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王者》第347章
第九部 定中原 第二十七章 合縱之謀

秣陵城內。

孫策獨自一人呆呆的站在城牆上看著南方,心中特別的煩悶,感覺有一股氣憋在胸口,特別的難受。想自己縱橫江東所向無敵,不由一陣感慨,自己還是小瞧了天下豪傑。

“主公……”龐統不知道何時出現在孫策的身後。

孫策淡淡的說道:“士元,你甘心嗎?”

“不……”龐統大聲叫了出來,“此戰我們雖然敗了,但這並不代表什麼?沒有到山窮水盡的時候,我絕對不會認輸。”

“我們也一樣。”一直在遠處靜靜守侯孫策的將士,聽到了龐統大喊,也不約而同的站了出來。

周泰厲聲道:“孫燦勢大不假,但我們江東兒郎又其是貪生怕死之輩!對方若來一個,我周泰就殺一個,若來一雙我周泰就殺一雙。想要傷害主公,那他們就必須從我周泰的屍體上踩過去。”

孫策感動的拍著周泰的肩膀,默然良久,對眾將道:“此戰我軍失了長江防線,全是孫策一人之過。孫策年少孟浪,憑藉一點小小功績,就自詡不凡,導致此敗。此刻,策以決定痛改前非,他朝定要一雪今日之恥,還望眾位將軍助我。”

眾人轟然應諾。

龐統慚愧說道:“龐統才疏學淺,誤中對方詭計。主公不但不罰,反而多番維護,這等心胸實在令臣下汗顏。”誠然,孫策的性格未必是位明主,但他的心胸卻足以傲視群雄。

孫策搖頭道:“若非軍師,孫策恐怕此刻還在柴桑忍受孫燦的襲擾,焉有今日局面?過去是事情休要在提,如何面對眼前之敵,才是目前最重要的關鍵。”

接著,孫策又道:“諸位可隨策前往儀式廳,商議今後打算。”

“是!”眾人再次應諾。

不久,江東文武諸臣齊聚議事廳內。

孫策對眾人說道:“如今形勢危機,諸公可有妙法對之?”

謀士張昭率先站出來,說道:“敵強我弱,我軍不可正面於之對抗。以屬下之見,我軍因當將兵力聚集一處,放棄柴桑、宛陵。然後死守丹揚秣陵,先將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然後在尋求戰機破敵。”

“子布先生此法甚好!”張紘點頭同意,續道:“曹操與我軍共盟,我們也可譴舌辯之士,陳說厲害,讓其出兵攻打孫燦以此減少我軍壓力。”

孫策微微的點了點頭,然後將目光看向龐統。

龐統也贊同說道:“龐統同意兩位先生的意見,但是還要補充一點。當是曹操還略微不夠,還必須說服袁紹。孫燦好強,所帶士兵不多,中原重地由有重兵把守,曹操其意在涼州、益州,必然不會全力襄助,其最多只能起到牽製作用。孫燦留下的兵馬足以讓曹操鎩羽而歸。倘若能說服袁紹,那萬事皆定。”

孫策眼中閃過一絲希望,隨後嘆息道:“只要袁紹願意出兵,那麼孫燦後方必然不穩固。可是,袁紹小兒早被孫燦殺寒了膽,哪裡還敢南下?”

龐統笑道:“主公有所不知,袁紹極好顏面,曾被孫燦生擒,令其顏面全失。因此,他對孫燦恨之入骨,縱然將孫燦千刀萬寡,恐也難消他心頭之恨。如今,孫燦不在中原,正是報仇血恨的大好機會,只要告訴他曹操已經和我們結盟,孫燦已經陷入三面皆敵的地步,袁紹定會禁不住誘惑,發兵南下。而孫燦深入我軍腹地於我軍決戰,必不能久戰,待他糧草、軍士皆疲之時,我等在行出擊,屆時孫燦三面受敵,縱然不能勝,也可保我江東無恙。”

孫策眉頭舒展,面露笑容。

建安九年,十一月十六日。

孫策下令我軍撤回秣陵嚴守,浴溪口守將程普及柴桑守將朱治分別撤出兩地,回到秣陵。

同月二十日,孫燦麾下大將文聘接手柴桑,被孫燦命為柴桑太守。

同日,劉華也率軍渡過長江,他利用對方撤退之機會,令趙雲、黃忠為前鋒以神速行軍,趁機一路攻克宛陵、涇縣、陵陽、蕪湖、栗陽等城鎮。趙雲、黃忠兩路軍隊勢不可擋,一直殺到秣陵城下,與孫燦本部軍馬會師。

