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部 三足鼎立 第三十四章 蒙汗藥
曹操不愧是當世之英豪,在想通對方的用意以後,立刻就下達了撤軍的命令。
這命令一出,頓時引起了諸多將士的不滿及猜忌,但是絕大部分都在第一時間內下去執行命令,惟獨馬超跳了出來。別人不反駁是因為曹操多年的威信釋然,但馬超為人桀驁不遜,對曹操只懷恩德,卻不信服,利馬抗辯道:“丞相,這戰未打,勝負由未可知,如此就退,豈不丟人?”
曹操微皺眉頭,有些不滿的看了馬超一眼,不悅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燦此人善於把握戰機,一但有利可圖,就會死纏到底。我軍以中其計,對方的人數又在我軍之上。敵明我暗,強打下去,有何勝算?休要多言,速去準備。”
“可……”馬超性子急噪還想再說,確被沉穩的馬岱強行拉出了軍帳。
“這馬兒性烈,難以馴服。如此下去,必生禍端。”司馬懿見馬超走出了軍帳若有所指的說道。
曹操看了司馬懿一眼,暗自思道:“仲達說的有理,這馬超自視過高,絲毫不將中土豪傑看在眼中,三番四次違抗命令。雖有過人之才,卻也不能就此放縱。只是……馬家軍太過強大,不好控制……”
當年,曹操用計挑撥了馬韓之間的關係,使得馬氏一族臣服。當時,為了收攏馬氏一族,他並沒有拆散馬家軍,六萬餘馬家軍依舊由馬騰、馬超掌管。
本來相安無事。可馬超本性自大,在涼州縱橫無敵,覺得中原所謂的奇才、名將根本不堪一擊,就連對他地主公曹操也是感恩大於敬畏,並時常忤逆他的命令。
曹操性本多疑,馬家軍的強大本就令他有種鋒芒在背的感覺,而馬超卻又經常不將他的命令當回事情。這讓曹操更加的在意。畢竟,他只有近三十萬大軍。在這三十萬中有一部分是跟隨他許久的勁旅,也有一部分是新卒,真正有戰鬥力地也不過是二十來萬,可在這二十來萬中,馬家軍就佔據了其中的六萬,而且還是六萬最精銳地騎兵,萬一出了非常差錯。六萬騎兵突然反叛,曹操哪還有翻身的機會?
“是該讓這馬兒受些教訓了。”曹操暗自下了一個決定。
*************************
建安十四年,七月十六日夜,孫燦用郭嘉出的分身夜襲戰術,成功的騙過曹操,潛伏至曹軍後方,大破曹軍於禁、龐德部。並打算同諸葛亮、陸遜一起三面夾擊曹操,但此法被曹操及時識破。先行退卻,孫燦等人無功而返。
此戰曹操損失了愛將於禁,輝煌一時的青州軍幾乎全軍覆沒,龐德的騎兵隊也損失慘重,使前日取得的戰果付諸東流。
雖未大傷元氣,但也傷及脛骨。大軍退回了洛陽,以洛陽為中心點,讓馬超駐紮永寧,龐德、樂進、劉曄駐紮弘農,形成三角之勢,對抗孫燦地大軍。
七月二十日,孫燦率大軍攻打最薄弱的弘農縣,激戰三日,並未取得良效。次日,孫燦又轉道攻打永寧。大戰三日。便繞道攻打洛陽,洛陽城堅。孫燦大軍暫時無法撼動,於是,又撤回洛陽。
孫燦彷彿得了失心瘋一般,這打一戰,那打一戰,完全沒有規律章法可言。
這日,曹操將麾下的謀士聚集一堂,問他們對孫燦此舉動的看法:
“孫燦此人善於統軍作戰,麾下又有郭嘉、賈詡為他出謀,還有一個不知深淺的諸葛亮,絕對不可能如此胡來,這背後一定有某種不為人知的秘密,諸公是如何看待的?”曹操的情報機構,早就探之諸葛亮地存在,他本是以政官的身份進入曹操的眼中,只以為他的一個出色的行政奇才,後來孫燦出征,諸葛亮又為孫燦的隨軍謀臣。曹操便以為諸葛亮不但精於行政,在出謀劃策上亦有些本事,但在不久前,他又通過細作,得知那夜冒充孫燦自己鬥個旗鼓相當地人正是諸葛亮。曹操不由的有些蒙了,既會行政,又可為謀士,領軍還異常出色。想來想去,曹操也只能用不知深淺來形容諸葛亮。
