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義結金蘭
對於沙摩柯跟痢疾的想法,孫燦則付之一笑,說道:“只有練時多流汗,戰時方能少流血。我情願我的將士在訓練上受傷,也不願意他們在戰鬥中死亡。”
沙摩柯認同的點了點頭,看他那心動的模樣,就知道他也有這樣練兵的打算。對此,孫燦並不點破,他知道沙摩柯是永遠無法練成向“陷陣營”這類的戰士的。
他們看到的只是表面而已,他們哪裡知道高順為了他這支鐵軍付出了多少。這一千戰士哪一個沒有受到高順那無微不至的關懷愛護?哪一個不心甘情願的為高順付出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
就憑神經大條,不知分寸,不知尺度,又不知道如何收心的沙摩柯想練成向“陷陣營”這種鐵軍比登天還難。
孫燦為了練就一批天下第一軍,還特地向高順拜過師,他可深刻的知道一支無堅不摧的鐵軍的形成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第二天,孫燦又將大夥兒聚集了起來。他別有用心的對著沙摩柯道:“素問少族長神力驚人,不知能力挽幾石弓箭,在下有一口寶弓想贈於將軍,不知將軍是否能夠順手。”
沙摩柯不知道有詐,拍著胸口道:“我沙摩天生力大,渾身還有千斤之力,雙臂可開四石之弓,有何寶弓我沙摩開不得的?”
孫燦讓人取來一把早已準備好並且做工精巧的四石寶弓,送給沙摩柯。
沙摩柯取過弓箭輕易的將寶弓拉開,鬆開弓弦就聽“嗡”的一聲。沙摩柯高聲道:“好弓!謝大人厚禮。”武陵夷人一狩獵為生各個都是百步穿楊的神射手,因為生活所迫,他們射術的比之塞外匈奴、鮮卑等還要高上三分。沙摩柯自幼最愛弓馬刀槍,幾乎是剛學會走路就跟著族人學習武藝,十歲出頭就可以箭射猛獸,錘打族眾,是有名的百越勇士。
可惜,武陵夷族工匠手藝極差,未能給他造得稱心如意的寶弓,此刻寶弓再手沙摩柯更是滿臉悅色,喜愛非常。
郭嘉不愧為孫燦的心腹,此刻以將孫燦的心思猜的通透,高聲道:“少族長果然神力驚人,縱然尋遍我軍英豪,也無一人可以跟少族長相比。”
此話一出,張飛、許褚兩位臉上都露出不岔的神色,但好像顧及孫燦再此,並沒有發作。
郭嘉見火勢不夠,又加了把油說道:“縱然公認的大力者,張飛、許褚兩位將軍恐怕也要遜上少族長三分。”
這會兒張飛、許褚可就不樂意了,先前的話他們可以當作沒聽見,現在都點名點姓了,他倆那還忍的下去,在不發飈豈不窩囊死了。
張飛不屑的冷聲道:“奉孝先生,小瞧不起人,才不過四石之力而已,當年老張我可一口氣推動二千斤的巨石,區區四石之力就妄想趁雄,做夢,還不是被我老張一手甩飛了出去,摔了個四腳朝天。”
許褚也冷聲道:“當年許某雙手掣二頭四百斤水牛之尾,倒行百餘步,在力氣上也自認無敵手,區區小小四石之力,焉能說我不如此人。”
孫燦好意制止,連忙從中調解。
可沙摩柯也是個高傲自負的人,見張飛、許褚對他不滿,也不好意思獨收寶弓,但也不想放棄,就道:“我們三人不如比上一比,誰力大誰就得此弓。”
張飛、許褚兩齊聲道:“如此甚好!”
孫燦勸阻不動,也不願勸阻,三人一起在校場比鬥了起來。孫燦共想出三種比法,分別是扳手腕、頂牛、舉石。
扳手腕這不多做解釋,由於沙摩柯大小就在山野中奔跑,天天都為族人奔勞,練就有一身恐怖的耐久力。扮手腕不但需要力氣,還需要持久力,因此沙摩柯成功的在這一局上打敗了張飛、許褚,成為了第一局的優勝者。
頂牛好比兩牛打架,兩人手對手,相互向對方那裡頂,誰邁入對方的領地,誰就是優勝者。許褚為人老實,沉穩,不善多言,耐性最好,最能夠禁得住寂寞,他曾經一人扎馬不吃不喝的扎個一天一夜。腳下的基本功屬他最為紮實,以壓倒性的優勢勝了他們兩位。
最後一項是舉石,在這個項目裡,張飛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那就是他的爆發力,他可以在瞬間將自己的力量提升到及至甚至超越自身的極限,然後在釋放出來,短時間內爆發出極起強大的力量,在這力量下縱然是呂布、趙雲這般高手,也不趕觸其鋒芒。此項,張飛以他的天賦以遠勝二人的成績取得有優勢。
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有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
後來,在張飛的提議下,三人幹脆就結拜成了兄弟。許褚大哥、張飛二哥、沙摩柯老三最小。
這種效果是孫燦自己未曾想到的,他原本打算讓沙摩柯明白,大漢不但兵精,大將也要優勝與他們,卻沒有想到他們竟然在比試中相互敬佩,義結金蘭,成了生死兄弟。取得的效果比他想像中的要好上百倍。
接下來三天,許褚、張飛、沙摩柯等人天天比武,射箭,好不快活,三人之間的感情也越來越深厚。
孫燦見事情已經超乎意料的完成了,也就準備回襄陽去了,沙摩柯也呆了很長時間,也必須回山去了。
在沙摩柯走前,孫燦還贈給了他一把重一百二十斤真真正正的狼牙棒。並將早已經準備好的六十萬斛事先給了他們,絲毫沒有一點擔心他們會反悔。
沙摩柯感激道:“我武陵夷人願意生生世世跟大人友好相處,此大恩大德我族上下數十萬族民永生不忘。”
送走了沙摩柯後,孫燦一行人也就隨著大軍趕回襄陽,到了葫蘆口孫燦命令大軍繼續前行,自己卻帶著許褚、趙雲兩人向葫蘆口深處走去。
自從孫燦一統荊州以後,孫哲和李夢就覺得淮南再好,也無祖地親切,又搬回了葫蘆口的舊居居住。
孫燦已經許久沒有見到雙親,此番路過正好前去探望。