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一品江山》第15章
第十五章 活在大宋

  當第一縷晨光照耀大地,一串清脆悅耳,穿透力極強的鐵牌敲擊聲,迴響在青神縣城的巷陌裡,一邊還伴隨洪亮的宣唱聲:

  “卯時已至,晨光熹微,白日晴明,江邊有霾。早晚天涼,需備夾衣……”

  陳恪被這聲音喚醒,他揉著惺忪的睡眼,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是什麼,竟然是天氣預報!這萬惡的舊社會,也太太太人性化了吧。

  陳希亮已經起來了,從外面打水進來,叫兒子們下地洗臉漱口,然後出去吃早點……

  所謂‘民以食為天’,天一亮,人就要為肚子發愁了。

  宋朝人極會享受,城鎮居民很少開火。尤其是早餐,基本上都是由臨近的早點鋪供應,粥飯點心,葷素小吃,豐儉由人。除了早點外,還供應茶水和二陳湯。如果你再懶點兒,連洗麵湯……也就是洗臉水,都可以給你提過來。大概這就是最早的‘籠袖驕民’了。

  雖然肯定不如自己動手划算,但宋人很少算這個經濟賬。哪怕像陳希亮這樣拖家帶口的窮書生,也覺著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兒。

  當然,他們家初來乍到,還沒跟飯館定上點,所以只能出去吃。

  聽說早晨要出去吃,五郎六郎都歡欣雀躍,唯有三郎陳恪道:“那多費錢啊……”

  “真懂事,不過日子不是從嘴裡過出來的。”陳希亮摸摸他的頭,笑道:“多少天沒好生用一頓了,快走吧。”

  簡單梳洗之後,父子五人出了門。這時候,縣城還算安靜,那自五更就響起的油餅店、胡餅店的擀劑、翻拍聲聽著分外清晰,也讓兄弟幾個更餓了。

  街面上,已經有趕生活的經紀行販、送吃食的飯店夥計,推著車、挑著擔穿梭巷陌。陳希亮找個挑著吃食擔子的小二哥,問明瞭他家店面的方向,便帶著兒子們,找到那家挑著個大大的‘食’字幌子的早點鋪子。

  這家早點鋪開在臨大街的吊腳樓下,這些大街上的吊腳樓,都是前店後院的,許多人租下來商住兩用,甚至直接就是業主,利用位置優勢開起了買賣。

  店面不大,只有五張桌子,但看流水價提出來的食盒,便知道人家是以外賣為主的,當然也歡迎上門的食客。見有客人到,夥計笑容可掬的招呼道:“客官頭次來用早點吧。本家有各色吃食、多樣湯水!”

  “有勞小二哥了。”陳希亮帶著四個兒子入到裡面,圍著一副柏木桌凳坐下。這年月,管掌櫃叫大哥,管夥計叫二哥……

  “客官看著面生,像是頭次來啊。”那小二端上免費的米粥,客氣的打著招呼。

  “昨日才搬到這裡。”

  “恭賀喬遷之喜了。”小二笑著抱拳,說著一指櫃檯後的一排竹牌子道:“本店最擅長做餅,不過後五樣早晨欠奉。客官看要用些什麼?”

  陳家父子順著他所指,便見每個牌子上都寫著不同的餅,每樣都明碼標價……什麼燒餅、湯餅、炊餅、環餅、糖餅、酥餅,足以七八樣,也有不叫餅的,比如饅頭、餛飩、雲吞……

  陳恪調動三郎的記憶,才恍然大悟,原來在宋代,餅並非僅指經過燒烤加工而成的圓形食品。凡是用麵粉做成的食品,都可叫餅。後世所說的餅,在這會兒叫‘燒餅’。湯餅就是面片湯;炊餅原叫蒸餅,為了避當今官家的諱,才改稱‘炊餅’,其實就是籠中蒸成的饅頭。至於這時候的饅頭,其實是有餡的包子……

  陳希亮點了五碗湯餅,一籠饅頭,怕不夠,還叫上了五個炊餅。誰知幾乎眨眼之間,就不剩什麼了……孩子們是餓極了、也饞極了,那叫個風捲殘雲,片甲不留!像陳恪,到這世上就沒吃過正經東西,現在感覺自己能吃下一頭牛。五郎比他還饑渴,二郎好幾天沒正經吃東西,就連小六郎也使勁往嘴裡塞,好像下頓沒得吃似的。

  “慢點吃,別噎著,再點就是了。”陳希亮心疼的鼻頭發酸,趕緊叫點餐。最後又上了五籠饅頭,三碗湯餅,十個炊餅,才將將填飽小子們的肚子。

  “承蒙關照,五十二文,客觀頭一次來,掌櫃的說了,給算五十文。”夥計笑容可掬的報帳道。

  “多謝多謝。”陳希亮一邊掏錢一邊肉痛,半個月房租沒了……怪不得說‘半大小子,吃死老子’呢,現在四個半大小子,豈不要吃死兩個老子?

