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烽火逐鹿之三國》第108章
111 短暫的平靜(一)

 初平元年,公元19o年2月底,燕風終於回到了他的崛起之地——河東郡。

 本來燕風是打算直接回鄴城的,不過後來想了想,覺得不管與公與私都有必要回河東郡一趟,便率軍前往河東郡。

 當然是在全部安排好之後,才率軍從洛陽前往河東郡的。其中,調任孟達率軍二萬(虎牢關降軍),駐守孟津港,算是他楔在河南(黃河以南)為了將來謀取弘農,河南地兩郡的一個踏板。

 令徐晃領軍兩萬駐守河內郡。

 又命張遼、龐德率軍(張遼的部眾)護送燕風的家眷,財物等前往鄴城,打算以鄴城為大本營,因為燕風覺得河東郡有些偏僻,離中原之地太遠。

 高順則留守河東,雖然高順駐守一郡,或許能力不能擔當,但是燕風另有打算。

 ……

 這一日,夜

 河東郡安邑

 燕風熱情的打了為自己大擺宴席的安邑城官吏和世家豪族後,便單獨留下了高順。

 郡守府,書房

 燕風跪坐在桌前,向一旁肅然而立的高順詢問道,「子忠,河東的事可辦好?」

 「主公放心,順接到命令後就已經在辦,只是效果並不理想,雖然講明了原因,開出了優厚的安撫條件,但是全郡願意離開的都是些普通百姓,世家豪族並不願離開。」高順慚愧道。在他看來沒有遷徙走世家豪族,便是沒有很好的完成任務。

 不過燕風並不在意那些世家豪族,恰恰在意的是普通百姓。於是又道,「那些人無需多管,百姓遷徙了多少?」

 「已過半數,大都遷徙到了北部。主要由韓良,張信等人負責。」

 「糧食可夠?」

 「主公放心,我軍因為先前一直都在購買糧草,所以糧草充足,足以支撐數月」高順說道。

 「數月麼?那就足夠了,我料定以董卓的為人器量,兩個月內便會出兵,只是鄴城之事還需要我去辦理,這裡只能讓子忠留守,否則我燕風必定親自率軍等候董卓的大駕,哼哼。」

 「末將定不負主公所望!」高順躬身保證道。

 「嗯,我在留三萬大軍與你,相信子忠定能夠為我守好河東。」燕風道。

 …

 其實燕風,有些並不在意董卓的報復,反而更加擔心冀州的局勢,只要袁紹回到渤海,以他袁家的聲望,在加上他的實力(軍力),幾乎可以肯定,將來的一兩個月裡,冀州定然會生大變。所以燕風必須回到鄴城坐鎮,只要自己在,鄴城的世家豪族就不會或者不敢叛離,期間再加以籠絡,最起碼可以保住鄴城和其所在的魏郡。至於其他,只能以後再謀取,軍閥注定在前期很難與門閥相抗。

 ……

 一夜無話,第二天一早,燕風便帶著典韋親自去拜訪,留在安邑被自己『坑蒙拐騙』而來的蒯良,文聘。

 一處府院中。

 蒯良長歎一聲,神情有些悲涼。這些日子與徐晃、高順等人的相處,瞭解到了燕風的很多事情,震驚之餘又大為欽佩。他從來沒料到,燕風竟然從一開始就在佈局,借助董卓迅積攢自己的力量,甚至將董卓玩弄在手,當真謀略過人,心機深沉的可怕。

 但是雖然如此讚歎燕風,但是仍舊為他的卑劣行徑(坑蒙拐騙)感到氣憤。也許有些擔心家族的原因。

 而文聘則沒有多少怨恨,而是他現了燕風手下的大將無一是泛泛之輩,強於攻防的徐晃,擅於統軍的張遼。還有訓練出『陷陣營』精銳的高順,皆是難得的將才,與他們經常談論兵法,切磋武藝,相交甚歡,而且對燕風的識人用人大加佩服,至於燕風先前做的事,也不在記恨,唯一有些擔憂的便是自己在南陽的家人。

