常要涉及到的有尊神、祖師和神將三大類。每一類都有相應的訣目。與尊神相關的訣,比較常見的有玉清訣、太清訣、上清訣、北帝訣等。玉清訣,又稱上帝訣、玉帝訣,訣文在中指中節。上章表、統領天仙兵馬、指揮行瘟使者時掐。上清訣,訣文在中指上節,召請上清兵馬時用;又一法掐中指指甲下,問病時用。太清訣,在中指下節。與尊神相關的訣,有時不直接稱尊神名諱,而用其坐騎、法器等來代表。比如煉度儀中請太乙天尊臨壇,法師掐獅子訣:左右手掌交叉搭在一起,左手大指屈掌內,馀九指皆露於外。原來太乙天尊坐騎是九頭獅子,這一手勢九指外露即為像徵。類似的又如蓮花訣、寶相蓮、以及大小豬頭訣等,掐之象徵斗姥降臨。原來斗姥常趺坐於蓮花上,又其拉輦的神獸名獬,形像是豬頭上生角,故以之象徵接斗姥駕。

祖師訣中最重要的是天師訣和本師訣,代表本派祖師或者天師降臨,有時法師存想自己化身為天師指揮神兵驅邪時用,掐法是左手大指掐二指第一節。

  代表神將的訣目數量最多。因為道教神將的數目本來就很多,且各派法術所用的神將不盡相同。就比較重要的而言,有元帥訣,代表雷部元帥;都監訣,代表統領神兵的兵馬都監;天丁訣,代表天丁力士;功曹訣,代表召喚神界管理案卷的功曹。其它還有日君訣,代表日君,月君訣代表月君,以及代表五方星斗的訣目。

至於據要對付的對象,以及相關科儀所設計的訣,就更難計其數。因為治病、驅邪、煉度、禳災的法術門類繁多,相應的訣目也就數量龐大。這類訣目有以所要對付的邪穢立名,如虎目、鬼目;有以法師的行持為稱呼,如煞鬼目、禁鬼訣、握雷局;也有以所持神器、手段為號,如三叉訣、劍訣、金橋訣等。相關的法術體系中都繪成訣譜一一載明,法師行法時必須嚴格依式掐之。訣目數量繁多,這裡所說的只是其主要類型。由於它們的象徵所在,因此主要是掐之表示啟請或召喚神靈,或者以之表示布上神靈之氣,克製作祟的鬼神。

上述符咒訣步,加上使用劍、印、靈幡、靈圖、照妖鏡和其它法器,構成行法的基本手段和方法。

神咒道教施法儀式中,常有咒語、掐訣、步罡等,它們和書符一起成為道法的基本手段。道士以畫符念咒、掐訣步罡來施行法術,以增強人們戰勝邪惡的信心。這些法術本身俱有使人類在無法控制的異己力量面前保持心理平衡和生活信心的文化功能。

咒語是一種被認為對鬼神或自然物有感應或禁令的神秘語言:咒語常和以人體真氣「禁制」鬼神、外物的氣禁術結合在一起,稱為禁咒。有時和符一起出現,稱做符咒。道士在施行咒術時又往往借助某些中介物,如咒水、咒棗等,這些施過咒術的水、棗也有咒術的效力。

道門中對咒術的效力有極高的肯定。 《太上正一咒鬼經》說:「吾含天地?,咒毒殺鬼方,咒金金自銷,咒木木自折,咒水水自竭,咒火火自滅,咒山山自崩,咒石石自裂,咒神神自縛,咒鬼鬼自殺,咒禱禱自斷,咒癰癰自決,咒毒毒自散,咒詛詛自滅。」道士認為有法力強大的尊神,不斷把秘藏在天上的咒語傳授下來,念動咒語即有幾萬乃至幾百萬的天兵天將**來服役。因此,咒語在道法中越出越多,應用範圍越來越廣。

咒語在道教中運用廣泛:道法凡結壇有淨壇咒、鎮壇咒;登壇先有衛靈咒;畫符有書符咒;步罡有步罡咒;誦經先念開經玄蘊咒;至於召將咒則和道書記載的天將神吏一樣多;殺鬼制魔、捉妖,也都有相應的咒。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咒就沒有道教的法術。

同時,咒語已滲透到道士日常生活的每一環節,融化進他們的人格中去。道士淨手、吃飯、沐浴、理髮等都要誦咒。不僅正一派擅於誦咒,全真道授戒也有相應的咒語。

道教咒語的特點:咒術不是道教特有的現象,佛教等其他宗教也使用咒語,特別是密宗更以誦咒(陀羅尼)著稱。咒語起源於原始宗教的先民對語言魔力的崇拜,後來成為巫術的核心部件。道教繼承了巫術的咒術並加以發展,同時又吸納進一些佛教咒語,但從總體上來說道教咒語有自己的特點。