董昭道:“孫燦用兵虛虛實實,實實虛虛,但終歸一點,就是在做掩護,為某項行動在做掩護。只要,我們能夠在地圖上找到孫燦的具體目標,一切都可以明了。”
這時,宮外傳來劉備使者求見的消息。
“在下簡雍,拜見丞相!”劉備的使者正是跟隨劉備一同起家的元老簡雍,簡憲和。
“原來是憲和先生,快快賜坐!”唇亡齒寒,曹操對劉備的使者表現出自己熱情好客的一面。
“不敢!”簡雍不卑不亢的微微行了一禮,道:“我主讓我向丞相賠罪,曹劉兩家交好,本應相互同抗外敵,但我軍水軍剛建不久,在黃河上始終處於下風,無法給丞相過多的支持,還請諒解。為此,主公特地讓雍獻上兵甲三千套,黃金千兩,望丞相笑納。”
曹操大笑,“劉太尉太客氣了,來而不往非禮也。德祖,你去倉庫點上同等藥材作為回禮。”北地經過連番大戰,奇缺藥材,曹操此舉正對劉備原本地來意,簡雍欣喜之餘,也不由心生擔憂和曹操謀皮,雖勢在必行,但著背後地隱患也是不小。
回過神來,簡雍想起了此行的目地,再次出聲說道:“丞相,近日孫燦水軍的行動極不尋常,他們來往於黃河中上游之間,對黃河實行了完全控制,我軍無法從對岸探得重要情報。不過根據我家軍師分析,孫燦有可能對虎牢關採取行動。”
曹操神色一整,立刻看向了自己桌上的地形圖,眉頭突然舒展了起來,“憲和先生千里而來,一定辛苦,來人準備別社招呼先生。”
簡雍知趣地告退。
簡雍剛一走。曹操就道:“看來孫燦打算聚集青、徐、豫三州所有兵力攻打虎牢,意圖將虎牢變成自己對抗我們的第一道防線。諸位如何看待此事?”
“縱然孫燦親臨,也未必能從子孝將軍手上攻下虎牢關,何況他人?丞相只需通知子孝將軍注意便是。”程昱第一個發言。
司馬懿要比程昱看的更遠,“明公,應當立刻封鎖洛陽以西的一切疆域。孫燦身旁有三位奇才,不至於不清楚虎牢關非時日可下。之所以孫燦會如此胡亂攻擊就是為了攪亂我軍視聽,打算出奇兵繞過我軍防線。攻打虎牢。”
**************************
建安十四年,八月五日中午,洛陽道。
孫禮望著不遠處驛站輪廓,回頭看了看身後長長一串的糧車和疲憊的士兵們,心底著實鬆了一口氣,暗道:這批糧食安全抵達,自己這次的任務也就算完成,回去後得好好地喝上兩盅。
孫禮字德達性剛斷伉厲。英果勇決是外姓青年將領最為傑出的一個,深得曹操地寵愛。曹操一身,善截糧道,因而對自己的糧道非常在意,並親自挑選孫禮擔任運送糧草的後勤將軍。
孫禮亦不負曹操厚望,每次都將出色任務完好執行。
“老規矩。到前面的驛站歇腳。休息半個時辰後在出發。”孫禮對著身後的兵將高聲吼到。
運糧軍隊進了驛站,一個粗曠的大漢走了出來,冷漠的看了孫禮一眼道:“軍爺,你們是要休息還是……”
孫禮跳下了戰馬,道:“將所有馬匹都換了,另外在準備幾缸水,分給我手下地弟兄,讓他們好好休息一下。”
“咦!”孫禮很快就發現了不對勁,“你們的驛長呢?”他經常來往於洛陽——虎牢之間,每每來到此驛站。驛站長老王都會親自相迎。驛站裡的士兵是最低級的兵。或許連兵都說不上,不過是一些專門為來往信使。糧隊服務的傭人而已。
孫禮身份是一位將軍,於他們有著天淵之別,自不會屈尊和他們相交,因此,孫禮也只是認識驛站長一人而已,但心細的孫禮卻因為這一絲不同,而生出了一絲懷疑。
“得暑病,在屋裡休息。”在孫禮的注視下,那大漢冷冷的回了一句。
孫禮走進了內屋,地確見到驛站長老王正趟在床上,一個士兵在一旁照應,上前摸了摸驛站長老王的頭,入手一片滾燙,放心下來,走出房間暗笑自己多心,卻不知那個在一旁照應的士兵褲帶裡正放著一條經過熱水浸泡過的布巾。
“拿去!”一壺水遞到了孫禮的面前。
孫禮詫異的看了大漢一眼,接過了水壺,奇道:“這位兄弟,你我有仇,有冤?”