  吃過飯,他叫二郎帶著三個弟弟先回去:“我去縣衙把契約辦好,你們兄弟幾個把家裡收拾一下,不許淘氣。”父子倆便在鋪子門口分開,陳希亮去和邱老兒匯合,陳忱則領著弟弟們往回走。

  回去的路上,已是朝陽高掛,街面上熱鬧多了。店鋪卸下了排門,掛上了幌子,亮出了自家的商品……紙店中的金紙銀紙被朝暉抹上光澤;襆頭鋪將擺滿各色帽子的長桌搬到街上;綢布店把一匹匹新花布擺上櫃檯;陶瓷鋪搬出一個個大大小小的陶罐瓷瓶;鐵匠鋪開始叮叮噹當;成藥鋪裡散發出三郎熟悉的香味……

  除此各色各樣的座商鋪子外,還有挑著擔、推著太平車,沿街叫賣的行商。有箍縛盤甑的、販油的、織草鞋的、弄蛇貨藥的、磨鏡的、鬻紙的、鬻香的、販鹽的、制通草花的、賣豬羊血羹的、賣花粉的、貨薑的、販鍋餅餌蓼的……

  強烈而生動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讓三郎徹底呆住了。到了這個世界有些日子,但他總是有一種強烈的疏離感,直到這一刻,看到這生機勃勃的一幕,發現自己也在這一幕中,他終於感覺到,自己是在生活,生活在大宋朝。

  ~~~~~~~~~~~~~~~~~~~~~~~~~~~~~~

  他本想好好逛逛,無奈家裡還有一堆活要幹,兄弟幾個只好離開大街,回到他們的小院。

  一回去,兄弟幾個便對著這處破落屋子發呆——從上到下、從裡到外,就沒有不欠收拾的地方。實在不知該從何干起?

  “人工貴麼?”老爹不在,陳恪便不裝小孩兒了。既然父兄都缺乏生活經驗,自己得撐起這個家來。年齡是最大的障礙,但好在陳忱已經習慣了自己的反常。

  “什麼人工?”陳忱頓一下才反應過來道:“年前祖屋翻新,大伯請的瓦匠,說是一天要一百文呢。”

  “唉……”陳恪歎口氣道:“一個月的房租啊。”

  “呃……”陳忱忍不住翻白眼道:“是你砍價太狠了吧。”

  “我們先打水洗地吧,祈禱最近莫下雨。”陳恪拍拍屁股起身,提著桶去天井裡打水。

  等把屋裡屋外收拾差不多,陳希亮也回來了,他一手提著個竹簍,裡面裝滿了秈米菜蔬,還有兩條巴掌長的小魚,用柳條穿了掛在簍邊。身後還有個短打扮的漢子,挑著兩籮筐鍋碗瓢盆、板凳菜板,手裡還拎著把菜刀……看來一頓早飯就把他吃慌了,決定自己在家開火。

  請那漢子將籮筐搬進東面的廚房,陳希亮便和他錢貨兩訖。那漢子道謝後,笑道:“官人是剛搬來的吧,我就住在前麵條街。”

  “原來是高鄰,快請裡面坐。”陳希亮已經將幾張板凳撒進了北屋的正房,勉強可以納客。

  “今日不了,還有店面要照看。”那漢子笑道:“等官人安頓下來,我約齊了左鄰右舍來道賀。”

  “歡迎歡迎。”陳希亮拱手道。

  送走了那漢子,陳希亮便挽起袖子,去廚房生火燒飯。曾赴京趕考的書生,山高路遠,不是總能碰到客棧。除了那些帶著書童、伙夫的富家子弟,都是要自己動手做飯的。

  當然陳希亮的廚藝水準,說起來有些糟蹋‘廚藝’這倆字,也就僅限於把生的做成熟的。結果米飯糊了,炒菜苦了,就連做個湯,也跟刷鍋水似的……

  幹了一上午活,孩子們又餓了。一桌子飯菜,不管好吃歹吃,幾乎眨眼之間,全都亮了盤底。見他們把滿滿一桶米飯吃得乾乾淨淨,陳希亮又是一陣心驚肉跳,這本是準備兩頓吃的米啊……

  看來過不了兩天,又要買米了,從沒當過家的陳希亮,一陣陣的頭疼。他本是準備過些日子,再出去討債……討債這項高難度工作,真是想一想就怵頭。但今天交了房租,買了那些日用物事,便花去他一半的積蓄,現在看來,還是趕早不趕晚,明日就開始吧。

  孩子們收拾了碗筷後,陳希亮便讓他們坐好,語重心長道:“雖然家裡現在比較困難,但光陰不等人,你們的學業落下了,一輩子也補不回來。”說完從書箱中取出三本書道:“三郎五郎六郎,你們已經荒廢一春了,一時也不能再浪費了。從明天開始,你們便用心溫書。”又轉向二郎道:“為父這兩天事多,二郎你且延兩天回去,先替我看著弟弟們,不許他們偷懶。”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