道教咒語常常用「如律令」、「急急如律令」、「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這是因為道教興於漢代,漢代詔書和檄文中多有「如律令」一語。 「如律令」意指按法令執行,在語氣上有違律必究的意味。這種申述法律、政令權威的官方套語,先是被民間巫師所吸收。東漢巫師舉行「墓門解除」(即在殯葬中對墓厭鎮,使人鬼分途,鬼不殃及生人)的解除文,末尾即以「如律令」結束。解除文的簡單句式是:「百解去,如律令!」此類咒被道教所吸收,同時也產生某些變格,主要是嵌入神名。最常見的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急急如太上老君律令」;有的還在其後加「攝」、「敕」、「疾」等字,以表示急急按咒執行不得有誤。這裡可以舉幾個例子。

在召集神兵收妖破邪有開旗咒:「五雷猛將,火車將軍,騰天倒地,驅雷奔雲,隊仗千萬,統領神兵,開旗急召,不得稽停。急急如律令!」這一咒先是稱引雷部神將,兼說其神武,同時也是說明他們職司所在,接著說明開旗(展開召將令旗)召喚他們來到,且令其不許拖延時刻,立即降臨。最後以「急急如律令」收尾。

道教咒語的這種定式便是區別於以贊念佛號為主的佛咒的顯明特色。

道教咒語的這種結構首先表明它是托於神授、從而也是有神效的。稱太上老君、稱神霄玉清真王,稱天師,都是直接說出尊神的名號,來召役神將、鎮壓妖邪。對於比較低級、專供法師役使的神靈,則是直呼其名,以示自己有控制他們的能力。因此道教咒語的施行,與其整個神仙譜係是緊密相聯的,其中表現了他們的信仰,也反映了他們實踐信仰的方式。不過稱引神名,並不是道咒特有的現象,甚至不是咒語特有的現象。基督教徒在祈禱之後總要說「奉耶蘇基督的名」。那是對神強烈的信賴敬仰的表現。所以道咒中的稱引神名,表明的是許多宗教中共通的對神靈的信仰、依賴,只不過各自的神有不同的面貌罷了。其更能表達道咒本身特色的還是下一方面:它表明咒語是對祈使對象的命令,而「如律令」,既是催促,又是強調其命令必須執行,不執行,則依律懲罰。咒語的內容都直言不諱地講清命令的目的,具有很強的功利性,這是道教咒語具備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一般說來,中國的民眾對待宗教的態度,以祈求解決眼前的困難為主導,求得平安便算有福。象西方社會和印度人那種對神靈的虔誠皈依,是有相當差距的。比如印度傳來的《主夜神咒》:「婆涉演波底」,據說夜行時念它可以辟邪。但其辭實際上是印度人所奉夜神的音譯。佛教的重要咒語《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即民間比較熟悉的大悲咒,共有八十四句,句句皆表示對觀世音的皈依禮敬之意,八十三句系稱呼菩薩(包括觀音的種種變相)名。這部咒語,佛教徒認為其威力極大,使用也很廣泛,《大悲心陀羅尼》詳細記載有用它治病、催產、解蠱毒、闢蛇蠍等等的方法。就功能言,佛咒與道咒有許多相同或相似之處,但​​從結構看又很不同。大悲咒的特點,在叫人先皈依,倘皈依了,一念它,觀音就能幫助解決各種魔難,直至接引他上西方極樂世界,念咒的本身就是皈依。道咒則是直接驅策鬼神,讓它們走開或者完成凡人無法完成的甚至是不可思議的事情,現實的目的是前提,對神的敬仰,乃以當下直接的利益為中心。道教咒語的這一特點規定了每一咒的應用範圍相對較窄,所以道咒各有針對性,數量極多。

念咒與氣禁:念咒時常常要求與體內的運氣、在意念中存想相關的神靈形象(存想)統一起來。認為這樣一來就可以使內氣作用於對象,使之受到控制,或發生相應的變化。這種方法稱為禁咒,又稱氣禁,簡稱為禁。氣禁的方法在中國古代巫術中就已經使用。晉代葛洪《抱朴子內篇.至理》說:「吳越地方有稱為禁咒法的,很有顯著的效驗,(那原因)是法師氣充沛。」(吳越有禁咒之法,甚有明驗,多氣耳。)從近幾年來考古發現看,氣禁流行的地區不限於吳越地區。楚、蜀等地區都有類似的方術。據葛洪的記載,禁咒的應用範圍廣泛,有入大疫不受傳染、驅逐邪魅,禁虎豹蛇蜂、為人治病,乃至於禁水倒流等。氣禁術被道教所吸收,成為道法的一部份,早期道教正一盟威道的二十四階籙中專有一種《禁氣籙》,可見已經是整個法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份。一般道士在念咒時與內氣的發放相伴隨,念咒兼有以氣作用於對象(通常稱為布氣,又稱內氣外運),因此對於道士平時的煉氣,提出了一定要求

