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有子燦兒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機遇。
劉宏是幸運的,原本不屬於他的天下,竟然會在他的掌控之下。
漢桓帝劉志雖然三十六歲而終,但身後並無子嗣,年輕的竇皇后(桓帝死後被尊為太后)及其父親竇武,為了更好的控制皇帝,把繼承人的年齡設定在少年一段。
劉宏的曾祖父是河間王劉開,父親解瀆亭侯劉萇與以過世的桓帝劉志是堂兄弟,劉宏是漢桓帝的親堂侄,當時也就只有十二歲。
從另一面講,劉宏能登上皇帝位元,也是不幸的。
無能的漢桓帝留下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社會。外戚躍躍欲試地準備統理朝政,宦官虎視眈眈地覬覦著皇權,士人的不平之鳴,遍野的饑民之聲,已經合奏成一曲悲哀的末世之歌。
漢桓帝統治後期,一批太學生看到朝政腐敗,便要求政府消滅宦官、改革政治。宦官氣急敗壞,在桓帝延熹十年(166年)與正直的京畿都隸李膺發生大規模衝突,桓帝大怒,下令逮捕替李膺請願的太學生兩百餘人,後來在太傅陳蕃、將軍竇武的反對下才釋放太學生,但是禁錮終身,不許再做官,史稱“黨錮之禍”。這次黨錮之禍說明東漢政府太腐敗了,已病入膏肓、無可救藥了。
漢桓帝永康元年(167),劉儵以光祿大夫身份與中常侍曹節帶領中黃門、虎賁、羽林軍一千多人,前往河間迎接劉宏。建甯元年(168)正月二十日,劉宏來到夏門亭,竇武親自持節用青蓋車把他迎入殿內。第二天,登基稱帝,改元為“建寧”。
就這樣,劉宏便懵懵懂懂地由一個皇族旁支,已經落魄了的亭侯子弟,搖身一變而為萬乘之尊。
面對著一個早已經無可就要的王朝,沒有大本領的他確實無力治理。
也許是命運的安排,逃脫一劫的孫哲成了劉宏的啟蒙恩師,被封為當朝一品太傅,孫家再度成了帝師之家。
建甯元年(西元一六八年),漢靈帝劉宏繼漢桓帝位,出任大統。
同年,六月中旬。
一位歷史上的風雲人物誕生了,這個人就是太傅孫哲之子孫燦。
孫燦出生于東漢國都洛陽,傳說孫燦出生的時候,飛沙走石,天氣異變,原本晴朗的天空,頓時有雷電大作,天空密雨布下。久久不願出來的孫燦,在雷雨後,哇然降生,啼聲與雨聲交織,渾然一體。
許邵曾言:“此子,因天象而生,與天象一體,將來必成大氣。”
這時正是東漢後期,外戚及宦官權力爭鬥此起彼落,朝廷幾乎成了他們爭權奪利的競技場,致使朝野上下一片混亂,禍及天下。
孫哲看不慣,時常上書譴責外戚及宦官,並指責劉宏的過失。
孝悌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古人雲:“百善孝為先。”又有雲“蒙師如父”劉宏打小就受孫哲嚴厲管教,對這位啟蒙師傅是又敬又怕,見他惱怒,也收斂了幾分。
外戚、宦官也暫且停下了爭執,眾人都忌憚孫家在士林中的地位。不過,如此一來,孫哲將朝中最大的兩股勢力給得罪了。另外,孫哲為人正直迂腐,不拉幫不結派。身憑也就只有蔡邕、王允等好友,勢力非常弱小,因此也漸漸受到朝中一些人的排擠。但他依舊我行我素,奇特的迂腐,在大漢朝中成了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
位於洛陽的東大街中部,有一座精巧的房舍。
那精舍,雕樑畫棟,雄偉至極,九座紅磚樓屋,環繞而立,各有迥廊相通,依崖成半圓形,中央亭台,花木扶疏,佈置得景色更加宜人!
房屋其實不大,但是巧妙的佈置已經物品的擺放,都非常到位,不占一寸土地,不顯一點擁擠,全都都是恰倒好處。可見屋中的主人是一個極其懂得享受的人。
這時,又當出秋,微微襲襲,好不涼爽。尤其當黃昏來臨,蔚藍的天空,與天際一色。夕陽似飲下過量的陳年佳釀,紅通通的面孔,奇狀似血,白雲因之也轉變成五彩的了!
夕陽西下,該是做晚餐的時候了!
你看,洛陽城上空,不正在升起陣陣的炊煙嗎?
突然,那棟精舍的後門開處,疾奔出一個身著粉紅衣衫的幼童,他快捷的邁動小腿,一溜煙跑到了港巷之中。回頭看看,確未見有人注意,“咯咯”得意的笑著,穿出港巷,向熱鬧的街外跑去!
這精舍主人正是大漢的太傅,孫哲的府邸。府內的一切擺設都是由孫哲的妻子李氏打理的。
這一對夫妻自從在經過那次刻苦銘心的經歷後,檢討得失,發覺他們除了吟詩作樂外,幾乎失去了所有的生活樂趣。於是,她們一個憂國,一個為家,幹了許多他們原本想都沒有想的事情。
其中,最令他們高興的就是家中多出了一個小生命。
孫家一代單傳,其父、祖,雖都娶妻妾數人,卻均獨一人所生。
因此之故,孫哲的獨子小燦兒,無形中成了孫家的寶貝。兩人在自己的大事中,常常抽空教育小燦兒,望他成材。
一晃六年過去,小燦兒已經成長了!
平日裏,兩人愛惜小燦兒,對他寵愛備至,含在嘴中怕化了,放在外頭又不放心。
既然被如此珍視,小燦兒自然是要啥有啥,隨心所欲。只是,開心的日子很快過去,小燦兒已經到了學習的年紀了。
孫哲的溺愛,並沒有減少他對小燦兒的嚴厲,反而,因為他的疼惜,對小燦兒是格外的嚴厲。
也許,小燦兒根本就不是讀書的料,他一拿起書本,就放困。這不是因為他笨,反而是因為他太聰明了,教他的字一學就會,雖沒有過目不忘之能,但一本書在他的眼中過個七、八遍就可以背滾瓜爛熟。
但是,他卻沒有耐心,教他的東西他都能夠瞭解,不過,所有的東西他只求明白,不求深解,這讓孫哲很是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