“沒有,”大漢不在理睬孫禮,轉身離開。
“你這……”孫禮身旁地一位副將看不過去,想找大漢麻煩,卻被孫禮制止。
孫禮疑惑的看了一眼一旁正在運水的驛站小卒,道:“這是怎麼回事?”
小卒一愣,隨後陪笑道:“實在抱歉,那個人叫王大,是長官老王的侄兒,你也知道幹我們這行俸祿少,勉勉強強養家戶口。老王又三個娃兒,又有四個高堂,那一點俸祿只能維持這個家。這不老王累得病倒了,王大心裡不好受,對誰都冷著張臉。”
孫禮不疑有他,不在多言。
大漢走到一旁的樹下,看著孫禮等人,口中淡淡說道:“倒也,倒也!”
只見那五百運糧士兵突然覺得頭重腳輕,一個個面面廝覷頭昏腦漲。
“兄弟們上!”五十來個驛站小卒突然從腰間抽出了分水刺,對身旁沒有反抗之力的士兵大勢屠殺了起來。
孫禮也覺得身體不聽自己的指揮,四肢無力,“可恨”大喝一聲,一拳擊倒了回他話的小卒,拔出腰間配劍,突然腦後遭到一計猛擊,摔倒在地,掙扎不起,迷糊間發現那給自己臉色的大漢已經在不知不覺中來到了他的身後。
孫禮叫苦,卻無力起身,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那大漢將刀刺入自己地胸膛。
這時,遠處的樹林中也湧出一隊人幫助驛站裡地士兵一起為那些無力還手的運糧士兵送行。
卻說這夥人是誰?不是別人,原來正是甘寧以及他麾下的破浪水軍。
那大漢正是甘寧,甘興霸。
原來,諸葛亮的計策確實是天衣無縫,可惜諸葛亮未曾到過司州,對地形並不太熟悉,這裡確實有絕佳的藏身之處,但並無可全殲對手的有利地形。
若不能全殲敵方,這計策很可能就會失效。
因此,甘寧立刻喬裝將消息通知了孫燦,孫燦招來謀士商議,毒士賈詡便設計了這條毒計。以蒙汗藥對付遠來的五百運糧士兵,本來蒙汗藥有股苦澀的味道,警覺的人很容易發覺,但賈詡的手下里有一個專門用蒙汗藥來施行拐騙的賊人,他對蒙汗藥非常有心得,只要在參入蒙汗藥的水中加上少量草果汁就可化解蒙汗藥的苦澀,並且還能使得水如同清泉般甘甜,不會令人察覺。
原本甘寧打算故意激怒孫禮,然後假裝失手將他殺死,在逃入旁邊的樹林,這樣就可以引五百運糧士兵進入樹林,神不知,鬼不覺的讓他們在世上消失。
可孫禮不願生事,脾氣極好,差點就漏了陷,好在那小卒機靈反應快,這才打消了孫禮的疑心。
“全部殺了,一個不剩!”破浪水軍中的一名偏將對甘寧稟報導。
甘寧踢了踢孫禮的屍體,笑道:“這傢伙脾氣好的出奇,差點壞了我們大事,將他們都般到樹林裡埋了。注意,不可被路人看見。”說到這裡,甘寧也覺得奇怪了起來,“怎麼這官道上沒有一個人影,嘿,看來老天也在幫我們,不然被人發現就不好了。”他哪裡知道曹操為了防止孫燦的密探混入洛陽以及司州各地,已經下令將各地封鎖起來,不料此舉動在無意中竟然幫了甘寧他們一把,若曹操知道不知他會不會氣背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