羅天大醮的由來:羅天大醮是道教大型綜合儀禮的名稱。羅天,即大羅天,道教指天之三界以上的極高處。 《無上秘要》稱天之「三界之上,渺渺大羅」,以羅天指設醮之名,是極言其請降神靈數量之多,品位之高,以及設醮時間之長,規模之大,設醮目的之廣泛,參與醮儀的道士和祭祀、奉獻的道教徒人數眾多。醮,原是祭儀的意思。宋玉《高唐賦》雲「禱旋宮,醮諸神,禮太乙」,醮神就是祭神之意。兩晉之間,醮和​​齋對舉,《太上洞淵神咒經》稱「修齋設醮,不依科儀之考」。唐代以後,齋和醮才較普遍地連用,以指稱道教​​儀禮。因此,醮是道教對其崇拜儀禮的一種稱呼。 《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稱,「延真降聖,乞恩請福,則謂之醮」明代以後,道門與民間多以醮代替齋,羅天大醮之稱遂流行開來。

羅天大醮的內容及其特點:明代正統《道藏》收有以羅天大醮冠名的科儀文獻有《羅天大醮設醮儀》,《羅天大醮三朝儀》,《太上洞玄靈寶天尊說羅天大醮上品妙經》等。據《羅天大醮設醮儀》,在羅天大醮中召請的有「三清至尊、十方上聖、玉京金闕天帝天真、十方師尊聖眾、三界官屬、一切威靈」等等天地間所有神靈。行儀的目的就是為國泰民安、懺罪謝恩、祈壽延生、拔幽薦祖等等。羅天大醮的規模比較大,時間也長,一般要舉行三天、五天、七天等不等,每天所行科儀均不相同,因此內容十分豐富。羅天大醮在宋代也有稱為周天大醮或普天大醮的。據《道門定制》稱,宋代的周天大醮供奉的神靈有「二千四百分位」,普天大醮則設神靈「三​​千六百分位」。這兩種醮只有「朝廷修奉,或大臣為國亦許修設,庶人不許奉修」。現在香港、澳門地區和台灣省道教常有舉行太平清醮、祈安清醮,據其內容,就是地區民眾自己邀請道士舉行的羅天大醮。

據元代李道純《中和集•;試金石》所舉,當時流傳的煉養方法右三幹餘種之多.在道書上可找到根據的起碼達二百種,大致可分為十類:

  一、煉神類。這類方法源出先秦道家,以調心令契合十虛無之道為要,包括坐忘、心齋、守道、定觀、澄心、觀心、守一、煉神還虛或煉神合道等名目。宋元以來,內丹書中把直接煉神還虛類道功稱為內丹中的。上品丹法”、“最上一乘頓法”。

  二、氣法類。這類方法源於先秦的行氣功,以調製呼吸為門徑,包括行氣、胎息、閉氣、煉氣、服氣等名目,隋唐時代形成—種系列功法,總稱“服氣”。道書中所記載服氣法多達五十餘家,大體上可分為服外氣、服內元氣、存思服氣三種。

  三、守竅類。以意守丹出為門徑,有守一、胎息、存神煉氣等名目。

  四、存思類。以想像某種形象為門徑,略同佛教的“觀想”。 《服元氣法》說:“閉目為想,開目為存”。存思又稱“存想”,“存”即令某種形象長久出現於面前或心中。道書中所載存思方法達五十種以上,大體可分為存思內景、存思外景、存思內外景三種。所存思的對象,除了宗教色彩很濃的身內外神真、仙境、天宮等外,還有日月光明、雲霧、五方四時之氣、紫氣等自然景物。

  五、內丹類。強調以先天精氣神為“藥物”而在身內煉“丹”的高級功夫,是道教靜功中最成熟者。諸家內丹從其修煉法則上的區別而言.亦可分為一二十種。從修煉次第講,有先性後命與先命後性二途;從修煉形式講.有—己清修與陰陽合修兩種;從修煉方法而言般分下、中、上三品丹法。