建安九年,十二月八日。江東文士闞澤出使長安,勸說曹操出兵援助。曹操口頭答應全力支援,卻以內部不穩為由,僅派愛將夏侯淵、曹仁領三萬大軍南下宛城。

建安九年,十二月十三日。江東大夫張紘出使鄴城,以三寸不爛之舌,說服袁紹南下。袁紹本不敢在於孫燦爭風,死活不願答應。

張紘使出激將之法,恥笑袁紹“聽孫變色”,並暗中在鄴城口編歌謠,讓孩童四處傳唱,有言:“漢袁氏,四世資,家底豐厚無人及;傻二袁,不自力,丟盔棄甲敗家底;一袁死,一袁乞,荊州孫氏無人比,無人比。”

此歌謠傳遍鄴城。

意思傳開,袁紹更是成為人人口中的笑料。

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千傳萬……

縱然有心人想要制止也無法快過流言的速度,最終還是傳到袁紹的耳中。

袁紹聽後怒極,當場吐血暈了過去,醒來後不顧眾臣反對,再次聚集兵力南下。

建安九年,十二月十八日,曹操、袁紹起兵的消息傳到了許昌。

許昌議事廳。

“漢袁氏,四世資,家底豐厚無人及;傻二袁,不自力,丟盔棄甲敗家底;一袁死,一袁乞,荊州孫郎無人比,無人比。”

荀彧在廳中來回渡步,口中唸著張紘在鄴城編的歌謠,輕輕嘆了口氣,露出一絲無奈的微笑,張紘這一手真夠損的,本來袁紹與主公就勢如水火,被他這麼一攪合,袁紹再不發狂那都出鬼了。

不過想想著歌謠也到貼切,袁氏乃大漢最大的世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少折節下士,知名當世。門客故吏遍步天下,成千上萬,家底也確實無人可比。無論袁紹還是袁術都不自量力的來攻打主公,結果一個送命,一個被擒,苟且偷生。至於那最後一句話,顯然是為了加深袁紹被自己主公的仇視,同時也將主公推向浪尖。

荀彧微微一笑,主公如今以是天下第一諸侯,實力以無人可比,何況,此刻還佔據中原這大漢經濟文化的中心,早已是眾矢之的,就算張紘不將主公推向浪尖,主公依舊站在浪尖。既然是浪尖,那也無所謂這浪尖是小還是大。

他快步走到案几,揮筆直書:漢袁氏,四世資,家底豐厚無人及;傻二袁,不自力,丟盔棄甲敗家底;一袁死,一袁乞,荊州孫郎無人比;待民善,對國忠,文武雙全揚美名。

他在上面加了句話後,便將信裝進一個錦囊內,對外道:“來人,將這錦囊交給城西的王掌櫃,讓他將這話傳出去。”

他看著侍衛遠去的身影,暗道:“主公的聲望越大,就得到百姓的支持。只要百姓歸心,離大漢復興的日子就不遠了。”

這時,屋外傳來徐晃求見的消息。

荀彧微笑的快步走出迎接。

兩人步入議事廳。

徐晃開門見山的說道:“文若先生,今日你召在下前來,想必是為了袁、曹來攻一事。先生有何任務交於徐晃,直說無妨。”

荀彧雙眼露出睿智的利芒,不及不緩的說道:“將軍休要著急,袁、曹兩軍不過是土雞瓦犬,中看不中打,在下請將軍來是另有打算。”

徐晃恭敬的說道:“請先生吩咐。”

荀彧笑道:“將軍可知主公為何讓你鎮守兗州?”

徐晃答道:“為防袁紹來攻。”

“此其一也!”荀彧笑吟吟的看著徐晃,伸出一個指頭。

徐晃愣了半響,道:“兗州原是曹操治下,民心盡附。主公調我至兗州,為安民心?”

“公明,軍紀嚴明,麾下將士為令必從,絕不會出現仗勢欺民之事,算是其二。”荀彧再次伸出了一個指頭。

徐晃慚愧道:“在下愚頓,實在猜不透主公的深意。”

荀彧笑道:“主公可有讓你時刻注意青州動向?”

徐晃點了點頭,“確有此事。”

“那麼此刻讓你揮軍攻打青州,你有幾分把握拿下青州?”荀彧語破天驚的說道。

徐晃自信的說道:“青州有兵七萬,皆是善戰之輩。不過,此刻袁潭此人乃無謀之輩,攻取青州並非難事。何況,現在袁潭並不在青州,青州大部分士兵也被調至鄴城。但是如此如今袁、曹趁主公不在,揮師來攻,正是抵禦外敵之時,怎能在攻青州?”

荀彧微笑的解釋道:“袁紹小兒,不通時勢意圖垮河來攻,主公早已防在這點,特地留下精兵二十萬備用。除去將軍出征的士兵外,足以守住中原。反之,袁紹重聚大軍南下,勞民傷財不說,才導致後方空虛。此刻不取青州,更待何時?”

徐晃頓悟。

建安九年,十二月十八日,荀彧讓陳到鎮守延津、李通鎮守白馬,在調荊州徐庶鎮守宛城,自己親自坐鎮官渡指揮,並讓徐晃出人意料的偷襲青州。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