 …

 等到燕風來到他們居住的小院的時候,蒯良正在院中沉思,而文聘則在一旁練習武藝。

 「啪啪啪啪…」一陣鼓掌聲突然想起,隨即傳來燕風的笑讚聲,「仲業的武藝當真非凡啊」

 被驚醒的二人一同望向燕風,一愣之後,拱手行禮道,「見過將軍。」

 「二位無需多禮,」燕風說道,然後走到二人面前,躬身行了一個大禮,道,「先前的手段,燕某實在是迫不得已,還請子柔和仲業見諒。」

 「敗軍之人,做了俘虜也無可厚非」蒯良歎了一口氣說道。

 文聘並沒有說話,而是衝著燕風笑了笑,表示已經不在意了,這也許便是屬於武人的性格『一笑泯千仇』。

 「呵呵」燕風呵呵一笑,對著文聘說道,「仲業武藝精湛,可願意比試一番?」

 「和將軍嗎?」文聘點頭說道,「聘聽說將軍學武只不過數月而已,卻進步極快,正想藉機和將軍切磋,好驗證令明所說是否是虛。」

 「我的武藝現在可不如仲業」燕風謙虛,指著典韋道,「這是我的親衛隊長,武藝遠在我之上,可以說是我帳下第一猛將,就連令明也不及,仲業可敢比試?」

 「有何不敢?」文聘被燕風激到,心中的一絲失望頓時消散,躍躍欲試道。

 「好,」燕風道,「惡來」

 「主公」

 「與文聘比試一番,」燕風道,「切要記得輕重,不得傷了」

 「諾」

 「將軍,難道不怕我傷了典韋將軍?」文聘不忿的說道,對燕風輕視自己有些不滿,緊握了握手中的長槍,下定決心,一定要迅擊敗典韋,好讓燕風不得小視自己。

 「呵呵,比試之後,仲業自會知道。」燕風毫不在意文聘語氣中的不滿之意。說完便不理會二人院中的比鬥,其實這是燕風藉故支開文聘而已,為的是勸說蒯良。因為他現文聘的態度之後,覺得招攬他應該很容易,更何況燕風手中還又一張王牌。

 而蒯良就有些難度了。不過,燕風還是要拿下的,河東的防禦離不開蒯良和文聘。

 「子柔先生,燕某的來意,想必先生已經猜出了吧」燕風看著場中比試的典韋,文聘二人,說道。

 「將軍是來招攬我們的吧,不過請恕在下…」蒯良當然明白燕風的來意,只是…

 「先生不要急於拒絕,」燕風並沒有失望,而是繼續說道,「其實,先生應該知道,荊州劉表的為人氣量狹窄,雖然標榜為自己為『清流黨人』禮賢下士,卻實為胸無大志之人。而從蔡瑁等無能之輩竟也授之要職,可見其用人手段。時逢天下將大亂之際,劉表其絕非明主。」

 (劉表氣量狹窄,可從到荊襄避難的多如牛毛的人才,和本地的大才,水鏡司馬徽,隱士龐德公等人雖禮遇有加,卻不見重用看出。而其執掌荊州近二十年,卻並沒有擴充寸土,可見其志。)

 蒯良沒有反駁,而是陷入了思索,因為劉表正如燕風所說,他曾經向劉表推薦一些了人才,但是劉表只是送禮以示好意,卻沒有重用。而且跟隨劉表數月之久,在瞭解了他的為人志向後,蒯良也有些失望,劉表最終只能為一方諸侯,卻不是亂世雄主。若是在太平之世,或許足以牧守一方,在亂世,偏安一隅,終究只是為他人做了嫁妝。

 「先生胸懷定國安邦之才,足智多謀,難道甘心窩在荊州,讓你的才華隨著時間流逝嗎?」燕風激道,「而且,即使燕某放先生會到荊州,恐怕劉表也不會再次信任先生了。並且有可能還會連累異度先生,甚至是先生的家族。」

 「這,」蒯良猶豫。

 「不過先生可放心,劉表雖然不是一個明主,但是卻是一位仁主,而且蒯家又是荊州豪門大族,有異度先生,足以保蒯家無恙。」燕風又道,將蒯良的一切後顧之憂似乎都安排好了。

 不過,蒯良仍舊是一臉的猶豫,似乎內心中依然在掙扎。

 燕風也不著急,轉過頭繼續看著院中的比鬥。

 只見場中兩人互有攻守,似乎勢均力敵?不過如果仔細看的話,其實文聘也明白,自己不是典韋的對手,之所以不願認輸,只是年輕氣盛的不屈而已,或是不願讓人小榷自己。

 而典韋一直遵從燕風的命令,並沒有下狠手。現在只是略佔優勢。並且典韋的武功是殺人的武功,只有在戰場上才能體現,要是像這樣的比武恐怕典韋的實力只能打個打了八折。

 對於武功,其實燕風也曾經迷茫過,以前一直的苦練,為的是在這個亂世實現自己的野心,但是後來,隨著身份的不斷變化,從領軍武將,到統兵大將,現在又成為了主公,手下有文有武。卻越覺的現智謀要比武功重要得多。武功高強也只是別人手中的一顆棋子,而智謀卻能將自己變成下棋的人。

 就像整個三國歷史,說白了也只是一些政治家(政客)實現其政治野心的舞台(棋盤)而已。而自己想要做的便是這個政治家或者是政客。(政治家:有遠大的理想目標,公大於私;政客:目光短見,以自己為主,私心大於公心。)

 「好了,典韋,回來吧」燕風見文聘現在是力竭不殆,只憑著一股子不認輸的骨氣在堅持。

 「我還沒有輸」典韋一撤,壓力頓消的文聘大口喘著氣,說道,似乎並不甘心。即使是和練武狂人龐德交手也可以維持一個不勝不敗之局,可是,現在卻是完敗,這讓他意識難以接受。

 「仲業」燕風斥喝一聲,「一個武將,要坦然面對失敗才能夠成長,這麼淺顯的道理,難道你都不知道嗎?」

 「這,」文聘聞言,怔愣片刻,走到燕風面前躬身拜道,「多謝將軍提醒。聘當才…」

 「好了仲業,你明白就好」燕風打斷文聘的話,別有用意的說道,「其實,將分為統軍之將和陷陣之將,必須要做出選擇的。」

 隨後看了一眼仍然在思索,猶豫的蒯良,心中歎了一口氣,看來還需多做些工作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