以上五類,按現代氣功分類法,可歸於靜功類。 “靜功”一詞《佔個圖書集成•;神異​​典》道教類。

  六、動功類。包括導引、按摩、叩齒、鳴天鼓、武術等.多以動搖肢體力門徑,導引、按摩、叩咽等.常組成系列功法,與服氣、存思配合。道書中所載導引、按摩方法,多達數十種。

  七、辟穀類。亦稱“卻谷”、“休糧”、“絕粒”、“斷谷”等.即在一段時間內乃至長期不食蔬谷和煙火食。大略分為辟穀後服氣、辟穀後唯飲水、辟穀後服食藥物三種。三種辟穀法,一股都與服氣等類靜功配合。道書中所載辟穀服藥法,有成百種之多。

  八、服食類。一稱“服餌”、“餌食”,即服用某種東西。所服之物大體分草木金石類藥物、金石等煉成的金丹(外丹)及符或符水三類。道教宣揚服食丹藥尤金丹,可長生成仙,已被實踐證明屬偽謬之談。但所服草木之類藥物,多有滋補作用,服食得當,當非無益。道書中所載服食藥方有一百多種。

  九、攝養類。一稱“攝生”、“衛生”,包括心身兩方面的養生之道,涉及行止坐臥、生活起居、飲食、語言、情緒等方面的保健知識。

  十、房中類。性生活方面的衛生知識及鍛煉方法,有“禦女”、“採戰”、“採補”等術,源於秦漢房中術。

道教練養活家對各類煉養術的看法不同。一股而言,庸代以前,諸家對各類煉養術多兼容並用,唐宋以後,內丹家對內丹及攝養之外的其它煉養方術多持貶抑排斥的態度。如李邁純《中和集•;試金石》把煉養法分為傍門九品、漸法三乘、最上—乘三等。將房中禦女術等三百餘條列為傍門下三品“邪法”,金石服餌等四百餘條也被列為有害無益的“外道法”,辟穀、存思、服氣、搬運秸氣、守竅等列入僅有治病健身之效的下等道術,唯以成熟的內丹為漸法三乘,以直接修性還虛的頓法(煉神類)為最上一乘。這種分類在內外家中是有代表性的。

  道教和佛教密宗一樣.也有手印,咒語。道教的手印稱“訣”、“手訣”,手指做成訣的姿勢叫“掐訣”。訣的種類也不下數十,其作用與佛教的手印相同,但十指配合的法則相異。道教手訣所用的指掌部位的指根、指節、指頭、指甲背等處,分別配納天干、地支、五行、七政、八卦、二十八宿等,按五行相生剋的關係,或模仿某種形象,十指伸、屈、勾、交配合,代表不同的含義。道教的手訣一般皆秘傳,常用的有劍訣、集神訣、金光訣、真武訣、金橋訣等。見於道書中者,如《服五方靈氣法》說服五芽時,手掐訣,男左女右,從大指到小指依次為上、火、木、金、水,根節為孟,中節為仲,頭節為季,指甲為五行刀支,主殺,斬邪誅逆用之。另—種五行掌位為:食指中節木.中指頭火.中節土、無名指下節水,小指中節金。十二地文掌位,煉養中常用之。在道法中,手訣與五臟氣、五宮相配,如薩守堅《雷說》謂行持雷法作法時,肝氣通左目,決用卯文,取東氣行事,心氣通口,訣用午文,取南氣行事;脾氣通鼻.訣用中指中文,取中氣行事;肝氣通右目酉文,取西氣行事;腎氣通耳,訣用子文,取北廂行事。 ”

道教的咒語,稱“祝”、“咒”,大略有三種形式:一種是韻文,多為四言,內容是直說道教的基本義理、道的威力及向神祈禱之詞,如“金光咒”等,意思明朗;第二種是無韻的短語,內容多為神的名諱、末尾多以“急急加律令”作結;第三種取自佛教咒語,如“準提咒”等,“斗母咒”亦與佛教“魔利支天咒”大同小異.有的則彷彿教咒語的梵音而製,如留法中常用的“牛、吒、利”等。

  道教氣功煉養.亦多用咒語,尤其是存思、存服外氣一類,在開始做功及做功結束時,都要掐訣念咒,內丹修煉小亦往往用咒語。念咒語時不但要掐訣,而且要存思.白玉蟾說:“咒之意義貴乎心存目想,則號召將吏,如神明在前。”存思、念咒、掐訣同時配合.有如佛教的三密相應,如此一心專注於某種用咒、訣、意所表達的願望,以形成一個多種信息渠道聯絡的發功信號、指令,以調動內外氣,若行持者確有氣功功力,依其功力之深淺,實現某種願望,按理說是有一定可能性的。

PS:寫穹極的時候收集了一些道術資料,貼出以饋同好。

千古一道說:“好了。笑得夠了。今日我要將道教氣功向你講個大概,明日就開始進入具體修持。道教氣功共分六個大類,第一是取食法,第二是房中術,第三是導引術,第四是氣禁術,第五是氣咒術,第六是神仙術。前三者服食法、房中術、導引術皆是為了練氣,第四第五氣禁術和氣咒術就是對真力的御使法門了。而第六類神仙術,則是使人獲得神通變化,超越自我之術。第一類服食法,包括四個內容,一是食物術,即服食什麼食物才能生氣而不​​是被氣壞氣?二是辟穀術,這是為了五臟少作無謂擠占和消磨,以使真氣有處存有處練。三是丹藥術,這是指採什麼氣,什麼時辰採,用何種呼吸方法採。”

歸有沫聽得睜大了雙眼——僅僅一個服食法,就有如此之多的講究,許多練氣的人,練了一世,只怕還不知道這些哩!

千古一道繼續說:“道家氣功第二大類是房中術。房中術又分三大類,一是同類修術,這是指同天陰陽術,同地陰陽術和同人陰陽術。同天陰陽術是指人與太陽月亮同練,同地陰陽術是指人與天地萬物同練,同人陰陽術是指男女共修共煉,一般的說到房中術,是指同人陰陽術,但如此理解,實在是太俠義了。房中術的第二類是指陰陽術。陰陽術指的是修練人在自身體內進行精、氣、神的交合修練。大園滿心髓神功練的是陽丹,姹女神功練的是陰丹,而以令尊大人樂靜修的大交泰神功為例,練的就是陰陽二丹的交泰。”

歸有沫驚嘆道:“分類如此細密,那是怎麼想出來的?”

千古一道接著說:“房中術的第三類是採補術。注意,男女間採陰補陽或採陽補明固然是一種採補,而盜氣偷氣使用邪術吸他人之氣為自己所用,更是一種採補術,而採補術主要的含義,是指識別尋覓山川大地間的靈氣,特異氣,採面而練之,結丹極快。”

歸有沫嘆道:“師父不講,徒兒怎的也想不出這麼多名堂。”

千古一道說:“導引術的名堂更多。導引術是練氣結丹的重要法門。但各門各派因為門派之見而導引方法的差異很大總的說來,導引術分三大類,一是姿勢導引術。比如藏密氣功,練心脈和腦脈的真氣耦合,要通過喉脈,過氣時修練者以下巴緊壓著喉結,曲頸如鉤,兩頸之脈,動如魚鰓,不停開合,靠振動過氣,也靠振動出功。而易經筋修練法,那稀奇古怪的姿式,更是有特殊的過氣目的。特定的姿式是為特定的內力搬運。這些都是各門各派十分專密的。導引術的第二類是吐納導引,這是指呼吸。自然呼吸為文火修練,強化呼吸為武火修練。風、喘、氣、息這四相之中,氣相和息相屬於文火週天呼吸法,喘相和風相則屬武火修練。而吐納導引的上乘法門則為胎息和自息。修練者在毫無空氣的閉塞環境中全憑自己體內的陰陽真力的交,滿足人體呼吸空氣的需要,而成不朽不死之身。導引術的第三類是意念導引,叫念力導引。這是真氣導引的最上乘功法。但只有真力蓄積達到極高水平的修持者,所有的經脈穴道都已打通,上中下三丹田中真氣充盈,而經脈穴道之中也常有真氣流動不息,可能施為意念導引,才可能做到意到氣到,隨心所欲。設若一個人只有幾十年內力,連下丹田都裝不滿,他卻想眨眼間將真氣從下丹田中導引到食指的商陽穴,外發出去製人殺人這辦得到麼?”

聽到這裡,歸有沫又是一聲嘆息,情不自禁便改坐為跪。他母親教他練功,怎麼呼吸怎麼守穴怎麼搬運,雖然也挺有章法,但從來就不成學說。他心中對千古一道真是崇拜得五體投地了。

千古一道也不糾正他,繼續說:“接下來咱們講氣禁法。氣禁法術包括內氣外發術、催眠術、定身術三大類,內氣外發術可有百般法門,但不外乎直接外發(如劈空掌力隔定指力之類)、借物對發(如隔牆打人借物傳力之類)、和吸控外發(如罡氣罩、吸物功等)這樣三大類。你可別小看這三大類,道術第五大類氣咒術和第六大類神仙術,卻均是以此外氣術為基礎,包括道佛皆有的元神離體,天師教的分形散影術,都基於外氣術——。”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